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女人养生特效秘方
18602900000028

第28章 女人肠胃养生老偏方(3)

偏方:①白胡椒酿红枣。红枣5颗,白胡椒10粒。先将红枣洗净去核,白胡椒略打裂开。然后在每个已去核的红枣内放入白胡椒2粒,待煮饭时,放在饭面上蒸熟食用。此方温中补脾,暖胃止痛。适用于寒性胃痛。②姜汁牛肉饭遥鲜嫩牛肉75克,姜汁适量,大米120克,糖、酒适量。先将嫩牛肉洗净剁成肉糜,加入姜汁及酒、盐、糖、油腌一下。然后,将大米洗净煮饭,水分将干时,放入腌好之牛肉,文火焗透即可。此饭滋补温中,散寒醒胃。适用于脾胃虚寒、中气不足的胃痛患者。③胡椒羊肉汤。羊肉150克,胡椒10克,陈皮6克,生姜15克。先将羊肉洗净切块,起锅爆香。然后把胡椒、陈皮、生姜洗净,与羊肉一起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1~2小时,调味食用。此汤温中助阳,散寒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的胃痛患者。注意:阴虚有热者不宜饮用本汤。

药理:脾胃虚寒常易引起人们胃痛发作,尤其是胃寒者。以上三方所选用食材均为散寒之品,有祛除寒邪、温暖胃部的功效,可减少胃壁的肌肉收缩痉挛,常用可使胃痛得到缓解。

中医学表明,胃寒不分季节,不论寒暑,在天气炎热的夏季也会发生,在寒冷的冬天照样影响身体健康。因此,不论是在气温升高还是在气温降低的时候,宜进食温中散寒之品祛寒除邪,给胃部温暖,可减少胃壁的肌肉收缩痉挛,常用可使胃痛得到缓解。

普通人如何知道自己是胃寒还是胃热,阴虚还是阳虚呢?留意日常生活细节,其实可以粗略分辨。平时怕冷、口淡不想喝水、四肢冰凉、胃口不好、常感疲倦无力的人,多数为脾胃虚寒之人;而经常口干、口苦、大便干燥或排便黏滞不畅、脾气暴躁的,多为胃热之人。另外,胃泛酸水时伴有灼热感,一般为胃热,而胃寒的人泛酸通常是泛清水。

临床中主要因脾胃虚弱而致胃病的人比较多,大约占了60%。有的人本身脾胃虚寒,但由于饮食等原因又夹杂湿热、湿滞、食滞等,所以单纯脾胃虚寒的其实比较少,更多的情况是虚实夹杂。

脾胃虚寒的人,应该采用暖胃的方法,日常做菜时可以多用胡椒、生姜,温补暖胃的羊肉当归汤是很不错的适时补品。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胃酸分泌增多,胃肠易发生痉挛性收缩,胃病高发是规律。还有一部分人没有胃病,但天气一冷,特别容易出现反胃、腹泻、胃痛、唾液分泌多的情况,仿佛胃也受凉了。

一般脾胃阳虚的人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所谓“脾胃阳虚”,中医描述为:“腹胀满冷痛,喜热饮,喜暖喜按,呕吐清水,食少便溏,气短无力,舌淡,苔白滑,脉沉细”。通俗地讲,就是吃东西比较容易腹泻和腹胀,尤其吃冷东西时,有时还会反清水,反胃作呕。特别在冬季,这种身体现象会非常明显。

对这种体质的人,有个很简单的方法。专家建议他们在做菜、煮汤、煮粥时,加入少量胡椒、干姜、陈皮。这几样食物性平辛温,正能怯寒邪,保胃气。

这个方法不止适用于冬季,对于脾胃阳虚的人,一年四季的饮食都可以坚持,且凉是这类人的大忌。吃冷食,身体受寒特别容易引发腹泻。

经常反胃也是胃寒的表现,可以口含生姜扭转此症状。中医有云:“生姜为呕家圣药”。专家介绍,生姜是对付反胃、呕吐最有效、最简便的方法。当你反胃想呕吐时,可以切一片薄薄的生姜含入口中,唾液把辛辣的姜汁吞入胃中,就能缓解呕吐症状。

另外,胃寒应该多喝热粥。粥的主要原料多为粳米、小米或糯米,它们不但含有丰富养分,大米、小米、薏米性味甘平,有和胃气、补脾虚的功效,因而,胃寒喝粥非常有益。

“谁有胃药?我胃痛了!”办公室里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胃痛的时候,赶紧吃胃药,能够快速止痛,这是很多人的做法,但专家警告,胃药不可乱吃。

