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世界地理未解之谜大全集
1856900000011

第11章 神秘大自然——盘点最诡异的自然现象之谜(2)

他们用玻璃罐收集了一些样本送往当地的实验室进行化验。根据他们当时的描述,该物质呈白色、半透明状,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消失不见。

此事的报道激起人们极大的兴趣,他们中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听说丝绸雨,而实际上,丝雨降临的现象在历史上并不罕见。资料显示,从公元679年到2001年间,有记载的丝绸雨事件多达255起,其中215例发生在1947年至2000年间。这些网丝状物质如甘霖般挥洒大地,像极了天使柔美的发丝,因而研究人员干脆称之为“天使之发”。

丝绸雨多为纤维状、网状或丝状物质,有的看起来很精细,有的则略显粗糙。它通常是纯白色的,但也可能呈灰色、银色和半透明状。在几起极罕见的报道中,它还具有灰色甚至是黑色条纹。除了一些记录称它散发出一种像樟脑丸一样的味道外,大部分记录都指明它没有气味。

丝绸雨拥有一些非常与众不同的物理特性。它异常坚韧,不易扯断,可是很快它就会蒸腾,只有在极少数的几例报道中有人成功收集了它。这样相互矛盾的特性同时存在,实在让人疑惑不解。

1957年夏天,美国水族馆的馆长克雷格·菲利普在佛罗里达海岸亲眼目睹了一场丝绸雨后,收集了一些样品放置在密封的瓶子里。但是,当他到达实验室的时候,瓶子里的样品已不翼而飞。

更神奇的是,丝绸雨能直接从固体变为气体而无需经过液化。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刚要伸手接住它时,它已经了无踪影了。

那么,丝绸雨的确切成分究竟是什么?它是像雨雪冰雹一样的自然现象?还是只是某种动物,譬如蜘蛛的分泌物?又或者来自另外一个星球?

丝绸雨的具体成分让分析它的科学家束手无策。同一份样本,昆虫学家认为是纤维,而纤维技术人员则认为不对,是蜘蛛丝。

1967年,苏联时代的科学家利亚普诺夫收到一份来自新西兰的丝绸雨样本。它被密封在一支试管里,总体积还没有一立方厘米的十分之一大。随后,一队科学家对其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

物理学家克里钦科得出以下结论:“这是一种精良的纤维材料。有些纤维的直径不足0.1微米。它们大都相互缠绕,组成直径约为20微米的纤维束或纤维线。它们不像现在已知的任何物质。”

同样参加此次研究的学者彼得里亚诺夫·所罗科夫最后总结道:“这份样本的纤维材料如此精细,它不可能是自然形成的。”否定了丝绸雨可能是一种自然现象的猜测。

如果它不像雨雪冰雹一样是自然形成物,那它究竟从何而来?

1969年10月8日,在密苏里的圣路易斯,一大片地区笼罩在纯白、黏稠的丝绸雨中,大部分雨丝一接触地面就“蒸腾”了,而在一些还没消失的网丝中,人们发现了一只蜘蛛。史密森短暂现象研究中心据此认为丝绸雨的成因是随风飘荡的蜘蛛。从此,丝绸雨实为蜘蛛网的说法开始流行。

持这种观点的研究人员认为:年轻蜘蛛能吐出拖曳力较强的丝线,在上升气流的帮助下,飘到几千米高的上空,继而旅行到很远的地方。

蜘蛛经常在秋季的晴天随风飘荡。只有在这样的日子里,地面温度骤然上升形成气流,才可能将蜘蛛带到空中。丝绸雨现象又恰巧多见于这样的天气,于是人们更是相信蜘蛛正是丝绸雨的制造者。

蜘蛛丝是一种由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酰胺、亮氨酸和酪氨酸组成的硬朊蛋白质。它是世界上最坚韧的天然纤维之一,不仅强度要比同等直径的钢强五倍,而且延展性良好,可以拉伸至平时长度的1.3倍长。甚至有科学家专门研究蜘蛛丝,希望开发出比有机纤维凯夫拉尔更加强劲的材料,用以制造防护性更好的防弹衣。在南太平洋,未加工的蜘蛛网丝还被用作捕鱼网和鸟圈套。

