父母要对孩子的优点及时发现并给予表扬,例如当孩子写了一篇好的作文时,父母及时地给予表扬,而且要尽量具体地赞美,比如可以说:“你描写的这处场景很生动逼真,这个任务你成功地完成了。”对孩子来说,你的表扬是一份很快乐的礼物。父母的表扬给孩子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建立了孩子的自信心,培养起了孩子面对生活挑战的乐观态度。
二、让孩子时刻感受到爱
在充满爱意的家庭中生活的孩子是最快乐的。美国某位人际关系专家将爱的“大餐”和“小点心”比喻父母对孩子的爱。他指出:爱的“大餐”是指对家人及孩子表达自己的爱要每天三回,每次至少三分钟。爱的“小点心”包括在额头上的轻吻、一句发自内心的赞美、一声谢谢等很多种,这种方法不仅不会浪费很多时间,还能起到很奇特的效果。不论是“大餐”还是“小点心”,都要一心一意的使对方的内心得到充足的养分。
三、从小训练孩子的幽默感
研究证明,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幽默感。比较幽默的孩子多数性格活泼开朗,比一般孩子的人际关系处理得好一些。幽默感还能使孩子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和痛苦时能很好地应付,而且他们的生活往往过得十分快乐,学业上也能比较轻松地顺利完成。而人天生幽默感占大约十分之三,后天培养起来的部分占十分之七,因此,父母一定在这一方面提起足够的重视。
四、智慧带来快乐
父母需要以快乐来养育孩子,而这种快乐传递给孩子最好的方式是智慧的方式。我们举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位妈妈在厨房洗东西时,听到她的儿子在院子里跳来跳去,妈妈便十分好奇地问:“你在玩什么呀?”孩子回答:“我跳到月球上去了!”当时妈妈很惊讶,愣了一下,但是她很聪明,紧接着温和地对孩子说:“啊,那你可不要忘了回家来呀!”这个孩子长大后成了地球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他就是阿姆斯特朗。
五、掌握沟通技巧,学会理解孩子
如果亲子之间的沟通不能很好地进行,就会让大多数孩子失去应该有的快乐。父母在和孩子沟通前,要先对自己有所了解再去了解孩子因为某种动机会引发一种情绪,所以孩子某种情绪背后都存在着某种诱发的原因。在沟通过程中,起到作用的因素中,语言只占了百分之七十,所以表情及肢体的语言对家长和孩子的沟通显得特别重要。
六、珍惜与家人共同度过的时光
当我们回忆我们成长过程中经历的快乐时光时,许多人最先想起的往往是与家人团聚的场景。例如一起用餐,节假日的活动等,这一起度过的日子可能是孩子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一句历史悠久的格言这样说:“一家人吃饭时,是争论还是谈话,是称赞还是训斥是一个能够测出这个家庭是在越来越疏离,还是越来越亲近的测量计。”所以如果你想要创建一个家人之间没有距离的快乐家庭,就从餐桌上开始努力吧!
如何构建孩子的心灵
孩子是父母爱的结晶,是在被爱包围下来到世界上的,出生后,父母的爱无时无刻不围绕在他们身边。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种自发的、自然而然的情感与奉献,并不是一种理性的思考,父母为孩子做出牺牲是一种天性。事实上,父母对孩子的付出是他们认为的一种收获,父母给予孩子的越多就会越快乐,对于父母来说,这是一种生命的本性,是一种特殊的本能力量。
要了解孩子心灵是如何建构的,首先我们要研究一下婴儿出生前在母体中的活动。
在十九世纪,有些科学家曾经提出这样的观点,有一个很微型的小人在人的胚胎细胞里成长,关于这个小人是男女的性别问题一直争论不止。后来有了显微镜的帮助,科学家才发现胚胎内并没有先天的人的雏形,人的胚胎是由受精卵一分为二,由二分成四,这样一直地分裂繁殖而形成的。最初是一个小囊,后来发展成心脏。直到目前,胚胎学的研究结果是:人的胚胎只有当细胞分裂到一定数目时才会初步形成,之后,各种器官在胚胎里才开始构筑。这个过程就如同建构房屋之前,首先要准备足够的砖块,然后在充足的材料基础上构筑各种门窗。
胚胎学家指出:“每一个细胞发展比较独立,各有各的目的。当它们围绕一个中心进行着活动后就会不断地变化,渐渐地显现出将要形成器官的样子,有的变成软骨,有的变成神经,有的变成皮肤。当形成不同的独立器官时,各种器官就会结合在一起,彼此相互依靠,缺少任何一个也不行。这时婴儿就诞生了。首先全身的器官被循环系统联系在一起,然后在神经系统的帮助下它们更完美地连接在一起,这个过程从一个中心开始,一个个器官的构建就在这个中心的作用下逐渐完成的。各个器官一旦完全形成,那么一个独立的生命体就诞生了。”
我们将人类的心灵与之联想在一起,不也同样遵循着这种发展过程吗?
