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自己就是一座金矿
18854600000062

第62章 从跟风者到领路人——关键时刻的创新能力

21世纪是一个不断创新的世纪,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等现象曾出不穷。从模仿、跟风到创新、独立不仅仅是升华,更是一种精彩的飞跃。大多成功人士平时是不动声色地观望着,一旦到了关键时刻,便表现出他卓越的创新能力,使其鹤立鸡群,成为领头人。

★想他人所未想,走他人所未走——创新能力

企业要想保持年轻,必须及时更换血液。新鲜的血液不再单纯是员工的更换,机制的改革,更多的得益于领导层的创新能力上。而创新能力的展现就是想他人所未想,走他人所未走。

说起松下电器无人不知,松下集团在创业之初是凭借生产电插头起家的,当时由于插头的性能不好,产品的销路大受影响。一次一对姐弟的对话,给松下幸之助带来了灵感。弟弟吵着说:“姐姐,你能不能快点开灯,我想看书?”姐姐哄着弟弟说:“好了,好了,我就快熨好了。”“老是说快熨好了,已经过了30分钟了。”姐姐和弟弟为了用电,一直争吵不休。因为当时的插头只有一个,姐姐要用来熨衣服,弟弟又想开灯读书,两人无法同时使用。

松下幸之助想:只有一根电线,有人熨衣服,就无法开灯看书;反过来说,有人看书,就无法熨衣服,这不是太不方便了吗?要是生产出同时可以两用的插头,那么同时间不就可以做两件事情了?

通过认真的研究和分析,不久,松下公司就设计出了两用插头的构造。第一批试用品问世之后,很快就卖光了。因为两用插头当时仅此一家出售,所以订货的人越来越多,供不应求。为了提高生产量,松下集团多次扩大规模,增加工人。从此,松下幸之助的事业,走上稳步发展的轨道。如今松下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综合型电子企业。想他人所未想之事,走他人所未走之路,这正是成功人士的宝典。

2006年,上海的广告经营额占全市GDP的2.6%,超过2%这一发达国家的标志水平。也就是说,上海的广告产业已步入发达国家水平,且同步于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呈现出稳步攀升的健康发展趋势。是什么早就了上海广告业的繁荣?

目前,大型LED显示屏和户外视频网络是户外广告的新宠,上海的广告企业在这方面早已跻身世界一流。落户东方商厦的户外电子显示屏号称“世界第一弧”,240个LED单体显示器、净显示面积近350平方米,具有150度的超大可视角度和2公里的最远处视距,即使在阳光下也能保证画面清晰明亮。在发展方向上,上海的广告企业更是想他人所未想,自创了不少引人注目的成果。譬如,分众传媒率先瞄准楼宇视频广告,并为之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营地手段,不仅丰富了广告市场的种类,而且成功地将这一广告运营模式带入美国纳斯达克,向世界展示楼宇广告的影响力。

以上海美术设计公司为代表的一批国有广告企业,利用雄厚的技术力量和不间断的创新理念,经受住市场考验。统计显示,2000年,国有广告企业户均经营额是私营企业的1.5倍;到2006年,这一差距扩大到了9.2倍,显示出极强的竞争力。

2006年6月,2006中国企业成长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未来之星”颁奖典礼在西安隆重举行,主题为“自主创新:新兴企业的决胜之道”。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会议中讲到:国家创新能力等于企业创新能力的综合。企业的创新能力来源于企业家的创新能力。

可见,企业家的创新能力间接地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当今企业家的核心职能就是要从繁杂的管理中走出来。只有企业家实现了创新的时候,才能称的上是名副其实的企业家。

事实上,条条大路通罗马,选择一条他人未走之路,才能赢得更精彩。中国领袖毛泽东想他人所未想,以奇制胜,是他性格中一个非常醒目的特点,也正是他敢于创新,中国才走上了社会主义国家的道路,摆脱了数几十年被侵略,被压迫的命运。1992年,邓小平又提出了他人想也不敢想的“一国两制”策略,及时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经济的再次繁荣,为中国领导人敢于创新,敢于走他人未走之路的历史锦上添花。

同样道理,倘若总是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走路,即使也到达了目的地,那也不是真正的成功。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乐百氏的发展策略总是跟随着娃哈哈的路线走,结果这两家曾经同等水平的饮料公司,同样是与达能合资,先一步的娃哈哈发展迅速,扩大了与乐百氏的差距,目前销售额已经几倍于乐百氏。如今,乐百氏的市场竞争能力已不能和娃哈哈同日而语。