有科学研究发现,蜘蛛可以飘荡到船上,随船在距离陆地几千米远的海上航行。蜘蛛之所以要随风飘荡,有许多原因。

丝绸雨研究专家布莱恩·鲍德曼却认为“蜘蛛网”说法站不住脚。

相关天气资料显示,丝绸雨事件多见于晴天,那时湿度较低,能见度良好。在这么光亮的背景下,蜘蛛折射所发的光强到足以让人们看清实在是不大可能。

还有一种猜想是,丝绸雨是UFO所为。因为在57%有记载的丝绸雨事件中,目击者都描述,丝绸雨降落时,他们看到了不明飞行物。

最典型的案例发生在1998年8月10日。在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尤妮斯·斯坦斯菲尔德女士和她的女婿看到“蜘蛛网”从碧蓝如洗的天空缓缓降下,同时他们还看到了在作特技回旋的银色球体。有一段时间,可看到的发光球体多达20个,它们可以静止不动,也可以徘徊盘桓,还可以急速直角转弯。目击者称,当发光体加速或不断回旋时,丝绸雨就产生了,如果继续加速,丝绸雨就会降落。

在多例报道中,目击者所看到的飞行物多为经典的球形、蝶形和长雪茄型,很少有近年来夜间常出现的三角形。它们通常会反光、发亮,并且具有银色光泽。

于是,有些人相信丝绸雨也是来自外星球的某种物质。有人甚至认为丝绸雨是外星球向地球倾倒的垃圾。不过,认为丝绸雨与UFO有关的理论中,最流行的莫过于UFO旁的强电磁场氮氧聚合说。

该理论认为,UFO旁极强的电磁场会发生氮气和氧气的聚化。这些长链聚化物间的连结非常不稳定,容易导致明显的升华现象。

在《飞碟的真相》一书中,艾米·迈克尔介绍了法国空军陆军中尉吉恩·普朗提埃的理论:“普朗提埃认为,UFO现象发生后,由于其旁边的电磁场强度巨大,大气的电离将足够产生超重的正电微粒。这些微粒一旦与大气中的氧气、氮气与水分子等接触,就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而丝绸雨就是最终产物。只要电离作用消失,丝绸雨也会了无踪影。”

尽管专家不断收集资料,给出各种解释,但丝绸雨的疑团还是困扰着许多目击者及科学家。或许只有未来的科学发展,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个满意的答案。

鱼雨之谜

濒临加勒比海的洪都拉斯人很喜欢吃鱼。有趣的是在每年的5月至7月间,洪都拉斯的一些地区都会下鱼雨。这种现象已经有些年头了,如今更被写进许多民俗故事中。记者没有亲眼见过天上掉鱼的奇观。据说鱼雨来临之前,天上乌云滚滚,大风呼啸,强风暴雨大约持续两三个小时之后,数百条活鱼,便落在地上。从1989年开始,洪都拉斯人每年都庆祝鱼雨节。2006年,洪都拉斯电视台曾报道过鱼雨出现过两次。记者曾打听过鱼雨的成因,不过得到的回答都是“民间传说”版:1856年,一个叫苏比让拿的西班牙神父来到洪都拉斯。为了帮助穷人,他连续三天祈祷,请神赐予食物。自那时起就开始下鱼雨了。

1861年2月16日,新加坡发生了一场地震。地震过后下起大暴雨,当月20、21、22日三天之中,雨下得很可怕。一个叫弗朗西斯·卡斯诺的旅行家和生物学家当时正住在新加坡,他对当时目击的情景回忆如下:

上午10点钟,太阳已升起,我打开窗户向外看去,看到许多马来人和中国人正在从地面上积满雨水的水洼中拾鱼,把他们手中的篮子装得满满的。我问当地的民民鱼是从哪来的,他们告诉我是从天下掉下来的。三天之后,地面上的雨水干了,在干涸的水洼中有大量的死鱼。把这些小动物拿来检验,我辨别出是新加坡淡水湖泊、河流中大量生存的鲇鱼,在马来半岛,苏门答腊等地也很常见。它们约有25-30厘米长。属成年鱼。