开始的时候,心灵并不是真的存在,而是在新生儿的心理层面存在着,然后心灵在这个层面上逐渐产生。而在这之前的时间里,新生儿的身体已一直在搜集材料,心灵就在这些材料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产生了。孩子学习语言也是一样的过程,从无到有,慢慢地搜集资料,由少成多,最后出口成章。
孩子的心灵器官也是各自独立发展的模式,例如,说话、四肢的动作、方向的辨认以及协调运动的能力都是这样的,每部分都是围绕着某种兴趣发展起来的。当每种器官都发展完毕,所有的器官就结合在一起,成为心灵的组成实体。
如果我们对这个过程及其发生的顺序不能有所了解,那么我们就不可能明白孩子是如何构建心灵的。可能有人会质疑说,以前的人虽然不懂这些道理,也同样能养育出健康的孩子。但是,我要强调一下,社会的发展使我们进入现代生活,现在生活的时代与过去完全不同了,母亲被大自然赐予的本能已经在现代社会中受到压抑,甚至已经消失了某些本能。
以前,母亲以母爱保护着自己的孩子,母亲在本能的支配下,自己去哪就把孩子带到哪里,时刻创造孩子成长所需要的环境。但是,在现代社会中母亲的这种伟大的本能已经消失了,人性也朝着退化方向前行。因此,我们要强调母爱,因为母爱与孩子的自然发展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荷兰某城市有这样一件骇人听闻的事。一个慈善机构收养一些没有父母的孩子。在这里管理体系很完善,孩子们吃到的食物营养丰富,而且还能得到护士的精心照顾,并且这些护士都有着最新的理念,受过专业的训练。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不长时间这里就发生了大范围的疾病,甚至有些孩子因病死亡,但当地家庭的孩子在父母的照顾下没有得这种病,他们比在这个机构接受良好照顾的孩子还健康。
研究者后来发现,那些病逝的孩子是因为过早地失去了母爱,进而引发心理疾病而死。但值得我们庆幸的是,在经过训练后,慈善机构的这些护士开始以母亲对待孩子的方式来照顾机构里的孩子,她们经常亲吻孩子,与孩子一起玩耍,并真心实意地爱他们。这样,孩子们重新露出笑容,恢复了健康,之后再也没有出现因过早失去母爱而死亡的事件。
我们要让母爱时刻包围着孩子。母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我们理所当然要给予重视。作为成人,我们必须重新找回我们早已失去的母性的本能。从孩子一出生起,母亲就要学会保护孩子心灵,不要以为孩子生理和物质上的需要得到满足就足够了。
儿童智力的发展
人们往往用“快”“好”这些词来赞扬儿童作业完成得快,回答问题回答得好,其实这两个词就是在夸奖孩子十分聪明,似乎“快”“好”能标志着儿童智力的发展水平。孩子智力最明显的外部表现包括迅速反应、敏捷的动作、准确的判断能力等。一般情况下,比较聪明的孩子对事物的内涵理解得比较快。具有吸收外界信息、分析信息以及表达大脑思维结果的能力是一个人做出“迅速”理解的原因所在。实际上,孩子能够做出迅速的反应除了和日常训练有关,和孩子内部建立的条理也密切相关。可以说,反应迅速的关键因素就在于做事有条理。
有组织、有条理、有层次的清晰地安排人们熟悉的工作本身就是智力的形成过程。大脑如果思维混乱就对某一对象很难感知到。因为内部条理的存在才会使事物具有迅速发展的可能。智力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能够区别事物,将事物区别的能力是人类进行创造的基础,而创造必须依据条理进行。意识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内容,但当一个人思维混乱的时候,他就会停止所有的智力活动。所以,要使儿童的智力得到发展,就要使儿童有条理地将意识中的意象进行分类。
那么,首先让我们想象一下,在面对这个世界时,一个小孩子会有怎样的心理状态吧!让孩子一下子看到如此众多的东西就会很疲惫不堪而昏昏入睡。孩子身边的人没有考虑到孩子真正要去做的事是学习走路。在孩子器官的发展没有达到协调一致之前,对孩子在感官方面所犯的错误家长必须要及时给予纠正。否则,孩子被过多的刺激压迫着就只会哭闹或者睡觉了。