所以,无论对于企业还是个人,创新能力举足轻重,只有做到想他人未所想,走一条别人未探索过的新路,反而能找到一条通往胜利的捷径。

★创新,关键时期的唯一出路

突破思维定势,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一切“死结”或许就迎刃而解,便会迎来柳暗花明的新天地。日本的东芝电气公司1952年前后曾一度积压了大量的电扇卖不出去,7万多名职工为了打开销路,费尽心机地想了不少办法,依然进展不大。

有一天,一个小职员向当时的董事长石坂提出了改变电扇颜色的建议。在当时,全世界的电扇都是黑色的,东芝公司生产的电扇自然也不例外。这个小职员建议把黑色改为彩色。这一建议引起了石坂董事长的重视。经过研究,公司采纳了这个建议。第二年夏天东芝公司推出了一批浅蓝色电扇,大受顾客欢迎,市场上还掀起了一阵抢购热潮,几个月之内就卖出了几十万台。从此以后,在日本以及在全世界,电扇就不再都是一副统一的黑色面孔了。

只是稍稍地改变了一下颜色,大量积压滞销的电扇,几个月之内就销售了几十万台。这一改变颜色的创想,却带来了如此巨大的经济效益。想起这条出路的人,既没有渊博的科技知识,也没有丰富的商业经验,为什么东芝公司其他的几万名职工就没人想到、没人提出来?为什么日本以及其他国家的成千上万的电气公司,以前都没人想到、没人提出来?

这显然是因为自有电扇以来都是黑色的。虽然谁也没有规定过电扇必须是黑色的,而彼此仿效,代代相袭,渐渐地就形成了一种惯例、一种传统,似乎电扇都只能是黑色的,不是黑色的就不称其为电扇。这样的惯例、常规、传统,反映在人们的头脑中,便形成一种心理定势、思维定势。时间越长,这种定势对人们的创新思维的束缚力就越强,要摆脱它的束缚也就越困难,越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只有东芝公司这位小职员做到了,这次创新在如今听起来或许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不过在当时却拯救了东芝公司。

谈古论今,任何成大业,干大事者无不具有这种打破常规的创新能力。关键时刻,这种创新,可以化弊端为有利,化腐朽为神奇。在如今这个发展飞速的时代,无论在任何领域,都是急需这种人才,“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想要占得先机,找到出路,创新精神是必不可少的素质。

司马光打破常规,用砸缸的方式成功地救出落水玩伴;哥伦布磕破蛋壳成功地把鸡蛋竖在桌子上;美国小女孩横切苹果“意外”地发现神奇而美丽的五星图案;袁隆平不迷信科学界所谓杂交水稻是天方夜谭的定论,坚持进行水稻杂交试验,最终研制出水稻的杂交品种,让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人填饱了肚子,解决了粮食问题,他也由此成为“杂交水稻之父”……纵古至今,这些真实的事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敢于去创新,另辟思维的新径,我们必然可以解决所遇到的所有问题,同时也可以让我们不断地去获得进步,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地对自己的脑子进行清洗,装进许多新的东西,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不断地朝成功迈去。

20世纪80年代,英国牛津大学物理系博士迈克在学校从教时,总有公司请他推荐一些物理专才。他敏锐地意识到,为什么不建立一个专门推荐人才的公司呢。当时他也一直有创业的的想法,可是一直苦于建立哪种类型的企业。

为此,他特意作了一些调查,发现市场上出租行业十分兴旺,有出租房屋的,有出租服装的,有出租车辆的,有出租警卫的,几乎无所不包。迈克想:出租人才的业务尚未发现,如果我能办一家这样的出租公司,那些需要我推荐专才的公司就可以解决问题了,而且我也可以从中受益。

迈克决定成立一家人才出租公司,他立刻在伦敦租了一间办公室,雇佣了几个员工,就这样一个简单的人才出租中介就成立了。为了让人们接触到这一独特的中介机构,他在报刊登出广告:“人才支援公司征求和出租各类专业人才,服务时间长短均可,诚信服务,欢迎惠顾。”

广告刊登之后,很多人才、专家都纷纷到“人才支援公司”进行注册,有工作的人愿意在业余时间做些兼职工作,失业者则希望能通过这个机构找到满意的工作。迈克将应征者的情况逐一详细登记,并告诉他们等待聘请通知。

那些需要专业人才的企业,看见这则广告后,也踊跃前来租用专业人员,迈克则从中进行恰当的调配和安排,使双方各得所需。这项业务很快就开展起来。

迈克从这个“出租人才”的创新切入处出发,在当地建立了首家“人才支援公司”。如今,它已招揽了六万名各类人才,他们中有化学、生物、电器、环保各类专家等。人才支援公司成为有名的人才猎头企业,它招揽的专业人员通过它的分配都得到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当然迈克本人是这个创新企业的最大受益者。

