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诺未门:犹太人的家教圣经
18945800000007

第7章 诺未门教育系(2)

在犹太人的世界里,父亲有教育儿子的责任,而母亲有教育女儿的责任。学校虽然作为教育机关,却不负有这种责任。《圣经》要求“尊敬你的父母”,反过来,父母必须能够做到让孩子们尊敬自己。教育的本质不限于知识,还有人和人的关系、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以及在这种关系上产生的敬畏和尊重的意识。这些就是犹太人对教育的认识。如果只是让孩子们学习,他们自己却只关注电视和高尔夫,这样的父母是没有教育子女的资格的。因为,首先应该学习的是父母。

体罚是受到承认的。犹太人认为“如果容忍孩子的反抗,会让他们没有约束,产生仇恨”。盲从和反抗都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对社会来说,对有远见卓识的权威的服从是绝对需要的。体罚时,禁止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

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都应该牢记“爱抚加惩罚”这种恩威并施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不是威胁也不是哄骗,更不是通过练达的手段来调教人。就像“爱你的邻居像爱自己一样”,教师需先尊重自己然后才能得到学生的尊敬。所以,犹太人认为:教师只在讲台上高谈阔论不是为师之道。同时,如果老师和学生彻底地打成一片,没有主宾之分,老师就会失去自己的权威地位。

老师站在讲台的中央时便是支配者和权威,或者就是学问和《圣经》本身。学生在权威面前应该谦虚,但有时候学生可以提出老师没有想到的问题。

在犹太人当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超越形式﹑相互尊敬的关系。

同时,犹太人认为,作为学生也应该注重学习。他们对学生有一个著名的忠告:不要说,如果有空的话我就学习。因为你可能不会有空。同时,他们也要求这些孩子们要讲究学习方法,因为,掌握浩瀚的典籍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背诵的力量

有一次,海歇尔老师向弟子借一本非常珍贵的书,三天之后他就很有礼貌地奉还:“非常谢谢你,我已经全部拷贝下来了。”其实他并没有拷贝一份,而是花了三天的时间把这本书完全背诵了下来。

世界上犹太人的数量大约有1600万人。虽说有这么多人,但他们真正的聚居地仅南美的贝鲁、非洲的刚果和亚洲的斯里兰卡这些小国家而已。如果以世界人口50亿来计算的话,他们只不过占了0.3%而已。

然而犹太人当中产生了很多天才,如爱因斯坦、弗洛伊德、伯格森、卡夫卡、海涅、肖邦、门德尔松、梅纽因、夏卡尔、卓别林等,不胜枚举。

自从1892年设立诺贝尔奖以来,这个奖可以说是由犹太人所独占,因为有17%的获奖者是犹太人,比例是其他民族的100倍。为什么犹太人有这么多天才呢?答案很简单,因为犹太人的幼儿教育进行得非常好。

犹太人对孩子的教育是从三岁开始的。父母们可以为孩子选择交费的私塾,也可以选择免费的公立学校。刚入学的时候,孩子们就会受到高年级学生所创造的学习氛围的感染,接着一点点地学习由希伯来文写成的简单的知识板块。

背诵、记忆是古希伯来教育最通用的教学方法。在古以色列人中有所谓“读101遍比读100遍要好”的说法。在学者们当中,能一字不差地背诵《圣经》是最值得夸耀的事。教师们常常要求学生背熟内容,然后再逐段、逐句讲解,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丝毫不漏地掌握圣典的内容。

三岁开始时他们会让小孩背诵祈祷文,但不要求他去了解文章的意思,只是教他去读书,而且以背诵为目标。

犹太人认为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建立起记忆力的基础,就没有办法学到其他的知识。

到了五岁,她们就开始背诵《圣经》。

在七岁前他们必须背诵摩西五书当中的“创世纪、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他们配合着旋律,反复地朗诵几百遍。

