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富爸爸家训2
18908900000031

第31章 法则19:不娇惯孩子

中国有句古话“棍棒底下出孝子”,严固然重要,但严讲究的是让孩子打心眼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父母的话是有道理的,也就是要让孩子心服口服。否则的话,即使你打了孩子,孩子也不会信服于你,反而会在心里埋下仇恨的种子。

侯宝林对孩子的要求十分严格,在两个儿子的专业上更是严格。侯跃文8岁就迷上了相声,由于父亲反对,侯跃文就偷偷地学,并学习了父亲的相声风格。初中的时候,铁路文工团向社会公开招考相声演员,侯跃文被同学拉去应考。他表演的是刚在北京市中学生文艺会演中获得优胜奖的段子《学校采访记》,结果被主考员一眼看中。

当侯跃文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父亲时,侯宝林却坚持说:“相声从街头撂地摊,到现在登了大雅之堂,它不再是生活的小丑、生活的调料,而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相声演员必须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要有相当的文化水平。你初中还没毕业,不适宜当演员。”后来,文工团的负责同志答应帮侯跃文学习文化课,侯跃文也向父亲表示:自己将先当好学生,再当好演员。侯宝林这才同意侯跃文当相声演员。

正是父亲的严格要求,让侯跃文在学习上非常勤奋,这也奠定了侯跃文在相声事业上成功的基础。严格的家教应是一贯的,机灵的孩子是极善于察言观色的,他们常常会利用父母的心理弱点,提出一些平常情况下得不到满足的要求。为保证教育的连贯和一致性,孩子越是这样,父母越应当坚持原则,对不合理的要求不能随意迁就,而且该批评的时候一定要照样批评。

我们成年人中的有些人,曾经受到过父母的严厉管教,如今成为有名气、有地位的人,就误以为取得今天的成绩,是过去父母打出来的。于是,效而仿之,把简单粗暴的管教方式继承下来,延续到下一代身上。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管教孩子要严,但更要科学合理,要把握好什么地方该严,什么地方该放松。否则会影响到孩子人格的正常发展。健康的人格是孩子将来走向社会参与竞争最基本的条件,否则,即使有本事、有文化也难以在以后激烈的竞争中立足。更何况,经常挨打骂的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感受不到父母的亲情,容易养成孤僻冷酷的性格,又怎能在以后的婚姻家庭、事业中不受挫折呢?

严格教育不可弃

常言说:“严是爱,惯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家庭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对孩子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教育,严格训练。众所周知,孩子越小,经验越少,独立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越差。父母对孩子从小就严格要求、管理、教育和训练,有利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且,孩子年龄越小,可塑性越大,容易管教,容易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小时候严加管教和训练,比较容易形成习惯。一个人小时候形成的习惯,长时期不会轻易消失,甚至能终生受益。

【情景再现】

有一次,谢立和父亲一起过马路,红灯亮了,但当时并没有车辆经过。于是父亲连忙拉着谢立的手说:“反正没车,我们快过去吧。”

谢立下意识地对父亲说:“爸爸,红灯呢!”

父亲不耐烦地说:“管那么多干什么,快点走!”

于是拉起谢立就闯红灯过了马路。从此以后,父亲发现谢立在家里也学会自由散漫,没有自律性。当他认识到是自己的不良教育影响了孩子时,已经后悔莫及了。

身教胜于言传。谢立的父亲一次不经意的错误,却对孩子的影响深远。父母在严格要求孩子的过程中,不仅要教育孩子自律,更应该做到以身作则。为了鼓励孩子严格自律,父母可以在制定规矩和计划的时候征求孩子的意见,和他一起完成。而不是以父母的意志来强迫孩子遵守。

当希望孩子自觉遵守一些规则和制度时,做父母的不要只是口头上说,而应该以身作则,通过实际行动鼓励孩子遵守规则。父亲可以说:“来,像爸爸这样做。”平时给孩子制定规矩时,多征求孩子的意见,并且也要给自己制定一些规矩,让孩子觉得公平合理,以此鼓励孩子遵守规矩。父母可以说:“来,我们好好商量一下。”