在这个看似饱和的市场中,必然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对于想自己创业的人而言,不要盲目地跟随大流,只有积极地开拓新的商业领域,只有创新才是唯一的出路。

曾有一位探险家深入雪山被困,食粮耗尽,精疲力竭,虽与外界取得了联系,但在茫茫雪海之中寻人又谈何容易?警方虽出动了数架直升机,仍是难寻踪影。在如此绝望的时候,这位探险家打破常规,想到了一个普通人无法想象的自救方法——他割肉放血,虽是加速自己的死亡,可鲜血染红一片,在一片白茫之中格外显眼,给救生机提供了目标。最终,他获救了。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创新自救的方法,看起来似乎南辕北辙,但是却为他迎来了生还的希望,创造了新的生机。

所以,越是在紧急时刻,越要保持冷静的头脑,这样才有可能想出出人意料的解决方法,使问题迎刃而解。

★突破定势,更新血液才能实现创新

创新,说起来不过是简单的两个字,可是要想从模仿升华到创新,从跟班者变成领路者,作到这个飞跃确实不容易,这需要我们敢于突破思维定势,及时更换血液以实现创新。

在当今社会中,各种物质条件都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如果我们还只是想通过传统的想法,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勤奋就可以去提高自己的能力,为自己的成功增加筹码的话,那我们从一开始就站在了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上了。

事实上,尽管我们都把创新挂在了嘴边,但实际需要我们做的是把这些嘴边的说法去实现一下。在这个物质充裕的社会里,我们还有什么资源可以利用来为自己的成功增加砝码呢?其实我们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个资源,就是我们自己。人自身的潜力是无穷的,要不断的除旧推新,不断地去挑战已有的高度,我们才能登上更高的山峰。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天,一个美国儿童从幼儿园回来,手里举着水果刀和一只苹果,问父亲:“您知道苹果里藏着什么吗?”父亲漫不经心的说:“苹果里面除了果核还能有什么?”孩子把苹果横切成两半,语出惊人说:“爸爸看,里面有一颗星星。”果然,苹果切面显示出一个清晰的“五角星”图案。显然,这位父亲的思维已经固化,他已吃过多少个苹果,却从未发现苹果里还有“星星”这样一个秘密。而孩子或许没有那些定势的禁锢,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发现了苹果内部的秘密。

从这个小故事我们可以领悟:只有敢于突破思维定势,才会有质的飞跃和创造性的发现。突破思维定势,我们才可以取得成功,才会有创新的思维,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才能够得到巨大的利益,才能够不断地走向成功。

突破思维定势,是实现创新的基础,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就拿足球鞋的生产而言,其实足球鞋早在1895年就制造出来了,当时为了防止受损易坏,足球鞋配有金属鞋头,每双重量高达600克,穿起来非常沉重。到了20世纪50年代,爱迪达公司对此作了专门研究,发现鞋重与运动员体力消耗关系成正比,从而限制了足球业的突破。由于这个金属鞋头,足球鞋的鞋重也一直减不下来。

后来,爱迪达公司大胆摒弃金属鞋头,设计出重量仅为原来一半的足球鞋。新产品一投放市场,就深受青睐,供不应求。无金属头的创新,突破了人们头脑中无形的思维框架:足鞋易坏,怎能无金属保护?这个创新打破了习惯性思维的束缚,也就领先一步,创造性地解决了问题,迅速占领了市场。

同样道理,人的思维受阻,就会离创新能力越来越远。就是因为习惯遵守常规和逻辑,养成了墨守成规的习惯,害怕触犯规则,不敢越雷池一步,把自己的观念与思维囚禁在旧模式的框架中,让陈旧模糊了人探索的眼睛。

所以创新就是要舍得更换血液,要学会放弃,突破常规,跳出框外去求新、求异、求变,培养出一种空杯心态去追求创新,要学会不停地清理我们大脑中陈旧的积累。我们都见过这样的现象:如果一个杯子有些浑水,不管加多少纯净水,仍然浑浊;但若是一个空杯,不论倒入多少清水,它始终清澈如一。所以要警觉陈旧思维带给我们的污浊,要主动地打破陈旧,追求创新。

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的最大障碍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如果哥白尼迷信古老的“地心说”,那么就不会有“日心说”的提出;如果伽利略迷信亚里斯多德的“落体理论”,就不会有“落体学说”的诞生;如果爱因斯坦把自己框定在牛顿的经典力学框架中,就不会有“相对论”的问世。可见创新和迷信是完全对立的,尽信书不如无书。

由于传统力量和思维定势的作用,不少人容易对生活的各种现象习以为常,从而不会去打破那些思维的定势。而我们只有时时刻刻树立问题意识,这样才能不断有所发现,从而找到创新的入口,得到巨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