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坏习惯:纠正孩子学习坏习惯87法
18811600000014

第14章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3)

让孩子明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直面自己的不足,加以克服,就能做到扬长避短,从而增加孩子成功的砝码。

习惯37.纠正孩子浪费时间的的坏习惯

每个孩子都可能贪玩,要使孩子懂得珍惜时间,除了正确的教育方法以外,父母本身以身作则也十分重要。

王贺上初二了,学习成绩并不非常出色。妈妈认为她学习不好的原因是干什么事总是磨蹭,该急的时候也不急,起床浪费时间,写作业半小时能完成的,她能磨两个小时,妈妈为此说过王彦,要她珍惜时间。王彦总是“左耳进,右耳出”,妈妈为此也很烦恼。

时间意味着什么?这些年来流行的说法是“时间就是金钱”。实际上,在时间和金钱之间,还有效率和财富。也就是说,争分夺秒——提高效率——创造更多的财富才是现代人的时间观念。时间比钱还要珍贵,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

历史上许多伟人、名人视时间为生命,对时间无比珍惜,他们的成功是他们做出了超出常人的努力。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谁有紧迫感,谁珍惜时间,谁勤奋,谁就可以得到时间老人的奖赏。这个道理并不深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珍惜时间,父母要以身作则。如果父母本身就是一个勤快的人,生活节奏快而不乱,自然会影响孩子。反之,如果父母整日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孩子自会有意无意地效仿,久而久之,其危害可想而知。孩子只有意识到这种危害性之后,才能珍惜时间,那就要走一段弯路。

时间是悄无声息流逝的。在每一段时间里,孩子所做的事情并不都是有意义的,有些甚至是在浪费时间和生命。浪费时间,是孩子们的大敌。很多孩子不懂得珍惜时间与父母对孩子的习惯有很大关系。如有的孩子爱睡懒觉,每天早上父母一遍又一遍地叫,直耗到不起床上学就会迟到的时候,孩子才匆忙起来;父母还得给孩子穿衣服,收拾书包,叠被子。这样做不但不利于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也助长了孩子依赖父母的习惯。在处理这类问题上,不妨让孩子尝尝自己耽误时间的苦果,有些孩子也会从中吸取教训,以后会渐渐养成按时起床的习惯。当然采取这种以自然后果惩罚孩子的方法,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心理变化和实际承受能力把握时机,灵活运用。

帮助孩子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父母从以下几点做起。

1.培养孩子良好的时间观念

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是一个人做事成功的基本前提,但并不意味着全部。尤其是对孩子而言,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多方面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与孩子朝夕相处的岁月中,最了解也最熟悉自己的孩子,同时,父母有意无意在孩子面前所表露出的一举一动,都对形成孩子的一些习惯性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一些父母的疏忽,总认为孩子还小,“树大自然直”,对孩子做事少闻少问,少导少管,对孩子正确的行为缺乏鼓励强化,错误的行为没有坚决刹住,久而久之,使问题变得愈为突出,好习惯没有养成,却养成了很多坏习惯。

2.培养孩子的勤奋精神

时间,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一天都是24小时。对待时间的态度不同,时间贡献的效益可就大相径庭了。鲁迅先生认为天才就是勤奋,他自己的成功,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了学习和工作上罢了。鲁迅先生对时间的比喻,道出了生命的真谛,一个“挤”字道出了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若一辈子总是悠悠晃晃,无所作为,生命还有什么价值可言!若对时间没有“挤”的精神,想成就一番事业,岂不是懒汉做美梦——空想一场罢了。

3.培养孩子善于抓紧时间

为了不浪费时间,一切生活与学习用品,摆放要有序,要有定规。若摆得杂乱无章,经常为找东西浪费许多宝贵的时间。要从小养成今天的事情今天做完的习惯,督促孩子把应该做的功课按时完成,不要随意将任务推延。切忌明天复明天,明天何其多的拖拉作风。在养成按时完成任务这个好习惯的过程中,父母要耐心细致地说服帮助,不可性急、焦躁,更不可采取粗暴强制的办法。在督促孩子完成他自己排定的任务时,要着眼于时间观念的培养,而不仅仅是应付差使。

习惯38.纠正孩子偏科的坏习惯

学习偏科对孩子的全面发展是不利的,所以,父母不应纵容孩子偏科,而应想方设法帮助孩子纠正偏科的习惯。

李明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眼里,他是个“怪才”,他的数学成绩在全年级一直名列前茅,但语文成绩却一直不佳。尽管父母常常督促他在语文学习上多下些功夫,但效果甚微。李明个性很特别,他虽然数学很好,但却常常不交作业;解题过程中经常不按老师的要求写出解题过程,而只给出答案。他有点儿孤僻,很少与人交往;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可以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对不感兴趣的则不加理睬。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聪明的、有天赋的孩子应该是全面发展的,应该门门功课皆优。在中小学,还有一个传统的做法,那就是只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才能当班干部。似乎表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一定同时具有组织和领导才能,而且也只有他们才能管理好班级。

