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越简单越好1
18610200000027

第27章 复杂问题简单处理(3)

当下属因为工作而引起激烈的言语冲突时,佯装毫不知情的上司似乎为数不少。下属双方互不相让,几乎演变成扭打的局面,就会有假装不知情的上司,让人误以为他耳聋了。

这样的上司,在此时会专注于不太重要的文件上,企图以不注意的姿态蒙混过去,或者他会假装在打电话,使人误以为他的注意力正集中在别处。也很少会有争吵的当事者请上司过来评理,因为他们认为这么做就表示自己理亏,会被对方轻视。而此正符合了胆怯的上司的心意。因此上司才故意表现得很忙碌,并且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地企图欺蒙众人。

上述情形你应该如何处理呢?此时最简单的应对策略是让双方继续争执,当你感到这个争论似乎无法停止时,即使没有人要求,你也必须亲自前往了解情况。

首先,你必须耐心听完双方的发言;之后,再陈述自己的意见并下结论。按理说,你应当采取叱责双方的方式。假设A和B两位下属争吵,A较强而B较弱,此时你应告诫A而劝诫B。实际上并非皆能如此容易解决。整件事情除了经过的原委之外,亦涉及公司内其他员工的关系。

例如,虽然A较有理,但是他太骄傲,树敌太多,你应经常关注B,然而B却不长进。诸如此类复杂的因素常纠结在一起。

如果你的态度暧昧,则会使A与B争论永无休止。因此,即使为难也必须先中伤下属:“我听了你们的意见,但是你们也不应该如此地大声叫嚷。”然而表明自己的心意:“我尽量想办法解决。”

如果你能够以下面的形式做结论,就大功告成了。“有关此项计划的对策战略让A做,而公司内的成员的意见的统合则由B负责。希望你们尽快完成自己的任务。”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都能如此顺利。或许会有一方觉得不满,甚至在双方的内心皆会结下疙瘩。

即使想为顾全双方的颜面,也必须有限度。明知下属内心不满,你敢闭起眼睛下结论。

你的裁决有时会动摇你在公司的地位。或许采取沉默不语,什么也不管的态度会比较安全。然而如此一来,你的头衔又代表着什么?

如果因为下属双方的争执你得出面叱责一方时,可能将因此而失去下属的向心力,但你不要害怕损失而不做任何处理。因为,有朝一日这或许能够成为你一项贵重的财富。

如果组员之间的争吵相当频繁,则必须考虑重新分配任务。你需要再次检讨每个成员所负责的工作性质是否适当?有没有不自然或者太过勉强?若不是明显地角色分配不均,你就必须多制造与大家共同商讨的机会,并努力化解组员们心中的结。

如果你组内成员能够达成共识:“我们这个单位拥有共同的目标,我们一致为追求共同的利益而努力。”相信大家必能调整彼此的步调。除非是一个相当特立独行的人,否则成员大都会衷心期待自己所属的团体能够成功。

你必须努力使每位成员皆发挥一己之长。正因为团体中有着各式各样的人,我们才能期待它的成长。若以这方面的意义而言,适当争吵的活泼气氛未尝不是好现象。

当下属之间的争吵相当激烈时,而你又能保持保留的态度并表明:“这个问题让我考虑看看!”也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

你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思考解决的方案,之后再召集当事者共同讨论前些时候发生的事情,如此下属便能自我反省。虽然在争吵时,双方都很情绪化,一旦冷静下来,便会觉得那也不是件需要争得如此面红耳赤的事情。

时间具有缓和人类情绪的特殊作用。这一点你必须善加利用。

作为管理者,记住一定要做一个公正的裁判,不要试图改变哪一个人,这样对他不公平。

9.对待员工的加薪要求要三思

作为老板,总会遇到员工提出要求增加工资,理由也是千篇一律。他们说上年制订的任务目标太高,有的人则抱怨孩子上学的费用太高,难以承受。除了能博得一点同情之外,其实这一切并不能真正解决任何问题。甚至根本不提任何理由,有时候他们干脆就与公司所获的利润相比,觉得是应该为他们增加工资的时候了。