“有胃病,不搞清楚原因,凭经验或凭口碑自己买药吃,无论中药西药,这种做法都是错误的。”像吗丁啉这种促进胃肠蠕动的胃动力药,胃胀时服用效果好,但胃痛的原因和情况有很多,比如伴有腹泻症状时,胃肠本身蠕动速度加快,用吗丁啉反而对病情不利。

有的人胃一痛就吃止痛药片,其实药店里的止痛片大都是解热镇痛药,对于炎症性疼痛、一般的牙痛、关节痛等有一定效果,而对于因胃病引起的疼痛,不但没有止痛作用,反而会因为刺激胃黏膜、容易引起胃黏膜糜烂或出血而加重病情。

大便不畅,无独有“藕”

症状:大便不畅

偏方:①莲藕花生章鱼汤:莲藕400克,花生150克,章鱼干100克,排骨400克,适量调味品;莲藕洗净切块,章鱼干洗净后泡3~5个小时,花生、排骨洗净备用;起锅煮水,水开后将各种备好的料一起入锅,武火滚15分钟,再改用文火煲1~2小时,熄火后适当调味,吃渣喝汤。此汤有润肺、止血、通利大小便的作用。②芡实莲藕汤:芡实60克,莲藕、荸荠各100克,大枣20颗。上3味捣碎,大枣去核,加水共煮成糊,放适量冰糖服食,每日1剂。服此汤可养胃生津,适用于食欲不振、口渴咽干、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症。

药理:藕能清热润肺,凉血行淤;熟吃可健脾开胃,止泻固精。老年人常吃藕,可以调中开胃,益血补髓,安神健脑,具有延年益寿之功效。中医认为,生藕性寒,甘凉入胃,可消淤凉血、清烦热,止呕渴。适用于烦渴、酒醉、咳血、吐血等症。

藕,又称莲藕,微甜而脆,可生食,也可做菜,且药用价值很高,根根叶叶,花须果实,都可滋补入药。用藕制成粉,能消食止泻,开胃清热,滋补养性,预防内出血,是妇孺童妪、体弱多病者上好的流质食品和滋补佳珍,在清咸丰年间,就被钦定为御膳贡品了。

立秋过后,藕便成为了人们家宴的必备菜之一。莲的根称莲藕,北方人多用来做菜,故称藕菜或莲菜;南方一般叫藕,果蔬兼用。藕含有多种营养及天冬碱、蛋白氨基酸、葫芦巴碱、干酷基酸、蔗糖、葡萄糖等。鲜藕含有20%的糖类物质和丰富的钙、磷、铁及多种维生素。鲜藕既可单独做菜,也可做其他菜的配料。如藕肉丸子、藕香肠、虾茸藕饺、炸脆藕丝、油炸藕蟹、煨炖藕汤、鲜藕炖排骨、凉拌藕片等,都是佐酒下饭并受大众喜爱的家常菜肴。

藕能清热润肺,凉血行淤;熟吃可健脾开胃,止泻固精。老年人常吃藕,可以调中开胃,益血补髓,安神健脑,具有延年益寿之功效。中医认为,生藕性寒,甘凉入胃,可消淤凉血、清烦热,止呕渴。适用于烦渴、酒醉、咯血、吐血等症。妇女产后忌食生冷,唯独不忌藕,就是因为藕有很好的消淤作用,故民间有“新采嫩藕胜太医”之说。熟藕,其性也由凉变温,有养胃滋阴、健脾益气的功效,是一种很好的食补佳品。而用藕加工制成的藕粉,既富营养,又易于消化,有养血止血、调中开胃之功效。

平时食用藕时,人们往往除去藕节不用,其实藕节是一味着名的止血良药,其味甘涩,性平,含丰富的鞣质、天门冬素,专治各种出血,如吐血、咯血、尿血、便血、子宫出血等症。民间常用藕节六七个,捣碎加适量红糖煎服,用于止血,疗效甚佳。

肠胃病,偏方治疗不犹豫

症状:肠胃病

偏方:①以胡萝卜煮汤治腹泻,甚为有效,汤头煮得浓些,进饭时加一些盐饮下。②将红枣煮沸15分钟,放入绿茶后再稍煮片刻,取汁冲蜂蜜服用可治慢性痢疾,每天服2次。服药3天症状缓解,1周后痊愈。③用红糖30克,高度白酒50克,放碗内用火点着,边烧边搅,一直到把碗中的糖溶化为止,待稍凉喝下去,拉肚子、肠炎一次见效,重者2次。