这种“全或无”的想法背后潜存着一种假定:人的智力是综合性的,一个高智力的孩子应该各个方面都有天赋,应该是“全才”。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常常见到这种情况:有些孩子在某一领域表现得十分优异,可以用“极具天赋”来形容,但在另一领域却表现平平,有的甚至毫无学习能力。

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加登纳提出,人类至少存在8种智力。

一、是语言智慧:指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二、是数理——逻辑思维智慧:数量逻辑、运算和抽象思考的能力。

三、是视觉空间智慧:以三维空间的方式进行思考,利用图像表达思维的能力。

四、是音乐智慧:对音乐节奏、旋律、音准等的鉴别力,对音乐进行欣赏、创作和表达的能力。

五、是身体运动智慧:运用躯体操作物体的能力。

六、是人际沟通智慧:察言观色、善解人意,与人保持良好关系的能力。

七、是个人内省智慧:清楚自己的优缺点,能敏锐地觉察自身的感受、情绪等,能利用对自己的了解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和指定生活目标。

八、是认识自然的智慧:对自然界保持浓厚的兴趣,并能敏锐地对自然现象进行归类、理解和解释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同时具备以上多种或全部智慧的“全才”极为罕见,普遍的情况是只有某一特定领域中的天才。

然而,许多学校和家庭都习惯采用一种很“狭隘”的智力观点,他们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智力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没有考虑到孩子能力发展的不平稳属正常现象。他们在评判一个人是否聪明、有天赋的时候,容易采取“全或无”的绝对标准:要么这个孩子是聪明的,在各个方面都应表现出不同凡响的天赋能力;否则,这个孩子属于没有天赋之列。无疑,这种“全或无”的智力观,不管是对孩子个体的发展,还是对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都是有害的。

父母怎样对待孩子的偏科问题呢?

1.发扬光大孩子的强项

孩子的智慧潜能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大多数孩子从小就会表现出较明显的能力偏向和兴趣爱好倾向。家长应该尽可能为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环境,提供多种多样的活动和表现机会,以便孩子的智慧潜能表现出来。家长通过观察孩子在不同环境的活动中的表现,经常可以发现孩子对某个领域是否特别感兴趣,是否表现出某方面卓越的能力等,也能初步明了孩子的智力强项和弱项。

在确定了孩子的智力强项之后,家长就应该为孩子的智慧潜能提供充分的发挥空间,让孩子的智力强项得到更进一步的开发和发展。

父母可以为孩子才能的发挥和发展提供好的家庭环境。父母可以通过赞扬、鼓励等方式肯定孩子的特殊才能;可以围绕孩子的智力强项组织家庭活动;为孩子的潜能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

父母可以让孩子所在的学校和老师意识到自己孩子的才能。在孩子步入新的学校时,家长应该将自己对孩子的观察情况向学校反映,让学校老师能很快意识到孩子的智慧强项,同时,家长可以和学校配合,共同为孩子提供适合孩子才能的课程和教育。

尽力为孩子提供开发潜能的学习机会。孩子所在的学校如果难以满足孩子的学习需要,家长可以为孩子在社会上寻找额外的学习机会,如让孩子参加特殊才能培训班;鼓励孩子参加比赛,展示和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天赋。

2.承认智力弱项,坚持全面发展

在承认孩子的智力具有特殊性的同时,我们并不能忽视孩子的弱项和缺点,更不能放弃对孩子全面发展的要求和培养。

对于在校的学生而言,父母应重视他们“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在现行教育制度下,如果不能做到一定程度上的全面发展,最终可能连中学毕业文凭都难拿到!

此外,全面发展更是社会的要求。任何一项工作的成功都需要人们运用多种智能方能顺利达到。一个出色的数学家不仅需要高度的逻辑思维能力,还需要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要能与人合作完成任务,能自如地与人交流思想观点,还得有相当的自知能力,清楚自身的特点,能作出正确的人生规划。

既然人的才能领域有强有弱,怎样能做到“全面发展”?有效的做法是使孩子自觉地将智力强项的思维特点“迁移”到智力弱项领域中。所以,家长和老师的引导、示范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对于一些在某个特殊领域确实具有一定天赋的孩子,应该考虑到他们的特殊需要。可以让他们完成不同于其他同学的作业,关键是要让他们感到作业具有一定的“智力挑战”性。

习惯39.纠正孩子对学习和作业不负责任的坏习惯

不少孩子对学习和做作业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对此,父母应该态度坚决,严加督促,而不能让孩子因贪玩而形成马虎的习惯。

