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有6Q的孩子有大出息大全集
18574300000041

第41章 学商——LQ(9)

知识老人微笑着递给它一个小木匣,它打开一看,原来里面装着的是一把猫胡子。它非常失望,气鼓鼓地把小木匣扔掉了。

知识老人拾起小木匣,认真地对小花猫说:“胡子是猫的触觉感受器,非常灵敏。它一触到障碍,就立即通过复杂的神经网闪电般上报神经中枢,神经中枢马上下令手脚迅速避开,所以猫才奔跑得这样灵活快捷呢。你拔掉胡子,不是尝够了苦头吗?来,我给你重新插上胡子吧。”

小花猫觉得知识老人的话有道理,为了消灭老鼠,它宁愿忍受喜鹊的嘲笑,便答应了。

小花猫重新插上长胡子,立刻飞奔回家。说也神奇,尽管老鼠净在盆盆罐罐之间乱窜,但它却能来往自如地抓老鼠,不到半天便把老鼠歼灭了。

小花猫饱餐一顿之后,跑到池边洗脸。当它在水中看到自己那张长着胡子的脸时,惊讶得连连叫道:“这是我吗?怎么变得这样美丽!”

这时,那群喜鹊又飞来取笑它了。它把头昂起来,骄傲地说:“谁不会捉弄老鼠,谁就不懂得猫胡子的美!”

学会不随意抛弃自己的专业知识,懂得专业不仅是根本,是基础,是赖以生存的保证,而且还是成就事业的杠杆。

小花牛种田——学会不要不懂装懂

小花牛小学没念完就辍学了。它觉得自己知识少,技术工程干不了,只有种地不用学就能会,于是它承包了三块地,一块种包米,一块种甜瓜,一块种西红柿。可是,它却犯了三个错误:

包米不间苗

那块黑土地上的包米苗出得齐刷刷,“见苗三分喜”,小花牛很高兴地铲地、趟地。

老黑牛打小花牛的包米地边上路过,见包米苗都很高了还没有间苗,便对小花牛说:“这包米得间苗啦!”

“间苗?”小花牛疑惑地问,“间什么苗啊?

“一埯留一棵,其余的都拔掉嘛!”

“哈哈,我说您老脑筋嘛!一棵苗结一穗包米,三棵苗不就结三穗吗?我这种种法,就会比你们增产两倍,懂吗?”

“留苗多了不行,”老黑牛急了,“你忘了‘护着苗,抱着瓢’的农谚了吗?苗多了互相欺苗会大减产的,秋天你会抱着瓢去要饭的。”

“我才不信呢!种田也得改革,我给你们带个头吧……”

秋天,严霜打死了密密麻麻的包米秆子。小花牛想起老黑牛的话才后悔起来。

甜瓜不抠心

种在河滩地上那块甜瓜苗也出得齐刷刷的。小花牛小时候见过不少瓜地,看到藤盖满了土地,觉得瓜挺好种的。秧越多瓜也就越多,于是就千方百计让瓜秧多多地长出来。

一头老白猪见此,便问小花牛:“你的甜瓜抠完心了吗?”

小花牛不解地说:“抠心,抠什么心?”

“抠心,也叫掐尖儿,”老白猪耐心地解释,“用针尖儿将甜瓜苗的心抠掉,这样才能憋出更多的杈,结出更多的瓜来。”

“又是一个老脑筋瓜子!”小花牛说,“我才不跟在人家后头呢!不抠心自然会长出更多的杈的。”

不久,老白猪的瓜开园上市了,小花牛的瓜地瓜秧还没盖严地面,只结了稀稀落落的几个瓜。

西红柿不打杈

小花牛栽的西红柿苗子很快长高了,每个叶眼间都长出了一个大杈来。

种了多年西红柿的大灰狗问小花牛:“西红柿苗这么高了,咋还不打杈呢?”

小花牛笑笑:“这么长不是很好吗?打什么杈呀?”

“西红柿不打杈是不行的,因为杈与主枝争养分,影响结果的。”

“咳——又是老经验!这样守旧种田,怎么能创高产呢?”

大灰狗劝道:“这不是守旧,是成功的经验。不这样做,势必减产哪!”

小花牛摆摆手:“我是注重实践的,兴许我会闯出一条高产栽培西红柿的路子呢!”

