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谁偷走了你的自信与信任
18692500000009

第9章 不为病态的完美所累

过分的追求完美,会使人处处与自己过不去,反复纠缠于细枝末节上的不完美,吹毛求疵,常常用一小部分的不完美来掩盖全局的完美,进而会掉进不完美和失败的深渊中无法自拔,会使人的自信遭遇极大的打击,长此以往,人的自信心很可能会丧失殆尽,从而彻底失去了再去采取行动的信心和勇气。

生活中本没有完美,太完美了反而不完美,有些不完美的点缀与烘托,才会使我们的生活更丰富多彩,在一定意义上也更完美。现实中的我们就要做到这样:不排斥去处处追求卓越、追求完美,但不要过分的深陷其中,不要过分的苛求自己与别人。以这样的处世心态来作为自己言行的参照,才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成果,自信、轻松、快乐、宽容、成就到那时都会纷至沓来。

过分追求完美,自信不复存在

追求完美本无可厚非,但是追求完美一旦到了处处苛求自己和别人的时候,就已经物极必反到了另一端,那时,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将会远大于正面影响。会让人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和已经取得的成绩,而是对于自己的缺点和生活中一星半点的不完美耿耿于怀,这将会直接导致个人的没有自信,而且也对别人没有信心。

追求完美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优秀的品质,但是如果对自己、对别人、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要求尽善尽美的话,那就脱离了现实,并且很容易给自己的生活带来问题。

小赵是一位性格内向、自尊心极强的青年。从小学到大学,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毕业进入单位以后,他工作认真努力,积极进取,时常加班加点地工作,希望给领导、同事留下好的印象。事实上大家也都很认可他的努力。可是每次完成任务以后,他却总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或细节上的疏漏,或考虑上的不周……这些“过失”就像电影中的镜头在他的头脑中一遍遍掠过,让他深深地自责并且自信心也开始下降。他非常担心等时间长了以后,大家会发现他的工作其实做得很不完美。越是这样,他就越感到惶惶不可终日,于是就会在接到新的工作以后,力求做的再完美一点,更是加班加点地干,但总也达不到他的要求,弄得他整天焦虑不安,工作效率反而下降了,对自己也没有自信了。

类似小赵那样的情况,在很多人身上都出现过,这是典型的完美主义心理在作怪。

完美主义者通常会有以下表现:

1.对自己要求苛刻。因为你的内向和高标准,一件做得很出色的事情,也不能令你满意,而且常常责怪自己,使你感到自惭形秽,没有自信。

2.对他人要求严格,挑剔,不留情面。如果完美主义者是一个老板的话,他绝对是一个难伺候的老板。他在挑剔自己的同时,也会让周围的下属感到一种压力,因为他对下属的要求必定也十分严格。

3.喜欢刨根问底。完美主义者更容易注意到一些小的细节的问题,并力求改进。他们喜欢刨根问底,不会只满足于看到事物的表象,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并能找到根本的解决办法。

4.固执己见。完美主义者容易坚持自己的标准,认为别人的标准太过宽松。他们也容易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顾他人的意见。

5.自律性很强、意志坚定。一旦预见到将来的结果,就会一丝不苟、心无旁骛地去做。他们有长远目标,也只喜欢做与未来密切相关的事。

6.控制欲望强,喜欢发号施令。完美主义者希望事情都能按他所设想的走下去,达到他的目的。

7.自视甚高。完美主义者对自己的要求高,来自内心深处想要超过别人,他们也倾向于认为自己比别人强,所以要求也要高。所以一旦达不到他们所设想的目标,就会感到垂头丧气而丧失自信。

过分地追求完美,会使人处处与自己过不去,反复纠缠于细枝末节的不完美,吹毛求疵,常常用一小部分的不完美来取代全局的完美,进而会掉进不完美和失败的深渊中无法自’拔,会使人的自信遭遇极大的挫折,长此以往,人的自信心很可能会丧失殆尽,从而彻底失去了再去采取行动的信心和勇气。

理性地追求完美

完美主义者的固执来自于长时期片面认识的积累,他们接受不了不完美的事实。却不知道,不完美才是这个世界的最大现实,这就注定会导致他们在生活中的经常性失意,反复的失落则会于无形中消磨一个人的自信。

因此,我们要追求完美,但不要过于沉迷其中,而要学会试着去接受不完美的现实,因为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没有十全十美的事,这就是客观现实,我们无法逃避,只能接受。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才能善待自己,才能树立真正的自信。

要摆脱过分的追求完美,必须在生活中处处留意,时时留心,以渐渐的改变自己的言行模式。

1.为自己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

完美主义者对计划、秩序、组织有特别的需要。但你切记别过了头,最好把这种要求用在工作上。如果开始任何事之前,你都需要一个完善的计划才行动,你就会一事无成,因为多数事情都没有完美的答案,或者是当你开始干了之后,才知道什么是最合适的。如果交给你一件不限时间的工作,你会完成一件精品和杰作,但有紧急事情,别人可能不太放心交给你做。

人们常说“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而许多时候,我们也需要宽以待己,一个宽容大度的人不仅容易原谅别人的缺点和过失,也应为自己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

2.增强自信

作为一个悲观的完善主义者,你是最不容易看到自己优点的人,因而很容易失去自信。其实,你具备很多很多的优点,只是你以前的注意力没有放在它们之上而已,一旦你开始去留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积极地去发挥运用它们,你一定会在循序渐进的成功中不断增强自己的自信。

3.宽以待人

完美主义者是异常细致的人,但是,你要小心,不要总是指出别人的错误,那样会让别人反感和紧张。也不要因为别人做事不合你的要求而大包大揽,尤其是对你的孩子。你喜欢干净整洁,但小心不要让家人和朋友在你的家里感到呆在哪儿都不合适。