于菲菲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个子长得也高,俨然像个小大人。但是,他做作业却从来是有始无终。

于菲菲完成作业的最后情景经常是这样的。

匆匆忙忙地、飞快地将作业写完,不管对错,将铅笔往桌上一扔,像脱离魔鬼一样,迅速地离开书桌,跑向电视机前或奔向门外。

书桌上,满摊着他的作业本、练习册、课本以及铅笔、橡皮。

通常是菲菲的妈妈,先将书桌整理清楚,将他的课本、铅笔盒等一一放入书包,然后再认真地将他的作业从头到尾检查一遍,用铅笔将错误的地方勾画出来(通常总会有错误,而且不会太少),再将孩子叫回来改正。

对于妈妈指出的错误,于菲菲想都不想,也不问为什么错了,拿过来就改。时常,改过的作业还是错的。当他再被叫来改错时,他就会不耐烦,大声嚷着问:“你说应该怎么做?”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不能说于菲菲是独立完成作业的。“写完”作业并不意味着作业的完成。实际上,作业的检查是作业完成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而这项工作却由家长来承担了。

孩子的任务似乎只是写作业,并不需要对作业的质量负责。

整理书包是谁的工作呢?在这里也成了父母的。

那么,孩子在学校时,这些工作由谁做呢?当然只能由孩子自己来做。为什么在家里就要由家长来承担呢?造成这种局面的责任在谁呢?

孩子的责任感和责任能力是通过锻炼形成的。锻炼则意味着由孩子自己去承担活动,并明晰活动的目的、步骤以及要求等等。

这种锻炼机会最初应当由家长来提供,并提出恰当的要求,加以正确的引导。

但是,很多父母剥夺了孩子成为一名完全学生的某些义务和权利。

大多数父母是用以下方式渐渐使孩子放弃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的:

1.指责孩子检查作业不认真,整理书包不整齐。于是,替孩子完成这类工作。

2.出于关心,想让孩子有更多的活动时间,主动代替孩子做这些工作。

第一种做法,使孩子对自己丧失信心。家长不是能干吗?干脆由你们去做。渐渐,孩子将这些工作不再纳入自己的范围。

第二种做法,没有把孩子当做学习的主人,没有使他意识到这些工作是他分内的事儿。

无论哪种做法,最终结果是一致的。即造成孩子责任意识、责任能力的缺失,丧生了自主活动的信心和能力。

家长为什么会如此做呢?

究其根源,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并且只对可测量的、能够标识孩子学习成绩的那些方面进行要求。

2.想为孩子提供一切“有利”条件,保证孩子能够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上。

3.不知道孩子的学习是各方面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

4.没有意识到知识学习只是孩子成长中很小的一部分,重要的是要通过学习知识,学会从事其他活动的能力。

父母针对孩子的毛病,可以按以下步骤去做:

1.提议孩子与家长一起检查作业。

2.就某些作业问题让孩子说明是否正确,以及他自己的理由。

3.逐渐表现出对孩子的教学内容不太熟悉的样子。

4.对孩子作业中的错误,不要表达自己的修正意见,建议孩子自己重新思考。

5.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检查作业。

至于整理书包,家长大可不必耽心他会丢三落四。即使他可能忘了装一本书,或忘了装橡皮,也不会太影响他的学习。而且,即使暂时影响了学习,通过如此的教训,从此他会细心,认真检查自己的每一样东西,对自己的事认真负责起来。

习惯40.纠正孩子字迹潦草的坏习惯

写字潦草不仅是一个习惯的问题,同时还是一个心态问题。如果父母对此不及时加以纠正,孩子将来就可能形成做什么事都不认真的不良习惯。

每次写作文、交作业,老师总要批评王强的字迹太潦草,还因此扣了分,可王强感到自己已经很认真了,满肚子委屈。

对于孩子的字迹潦草,王强的妈妈也很着急。

老师是这样帮助王强分析的:“字迹潦草不潦草主要看别人能不能看清你的字,如果写出来的字令人难以辨认,你就应该注意了。也许你主观上是认真的,可能写字的速度太快了,字迹就相对显得比较潦草。”

在信息大爆炸的年代,有些父母认为孩子不应该花太多的宝贵的时间练习机械的技巧,其中包括书写。由于生活和社会的命运似乎不依赖于书写,他们给书写设定了一个更实用的标准——达到可辨认的程度。但有些孩子连这一点都做不到。

其实,手写文字仍然是现代社会不可替代的交流工具,如果字迹潦草,令人难以辨认,势必影响工作效率和交流效果,甚至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因此还是应该教孩子书写工整。

孩子的字迹潦草,父母就要引导,使其爱写字,写工整,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1.让孩子喜欢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