药理:人体在受到冷空气的刺激时,血液中的组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增加,胃肠易发生痉挛性收缩,这是由于自身的抵抗力和对气候适应性下降所致。

此外,由于气候转凉,人们的食欲随之旺盛,使胃肠功能的负担加重,导致胃病的复发。以上三方针对秋季的肠胃病,因胡萝卜中含有丰富的黏胶及矿物质所致。因这两者对因腹泻引起之失水与酸中毒,具有很大的补偿和中和作用。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红糖性温、味甘、入脾,具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缓中止痛、活血化淤的作用。对肠胃病有很好的疗效。

常见的肠胃病主要有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大肠杆菌肠炎和冰箱性肠炎。细菌性食物中毒是由于食用了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引起的。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具有潜伏期短、来势凶猛、共同进食者多数人相继发病等特点。据统计,该病85豫以上发生在6-9月。主要病因是食品在加工、k输、贮存、销售过程中忽视了食品卫生,引起交叉污染。预防此病的关键是加强饮食卫生管理,防止食品污染,不吃生的、腐烂的和未经煮熟的肉、鱼、虾、贝类等。

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称之为细菌性痢疾。主要是饮食、饮水受到污染所致,还可通过手、苍蝇接触食物而传播。菌痢潜伏期为1-2天,临床症状多种多样,轻重不一,通常起病急骤,先是畏寒发热、恶心呕吐,然后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因此,出现上述症状者,应及时就医,还要防止扩散蔓延。搞好饮食、饮水卫生和粪便管理,大力消灭苍蝇,不吃生、冷、不洁、腐烂食物,是预防菌痢的根本措施。

大肠杆菌肠炎是由大肠杆菌感染而引起的急性肠炎。一般起病缓慢,主要表现为腹泻,每日3-5次,为黄色蛋花样便,量多,随病情发展可出现发热、呕吐、食欲不振、腹痛等症状,亦可出现黏液血便、里急后重等与菌痢相似的症状。预防该病要做好饮食、饮水卫生和粪便管理。

冰箱性肠炎也称耶尔细菌肠炎。耶尔细菌广泛存在于许多食物中,在原4益以下的低温条件中生长繁殖,食用冰箱里的被该菌污染了的食品就可能引起肠炎。

因此,冰箱内的食品要生熟分开,进食前要烧熟煮透。

偏方养脾气,肠胃真健康

症状:脾气不振

老偏方:①蜂蜜萝卜汁:取白萝卜500克,洗净去皮切碎,榨汁备用。每次取60毫升萝卜汁,加入20~30克蜂蜜调匀服用,每日3次。②蜜蒸百合:

取百合50克,蜂蜜50克。将百合洗净,脱瓣,浸清水中半小时后捞出,放入碗内,加入蜂蜜,隔水约蒸1小时即成。③蔗浆大米粥:新鲜甘蔗500克,去皮,切段,榨汁备用。用大米60克煮粥,煮熟后倒入甘蔗汁60毫升,再煮沸1次即可食用。

药理:甘蔗和蜂蜜都属于非常好的甘性食品,本着春季养脾养气多甘少酸的中医养生原理,以蜂蜜和甘蔗分别与白萝卜、百合和大米配伍而生成的以上三方,对养脾养气有着非凡的功效。中医认为人体之有五脏﹐犹自然界之有五行。

而脾是人体后天之本,脾消化饮食,把饮食的精华k输全身,又能统摄周身血液、调节血液循环,使之正常运行。通常所说脾有益气作用的“气”,就是代表人体机能的动力。所以,养生养脾气尤为重要。

从中医角度来说,饮食是历代养生家都非常重视的,与饮食有关的肠胃脾等消化系统也是中医养生极为重视的。因为食物有助于人体机能k转,产生热量阳气生发、生机盎然,合理饮食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发生。

唐代着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指出,养脾气在饮食上应“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指的是养脾气要少吃点酸味食品,多吃点甘味食品,以补益人体的脾胃之气。

五脏中的肝脏极其敏感,很容易肝气过旺,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的消化和吸收。甘味食物能滋补脾胃,而酸味入肝,其性收敛,多吃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还会使本来就偏旺的肝气更旺,对脾胃造成更大的伤害。这正是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容易复发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