如果你把发现问题的敏感用在发现自己的缺点和别人对你的态度上,你就很容易受伤,因为你以为人人都会像你那样三思而后行。比如,有一个办事随随便便,说过的事情转身就忘的人,说过请你吃饭之后就没下文了,你会深深地受到伤害,因为,你可能精心地为这次赴宴准备好了礼物。另外,生闷气的习惯,对你的身体没好处。

4.无需完美

谢尔·西尔弗斯坦在《丢失的那块儿》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圆环被切掉了一块,圆环想使自己重新完整起来,于是就到处去寻找丢失的那块。可是由于它不完整,因此滚得很慢,它欣赏路边的花儿,它与虫儿聊天,它享受阳光。它发现了许多不同的小块,可没有一块适合它。于是它继续寻找着。

终于有一天,圆环找到了非常适合的小块,它高兴极了,将那小块装上,然后滚了起来,它终于成为完美的圆环了。它能够滚得很快,以致无暇注意花儿或和虫儿聊天。当它发现飞快地滚动使得它的世界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时,它停住了,把那一小块又放回到路边,缓慢地向前滚去。

人生确有许多不完美之处,每个人都会有这样和那样的缺陷。事实上,如果没有了缺憾我们就无法更好的去衡量完美。仔细想想,缺憾其实不也是一种完美吗?

人生就是充满缺陷的旅程。从哲学的意义上讲,人类永远不满足自己的思维、自己的生存环境、自己的生活水准。这就决定了人类会不断地去创造、追求。从简单的发明到航天飞机,从简单的词汇到庞大的思想体系。

没有缺陷,产品便不会一代代更新。没有缺陷就意味着圆满,绝对的圆满便意味着没有希望,没有追求,便意味着停滞。人生圆满,人生便停止了追求的脚步。

生活也不可能完美无缺,也正因为有了残缺,我们才有梦,才有希望。

当我们为梦想和希望而付出我们的努力时,我们就已经拥有了一个完整的自我。生活不是一场必须拿满分的考试,而更像一个足球赛季,最好的队也可能会输掉其中的几场比赛,而最差的队也有自己闪亮的时刻。我们的所有努力就是为了赢得更多的比赛。当我们能继续在比赛中前进并珍惜每场比赛时,我们就赢得了自己的完整。

撕掉假面具,活出真自我

那些过于追求完美的人,往往不能很好的认识自己,不能很好地去掂量自己的能力到底有多大,因此,就会在一些自己原本就无能为力的事情上去苛求自己,去追求完美,其结果可想而知,将很难会如他们所愿。而只有更好的认识了自我,才能恰当的去设定目标,去追求目标,也更能使目标的最终实现具有更大的可行性。因此,要去大胆的撕掉你的假面具,并活出真实的你自己。

自我,是“神圣的灵魂的东西”。每个人的“我”就是每一个人的自我,而每个人都应该正确地认识自我,大胆地挑战自我,更好地塑造自我,无往而不胜地战胜自我。

认识自我,就是要客观地评价自己,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发现自己与众不同的潜力。认识自己的生理特点,认识自己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兴趣、爱好、能力、性格等。通过对自我的深刻认识,会了解自己所具有的真正价值,从而才能为自己设定最适合自己的目标和定位,才能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致,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然而“自我”这一命题,看来是一个很有限的东西,与整个世界相比,它是无比渺小的。但就认识的难度而言,却又是一个无边无际的深不可测的海洋。世上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要想全面而深刻的认清自己,必须找到一个适当的突破口。

1994年,心理学家日莫曼提出了著名的关于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的“WHWW”结构。即“Why”(为什么)、“How”(怎么样)、“What”(是什么)、“Where”(在哪里)。日莫曼认为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可以从“为什么”、“怎么样”、“是什么”和“在哪里”这四个基本问题上来进行分析。“为什么”即动机,是对是否参与所解决的任务进行决策,体现了个体内部资源的特性。“怎么样”即方法、策略,是对所解决任务的方法、策略进行决策,体现了个体计划与设计的特性。“是什么”即结果、目标,是对所解决的任务将会取得什么样的结果和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进行决策,体现了个体自我觉察的特性。“在哪里”即情境因素,是对所解决问题的情境中的物理因素和社会因素进行决策和控制,体现了个体敏锐与智慧的特性。

在认识自我这一问题上我们也可以套用这一结构,看看自己在哪一个方面存在欠缺,从而对自己重新进行设计。

一个情绪化很严重的人,他可能具有极高的智商,可如果他在“为什么”这个方面有欠缺,也就是说,他缺乏成功的动机和欲望,那么,就很难开发出他的智慧潜能。同理,在“怎么样”上有欠缺的人,可能整天奔波,却总是事倍功半;而在“是什么”这个方面上有欠缺的人则不能合理地评估和判断事情的结果和结果对其人生的重要意义,以致成功会和他失之交臂;“在哪里”上有欠缺的人,对社会环境以及自己在环境中的所处位置缺乏足够的认识,容易高估或者低估自己的能力,从而导致自负或者自卑的消极情绪。

这四个方面就是认识自我的魔镜,只有在这四个方面上对自己都有正确的判断和评价,才能更好地调整自己,不断完善自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认识你自己,就好像多了一双睿智的眼睛,时时给自己添一点远见、一点清醒、一点对现实更为透彻的体察与认知。

古人早就说过:“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只有在你认识了自己之后,才能不去盲目的追求完美,不去追寻一些你的能力难以胜任的东西。而应该给自己的能力和人生一个恰当的定位,并在一些不断的可以实现的成功中,使你真正的自信起来,坚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