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富爸爸家训2
18908900000009

第9章 法则5:让孩子自由成长(2)

爱迪生上学才3个月就被老师责令退学,如果她的母亲也和老师一样对爱迪生失去信心和耐心,那么就不会有今天的发明大王;爱因斯坦4岁多还不会说话,上小学后也被认为是低能儿,但他父亲耐心的鼓励一直推动着他不断取得进步;美国历任总统中,堪称好学的威尔逊到9岁才学会26个字母,12岁才识字;小时候的达尔文在父亲的眼里简直是游手好闲之辈,整天打鸟、玩狗,抓虫子。但最后他还是放弃让孩子学医的愿望而把自己融到孩子的爱好中去。

像爱迪生、爱因斯坦等这样有成就的科学家在早期的学习中也会遇到困难,更何况平凡的孩子。同样都是成长,每个孩子成长的进度都是不一样的,不同孩子的成长有快有慢,他们因个性气质、认知水平、智力结构、心理特点、知识经验等的不同而决定了每个孩子在同一发展阶段上的不同,加之孩子受教育的环境、成人施加教育影响的不同,使有的孩子发展得快些,早早地锋芒毕露;有的孩子发展得慢些,可能大器晚成。正如农作物的成熟要经过一定的时间、阶段一样,如果忽视孩子生长的需要和时机,急于得到成长的结果,必然会导致不良后果。教育不能急躁,教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寻找最恰当的教育方法的过程,只有找到了最恰当的教育方法,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所以,有些孩子是急不来的。不要因为孩子3岁了还不会说完整的话,就怀疑他智力有问题;不要看别家孩子会背唐诗会计算,就埋怨自家孩子太笨;不要看到孩子上小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大脑就亮起了“红灯”,会不会是得了多动症呀?看到孩子考了80多分,神经马上紧张,孩子成绩不好,怎么办呀?

不少做父母的对孩子早期教育太过热衷了,他们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有自己时间表的。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至少有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等八种智能,表现在个体身上其智能优势是不同的。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所以,父母不要动不动就给孩子下“智力有问题”的结论。其实有些孩子的希望不是毁在他自己的手里,而是最先毁在他父母手中——因为他父母首先失去信心了。永远不要对孩子失去信心,要辩证地看待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得与失,成与败,要接纳眼前的现实,允许孩子犯错,允许孩子之间的差别。孩子的个体差异只是相对而言的,孩子的发展也是处于动态发展中的,是呈螺旋形上升的。

【成功导读】

童话大王郑渊洁小时候是个“差生”,因为他总是调皮捣蛋,他的老师训斥他:“咱们这个班里,最没出息的就是你!”郑渊洁不服气:我作文好,我有想象力,咋就没出息?果然从未上过大学的他成了当代颇有影响力的童话作家。当有人采访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时,他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找到了最佳才能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最佳才能区,这是上帝赋予每个人的特殊能力,是任何人代替不了的。”

郑渊洁成功了,是因为他找到了自己的最佳才能区。从这个成功的例子中,父母应该认识到: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特点,个体的差异,先天的禀赋,后天的教育等等都造成孩子之间的千差万别。就像人的手指有长短,孩子也是各有千秋的。但应该坚信一点,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优势。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指出人有八种智能:音乐旋律智能、语言文字智能、视觉空间智能、数学逻辑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身体运动智能、内省智能。这个理论说明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智力结构和侧重点。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交际上如鱼得水却不擅长写作;有的不喜欢画画偏喜欢体育运动;有的唱歌会跑调但数学却很好;有的内向害羞但写起文章来妙笔生花。

所以,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独一无二的,都是优秀的。父母们不要总是拿孩子和别人比,期望值不能太高。希望孩子样样出色,当全能手是不现实也不可能的,过早地给孩子盖棺定论,容易失去客观的判断标准,容易偏离正常的教育轨道。

父母要做的是去发现孩子的长处,要多仔细观察孩子的特点和优势,积极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找到孩子的最佳才能区,再提供适当的条件去培养他,发展他,做到扬长避短。如果不顾孩子的特点,不是孩子所愿学而是父母所逼的,或者说,要孩子学的正是孩子之短,那么只能费力不讨好,给孩子增加心理负担。因为,没有人愿意忍受一次次的失败,挫折,孩子并没有父母想象的那么有意志力,很多时候是凭着热情和兴趣学的。

目前家庭教育中出现的浮躁、急于求成等问题,其实是父母内心焦虑的表现。在孩子成长问题上,最要摆平心态的是父母自己,孩子的智力可以不超常,将来也可以不出人头地或成龙成凤,但孩子必须身心健康,因为积极的人格因素和良好的品质是孩子从容应对成长过程中风风雨雨的保证。

要积极等待,主动寻找教育时机,创造多种办法。“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当一种方法不行时,再采用另一种方法。在积极等待的同时,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契机的眼睛,要有一颗积极思考的大脑,多想一种办法,多设一种情境,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父母要尊重孩子成长周期,成才规律,不要拔苗助长,更不要跟风攀比,更不能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而按父母的意愿行事,而应心平气和的教育引导孩子,让孩子把课本的知识掌握好,打好基础,多为孩子的一生幸福着想,而不要太在乎一时的名利得失。

赏识自己的孩子

清朝的颜元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数过不改也徒伤情,奖长易劝也且全思。”这段话的意思是,教育孩子,与其总是批评,不如去表扬一次;对孩子批评多了,孩子并没有去改正,还挫伤了感情,用表扬和奖励的方法对待孩子,不仅使孩子容易接受,而且能让孩子很好地思考。所以做父母的应该而且必须赏识孩子,要把赏识当成孩子生命中的一种需要。有了赏识的心态,父母就会把孩子当做“神童”来看待。