到了七岁则学习《圣经·旧约》剩下的部分,以及犹太教法典。犹太人在满十三岁接受成人典之前,就已经能掌握最基本的学问了。

犹太教徒早上的礼拜祈祷书大约有150页,每天早上都必须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能背诵。

不可思议的是,一旦这种大容量的记忆系统在脑中留下印象之后,接下来就很容易吸收各式各样的知识,完成高技能的运用。

人们一般不同意死记硬背,说是记住的都是不感兴趣的东西,即使能够记住,也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解。因此,希伯来人在强调机械性记忆的同时,还主张勤于思考。希伯来圣哲说过,一个成功的学者要手脑并用,通过学习来引发思考。

因此,当学生熟背了所学的内容之后,老师常常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如公元前10世纪在刚刚兴起的学校里,年轻人从学习古代律法转向探索人生的真谛,了解民族衰败和兴旺的各种问题,学习有关事物的知识。

学习即是重复

犹太人把学习称作“重复”。从字面上看,它的意思是亲自读﹑说﹑听,重复地练习,最终将文章内容全部记住。这种韧性在犹太人当中是普遍存在的。

这种韧性可不是先天就具有的品质,而是在犹太人的生活方式中养成的。年复一年,犹太人在自己的节日到来之际,整整一周时间都会吃一种无味的面包,体味辛劳的感觉。饭后,他们还要诵读经文,感谢上帝的恩赐。这种传统在犹太人漫长的历史中一直被遵守着。

这种环境中培养出来的犹太子女,即使不聪明,也会不断地通过练习和复习达到对事物的理解。正是这种努力进取的热情使犹太人比别的民族明显高出一筹。发明家爱迪生说:“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大多数犹太学生的成绩比一般人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在中途遇到挫折也不言败的精神。

犹太人对教育的热情人所共知。在希伯来语中,教育是“hinukh”,有“服务﹑奉献”之意。就是说,教育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培养能为上帝和社会做贡献的人才。

“世界的基础是信仰﹑知识和慈善。”信仰是人和上帝联结的最直接的纽带;慈善是人和人之间相互扶持的纽带;知识是人类走向纵向和横向的无限空间,取得真理的纽带。没有教育和科学研究,世界将失去平衡,导致瓦解。

犹太人认为,人死之后的灵魂在到天国大门的时候,会被最先问道:“你每天都拿出时间来学习《圣经》吗?”希腊人热爱知识,喜欢透彻地理解事物,而犹太人喜欢探索,敬畏事物背后隐藏的神秘。犹太人关心的问题不是人类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拥有了多深的造诣和洞察力。

犹太人在教育方面最大的特点应该是幼儿教育和生涯教育。对一般人来说,“勉强”是一种苦行僧式的生活,所以,人们一旦从学校毕业就不再学习。但是,对于犹太人,学习是一生的课题。

“投入式”学习法

在研究《塔木德》的学院里的学生里,很多都是从早到晚一直学习的。在研究生院,总能听到念书声。如果仔细听,就会发现声音抑扬顿挫,节拍宛如民歌。如果靠近一些听,就会发现那是在朗读《塔木德》。这种学习热情真让人感慨。

犹太人的学习方法可以称作“投入式”学习法。他们在学习的时候,会动用全身的器官进行辅助。按照我们的做法,学习就是默读课文,重要的地方用红线和蓝线标出来或将其抄到笔记本上进行整理。虽然这样可以为了应付考试而有效地背诵,但考试结束后,记忆的东西大半都忘掉了。

如前所述,犹太人学习是将眼睛看﹑口读﹑耳朵听等各种方式综合起来,而不是单纯地阅读。课文虽然单调,但他们可以用一种旋律来吟读。这种旋律和他们以雅歌为原型改造的歌曲(做礼拜时吟唱)的风格一样。无论是《圣经》还是《塔木德》,他们都用这种旋律来吟读。

