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前面的知识应该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如果前面的知识理解不透就去学后面的知识,不仅前面的容易遗忘,而且还容易前后互相干扰,互相混淆。
家长纠正孩子只抓进度不抓复习的习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学习,不能被暂时的现象蒙蔽而盲目乐观。
2.观察孩子的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合理。
3.让孩子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
4.应建议孩子多了解其他同学的学习方法,选择恰当的方法学习。
5.对孩子的刻苦学习精神给予鼓励的同时,要让孩子寻求更轻松、省时的方法。
习惯43.纠正孩子上课不爱回答问题的坏习惯
我国传统的提问法在几千年的教学发展的长河中闪烁着光辉,但由于受儒家人本思想的影响,它的运用主要在于引导学生领悟已有的知识,而不鼓励他们在未知的领域中去创新。今天我们的课堂上又是怎样一番景致呢?
学习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只隔数重山,即刻就要到家了,为什么还用‘何时’呢?”经教师这么一点,我们就会根据时代背景悟出作者的用意:即表面上写回家的急切心情,但实质上是看到“变法”后“又绿江南岸”的蓬勃景象,想到“何时”再回京任相,继续把“变法”进行到底。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回答,我们的思维能力就得到了锻炼。
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思维就将停止了。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师生在教学中存在着大量的知识信息和情感意向的交流,这种交流又是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下、和谐的教学气氛中进行的。实现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的方法很多,其中常用且有效的就是课堂提问。思维活动从问题开始,并在寻求问题的解答中深入和发展。在一堂课的起始阶段,提问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其探索的欲望。在课堂教学中,提问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同时引发进一步探索的动机,或独立思考,或相互讨论,使课堂教学秩序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但都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驶进。良好的教学提问既是一种镇静剂,又是一股凝聚力,它能够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展。
教师提问的过程就是教给学生提出问题方法的过程。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解答是对思维能力的训练,教师对问题的评析又是思维方法的传授。一些发散性问题、求异性问题的提出和解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积极地回答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课堂提问,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学生在答问过程中,既展示并阐述了观点,又锻炼了说话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有的学生作文写得不错,但口头表达能力却相当欠缺,对老师的问题明明会答,却因为临时组织语言能力差而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后语,越是这样,就越怕出丑,
怕老师责备而不愿意开口。我们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得积极参与课堂上老师的提问,和同学们一起探讨各种疑问。
回答问题还可以锻炼胆量。由于心理素质、性格、经验等因素的影响,有一部分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怯场心理,不论是自愿举手或是被老师点名起来回答问题,往往感到局促不安,头脑空白,言不达意。
通过教学提问活动,教师和学生可分别从中获得对各自有益的反馈信息,以作为进一步调整教与学活动的重要参考。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检查学生对所教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探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寻求学生知识链条上的漏洞和产生错误的原因,全面掌握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反省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或错误等。然后,再根据从提问而得到的反馈信息,灵活地调整后继的教学活动。同时,学生可以通过答问,从老师那里获取评价自己学习状态的反馈信息,在学习中不断审视自己,改进自己的学习态度、方法、习惯等,使自己后继的学习活动更富有成效。
对家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要鼓励孩子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使他们在集体中找到轻松、自在的感觉,从而能够勇敢地在大家面前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回答老师的提问时不再因为紧张而无话可说。
2.在课前让孩子把知识预习好
很多孩子之所以不敢在课堂上发言是因为他们没有把知识预习准备好,在心理上没有底气,生怕自己会犯错误,被老师和同学笑话。如果准备充分了,把知识了然于胸,自然就大胆一些了。
3.教给孩子一些回答问题的方法