要求提高工资,增加薪水是人们的普遍心理。满意于现有的工资水平,认为自己所拿的薪水已经不错的人,是不会提出加薪的。有鉴于此,老板们在评价薪资时,应该充分考虑两个因素:

(1)不要这山看着那山高

雇员小张找到专职的副总经理,提出要求,给他增加工资,理由仅仅是他在大学的同学,如今薪资收入早已远高于他——而在大学时尚不如他出色。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员工个体之间工资水准相异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各个行业特点不同,有隔行如隔山之说,对于类似小张这样的加薪要求,老板就应该直截了当地告诉他,如果仅仅因为别人工资比他高,就向公司提出加薪,实在幼稚可笑。

如果这都成为恰当充分的理由的话,那我们任何人都会找到超过自己工资标准的人。

美国的高薪阶层都云集在纽约华尔街的大楼里,他们从事着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的兼并、收购,炒卖着房地产。而仅仅在20年前,高工资的城市还只有西部日益崛起的高科技城——硅谷,那里从事软件开发等高新产业的科技人员薪酬待遇最高;再往以前推,就数得着工程设计人员了。有谁敢断言再过一些年哪些行业在薪酬水平上独领风骚,看现在的苗头,或许今后的高薪行业将是律师或者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和市场开发的咨询专家们。

优秀的管理者,要教育你的员工,使他们懂得:要保持个人生活水平的稳步上升,不但需要全面考虑生活方式和自己从事的行业性质,还应该把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结合起来考虑。

如果你能使员工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即使报酬少一些,他们也会做得很好;如果你能使员工不仅工作中意,给他们的工资待遇也相当不错,那他们将会更加努力。告诫你的员工,眼睛不要只盯着云雾缭绕的远处山头上闪烁发光的东西,或许那真的是金子,但你够不着它,或许那压根就不是金子或者珠宝,而是一块反光的极普通的玻璃。让你的员工珍惜手中的“种子”吧,告诉他们,只要肯努力,他们的收获也是金色的。

(2)把目光放长远

如果一个人仅仅是为了高薪资,就不断地由一个公司跳槽到另一个公司,由此只能有两个判断:要么是这些公司缺乏薪酬之外的留人之法,要么是这个员工短视之极,对薪酬以外的东西视而不见。

你经营的公司依赖的仅仅是优厚的薪酬吗?如果是这样,赶快修补漏洞吧,你的公司在管理上或管理的某一方面过于简单了。这样的道理显而易见:复杂环境和事件中的技巧很简单,单调的环境和事件中谈不上什么技巧。一条腿只能单足跳,两条腿就不同了,慢步走,或是快步跑,偶或是两脚并拢齐足跳,当然运动员在田径场上的训练中,还能不断翻新出各种花样。给你的薪资安些左膀右臂吧,这样,会更安全些。

不要满足于这些硬件,还是要学会做一个好牧师,教育你的员工,并将你的工资以外的东西展现出来,让你的员工意识到这些。最一般地讲,稳定总是理想的。作为管理者,你所追求的是依靠你稳定的团队赚取利润,而不是雇员回头求职时的一丝快意。教会你的员工告别短视,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你和你的员工,你们稳定的团队会实现“双赢”。问题的关键在于使薪资以外的东西变得实实在在,你的员工才会感受得真真切切。

10.怎样应对下属的小报告

“小报告”古已有之,那时候人们一般习惯于称之为“进谗”。所谓“谗”

就是说别人的坏话。即是把对被谗者不利的话上告,这就直接损害到对方的利益。

如果这种风气在公司内蔓延,则公司内的员工将互相猜忌,人人自危,对公司团结有着致命的破坏力。所以,对管理者而言,这绝对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对付各种小报告的方法