小花牛“坚持”不打杈,到了秋天,那一棵棵西红柿长得挺繁茂,可就是结果少。

学会不要不懂装懂,懂得世上没有不用学就会做的事情。一个渴望有所成就的青少年,绝不能学知识浅尝辄止,或是自命不凡以为自己什么都会,既不把以被实践证明了的成功经验放在眼里,又盲目进行创新,其结果必然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要知道,只有善于向别人学习知识,谦虚地吸收别人的经验的人,才更能走向成功。

玻璃书柜——学会不当“保管员”

图书馆里,装满新书的玻璃柜前挤满了人。

书柜好不得意:“瞧我满腹书文,难怪连学者、作家也得毕恭毕敬地站在我面前……”

柜中的一本书听不下去了,回敬道:“占有书的多少,并不和知识成正比。只有那些认真读的,才是知识的主人。”

书柜听罢,不禁大怒:“什么,受我管的书也配来教训我?没见人们不时地向我鞠躬吗?”

它是把人们凑上前去看书名当成向他“鞠躬”了。

不多久,书柜的新书全被借完了,玻璃柜子茕茕孑立,尽管漂亮闪光,却没见谁再去瞧它一眼。

学会不当“保管员”,懂得知识是无形的财富,是装在大脑里的东西,是服务人的,不是装门面的摆设。

孔子吃乌贼——学会不望文生义

孔子周游列国,初次来到海滨,沿途翻山越岭,饿得要命。在他找到一家饭店坐下来以后,也不问端来的是一大盘什么菜,就一口气把它吃干净了。等到店主人过来算账时,他才指着空盘子问:“店家,这盘又鲜又嫩挺好吃的是啥啊?”

店主见他来自内地,难免有些海货未曾吃过,便竖起大拇指介绍说:“嗯,那是本地首屈一指的名菜——乌贼炒大葱。”

孔子一听说是“贼”,脑袋里轰的一声,犹如晴天霹雳,山崩地裂。他站起来要出去找个呕吐的地方。店主人连忙把他拉住,问明情由:原来孔子不饮盗泉的水,早已闻名天下,店主人哈哈大笑起来,对孔子说道:“孔老先生,我敢以全家的人格向您担保:乌贼同盗泉的水一样,清白无辜,绝非盗贼之流,况且乌贼原名墨鱼,有满肚子的墨水,在水族中还是十足地道的知识之士呢!”

孔子听了店主人的劝说,觉得颇有道理,于是连连点点头,改口说:“我真冤枉了乌贼,怎么能看了名字便错误地下判断呢?”

学会不望文生义,懂得以知识为基础的述说和判断是愚蠢的说话和判断方式,必然导致断章取义,张冠李戴。轻则贻笑大方,重则分崩离析。

果树、蝉和啄木鸟——学会不把无知当有知

蝉飞到果林,对一棵果树说:“你太寂寞了,我唱歌给你听吧!”

这果树高兴得直点头:“太好了,你快唱呀!”

于是,这位鼎鼎大名的昆虫界音乐大师便抱着树干“知了”“知了”地唱起来。果树越听越入神,渐渐地眯起双眼。突然,它觉察到被蝉抱住的那个地方被什么刺了一下,又痛又痒,便问蝉道:“蝉,是你咬我吗?”

“如果我咬你,嘴还能唱歌吗?”蝉回答说,“你听见我一直不停地在唱歌啦,怎么是我咬你呀?”

“咬你的就是蝉这个坏蛋!”一只正在旁边一棵树上啄虫的啄木鸟插嘴说,“你不见它那像针一样的吸管吗?那是它的嘴巴,它就是用吸管刺进你的树干里,吸吮树汁生活的。”

“不会的,不会的!”果树把头摇得沙沙响,“蝉一直在唱歌,嘴巴不会刺进我的树皮,吸吮树汁的!”

“你以为是它的嘴巴在唱歌吗?”啄木鸟把头抬起来说,“蝉的胸腹之间有个‘发声器’,里面有一对富有弹性的鼓膜和一对白色的镜膜,中间另外有一个像空罐头一样的共鸣室。蝉唱歌的时候,把牵动鼓膜的肌肉一伸一缩,使鼓膜振动发声,通过镜膜的作用和共鸣室的反响,声音便大起来了。蝉是在肚子里唱歌的,跟它的嘴巴毫不相干!”

“肚子也能唱歌吗?这倒是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怪事!”果树喃喃自语,突然,它想起了什么,指着啄木鸟说。“咬我的就是你——啄木鸟!”

