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世界最美的诗歌
18573900000081

第81章 墓畔哀歌(节选)

格雷

暮钟声声,宣告白日即将隐去,

牛群悠悠,如清风刮过低洼的草地。

农夫急急,拖着困倦疲惫的身体,

旷野寂寂,只有诗人在昏暗中伫立。

夜幕悄然降下,苍茫渐渐消退,

刹那间万籁俱静,了无生机,

只听牛铃在催着远处的同伴入睡,

还有一只甲壳虫嗡嗡地瞎飞。

常青藤缠绕的钟楼塔顶上,

传来夜猫子的几声凄厉,

似在向月儿抱怨陌生人闯入领地,

骚扰了这片孤寂古土的神秘。

塔前大片榆树及扁柏树下,

鼓起那么多起俯如浪的土堆,

土堆下的小小洞穴中,

静静沉睡的是村人们粗鄙的先辈。

芬芳的晨风轻轻呼唤,

梁上的小燕喃喃低语,

猎手号角回荡,雄鸡一声长啼,

可谁也无法将那些先辈从床上唤起。

炉火熊熊,他们再也无法面对,

主妇忙碌,再也无人为他们将晚饭准备,

儿孙们再也不会扑向他们的怀里,

也不会争相亲吻,爬上他们的双膝。

想当年,想当年哟——

他们挥动银镰,收回金子般的谷粒,

推动犁头,他们翻起硬硬的土地,

他们高举斧头砍树伐木,

他们赶着牲口,别提多么欢喜。

不要嘲笑他们平庸而无闻的劳作,

切莫蔑视他们短暂而简单的经历,

他们的一生没有惊天动地,

可平凡的一生照样也有意义。

你能卖弄显赫的权势,炫耀高贵的门第,

你的财富车载斗量,美貌落雁沉鱼,

但你可知道它们都在等着同一个归宿——

那就是走向这片漆黑的墓地。

(佚名译)

诗人小传

托马斯·格雷像

托马斯·格雷(1716—1771),英国新古典主义后期的重要诗人,“墓畔派”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伦敦的一个经纪人家庭,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在剑桥大学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他的生活可谓中规中矩,捷足而又稳健。格雷一生作诗不多,仅十余首传世,其中以《墓畔哀歌》最为著名。

品茗赏诗

《墓畔哀歌》的创作时间长达8年之久,全诗弥漫着感伤情调,是18世纪后期感伤主义诗歌的典范之作。此诗是为悼念在伊顿公学读书时的好友理查德·维斯特所作,但综观全诗,其内容已经明显超越了对某个具体人物的哀思,而是通过对乡村一处墓地的描写,表达对下层默默无闻的人民的深切同情,并对他们善良淳朴的品质进行由衷的赞扬,同时也嘲讽了人们对于虚荣的追求,批判了权贵阶层的奢侈淫逸,体现了诗人鲜明的民主思想。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英国诗人从新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的过渡。一方面,格雷的诗歌语言精雕细琢,符合新古典主义推崇的诗歌辞藻要求,另一方面,他的诗歌表现了浪漫的对自然以及对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渴望。这两者的结合用以表达深一层的感伤,使古典主义者所追求的对永恒真理的描述,被精美的诗歌形式架构起来,更有着动人心弦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