(1)先发制人

一般而言,那些散布流言蜚语告“黑状”的人,为了使自己编造的“小报告”

发挥陷害人的功效,总是想方设法地做到捷足先登、先发制人。而被“暗箭”伤害的人往往由于疏于防范,棋输后手,所以,大多处于辩诬的不利地位,有些人甚至连辩诬的机会都不可得,白白地被人坑了一下。

我们知道,先发制人的厉害,在于告黑状的人抢了先手。但是,如果是有可能被诬陷的人事先采取措施,积极进行自我保护,或者是一闻风吹草动,就积极行动起来,自己抢夺了先手,局势岂不完全改观了吗?所以,对于防范和反击“小报告”的每个人来说,要做到克敌制胜,就不能总是“棋行后手”,也应该积极地行动起来,在那些打“小报告”的恶人告“黑状”之前,抢夺先机,从而击败流言蜚语对自己的造谣和诬蔑。

(2)兼听更要明断

兼听是要求一切领导者听取不同的意见,以避免一面之辞的片面性。但在兼听的过程中,直言与谗言、规谏与拍马、真情与伪证都纷然杂陈。如果分不清是非真伪,谗言仍可在“兼听”的旗号下发挥作用。所以,在提出进贤、知人、兼听之后,人们又提出了另一条要诀:明断。

历史上的魏文侯,有这样一段故事:魏丈侯派乐羊率兵讨伐中山国,但乐羊的儿子乐舒正在中山国当官,并且很得中山国君姬窟的信用。

乐羊兵困中山国,姬窟命乐舒上城喊话,要乐羊罢兵,乐羊不听,反劝乐舒及姬窟早日投降。乐舒无法说动他的父亲,答应去同姬窟商量,但要乐羊暂缓攻城。乐羊给了他们一个月的期限。到期之后,又几次延期。乐羊的目的是藉此争取中山国的民心。民心一得,便可大功告成。

然而,就在这期间,魏国都城已沸沸扬扬。大报告、小报告都堆到了魏文侯的案头,几个众口一辞,认为乐羊是为了自己儿子的安危而贻误国家的大事,要把乐羊撤职查处。但魏文侯对此一概置之不理,相反,还特意为乐羊修建新的住宅,派人送酒肉到前线劳军。

后来,时机成熟了,乐羊一举平定了中山,班师回国。他的儿子乐舒则被姬窟烹杀了。乐羊回到魏国,魏文侯进他一只箱子,里面装满了乐羊兵围中山期间送到魏文侯手中的各种攻击乐羊的材料。这使乐羊大受感动。

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明断在防谗中的重要作用。如果魏文侯缺乏明断,面对着一大堆攻击乐羊的材料不知所措,疑云暗生,或者真的把乐羊撤职查处,那么,乐羊的谋略就无从实现,而中山之战也不是这样的结果了。魏文侯之所以能作出明断,当然是同他对乐羊的了解、信任,以及他对战局的正确判断分不开的。

(3)理直气壮加以反驳

采取“针锋相对”对策防范和反击“小报告”最为关键之处是选准目标,并且针对滋事生非的奸人的逆行,采取公开论战的方法,对其所散播的流言蜚语进行大胆揭露和坚决批驳,贬斥其所做的这种卑劣行为。这就要求:

首先主动出击,把所发生的事情的原委详细客观地公布给大家,使人们对此都有一定知晓;其次,与打“小报告”的奸人进行公然论战,把客观事实与那些偷偷摸摸上报的“黑材料”以及背后的各种不实之辞等都摆到桌面上来;再次,帮助和引导人们把正确的客观事实与“黑材料”相互对比、推敲,进行参照。

这样一来,某些人所提供的那些所谓“材料”、“报告”、“证明”和“肺腑之言”等等的真假虚实也就昭然若揭了。

战国时,陈轸与张仪同在秦惠王手下做官,张仪为人争宠,想扳倒陈轸。于是,他向秦惠王打小报告说,陈轸经常带着钱,来往于秦楚之间,但不是替秦王办事,而是替自己捞取好处。还说,陈轸有弃秦奔楚的倾向。

