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考试高手
1857400000017

第17章 复习的策略与技巧(1)

一、科学的复习原则是什么

一般的考前复习都是时间短、内容多,特别是高考,有很多考生感到焦头烂额,无所适从,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应该按科学原则,有计划、按规律地进行复习。科学的复习原则如下:

1.抓住重点复习。在有限的时间内,应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如原理、公式、定理、实践结论、词汇、语法规则,历史时间、地点、事件等都要重点复习。

2.科学安排时间。早上,复习英语、语文等背诵性的知识较合适。上午,复习数、理、化效果比较好。下午和晚上安排文科类的复习效率高。当然,复习内容要适当,文、理搭配,交叉进行,以免单一的刺激时间过长,使大脑疲劳,从而导致效率下降。

另外,注意利用午休前和每晚入睡前的时间将上午、下午或一天的复习内容,用很短的时间,运用过电影的方法在大脑中过一遍,不但加深印象,还可能在梦中解决难题,即出现“梦答现象”。每天一定要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这样脑、体交替,可以提高复习效率。按上述科学方法、规律进行复习,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3.先紧后松原则。以高考为例,4月至5月左右为复习时间。4月至5月中旬安排得尽量紧一些,到5月中旬以后,临近考试,复习应逐渐放松一点,以使大脑得到适当休息,才能在备考期间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考试成功。

4.先难后易的原则。根据考生具体情况而定,把自己没学好的课程或认为复习困难的课程,先抓紧时间复习,然后再复习自己认为容易复习的课程,也就是说先让大脑处于先难而紧张,后感到容易而轻松的状态。

5.复习只要把握整体性、全方位系统性,便能抓住重点难点。突出重点难点并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结合考试大纲规定的知识范围和内容进行复习。

6.在复习期间,制定好作息时间,把复习、文体活动、休息和睡眠的时间合理安排,增强生理节奏感和心理节奏感,才能增强复习效率。

二、复习的要诀是什么

1.复习要围绕教学大纲和以课本为中心,不要超越范围。每次复习的内容不要太多,要注意文科、理科交叉复习,效果最好;每次最好复习40分钟至60分钟,最多2小时左右后要休息10分钟至15分钟左右,使高度紧张的大脑松弛一下,这样可以提高效率。

2.要注意复习环境一定要达到卫生、安静、通风。要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要有集中的时间进行复习。对某一科的复习要相对集中。复习时要排除一切干扰,在安静的环境中注意力集中,才能有良好的复习效果。

3.在复习中应注意及时地把自己在复习中总结出完整而系统的知识以及个人的思考体会,都要简明地记在本上或在书上标出,以后再复习时就容易记忆。

4.除了集中时间复习外,还要注意抓零散时间进行复习,复习时注意把书、笔记、参考题作业和试卷进行综合比较。这样不但能缩短时间,还能较全面地进行复习。

5.充分运用回忆法、过电影法进行复习。在复习每个具体问题时,先独立地想,然后再看书,再想,再看,这样能加深理解并加深记忆力。这样复习还能加深自己的独立思考。

在复习下一章时,先回忆思考上一章节的内容,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最好把所有的知识在脑中像过电影似的过一遍,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

6.复习不是机械性地将学习材料再学习一遍,或看一遍就完事大吉了,要想达到复习的目的,在看、读、写、记的过程中要有自己的思考、分析,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信息加工。

7.对同一内容复习3次。第一次复习是浏览掌握大意,第二次复习是找出材料逻辑关系,第三次复习是详细找出重点。

这样复习是对复习材料进行了新的信息加工,记得牢,能灵活运用,考试才能发挥出超常水平。

三、怎样进行总复习

通过总复习要达到两个目标:一是通过总复习,使学过的知识在条理化、系统化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并在自己脑子里全面回潮;二是通过总复习,让自己的精力、体力、精神、心理越来越适应备战考试,有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上考场的欲望。为此,科学总复习原则如下:

1.不论是理科还是文科,一定要注意平时学好并及时复习,千万不要产生等考前复习突击,尤其是语文、外语等科目平时要学好复习好。

2.在考前两个月的总复习中,不要集中时间一门一门进行复习。要与课程上安排的复习配合,每门一两天左右,每门功课都要复习一次(文、理科交叉复习),停课回家后也要注意交叉复习效果好。

3.学会科学地制定复习计划,定好每天、每周、每月的复习计划,要坚决按计划完成复习。

4.抓紧时间复习,但不能违背科学的复习。如“开夜车”打破了生活规律;不注意脑、体交换,致大脑过度疲劳;有的同学困难面前不低头,难题做不出来不休息,还有的同学夜里脑子清醒,总是晚上复习。但是人的生物钟有高峰低谷,因多是白天考试,所以把生物钟高峰调节到白天对考试有利。

