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富爸爸家训2
18908900000039

第39章 法则24:礼仪基本不可忘(1)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从古至今,都非常推崇对孩子礼教的教育。

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让他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学习。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得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众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礼仪的学子。你可以没有金钱,你可以没有地位,但你不能没有礼貌。礼貌对于现代人来说尤为重要。

礼仪知识不可少

礼仪究其本意来讲是礼节,礼貌。它折射出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高低,是一个社会进步的标志。对于孩子们来讲是懂得如何尊重、爱护他人的必修课程。然而,一些父母把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分数代替礼仪教育,这样的现象实不应该。

据了解,美国专门在学前班开设了礼仪课堂,父母专门利用业余时间把孩子带到这样的培训班进行专门的教育,把孩子们的礼仪程度作为升学的一个考核项目。在他们看来,孩子们受流行文化的影响,其礼节礼貌也随之改变,不时给孩子灌输礼仪方面的内容,会使孩子身心得以健康发展。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的研究表明,那些懂得礼节、礼貌的孩子,其身心更加健康,而且更会关心他人,更富同情心,朋友更多,学习成绩也更好。由此可见,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是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另一种途径。

【情景再现】

在电视上看过这样一个广告,广告中孩子看到自己的妈妈如何悉心照料奶奶,马上效仿着也如此照顾起妈妈来,“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广告结束语是教育孩子的最有效的方法,礼仪教育中更需以身作则。

现代社会中成功的首要因素已经不是智商,而是情商。那些懂得礼节,懂得如何尊重、爱护他人的孩子,身心才会更加健康,学习成绩也会更好。而有些父母错误地认为,现代社会讲自由,懂不懂文明礼仪没什么关系,只要学习好、有真本事就行了。其实,父母只要留心一下周围的人,注意一下大众传媒,事业有成的人有几个不懂文明礼仪?现代社会的确尊重个人的选择,自由度大了,然而对人的文明礼仪要求却更高了,因为文明礼仪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一方面,孩子从小不培养好习惯,就必然形成坏习惯,坏习惯形成了,改起来就很难。另一方面,孩子小时候培养文明礼仪习惯,与孩子天真无邪表现并不矛盾,越是懂礼仪的孩子,越能获得自由发展的广阔天地,因为孩子走到哪都是受人们欢迎的。

从小培养良好的仪容仪态是孩子一生的财富。首先要培养孩子的站姿。要求孩子在站立的时候要身正、头端、肩平、手垂、挺胸、腹吸、腿直。可能刚开始时,孩子做这样的练习有点不习惯,坚持的时间长了,就使孩子有一个习惯成自然的过程,长期坚持,必将受益终生。

其次,要讲究服装美,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与身高为孩子选择适合的服装,不宜过分讲究外观,而要考虑服装的材质是否适合孩子活动,便于穿脱,保暖性和透气性应比成年人的服装更优一些。

另外,还要注意面部的修饰和清洁,除了日常的清洗以外,还要根据季节的变化,给孩子涂润肤霜,防晒霜之类,以保护皮肤不受或少受外界的侵扰。头发的清理和清洁也是要注意的,可以定期理发或者是清洗。

【情景再现】

双休日,卢明的儿子正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电视。门铃一响,几个同事来家做客。卢明高高兴兴地接待同事,并让儿子让出位置,给叔叔阿姨就座。可儿子坐在沙发上没好气地说:“你们不会到里屋说话去吗?”卢明尴尬地笑着,用眼瞪瞪儿子,意在让其尽快离开。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儿子竟大声嚷道:“你瞪什么眼,我看我的电视,又不影响你!”同事们只好寒暄几句,匆匆离去。

卢明送客之后,陷入恼羞之中。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这样的人,才会被人尊重,受人欢迎,被众人接纳的程度高,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打开局面,发展事业。小孩年龄小,可塑性强,文明礼仪要及时培养。那么作为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礼仪呢?