一个孩子从小养成自律的习惯,可以克服很多不良嗜好,比如无节制地玩游戏机、看电视。当孩子懂得约束与克制自己的时候,他就能够把握分寸。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对于孩子能够自己管好的事,父母可以多教一些方法,多尊重孩子的意愿,慢慢的,孩子就懂得如何对自己的事情负责,从而自然而然地就把这当作一种习惯了。

【成功导读】

美国第三十二届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四届的总统。他出身于富豪家庭,父亲学过法律,又经过商,很有钱。罗斯福的父亲和母亲相差26岁,当罗斯福出生时,父亲年龄已经很大了。罗斯福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可是很早就离家在外,罗斯福的降生给这个本来就十分幸福的家庭又带来了无比的欢乐。幼小的罗斯福成为父母关注的中心。然而,罗斯福的父母并不娇惯他,而是严格地管束他,特别是罗斯福的母亲。

罗斯福的家庭是民主的。小罗斯福不满意母亲制定的严格作息制度,一次他提出了抗议,要求母亲给他“自由”。母亲认真地考虑了儿子的要求,允许他“自由”一天。到了晚上,6岁的儿子满身灰尘,一脸疲惫地回来了。这一天儿子去干什么了呢?母亲没有过问。

小罗斯福游戏时总习惯于自己是赢家,为了教育他,有一次母子玩一种棋类游戏,母亲故意不让他,接连赢了儿子。小罗斯福生气了,母亲故意不去理他,并坚持让儿子道歉。结果,小罗斯福认输了。

罗斯福的母亲既尊重孩子,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又不束缚孩子,给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使孩子在无拘无束中松弛一下,尽情地享受童年的欢乐,这对孩子个性的发展和良好品格的形成是大有好处的。

严格教育对生活在优裕环境中的孩子尤为重要。人生要经过许多磨难,特别是要成就大事业。如果只会享福,不能受苦,这样的人将不能立足于社会,更不能为社会献身,为他人造福了。

【成功导读】

在中国音乐界,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盛氏小提琴之家”,一家三代出了12位小提琴人才。这得归功于父亲盛雪。盛先生是南京艺术学院已故的小提琴演奏家,以严格教育小孩闻名,他说:“如果不严,孩子们现在快活,但长大后一事无成,抬不起头来,就会恨父母。”小儿子盛中兴在谈到父亲的教学时说:“爸爸一个人,比一百个监考老师挑的毛病还要多,我怕爸爸胜于怕每一个监考老师。”“跟爸爸练琴,我的胆量早就练出来了。”在盛雪的严格训练下,儿辈盛中华、盛中国、盛中秀、盛中荔、盛中龙、盛中翔、盛中红,孙辈盛小华、盛洁,无不功底扎实、出手不凡;尤其是长子盛中国,权威人士称他为“杰出的音乐表演大师”、“中国的梅纽茵。”

盛雪在教育孩子时决不妥协的做法是儿女们走向成功的基石,对待孩子的学习就要带着挑剔的眼光,不能满足于孩子所取得的成绩,不断督促孩子向更远大的目标迈进。而现在有许多家庭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特别在物质上的满足。结果过分的宠爱,无条件无休止的满足导致了孩子养成自私自利的性格。

父母爱孩子,是人之常情。但必须提倡理智的爱,也就是说,对孩子正确与合理的要求,应该给予满足;对不正确的或不合理的要求,不仅不能给予满足,而且还要加以指正,不能因孩子的吵闹而加以迁就。要培养孩子成才,就必须从小对孩子严格要求。第一次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不良思想,尤其要加以重视,绝不能姑息,直到孩子改正缺点为止。防微杜渐,是严格要求孩子的关键所在。

严不等于棍棒

许多父母一听到严格要求孩子,往往就把“严”与“棍棒”划起了等号,对孩子动辄武力相加,让孩子产生对立情绪,其结果你的话成了“泼在石头上的水”。这种倾向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严格不等于棍棒。

【情景再现】

张静的父母均初中文化,父亲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母亲没有工作,主要就是照顾张静的生活。自幼张静活泼好动,聪明伶俐,因此一家人对他的期望很高。张静进入小学后,父亲由于忙于工作,学习指导的任务自然就落实到了母亲的身上,但由于张静生性贪玩,他根本不听妈妈的管教,使其学习成绩一直处于班级的中下游。每当期中、期末考试,当张静提着“红灯”回家,便会遭到内向、沉默的爸爸不问青红皂白的一顿责打,致使张静再也不敢将学习成绩如实地向父母汇报。

