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国老板演讲录
18697500000005

第5章 创业(4)

我一到这个企业,做过这样一件事情,像我们这个国有企业的技术部门,今天来的同学大概也有很多会做技术工作,技术部门的同志传统思想的理念非常浓厚,我跟大家讲一下“穿鞋和买鞋”的故事。我们整个发动机要和整车厂配套,当时我们提出一个战略口号,不能为单一的主机厂配套,要实施多元化的配套战略,也就是说,在现在整个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中,单独为一个汽车厂配套无法养活高技术含量的发动机厂,我们提出战略转移,迅速向工程机械转移。在这个过程后来被称之为一个中国工程机械动力的革命。过去都是传统的发动机,大家都知道,传统的发动机在八十年代以前和九十年代以前,到了冬天要加火烧,到了夏天发动机就开锅,到了高原就启动不起来,大家都很清楚的,特别是重型汽车。当时我们向工程机械转移的时候,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让他搞配套,他说“你到我们公司来吧”,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他不知道穿鞋和买鞋的关系,我们要开拓市场,我们要满足于主机厂和客户的需要,不断地改进产品才能赢得市场。在这样的过程中,使我感觉到这种创新的提升会走一个非常漫长的道路。

另外,在整个过程中,市场创新也是这样。大家都知道,过去我们叫坐商,国有企业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从不懂做生意,到开始了解怎样做生意,学着做生意,最后学会做生意,做大生意,是一个过程,不是简单的一句话。

当时在市场开拓方面,因为我是搞了十几年国际贸易,在这十几年中,从1986年到1998年,我在国外常驻,最长是常驻一年,跑过三个国家,对我运作一个企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十年,使我基本上形成了市场的理念,知道市场是企业发展第一。我到了企业以后,首先在扭亏过程中抓市场。

当时有这么一个小小的插曲,1999年10月19日,10月20日是我们厂庆,10月19日我从北京往工厂返,在德州出了车祸。当时是4根肋骨断了。在这之前,为了开拓市场,已经跟几个主机厂的领导约好了,11月上旬我要到这几个厂走访。“伤筋动骨一百天”是我们老百姓的说法,幸运的是内脏都没有出现变化。在第三天,我就跟班子成员讲,我要做两件事情,因为当时企业刚刚恢复,我在济南住的院,10月20日厂庆,所有的职工都在广场准备升旗仪式,突然老板找不到了,跟大家讲老板在省委有事情。两天以后,大家都知道了,说什么的都有,什么断了腿的,断了骨头的,说明大家迫切要见到这个老板。企业刚刚恢复正常,我非常理解这个心情。

后来两周以后,还不能动,要两个人扶起来,找人派了一个车,把我拉到厂里去,开了一个全厂大会。我们当时给技术人员发聘书,所有的工程技术人员评聘分开,你在我这里,可能是考了一个工程师,或者高级工程师,但是我是以你岗位的实际贡献和水平聘你的岗位,我们第一次改革就是叫评聘分开,当时我出来给他们发证书,把大家的小道消息一下子就都解决了,说什么我包着头的、少了耳朵的都没有了,当时大家看到老板是很缓慢地走到主席台。

我做的第二个事情是,我到这几个厂,每一个厂去跑,跑到这几个厂,当时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有一个厂的老板跟我讲,他说:“老谭,我们不要说配套不配套,你今天来到我们这个公司,我们对潍柴就非常有信心,你能够在断了四根肋骨的情况下,还要到我们这里来开拓市场,我们决定了,明年一定配你的发动机”。(掌声)

这一圈打了一个感情仗,第二年我们的市场就开始全面进入工程机械市场,当我们的竞争对手还在睡觉的时候,我们已经进入了30%的市场份额。后来被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称作一次“动力提升的革命”,这是我们企业在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的贡献。因为过去的工程机械,大家都清楚,发动机的污染是最严重的。

在我们发展中,我觉得一个企业没有自己的创新能力不行,现在大家都在讲民族品牌、核心技术,我觉得走向两个极端都不行。我们这个企业是比较典型的引进吸收、消化提升,形成自己的自主品牌。我对品牌的认识,我认为是一个广义的内容。有人说五年就成了一个品牌,不可能的。品牌有技术的积累,有企业文化的积累等等。但是现在,真正在发动机领域能够把握住自己的发展方向,还需要做许多的工作。我们这样一个发动机行业,如果说在中国的汽车制造业中没有一个好的技术,没有自己的技术,中国的汽车制造业不可能发展。

今天我特意还带了一个道具,大家可以看一看我带了什么道具。

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心脏模型。我为什么带这个道具呢?说明了发动机行业是汽车行业的心脏。大家都知道,人的心脏非常重要,发动机就相当于人的心脏。我对技术的认识非常深刻,因为我一进这个工厂就在实验室中工作,基本上是搞产品实验出身的。我上任以后到欧洲去,对我的冲击是非常大的。我到欧洲看这个公司,人家把所有重要的地方都给你盖上了,我们看的时候,感觉到自己还很光荣,好多人陪着你,前面都给你安排好了,实际上你一定要按照人家的路线参观,什么都不能看的,这还是算不错的公司,有的公司干脆不让你去,到了实验室看了一下实验台,马上就让你走了,心情非常寒酸。