啄木鸟惊讶地问:“你凭什么诬赖我咬你?”

“道理很简单!”果树很有把握的地说,“啄木鸟先生,你不是在啄树木吗?蝉呢,它一直在唱歌嘛!”

啄木鸟很生气,再也不理睬那果树,它认为跟一个无知而又固执的家伙辩论,是没有一点意义的。蝉呢?仍然不断地鼓着肚子引吭高歌,可它的吸管一直插在果树的身上,得意地吮吸着树汁。

学会不把无知当有知,懂得无知者无畏是愚蠢者的逻辑,无知者求知方是求学者的逻辑。

青蛙上天——学会不要把错误的知识当成资本

有一只青蛙,在池塘里住着厌烦了,想到天上去逛逛,便请求大雁把它带到天空去。

青蛙伏在大雁背上,在蓝天上漫游,穿过了一片片白云。

“咦,天空中还有波浪哩!”青蛙看到云层惊奇地叫了起来。

“你说什么?”大雁莫名其妙地问道,“这是云,天上哪来的波浪呀!”

“云?对,我知道,你们叫它云,可我们把它叫做浪,反正都一样。”青蛙很自信自己的解释。也许是因为客气吧,大雁没有再和它争论下去。

天色晚了,一轮明月升上了天空。

大雁望着那清辉皎洁的月亮,对青蛙说:“你看,天空的月儿多么美呀!有了它,黑夜就变成了银色的世界。”

“你说月亮,那有什么稀罕的,我们池塘里也有。”青蛙不以为然地说。

“不对!”大雁纠正它的说法,“池塘里只有月亮的影子。”

“影子?我敢赌咒,池塘也有月亮。那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一拳就能把它打碎。”青蛙不服气,固执地坚持自己的看法。说到最后一句,还做了一个手势,好像真要把月亮打碎似的。

大雁着急了。连忙阻止它:“你别胡来,这不是在池塘里,当心掉下去!”

“你真胆小,我不吹牛,我一拳就能把它打碎。我还记得,有一天晚上我一口气打碎了15个月亮。对,15个,一拳一个,一拳一个……”

青蛙神气十足,越说越来劲。它终于站了起来,捏紧爪子,纵身向月亮扑去。可是,当它刚跃起的时候,就不能再控制自己了,像流星一样直落了下去……

学会不要把错误的知识当成资本,懂得假知识不是知识。吸收假知识是可悲的,而坚持假知识更是可悲中的可悲。

刻匾的匠人——学会拒绝假大空的知识

有一个刻匾的匠人外出做生意,并雇了个伙计兼做向导。

伙计先带他到了一个村子。匠人一见村子里里外外没有一家挂匾的,偶尔有个店铺,不过挂个“幌儿”或一个牌子了事,就大为恼火,便训斥伙计道:“你这个人真没用,带我到了这么个地方,还指望做得了生意么?”

伙计自觉理屈,便又带他来到一个小镇。

匠人在镇上举目四望,虽然有的店铺确实挂有匾额,但细细看去,不是字体欠工,就是刻制粗劣。匠人又对伙计发火道:“你分明是看不起我!难道我的手艺就配在这卖弄吗?”

伙计听了,没奈何,便又带他来到县城。

刻匾的匠人在街上转悠了半天,到底发现几块刻制精巧、字体不俗的匾额,便自言自语道:“嗯,还算有几个地方高手!可到底逊我一筹;在这儿卖手艺,也真枉了我的才学了!”于是,他又对伙计强调,自己绝非平庸的匠人,绝不能在小地面辱没了声誉。

伙计这一次索性带他到京都。一进都城,他立刻觉得那气概和规划不比寻常——这儿建筑华美,街面平阔,游人如织,店铺商行鳞次栉比;再看街面上悬挂的高高矮矮、长长短短的匾额,一个个字体遒劲风流,刻制精美考究。刻匾的匠人观赏了好一阵子,然后叹道:“到底是繁华的大都!我哪敢在这儿卖弄手艺?”只好给伙计结账、散伙,各回故里了。

临分手前,伙计突然对匠人说:“先生,如今我还不知道你到底会不会刻匾哩!”

学会拒绝假大空的知识,懂得只要拥有真知识,哪怕是一点点真知识,都能找到用武之地。

梅花鹿获得金牌以后——学会不要让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