这些鲇鱼生命力很强,离开水之后还能存活很长时间,在地面上能爬行很远,于是我立即想到它们可能是从附近的小溪或河沟里爬出来的,但是我住的房子有院墙,它们不可能越墙而入。一个上年纪的马来人告诉我,他青年时曾见到同样的现象。

1949年8月,在新西兰沿岸地区下了一场鱼雨,成千上万尾鱼撒满一地,有鳕鱼、银枪鱼、黑鱼、乌鱼等等,无奇不有。雨过天晴,人们纷纷拾鱼,大饱了口福。1949年10月23日上午,美国路易斯安那州马克斯维下了一场鱼雨,生物学家巴伊科夫亲自收集了一大瓶制作标本。美国圣迭戈下了一场鱼雨,有沙丁鱼和鳕鱼,居民十分惊奇。1974年2月,澳大利亚的一个村子里,降下了150多条河鲈似的银汉鱼。

1975年,英国电台记者罗纳·萨班斯尔讲述了他亲身经历的那次鱼雨趣事: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罗纳在驻缅甸的英军中服役,部队来到缅甸巴基斯坦相连的库米拉城。这里淡水奇缺,每人每天只能喝上几口水。一天,天上乌云滚滚,大风呼啸,眼见一场暴雨即将来临。罗纳立刻脱去衣服,身上涂上肥皂,站在空地上想痛快地洗个澡。雨下来了,可那不是雨水,而是一条条沙丁鱼,打得他身上很痛很痛,不一会罗纳已被埋在几万条沙丁鱼堆中,他挣扎了很久,才从鱼堆中爬出逃回房间。

鱼雨是怎么来的呢?有一种说法是,在湖泊或海洋上方急速旋转的海龙卷可能会把水以及水里的一切东西带进云层中,然后通过强风携带、可能远途“旅行”降落到其他地方,形成规模不等、形式各异的“雨”。海龙卷上部向前倾斜龙卷风根据它发生在陆地还是海上,可分为陆龙卷和海龙卷,海龙卷的直径一般比陆龙卷略小,其强度较大,维持时间较长,在海上往往是集群出现。在大洋上易发生台风或飓风的海区,也容易发生海龙卷,值得注意的是当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时,海龙卷发生的次数就会增多,显而易见,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反映着太平洋东部赤道海区附近及其以南海域的大规模增温现象。

从海龙卷群发生成长的过程,可以把其分成多个成长阶段。在海龙卷群中最成熟的要推“母龙卷气旋”,依次是龙卷气旋族、龙卷气旋、龙卷涡旋、龙卷漏斗、吸管涡旋,构成一个完整的家族。其相互关系是:母龙卷气旋是由多个龙卷气旋组成的,它的作用范围在10-20公里,其威力属海龙卷之首;龙卷气旋是由各个龙卷涡旋组成,作用尺度在3-10公里;龙卷涡旋也称小龙卷气旋,是由多个龙卷漏斗组成,作用在1-3公里范围内;龙卷漏斗也是通常所见的漏斗云,它的尺度约为300米,一根漏斗云里,有两个甚至三个以上吸管涡旋,所以也称母涡旋;吸管涡旋是海龙卷群中最年轻的,它的尺度一般不超过30米,但其破坏力却是最大的,有时比台风威力还大,主要是它那涡旋轴范围小气压梯度特别大,压力差可达20百帕以上,为台风内部平均气压差的几百倍甚至上千倍,因此其内部风速极大,多在每秒100米以上,要比台风大几倍,所经之处常能造成极严重的灾害,海龙卷能把海上船只和水以及水里的一切东西带进云层中,这些暴风云中的强风则携带着卷进来的东西长途穿行,然后一股脑儿的将它们倾倒在毫无准备的人或建筑物之上。鱼从天而降,这就是海龙卷的作用,即是“鱼雨”形成的原因。