5.运用科学复习方法。先不要看书、笔记、参考题、试卷,而是一边回忆一边用纸记要点,勾画轮廓、结构等。有记不清的也不要看书,尽量地回忆,最后再打开书、笔记本、做对的卷子对照一下,如已经回忆起来的就不要再看书了,默记就可以了。而对忘记的或似是而非的知识,则要集中精力和时间分析原因把它攻克。

四、复习遵循的五个步骤

1.扫荡复习法。一定先把该复习的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全面地复习一遍,这是最基本的基础。

2.融会贯通法。在上述基础上,一定找到知识点之间的相关部分,然后把每一章每一节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就做到连贯和系统化了。

3.灵活运用知识法。在上述系统化基础上,还要强调多做题,做各种各样的题。通过多做题多解题,才能进一步深入灵活地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

4.补漏查缺法。通过反复复习和大量做题,达到强化基础知识、巩固加强记忆的目的。另外,还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到了差错,才能进行弥补遗漏。

5.反复重复复习法。反复复习基本知识和技能、反复大量做各种各样的练习题,一次比一次地融会贯通、一次比一次能灵活运用知识,才能一次比一次熟练。熟能生巧,这就是科学复习的规律。

五、怎样分配考前的学习时间

1.根据“SWOT”的原理来分配学习时间

考前的时间分配具有科学性,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乱来。必须通过SWOT的原理分析自身优势与弱势,制定一套行之有效地方法。其步骤为:

(1)中等程度以及弱势科目分配较多的时间;强势科目可分配比较少的时间。

(2)不熟悉项目分配较多的时间;熟悉项目分配较少的时间。

(3)新教材分配较多的时间;旧教材分配较少的时间。

总之,各科目以及各项目的学习时间不是均等分配,必须根据自己的强势加以差别化,其总体原则是:强化弱势科目在先,维持强势科目在后,这样抓住重点,定能纲举目张。

2.从学习时间中挖掘经济效率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考前的时间更是金贵。不论你是在上课,还是在补习,都要掌握“大时间做大事,小时间做小事”的时间管理方法及“心法”。这样,才能从具体时间中挖掘经济效率。

将考前总复习的内容分为大小、轻重、缓急、难易。在完整的“大时间区”,只学习大、重、急、难的教材;在零碎的“小时间区”,学习些小、轻、缓、易的科目。

大时间用来处理大问题,小时间处理小问题。这是学习时间分配的最高境界。需要较长时间思考、持续凝神贯注的科目,例如:解数学题、证明公式、练习阅读测验等,全部应放在大时间区中。可以短时间记忆、不需持续维持注意力的科目,例如:背生字、更正错误、绘制图表等,则应放在小时间区中。

3.合理规划考前两周的学习时间

离考试时间还远时,各科内容的复习要兼顾,不能偏颇。只有时间分配上的区别,绝不能放弃任何科目。

到了考前两周左右,应做到基本上完成总复习的整个过程,再不能普遍撒网了。要冷静下来仔细思考:哪些科目还存在薄弱环节,需要抽时间重新补课,并能及时地着手解决,以免留下复习的死角。在考试前夕,最好要根据各科的考试时间去调整学习时间。但复习时间不能太长,以免影响第二天的考试效果。

根据各科考试时间调整本人的学习时间,说白了就是在考试前调整自己的生物钟,让它与考试时间一起有节奏地跳动,能最大限度配合复习迎考时间,使大脑具有最佳的应考能力,在考场上发挥自如。

六、复习时间巧安排

中考、高考时考生的复习时间都感到不够用,但是如果会巧用时间,则可起到意想不到的复习效果。方法如下:

1.教师上复习课时巧用时间。当老师上完每节课时,下课铃一响就抓紧一两分钟时间回忆一下老师复习的主要内容及要点,这样可以巩固加深理解并增强记忆力。

老师把一天的复习课上完后,再利用一定时间,把一天的课程回忆一次,到了晚上再把回忆不起来的内容进行重点复习,这样用时短、效率高。

2.利用零散时间复习。在复习的内容中必须要求记忆、经常记忆、反复记忆的,如公式、定理、单词等要写在便于携带的小卡片上随身携带着,利用排队、等车、坐车等空隙时间进行复习、记忆。需记忆的内容要经常更换,由于复习时间短、内容多,如果善于利用零散时间,一定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合理分配时间复习,就是节约时间。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科学家证实,每复习40分钟至60分钟左右,休息10分钟至15分钟左右。相比之下,有些考生复习的时间长,如三四个小时,这时大脑已疲劳,复习效果差,而且也浪费时间。

总之,要学会巧用零散时间,合理利用时间。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即是合理利用时间的技巧。

七、按复习规律提高复习效率

1.按遗忘的规律复习。每个人学习知识遗忘的过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这一规律启示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等全部遗忘或大部分遗忘了,再去复习花费的时间长,如果在遗忘前能及时复习,用时短,还能加深记忆。因此,重大考试一般的复习时间很短,内容多,故要做到平时及时复习,反对突击的复习方法。

