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代疑案解密
1881500000143

第143章 封建迷信 古代有哪些固定的“祭鬼”活动

中华民族向来都是崇敬鬼神的,祭鬼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习惯,在每年的阴历七月十五鬼节这一天便会进行打扫坟茔、超度亡灵等纪念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在鬼节进行郊外踏青,悼念先祖的活动。在古代我国又有哪些固定的“祭鬼”活动呢?

传说阴历七月十五日是鬼门关大开的日子,在那天它们可以在阳间逗留一天,包括一些孤魂野鬼在那天都可以接受阳间人们的供奉,所以那天也称之为“鬼节”。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向来都十分重视对祖先的祭奠追思,更有表达孝思的历史传统。清明祭扫坟茔、祭祀祖先、“思时之敬”的历史由来已久。所谓“国之大事,祭与戎”,早在上古时代,帝王、诸侯就非常重视祭祀宗庙的仪式。《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这可能是最早的有关扫墓的诗句了。儿女在父母的坟前,看到此情此景流露自己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周朝是以礼法治国为名的朝代,礼法极其完备,殡葬、祭扫之礼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诗经·信南山》中“中田有庐,疆场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曾孙寿考,受天之祜。”描写的则是周人在郊外祖先墓地扫墓、祭祀的场景。及至秦汉,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此后,历代帝王都将殡葬、祭扫的礼仪皆作为治国之策的一部分。

据史书上记载,每年的鬼节都要进行打扫坟茔、祭祀鬼神、超度亡灵、放河灯等活动。古时候的这一天,人们会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师座和施孤台,师座跟前供着超度“地狱”鬼魂的地藏王菩萨,下面供着许多盘供品,有面制桃子、大米。施孤台上立着三块灵牌和招魂幡。过了中午,挨家挨户都纷纷拿出全猪、全羊、鸡、鸭、鹅及各式糕点、果品、瓜果等摆到施孤台上。主事者分别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蓝、红、绿等颜色的三角纸旗,上写“盂兰盛会”、“甘露门开”等字样。仪式是在一阵庄严肃穆的庙堂音乐中开始的。紧接着,法师敲响引钟,带领座下众僧诵念各种咒语和真言。然后施食,将一盘盘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复三次,这种仪式叫“放焰口”。清代文人王凯泰曾有诗云:“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描写的便是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过鬼节的习俗。

民间还有一些习俗就是给死去的人烧冥钱,这种冥钱最好不要买先印好的,最好是亲手打出来的。制作纸钱的工具很简单,只要用木头刻成铜钱样的凿子,用小榔头一下一下在纸上打就行了。但打纸时也有很多讲究,最好是先人的后代,一定要男孩,榔头必是木头的,打的痕迹不能叠在一起。虽然有很多印好的纸钱,既美观又省力,但由后代一凿子一凿子打出的纸钱倒更能体现出对先人的真情。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一些祭祀活动已经逐渐被取缔,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的郊游踏青活动,让人们在一片祥和和宁静中去追思和缅怀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