红雨之谜

2001年7月25日,印度西部喀拉拉邦突降“红雨”,血红色的液体断断续续地下了两个月,所有河水都被染成一片鲜红,当地居民用自来水洗衣服,衣服也变成了粉红色。随着秋日来临、树叶飘落,猩红色树叶飘零落下,整个大地铺成了一片血红。

为什么会下“红雨”,红色从何而来?这一奇怪的现象立即引来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前往一探究竟,专家们也给出了几种不同的说法。

说法之一:强风刮来阿拉伯红土

一些调查人员认为,“红雨”不值得大惊小怪。降雨发生前,强风带来了阿拉伯地区的红土,随着降雨发生,红土夹杂在雨水中降落,使雨变成了红色,整个降雨区域也因此被染得一片鲜红。

但是,这种说法当即遭到许多人的反对。设想一下,某个地区一连两个月断断续续地下雨,这可以理解。但是突然连续不断地刮强风、带来阿拉伯地区的红土,这似乎又无法成立。

说法之二:红色沉淀物是外星细菌

印度圣雄甘地大学的物理学者戈弗雷·路易斯在喀拉拉邦收集了部分雨水的沉淀物后,带回实验室做了综合分析。他吃惊地发现,红色沉淀物根本不是泥土、灰尘,路易斯大胆地提出:那是外星生物!

“倘若你通过显微镜仔细观察就会吃惊地发现,‘红雨’是一种类似于细菌的物质。根据成分分析,瓶中沉淀物含碳50%,含氧45%,还含有部分钠和铁,这与微生物的构成极其相似。看来它们从地球外某个星体降落至地球上。简而言之,2001的夏天,印度不是下雨,而是下起了外星人!”

路易斯同时发现,就在2001年7月25日下“红雨”前的几个小时里,当地突然发生了极为强烈的音爆,喀拉拉邦的居民房屋受到极大震动。根据当时的情况,除非陨石闯入大气层,否则不会产生那样剧烈的反应。因此支持路易斯理论的科学家们由此推断,当天一颗彗星在经过地球时,一些碎片脱落下来,穿过大气层坠落地面。而在这一过程中,碎片由于受到磨擦,烫得发红,分裂成为更多碎片,并伴随着降雨落至地面。由于那颗彗星中含有丰富的有机化学物质,而地球上的生命也是由微生物不断进化而来,所以雨水中的沉淀物也具有生命初期的特征。

当然,路易斯的推论也遭到许多人质疑,大多部科研人员感到这种说法也站不住脚。一位科学家甚至在路易斯的个人网站上发帖,公开指责他的推论“一派胡言”。不过,更多的科学家认为,路易斯的发现或许不正确,但他起码突破了常规思维意识到了些什么。设菲尔德大学微生物学家米尔顿·温赖特目前正专心分析喀拉拉邦的“红雨”样本。“现在就定论‘红雨’究竟是什么还为时过早,但是我确定瓶中的沉淀物绝对不是泥土,有着本质的不同。不过,它也不具有DNA,也不像是生物。当然,或许外星生物根本没有DNA。”

“死雨”之谜

1955年7月22日下午5时30分,在美国俄亥俄州辛西纳提市波尔大街爱德华·姆茨先生家的花园里,正在工作的姆茨先生突然感觉到有一些温暖的红色水滴落在他的胳膊和手上。过了不大一会儿,他的四周都下起了红色的雨。天空的云层中涌出一个乌黑云团,红雨就是从这团云彩中落下来的,正好落在花园里的桃树上。“我抬头仰望,”姆茨说,“发现正上方300米处有一团从未见过的怪云,并不很大,但颜色非常奇特,呈暗绿、红色和粉色。红色的云正好同落在我身上和桃树上的雨滴的颜色一模一样。我敢说,不管这雨滴中含有什么成分,它们肯定是从这块云彩中落下来的。”

“我对着云块凝视了几分钟,想辨别出它到底是什么物质构成的。此时,我刚才被雨滴淋着的探臂和双手部分开始有烧灼感。它们的确被灼伤了。我感觉就像是把松节油徐在了割破的伤口上。我赶快跑回屋子,用热水和肥皂仔细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