2.交错、交叉复习。交错复习,如刚复习完数学,不要接着复习物理;刚复习完语文,不要接着复习英语。这样易引起大脑疲劳。应复习完数学,接着复习语文,这样可以充分平衡左右脑,不易疲劳,能提高复习效率。

交叉复习,如复习一天数学,不如每天复习两个小时,分几天复习效果好。因为集中复习一门课程,是单一刺激的多次作用,容易引起大脑细胞的抑制;交叉变换复习,等于刺激物是新异的,不容易引起大脑的疲劳。

3.教育学研究表明,把大量复习材料分散开来,细水长流的复习方法,比起那种堆积或突击式的总复习效果要好得多。因为这种方法避免记忆量过大和各种材料互相干扰的愿因,这就需要合理安排复习。

4.有关心理学家研究认为,为了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就必须对所学知识进行强化,也就是把学过的知识反复复习。为了使考试成功,考生在考前应反复复习重点、难点及关键知识,这样才能不断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才能使大脑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八、复习策略因地制宜

考试教练告诉我们:“百分之八十的考试题目,来自于百分之二十的教材内容”。就是这百分之二十的教材内容又从哪里去寻觅?虽然一般考卷只有几页纸,要从茫茫书海中找到它,简直是大海里捞针,谈何容易?但是我们可制定有效的复习策略,起码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寻觅途径,增加寻找的机率。

要在考前发挥总复习的最高效率,对于熟悉程度不同的教材,必须采取不同的复习策略。其策略如下:

1.不太熟悉的教材

放慢复习进度,花些时间弄懂弄通,并强化记忆,促进解题速度。

2.十分熟悉的教材

复习时快速浏览即可,不需从头到尾逐字逐句地通读,从而获得学习的效率。

3.实在弄不懂的教材

如果考前所剩时间很多时,可抽出时间研读,找出突破点;如果考前时间所剩无几,就只能放弃作罢,不要死钻牛角尖。以免影响考前的心情,耽误其它科目时间。

九、善于作好总复习的精华笔记

总复习分为三个阶段,随着时间的递进,书要看到越来越少,不断地筛选,最后只留下精华的部分。

有必要准备一本个人考前笔记,供总复习时用,勤动笔可以弥补大脑记忆不足。写笔记时要讲点速度,不要苛求字迹工整,本人认识即可,有时背了一百个单字不如只写下不易记牢的几个字。画龙点睛,事半功倍。要养成随时作笔记的良好习惯。每读完一个章节,就应及时地将其重点内容记在笔记本上;每解完一道模拟试题,就应将解题重点以及不会做的题型,记录在笔记本中,留着过后来钻研。

当复习完某一段的教材时,趁记忆清晰时,立马写入笔记本中。不同的笔记本记录不同的科目。作笔记的原则是越少越好。一般不超过所学内容的百分之二十即可。

当进入总复习的第二阶段时,只需读自己的笔记本就行,以前读过的书都可以略过。但发现有记录不详时,必须翻看之前所学的教科书或参考资料进行核对,绝不能留下半点疑点。在这次的复习中,要将笔记本的资料再次浓缩在活页纸上,将最重要的考试内容精明扼要地记录下来,以关键字代表某段重要教材,以简易图形整理复杂叙述,以数字或符号归纳繁琐概念,以简单公式涵盖物理或化学重要观念。

在进入总复习的第三阶段时,再针对这几张活页纸进行复习,把自己最不清楚以及最容易遗忘的部分,再作一次浓缩整理,写在仅有的一张活页纸上。

当然,要将上千页的教材浓缩在一张活页纸上并非易事。只有对考试内容全盘掌握,并已融会贯通,方能做到这一点。在考试前,复习一下这张活页纸,等于复习了所有考试内容的精华,这样就能迅速复习考试内容,提醒自己记忆,使你在考场上得心应手。

十、捕捉总复习教材分数

考前猜中考题是每一位考生的最大的心愿,但这种心愿很难如愿以偿。因为要猜中具体的考题如大海里捞针。相对而言,要找到考试的范围就容易多了。如果找到出题的范围,就能有的放矢,针对这些部分重点复习。

总复习时,对于所复习的教材分别给予“加权计分”,我们可以将其区分为四部分。

下面进行分述:

1.A级

重要的考试内容,自己也不太熟悉。

2.B级

重要的考试的内容,自己已经融会贯通。

3.C级

不太重要的内容,自己也不太熟悉。

4.D级

不太重要的内容,自己已经很有把握。

对于这四类的内容,分别在教科书或笔记本上标明“A、B、C、D”。以便根据其先后顺序来复习。

总之,在复习时,首先复习重要但不太熟悉的教材,接着复习重要也简称熟悉的内容,最后复习不太重要也不太熟悉的部分。如果所剩时间无几,对于不太重要,且很有把握的教材就跳过不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