第一,父母懂礼仪。现代的礼仪,不是一些封建文化的简单继承,而应该是适应现代社会的举止大方、言行文明、谦虚礼让、诚实守信等行为,在平时注意自己给别人造成的不便,减少对他人的影响。如见到人要问候,首先,在见面前,一定要先告诉孩子“待会儿会见到什么人”、“要如何称呼”等,让孩子有心理准备,甚至可先练习一下。

见了面,父母要留时间给孩子叫人,而不是大人忙着说话。如果突然间发现孩子还没打招呼,就急着催孩子,结果愈催愈糟。一旁的父母该做的是鼓励,鼓励他们把先前练习过的说出来,如果真是害羞,一时怯场,让孩子点点头,笑一下也可以。事后,则要大大赞赏孩子今天所做的事。甚至,可买点小礼物送孩子。当孩子发现嘴甜可让大家都开心,又可得到奖赏时,他会很乐意去做这件事。

第二,摆正礼仪观。目前,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父母有几个不当的心理必须要纠正:一个是把社会“能人”的标准强加到孩子头上,把能够欺负别的孩子作为“能”的表现;另一个是总是怕自己的孩子吃亏,事事纵容自己的孩子。父母要放眼社会发展的主流和孩子的未来,明确培养的是和谐社会的人才,也就是要培养谦虚、礼让的人,而不是“小霸王”和“小公主”。

第三,少指责多暗示。身教胜于言传的原因,就在于榜样的作用。如果孩子有失礼的地方,不要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正确的做法是装作不经意地发现孩子的行为,并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

第四,宽恕孩子的失礼。有时是一时疏忽,有时是情绪发泄,有的父母看到孩子有不对的地方,不假思索,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斥责、批评,这种做法看上去很有效,但容易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发生一些情况不妨听听孩子的看法,或许父母能由此发现更多的东西,在培养孩子礼仪的同时,父母也得到了孩子的心声。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对于孩子日常表现出的任何行为,父母都要注意,千万不能有“树大自然直”的想法,要及时鼓励良好的文明行为,也要纠正不合时宜的行为。

礼貌待人方法多

礼貌待人是做人的起点,也是最能体现孩子品质的道德细节。这些细节往往投射出一个人的气质和风度。一个人彬彬有礼,不但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还会使自己得到不少方便,使个人素质大大提高。因此,父母要重视文明礼貌的教育。

【情景再现】

杨蓝今年7岁,读小学一年级,成绩挺好,平时大家都夸奖他,其父母也觉得脸上有光。因为就这么一个孩子,父母很迁就他,许多时候宁肯委屈自己,也不会委屈孩子,家里“最大最红的苹果”总是孩子的。虽然有时候也觉得孩子没礼貌,比如乘电梯经常横冲直撞、见人不主动打招呼等,但这些都是小事,男孩子嘛,大大咧咧点也没啥关系。

某日,杨蓝的父母带杨蓝去参加一个晚宴,才发现儿子站没站相、坐没坐相!别人还没入席,他就一屁股坐到正中位,旁若无人地吆喝服务生要可乐,菜一上桌就伸筷子去夹,等到上龙虾这道他爱吃的菜时,他居然将整盘菜端到自己面前,就像在家里一样。虽然大家都说“没关系,没关系”,但杨蓝的父母还是如坐针毡,难堪得要命。

杨蓝不讲礼貌,根源其实不在他,而是父母没有教孩子礼貌待人。人的成长过程其实也是学习的过程。父母首先要改变“学习好则百好”的旧观念和“什么事都由着孩子”的教育态度。应该知道,一个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做任何事情不考虑他人、不考虑后果的孩子,将来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

当家里来客,孩子一般都很兴奋。父母不能冷落孩子,要让孩子感到自己是家庭中的成员,是家的小主人,待客要礼貌、热情。可以使孩子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待客活动,通过直接参与,使孩子待客的动作和技巧得到练习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表现做出评价。别人的反映通常是刺激孩子学习的最佳催化剂。客人在时,父母对孩子的良好表现可作出表扬、鼓励的表示;客人走后,父母也可以对孩子的表现做出评价。肯定做得好的地方,指出不足以及今后要注意的一些方面。

父母还应该选择适当的时机,在和谐的氛围中与孩子交谈,表明父母对礼貌行为的态度,希望孩子以后在类似的情境应该如何做。还可以给孩子讲一讲其他小朋友讲礼貌的故事,让孩子明白对人有礼貌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只有尊重他人的人,才会受到别人的欢迎与尊重。父母还可以找一些相关书籍给孩子阅读,让孩子从书中学一些礼仪知识。再次,要及时鼓励。不要要求孩子迅速改变,只要孩子有进步,父母就应及时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