对于张仪的小报告,陈轸采取了理直气壮加以反驳的办法。他对泰惠王说:

“我是要去楚国,这一点不但张仪知道,已是路人尽知了。伍子胥忠于他的君王,所以各国都争着想要他为臣;曾参孝顺母亲,所以天下人都希望有曾参这样的儿子。人家的仆妾要卖掉,如果很快被邻里买去,那一定是能干的仆妾;女子要出嫁,如果是乡里争娶的,一定是好女子。我如果不忠于君王你,楚王还会以为我忠诚而要我吗?我这样忠心耿耿,如果你还要嫌弃我,那我不去楚国又往哪里去呢?”

陈轸这番理直气壮的话,既批驳了张仪,又婉转而巧妙地表明了他对泰惠王的忠心,使秦惠王对他刮目相看,挫败了张仪的诬陷。

(4)利用第三者

利用第三者来对付小报告,可以给人们一种真实可靠的印象。

汉武帝是个能干的皇帝,但到晚年,也变得糊涂起来。他信用一个名叫江充的无赖,江充为了自己私利,制造了一起起冤假错案,最后冤案造到了太子头上,说太子诅咒武帝,并在太子宫中挖出了事先安置的木偶。太子说不清楚,恼恨江充,便把江充杀了,但自己也只好逃亡在外。

汉武帝的晚年,疑心病极重,以为周围的人都要害他。江充利用了这一点,诬陷太子,在这种情况下,要当事人自己去辩诬,已无可能。这时,有一个叫令狐茂的山西上党人,上书汉武帝,指出太子无辜,江充奸诈,并举出历史上种种事例,希望武帝不要听信谗言。这样,才使汉武帝有所觉悟。不过,那时太子已被追捕的人杀害了。

如果没有比较超脱的旁观者勇敢地介入,江克的谗言是很难被拆穿的。

(5)公之于众法

小报告,总是偷偷摸摸干的。因为没有对质,所以能够蛊惑人心。如果把事情的原委公之于众,而且当面辩论,小报告成了公开材料,并且有事实与之参照,小报告的作用便大大被限制了。这种办法,不妨名之曰:“公之于众法”。

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学习中,遇到“小报告”这种伤人的“暗箭”,大可不必惊慌,更不能失措,而应沉着应对,予以恰当的反击,以防范对自身乃至他人造成的伤害。

那些被形形色色“小报告”所攻击陷害的对象,只要坐端行正,身正影直,就可以采取光明磊落的公开方法,公然抨击那些“小报告”中的不实之辞对自身或他人所造成的侵害。

将一个私下在阴暗角落之中打“小报告”鬼鬼祟祟的人,与另一个受到“小报告”诬陷伤害的光明磊落人。公开地摆在人们面前,何者为真,何者是假,明眼人是一瞧即知的。所以,运用公开的事实去驳斥那些来自阴暗角落的“小报告”,揭穿“悄悄话”、“真实材料”等的虚假性,这对于防范和反击“小报告”来说,必定是每战必胜的。

(6)不让别人抓住小辫子

奸佞之人打“小报告”、“告黑状”诬陷他人,总是想方设法抓住被侵害者身上的一点把柄,然后无限夸大,使劲攻击,这不仅是那些喜好挑拨离间、搬弄是非之辈的做法,一切坑人害命的奸邪小人都如此。

然而,俗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歪。如果为人办事都做到实事求是,口说老实话,身行老实事,襟怀坦荡,正直无私,做一个值得信赖、值得重用的人,那么,奸邪之人就不敢有非分之心,谗佞之徒也难以抓住打“小报告”诬陷害人的把柄,因而,也就远离了一切罪恶之源,避免了祸患的发生。

鲁道宗是个嗜酒如命的人,经常出入于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