【情景再现】

一天,芳芳和妈妈从街上买东西回来,恰巧碰到了隔壁家的母子俩要出门,妈妈对芳芳说:“这是乔阿姨!”芳芳大方地问了一声“乔阿姨好”。这时,隔壁家的阿姨对芳芳的妈妈说:“你家芳芳可真可爱,又漂亮又听话,不像我们家这小子,整天就知道吵吵闹闹,只会淘气,真是被他给烦死了。”

听完妈妈的话,隔壁家的小男孩瞪大了眼睛看着妈妈,然后非常生气地说:“妈妈!我怎么不乖了?”妈妈并没有顾及孩子的情绪,而是大声地说:“你就是不乖,还顶嘴,整天就知道淘气,真烦人!”小男孩一扭头,自顾自地跑了。从此,隔壁家的男孩像变了一个人,再也不像以前那么天真活泼了。

一次,他看到妈妈下班回来,便躲在椅子后面不搭理妈妈。妈妈说:“乖孩子,过来亲亲妈妈!”小男孩不仅没有过去,反而非常怨恨地对妈妈说:“我不乖,我不想亲!”

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作为父母,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尤其在别人面前,孩子的自尊心更加强烈,当着别人的面批评和训斥孩子,就会大大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孩子的大脑还处在混沌天真的状态,大人的一言一行将影响孩子的将来。当父母漫不经心或火冒三丈地说孩子“笨”的时候,就是让孩子形成一种概念:我是天下最笨的孩子。孩子一次次地接受大人苛责,也就等于一次次地接受对自己的否定:我怎么也比不上别的孩子。

另外,建议父母少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应该拿孩子的今天和昨天进行比较,只要孩子今天比昨天有进步,就应该祝贺他、鼓励他。这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最好评价。千万不要让孩子刚刚建立起来的自信,在父母漫不经心的一句话中给毁掉了,只有父母变得高明,学会赏识孩子,孩子才会聪明起来。

【成功导读】

曾经在一本杂志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美国一位对“神童”很有研究的教育专家来我国访问,到一所学校去考察时,一位班主任说:“先生,您能不能帮我把班里智力超常的孩子挑出来?”这位专家爽快地答应了,立即信手点了几个孩子。从此,这几个孩子的环境条件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孩子们个个羡慕他们,老师对他们倍加关怀,父母逢人就夸自己的孩子。这几个孩子也觉得自己是“天才”,学习的自信心特强,学习有了飞速的进步。一年后,这位美国专家再次来到学校。当他询问上次点中的孩子情况时,班主任问他:“为什么原来父母感到是普通的孩子,经您点中后,会有那么大的变化?您有什么诀窍,能够判断得如此准确?”专家微笑着说:“没有任何诀窍,只是随便指指而已。”

所谓的“神童”实际上就是被教育学家套上了赏识光环的平凡孩子,因为赏识让他们更加自信,更加努力,更加优秀。可见,赏识的力量是多么的大呀!父母千万不能因自己的孩子某些方面比别的孩子差,就轻视自己的孩子。孩子的智商就如同身高、胖瘦和长相一样是各不相同的,努力发现孩子的优点,特别是发现孩子与众不同的地方,要多想想孩子的优点,学会欣赏孩子。当然,这种做法,并不是说要忽视孩子的缺点,对孩子护短;也不是夸大孩子的优势,盲目骄傲自大;而是为了让我们的父母树立起一种理念,“我的孩子是最棒的!”也是让孩子树立起一种信心:“我是最优秀的!”

赏识教育的理论告诉父母,对孩子要多赞扬、多鼓励,少批评、少责骂。经常对孩子赞扬、鼓励,尤其是当着别人的面赞扬孩子,能使孩子产生成功感和荣誉感,从而增强他们学习和做事的信心。

【成功导读】

一次,王静的父亲请几位朋友来家里吃饭,几杯酒下肚,几个人开始谈论起各家的儿女,可是他们都是在夸奖别人的孩子,却没有一个夸奖自己的孩子。这时,王静的父亲非常兴奋地说道:“我还就觉得我们家王静好,我这女儿既聪明又听话,还特别关心别人。就在前几天,我干活累了,他还帮我捶肩揉背呢。女儿的小手捶在我的肩膀上,别提有多舒服了!”

说这话的时候,王静父亲的几个朋友都用羡慕的眼神看着他,其中有一个朋友说:“王静真是个好孩子,我们真羡慕你!”“其实你们的孩子也都很好,只是你们光挑他们的毛病,却忽略了孩子的优点。”王静的父亲对朋友们说。王静在自己的房间里听到了父亲和朋友们的谈话,心里高兴极了,她决心以后更加努力学习,不辜负父亲对自己的赞赏!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王静父亲的夸奖,让孩子更加肯定自己。然而,有些父母不是用赏识的目光看待孩子的优点,而是用挑剔的眼光去找孩子的毛病。更可怕的是,用别人家孩子的长处,去比较自己孩子的短处,越比较越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人,用这种教育方法去教育孩子,注定要失败。

及早地发现孩子的优点,帮助他发扬优点,使孩子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感觉到自己的长处所在,从而更加自信,这是每个做父母的必须做到的。父母不仅自己要赏识孩子,也应建议别人来赏识自己的孩子,这比父母的赏识更能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因为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夸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