通过感觉训练孩子们能够把事物区别开来,并且能将事物进行分类。实际上,对孩子进行的感觉训练包含了事物的全部特征:大小、形状、颜色、表面光滑或者粗糙、重量、温度、味道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它不是揭示了事物本身而是事物的性质,虽然物质代表着这些性质。长、短、厚、薄、大、小、冷、热、光滑、粗糙、香、臭、昏暗和光明等特征可以用一系列相同数量的对应物来描述。这种将事物特征进行条理与顺序的分类是尤为重要的。
要明白事物既有质的不同,也有量的差异。它们可能高一些或低一些,厚一些或薄一些等区别。首先通过感觉训练可以使孩子利用分析和比较的方法来将两个刺激物的特征区分开来;然后,当儿童的注意力向外部事物的长短、光明、黑亮等特征转移时,孩子就能觉察到事物之间的差异;最后,孩子就能够将不同事物特征的差异程度区分开来。区分不同事物的最可靠的办法是凭借事物的特征进行区分,但对不同事物的分类与每种事物在头脑中的基本排序密切相关。这样,世界对孩子来说就不再那么混乱不堪了。于是,孩子的思维就如同图书馆里摆放书籍的书架一样,每样事物都有自己的位置,孩子不再是仅仅的贮藏起学到的东西,而是做了合理的分类。这种分类不会打乱基本的顺序,而只会用新的材料来丰富原有的知识。
能够区分事物的能力为智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样儿童就能够认识外界的事物了。当他们欢喜地发现云是白色的,玻璃是透明的,桌子是长方形的时候,其实这并不是说他真正发现了云彩的颜色,看见了玻璃与桌子,而只是他发现了这些东西在大脑中的位置罢了,这决定了儿童内心个性的平衡与稳定特性。儿童内心的平衡与稳定就如同能够使身体运动协调的肌肉一样,使身体也保持着平衡,从而从事各种运动时能保证自己的安全,并为孩子带来巨大的力量。
图书馆布置得很有条理的话可以为读者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样,儿童也具有这样的条理,能较容易地完成更多的任务,对外界刺激能够迅速做出反应。稳定的条理基础已经奠定,孩子对周围事物进行区分和归类就成为一个人的智力表现,也能熏陶人的精神。
一个人从画家对颜色的选择上能够看出一个画家的个性,我们就能够说这个人已经精通艺术了。一样,一个人如果能够依靠作者的写作风格对作者本身能够了解的话,也可以说他对文学很精通了。科学家就是这样的人,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很仔细,能够经过细致的观察后准确地评价出这些事物的价值,进而将这些事物进行分类。文学家、音乐家和科学家的能力并不是来源于知识的积累,而是依赖于已经建立在他们头脑中的知识体系。而对没有受过教育的那些人,对事物没有较深的理解的人来说,他们的经验是无条理的,即使有也只是局限在能够直接接触的事物之中。
科学家具有丰富的知识,即使对他们来说有可能是陌生的东西,他们也能够区分事物,对所有物质进行识别,对它们的种类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确定。我们要像科学家那样去教育孩子,让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具敏感性,并且能够凭借事物的外部特征对其加以区分和分类。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具有自身的巨大价值,相反,从艺术品旁边经过或者听到古典音乐时,那些没有受过教育的孩子都不会欣赏,身边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没有什么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