其实,张静本身是个有想法的孩子。只是由于年纪小,自控能力差而导致学习成绩不如意,这样的孩子光靠打是没有用的,打只能让孩子更加惧怕父母,不敢和父母交流,在家中受到压抑。对自己也抱有怀疑态度,自暴自弃,并且影响他的人际关系。这种粗暴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粗暴型只是一种靠高压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愚蠢而又简单的家教方式。有的父母错误认为孩子应该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孩子考试成绩不好或犯了过错,对父母稍有不从,就发火、训斥,甚至大打出手。久而久之,孩子在父母面前不敢敞开心扉,心情总是处于压抑状态。其实孩子与大人是一样的,如果父母无意中对孩子流露出失望的态度,就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父母需要做的是认同孩子、鼓励孩子,不要对孩子过分苛责,同时更要去倾听孩子的心声。

有些父母错误地认为,老子就是老子,儿子就是儿子。采用陈旧的封建父母式的教育方式,对孩子一味“训诫”,要把孩子培养成自己心目中言听计从的羔羊,给孩子制定严格的作息时间表,不许有偏差。结果只能适得其反,具有当代新型思维方式的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造成性格孤僻、人格扭曲。在家中做“奴隶”,就到社会上称王称霸,家里不给钱,就去社会上抢。

【情景再现】

据调查显示,有85%的孩子不愿在吃饭时面对父母。其原因,一是害怕父母盘根追底的询问,二是询问之后,害怕父母会施以“暴力”。可见,孩子们对父母的“打”的管教方式从内心深处是非常反感的。有的孩子,还由此产生了逆反心理,导致家庭教育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美国专门从事家庭教育的研究人员指出,从来没有挨过打或极少挨打的孩子在智力测验中的表现,要比经常挨打的孩子好得多,并且孩子挨打或接受其他形式的体罚次数越多,他们在测验中的得分越低。可见,打孩子并非是使其成长的捷径。

其实,很多父母不明白,只有在平等的条件下,孩子才愿意与父母沟通,才愿意向父母说实话。当父母与孩子之间处在民主平等关系的前提下进行沟通后,父母就能从心理上认同、真正平等地对待孩子,从而与孩子产生情感的共鸣。孩子便会把父母当成心中的偶像与楷模,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孩子就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落实到行动。父母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往往决定着他们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法。因此,要求父母多学习,懂得更多教育的原理,去教育自己的孩子。那么,怎样的严格教育才是正确的呢?

第一,从小培养。要想使孩子健康成长,就要从小对孩子严格要求,让孩子吃点苦,使孩子学会劳动,自己克服困难,磨炼坚强意志。为了培养勤劳、聪慧、勇敢、坚强的新一代,父母应该真正对孩子负责。“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每件小事上严格规范孩子的品性,孩子长大了就会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第二,避免偏激。有的父母严格教子的态度有点偏激,孩子考试不太理想,轻则痛骂一顿,重则撵出去,不给饭吃。由于严得不对头,严得过分。以致有的孩子离家出走,有的甚至自寻短见。这种严格教子法,只能“严”出人间悲剧,怎能“严”出“千里马”来呢?

第三,严而有理。从孩子学说话开始,对其言行和举止,都要明确指出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孩子做得对的时候,父母应该赞许,孩子做错的时候,父母应该批评与教育。使孩子从小就对客观事物有个明确的是非观念。这种严教法,不仅能使孩子明辨是非,还能使孩子从小养成诚实的品德。

第四,态度一致。在对孩子施行家教时,全家态度必须一致。不能一个教,一个护,做“夹生饭”。在许多家庭里,往往母亲充当孩子的保护伞。父亲严教,母亲袒护;孩子向父亲要钱遭到拒绝,母亲却慷慨解囊。这样的家教能有效果吗?

父母要想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最主要的不是依靠别人,而要靠父母们自觉不断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地自我反省,分析教育孩子的成功与失误,积累丰富的经验,必要时,可以向一些教育专家咨询或请教,阅读一些心理学、教育学之类的书籍,开阔自己的眼界,增长家教知识,树立正确的家教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