其实,回答问题也是有方法的,例如说,问你某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一般说来,比喻有使生动、逼真、形象的作用,拟人有喜爱、珍惜的感情色彩,排比有增强气势、加大说服力的作用。虽说我们不能把它当公式来套,但是这却是一个很有用的规律。
习惯44.纠正孩子听课不得要领的坏习惯
一堂课45分钟,有的学生上下来,很有收获,掌握了本节课老师讲解的重点难点,在课下再稍微下些功夫,对知识就基本掌握了;而有的学生同样是听了一节课,昏昏沉沉地下来,问他这节课讲了什么东西,竟然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这其间的差距就出来了,抓住要领的学生很轻松地就掌握了知识,不得要领的学生花了很长时间也无法掌握知识。
有一个很勤奋的企业经理,几乎为自己的企业付出了一切,仍然无法摆脱破产的命运。他非常绝望,不是为自己的破产,而是不明白自己失败的原因。一天,他去拜访一位企业名家,名家告诉他,他的失败不是因为别的,只有一个原因,却也是一个致命的原因,那就是他没把企业的大事抓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个经理回去后,又重新拾起自己的烂摊子,按照那名家的指点,终于给企业创出了一条光明的道路。
一个企业的掌门人,重点有没有抓对,关乎企业竞争力的强弱。许多老板或经理人很会抓小问题,却容易挂一漏万,看不到隐藏在冰山的一角之下那些95%以上真正的问题。而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千万不要相信“每一件事都很重要”的神话,而是要在优先顺序、轻重缓急的取舍上,做出选择。抓牛头可以掌控全局,抓牛尾则是不得要领的作法。
我们的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在课堂上听课,一定要抓住要点,否则,同样是听课,你的效率就会比别人低了许多。
在新课开始前,老师总会将上堂课的主要内容拎出来再强调一下。这些内容就是上一堂课的重点,我们应该注意听,并对照一下自己是否全部掌握。每堂课结束前,老师会用几分钟小结本堂课的主要内容。这是本堂课的重点,我们也要重视。
但是实际上,我们好多同学不会在意这些,在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往往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不能很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在要下课的时候,则又开始盼望早点下课,心思也不在学习上了,老师强调的上节课和这节课的重点就被我们给忽略了。这是导致很多同学学习不好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讲课当中,如果有特别重要的地方,老师会用各种方式提醒同学们注意。有的老师会提高声音,有的老师会放慢讲话速度,有的老师会重复讲述,也有的老师会用“一、二、三、四”分条在黑板上写出来。各个老师强调重点的方法不同,但只要你注意,就会发现你的老师习惯使用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一堂课的要点有两种。一是难点。每一课都会有一定的不容易理解、解决的知识难点,这是学生学习中的拦路虎,必须扫除和突破。上课时,老师总是力图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化难为易,过好难关,这时,学生应紧跟老师的思路,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全力突破。同时,每个同学根据自己预习或听课中碰到的难点,集中注意力,从老师的分析、讲解中弄清楚。二是重点。重点就是重要的和主要的知识,老师在讲课时总会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讲解重点上的,讲到重点时,老师或条分缕析,详细讲述;或放慢速度,重点强调;或写出纲目,梳理思路。
抓住了一节课的要点,就是上了一节成功的课,即使有些细节问题没有弄明白,也不要紧,课下可以慢慢研究。
注意老师的体态语。例如,老师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往往可以从他的体态语中理解。老师把哪些问题视为重点,或是难点,这些都是可以觉察得到的。注意和老师的交流,目光交流,提问式交流,都可以促进学习。
在这些活动中你必须专心致志,如果三心二意,就不可能把老师的这些体态语看懂。因此,在这里我们再来强调一下集中注意力的问题。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必须养成的起码的学习习惯。同学们一定都听说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吧。与这个故事的寓意相同的还有中国古代“一手画圆,一手画方”的说法,旨在告诉人们学习时不可一心二用。
例如说司机吧,开车进入一座陌生的城市,或者车辆、行人拥挤不堪的时候,他就难以做到边开车边哼小曲,否则,非出事儿不可。在电视节目中,我们曾经看到京剧演员一边唱一边双管齐下写毛笔大字。从表面看,这些事情的难度都比较大,实际上这是长期训练的结果。对于表演者而言,所表演的内容都是十分熟悉的。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心二用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学习应该专心致志。
对家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在生活中培养孩子抓主要矛盾的习惯
要使孩子明白,面对任何问题,都不可能各个方面都照顾到。我们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到主要矛盾上,首先解决好这些问题,抓住事物的关键,千万不要因小失大。学会了这些道理,在课堂也是一样的,应当懂得把握住老师讲课的主要问题,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2.提醒孩子珍惜课堂的每一分钟
课堂45分钟是非常宝贵的,每分钟都含有高密度的知识量,告诉孩子课前不要玩得太疯,以便上课时能把注意力收回来,开始认真听老师讲课。另外,要下课的时候,是老师要总结本课内容的时候,这时候也不能走神,去想玩什么游戏。
3.提前帮孩子弄清每课的重点难点
有的孩子可能会说,我不知道这次课的重点难点是什么,家长就要帮助他们搞清楚,使他们心中有数,听起课来,有的放矢,事半功倍,不至于一节课下来不知道干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