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听听孩子的心里话
18642500000036

第36章 “神童”有啥好

我所说的所有科目,指的是学校安排的所有学科。由于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大多数家长都认为语文、数学、外语,加上以后要学的物理和化学才是主科,其余的像劳技、多媒体、音乐、体育、美术,甚至历史、地理、生物、思想品德都认为是副科,不重要。我认为,凡是学校安排的科目都是有针对性的为全面培养孩子而设置的。我们可以回想一下,那些我们认为的主科和副科在生活中,哪些起的作用大一些,换句话说,哪些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有用的呢?我们学过的几何证明、三角函数在生活中用到了多少呢?我们学的加速度、电磁功率在生活中解决了多少难题呢?还有学了十几年的英语,跟老外对过几次话、出过几次国呢?相反的是,盘古开天辟地、诸子百家、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历史人物的故事给了我们心灵的滋润;地理课上学的知识在指导我们每天的出行;劳技课上的各种动手制作练习,让我们用双手打扮着自己的生活;音乐、体育、美术,哪一科远离了我们的生活?

当然,我并不是说语、数、外、物理、化学不重要,我们要给孩子树立这样一个观念:每一科知识都是重要的,都要学好。

我想,这大概也是素质教育的初衷。

写出了《俗物与天才》的大教育家塞德兹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立体的人,而非只是一个智商平面所能概括的。孩子综合成长的过程应包括智商、情商、财商、德商等诸多因素,也即要注重孩子左右脑的均衡开发,所以,天才是全面教育的结果。”

很同意这个观点。

曾几何时,我们的教育天平出现了一边倒的现象,智力培养占了绝对的比重,其他的都变得无足轻重。

在网上百度一下“神童”二字,会发现与此有关的条目成百上千万,尽管其中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但——

由功利教育和应试教育合力制造出“神童”,缺乏基本的人文精神的滋养,缺少特定的人文关怀,这也就给这些“神童”留下难以治愈的“硬伤”。“悲剧神童”是现代版“伤仲永”!应试教育内容的片面性、行为的短期性、目标的功利性,最终只能制造出畸形的人才,是一株株“病梅”,尽管初看起来,他们姿态万千,风光无限,但却没有生命力……

“昔日神童大四黯然退学”与“10岁神童将要上大学”同时上演,悲剧与喜剧同时成为焦点。据说中国有神童290万,但具有“神童情结”的家长却是浩浩汤汤。则剩下的2亿8千686万儿童将多半成为的无辜“神童殉葬者”。

今年9月,张炘炀将成为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生。为了照顾儿子今后的学习生活,母亲已经把工作调到河北廊坊,而父亲也将到天津全程陪同小炘炀开始大学生活。

专家认为:虽然家长已经准备去陪读,但父母代替不了他与同龄人的交流,他一定会感觉孤独,对于一个10岁的孩子来说心理和情感上的断层,是个很大的挑战。

曾被誉为“神童”的东北男孩王思涵,曾以14岁年龄、572分的超高高考成绩,考入沈阳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但入学后成绩每况愈下,今年本应从大学毕业,却因为多门成绩为零分而被学校“责令退学”。“因为跳级,地理、政治我从来都没学过,我也不知道北京在地图上什么地方?”

央视《新闻调查》栏目也曾播发了“神童”魏永康独特的成长经历。1983年出生的魏永康两岁就认识1000多个汉字,4岁掌握初中文化,8岁上县属重点中学,13岁以高分考上重点大学,17岁考上中国科学院的硕博连读。十九岁时,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知识结构不适应中科院的研究模式被退学。

曾有一份报纸报道说,只有6岁的里斯米尔在绘画方面的天赋超乎常人。他能够准确地描绘人体,并对人体结构以及光影都有极为准确的把握力。他的父亲经常把他的许多儿童美术大赛的获奖证明拿出来给别人看,以示儿子的非凡。在里斯米尔的“画室”里,墙壁上挂满了各种画作和装饰品,房间的地板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石膏模型,一幅巨大的人体解剖图高挂在最主要的一面墙上。所有这些无不显示了一个绘画天才的独特之处。

他的父亲为了把他培养成一个伟大的画家,不让他做任何与绘画无关的事情,慢慢地,这个孩子被训练成一个只会画画的机器,对其他的事情一窍不通。几年之后,他的天赋并未如人们预想的那样发挥出来,反而越渐黯然失色,直至消失在美术界的边缘。人们也没有见到他们所期望的这位“天才”有任何的成就,里斯米尔后来真成了一个白痴,一个大脑发育不良的白痴。

一条条新闻、一个个案例令人深思。

“悲剧神童”就是现代版“伤仲永”,它再次说明了“应试教育”内容的片面性、行为的短期性、目标的功利性,最终只能制造出畸形的人才。而要想不让这样的悲剧一再上演,就必须尊重教育客观规律,讲究对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没有人文精神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走不了太远。

所有的天才都是全面培养的结果。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人小时候并不像里斯米尔和仲永那样才华早现,他们都是看起来十分平常的普通人。他们后来之所以能取得极其卓越的成就,就在于他们一直都注意知识的积累并得到全面的培养。

很多大学以及高中的老师都提到: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都是兴趣广泛、热衷于各种课外活动的孩子,一味埋头在书本中的学生,却往往成绩并不理想,这似乎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育要全面培养的道理。

当女儿小小年纪就能自己读书、能做出复杂的算术题的时候,我也曾以为自己家出了一个“神童”。在女儿四年级的时候,给她报名参加了北京八中少儿班的考试,结果是女儿以三个优秀、两个良好的成绩被“淘汰”,落寞之余,老公的话给我很大启发。

他说:“我们的女儿只是个普通的小孩,你要接受这个事实,因为她的父母也都是普通人。她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最重要的,‘天才’不是逼出来的,你想要一个不快乐的‘天才’吗?你也知道,‘迟开的花朵是最美丽的’这句话吧?(动画片《花木兰》里的台词)她现在还小,以后的发展还是未知数,我们好好培养她就好了。”

据说,现在不少人为让时令水果尽早卖出好价钱,竟然使用激素来催熟。那些同样也是被人为催熟的神童,是不是也像这些提早上市而缺乏营养的早熟水果呢?

“妈——一会儿我要用用电脑。”女儿一回来就提要求。

“干吗?不是玩游戏吧?”

“我要做个地理课的PPT。”嘿,小样儿,还知道PPT呢。

“你们班每个人都做吗?要是没有电脑怎么办?”

“别人都不做,觉得这是副科,不重要。我们小组就我做了。”

哦,原来如此!

其实,所谓的副科学的好,对主科也都有帮助的。例如,由于画画不错,她的生物画细胞解剖图就不费力,同学还推荐她进板报小组;因为电脑使用熟练、动手能力也不错,她被吸收进了机器人小组;生物、历史、地理知识的积累,让她的语文水平有很大提高……总之,在我的要学好所有科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女儿各科知识都掌握得很好,因此,各个方面的表现都比较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