我是1998年一上任就到了欧洲,我说,我一定要做一个中国品牌的动力,放在世界上。(掌声)

我回来以后跟我们的技术人员讲,当时国家要准备提出来欧II标准,国家的法规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欧洲II号排放标准当时还没有提出来,我们就进行了攻关,满足了发动机的欧洲II号排放,我们是第一台欧洲II号投放的、环保型的动力。到底是我们自己设计一个发动机还是引进一个发动机?我们争论了很长时间。我最后下的决心就是我们要造一个全新的动力,就是刚才大家看到的“蓝擎动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跟国外大的公司进行合作,合作的前提是我的研发人员全过程参与研发,为此我在欧洲设立了研发分中心。

我们整个的研发过程,就是跟合作伙伴的整个设计过程中自己掌握了开发的技术,它不是简单地买了一个技术,买了技术我使用,使用完了再买,不是这样的过程。现在我们申请了多项专利,整个研发现在已经完成,即将要投放市场。为了这个产品,我跑了几十趟欧洲,当时我就说,我们一定要造一个世界先进水平的发动机。刚才讲了,我到人家公司去,人家都不见我,潍柴算什么?一年的收入不就5个亿、10个亿吗?当时心情非常不好。厂长嘛,在他们那里就是车间主任,国外的管理者都叫总经理,我到那儿去,人家随便就找了一个分厂经理带着我参观,我想我跟好歹也是国内一个国有大企业的老板,你们这样对我?后来一想,我名片上印的是厂长,在国外就是车间主任。

每一次的技术的提升和发展中,都是新观念的撞击。我们的“蓝擎动力”发动机的研发过程中,新建了一个制造基地,我想邀请大家有机会去看一下。当时给我一个非常重要的撞击就是,我们一个山东企业的主要领导跟我讲,他说:“小谭,你不是一个简单的加工企业,你要打造一个拥有自己核心技术的企业的产品,你们要做一个世界动力品牌”。这是三年以前给我提出的,当时我们走遍了全世界所有发动机公司,采取了各种办法,看了人家的东西,我们建造了一个潍柴动力新的生产基地,这个基地现在已经投产,这个基地的水平完全可以和世界最先进的发动机制造技术相提并论。

▲张醒生:创业的人是不是有眼力有信心

张醒生:盛禹铭集团公司董事长张醒生

1955年5月出生,湖南人,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

1999年12月获挪威管理学院颁发的信息通信管理硕士学位;

先后就职于北京长途电信局、北京电信管理局及(原邮电部,现信息产业部)中国国际通信建设总公司,曾担任工程师和经理等不同职务;

1990年,张醒生加入爱立信公司,2001年3至2003年3月,任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首席市场执行官兼执行副总裁;

2003年4月,张醒生正式加盟亚信,出任亚信公司首席执行官(CEO)兼总裁;

2005年4月27日卸任副董事长、CEO兼总裁职务,被聘为亚信荣誉董事和顾问。

2005年7月后,任盛禹铭集团董事长。

【演讲背景】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2006(第五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于2006年12月9—10日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行。以下为分论坛“未来的力量—青春创业”盛禹铭集团公司董事长张醒生演讲。

大家早上好,至于中国的创业环境好还是坏了,1980年中国企业是14200家,就业人口1.04亿,2005年底,中国的企业,不算个体自我经营,大约是800万家,雇佣的人口是7.6亿,人口总是是超过了13亿,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的企业数在过去的20几年改革开放中,中国的就业人口增长了40%左右,再加上个体就业者,大约有几千万。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个企业商业的海洋,当没有这些企业环境的时候,创业是非常艰难的,这是为什么80年代很少有人能够创业,我们有些个体户,我们前两天和蒋总回忆什么时候第一次见面,那时我还在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到中国来做本地化的时候,我们寻找本地的供应商,蒋总当时的远东电缆,我们的大本营设在南京,要在本地招供应商,蒋总他们提供了电缆的供应。如果从价值链的分析上,中国的创业环境比过去的机会大得多,因为它的价值链长了,大家学MBA的,都说寻找长尾巴,现在尾巴很长,问题是我们自己创业的人,是不是有眼力,有信心,刚才高燃说的C2C、B2C不够,拷贝人家的不够,江南春拷贝任何人的吗,没有,是独创。创新一定是在某种意义上出其不意,是自己的东西。唐越的亿龙,国外有吗?没有,这就是中国的创新。

我自己认为中国的创新环境,现在比过去,过去有天使投资吗?我们现在愿意帮助新一代的投资人,过去都没有。我觉得我们的教育制度束缚了人的想象力,最近我看到一个数据,招公务员,全国大概招一万零几个,将近50万大学毕业生报考,40:1,50:1,两个原因,第一是我们大学生供大于求,第二,大部分人没有勇气去创业,想先有一个稳定的工作,这是我们的教育中可能把创业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看国外的,美国的创业成功的,刚才讲的因素,不是为了当富翁,但是他至少有一个梦想,个人有追求,敢于做,而且社会也承认失败者,我们中国很难承认失败者,一旦失败之后,就跟同学会聚会似的,我发现只要是同学会聚会,召集人一定是成功的,过两年不成功了,一下就没影了,就不再召集了,就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