犹太人读书的时候,除了抑扬顿挫地朗读,还要按一定的节律左右摇摆。他们一边用右手按着课本,一边动用所有能想到的身体器官,按照文章的意思,将自己完全投入进去。同时使用看﹑读和听,比单纯默读的学习效果好多了。

犹太人早礼拜的祈祷文有150页左右,如果每天早晨都反复朗读,谁都可以记住。一旦你的记忆容量变大了,你的大脑就有能力不断地储存新的信息。

普通的犹太人当中很少有人能用希伯来语将《圣经·旧约》全部背诵出来。《塔木德》的研究者中有人能记住经文的全部内容,他们就是用带有节律地吟读的方式将《塔木德》“印”到大脑里面去的。他们在记忆文章的线索的时候,经常先背诵某一提示性的句子,然后再反复诵读《圣经》和《塔木德》,直到眼前能出现所背文句的出处。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即使手中没有书,他们也可以被当作正确的《圣经》或是《塔木德》来请教。

犹太人就是这样背下所有重要的知识的。

对于想增强记忆力的人,背诵绝对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无论是教科书﹑诗集还是《圣经》,大声读上50遍,就会记住。当然,如果周围有很多噪音,你也可以尝试着闹中取静。

4.天才的记忆系统

一直以来,犹太民族被人们称为“天才的记忆民族”,但是对于每个人来说,好的记忆并非是天生就有的,而是父母从小对孩子进行记忆培养的结果。

读101遍要比读100遍好。

——《诺未门》

挖掘孩子的记忆潜能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上帝的钱袋在犹太人的腰里。”的确是的,犹太人是世界上最有钱的民族。美国华尔街有一半以上的超级富翁是犹太人,在经商金融方面,他们的本事可以说是所向无敌。或许你会认为有钱也没什么,但是你一定会羡慕那些得过诺贝尔奖的人。因为诺贝尔奖是各个学科领域最高级的世界级大奖,它也是衡量学术权威的第一标准,而这个世界级大奖却好像专门为犹太人设立的。

从诺贝尔奖设立开始到1984年,在这不到100年的时间里就有98个犹太人获奖,平均每年都会有一个犹太人得奖。另外,让人惊叹的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中,32%的人都是犹太人,其比例是其他民族的100倍。可是犹太人的人口数量只占世界人口的0.3%而已。他们真是天才辈出,比如说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伟大的共产主义导师马克思、幽默大师卓别林等等,他们都是犹太人。犹太民族的厉害让每个人都为之惊叹!

其实,犹太人的优秀并不是因为他们天生有什么神奇的基因。很多人羡慕他们有一个天才的记忆系统,总认为那是他们天生就具有的。其实并非如此,而是因为他们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犹太父母就培养他们的记忆能力。每个犹太小孩在满13岁接受成人典礼之前,就已经全部会背诵本民族基本的学问了。但这并不是只背诵一下《圣经》就可以了。不可思议的是,一旦建立起大容量的记忆系统后,各式各样的知识就很容易被吸收,从而形成高效能的计算机式的大脑。这样的大脑能贮藏起丰富的信息知识,生成优秀的发明和独创性的思考,天才就这样产生了。犹太的天才之所以粲若群星,也许就是因为他们是一个记忆的民族吧。

一个成功的学者,必须懂得手脑并用,并且通过熟读和记忆来引发思考。犹太人从孩子时候起就非常注重培养他们的记忆系统,因为他们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

拉赫玛尼诺夫是俄国的一个著名音乐家,在他小的时候,就有着非凡的记忆力,人们一直以来都为此感到惊叹。特别是有一次,一位著名音乐家到拉赫玛尼诺夫的老师家里做客,他演奏了一部刚刚写好的并且任何人都没有听过的交响曲。拉赫玛尼诺夫的老师和他开了个玩笑——把自己的学生事先藏在卧室里,等他弹完时,再让拉赫玛尼诺夫出来,拉赫玛尼诺夫就能完整地把刚才的交响曲再演奏一遍。事实也是如此,当这位著名的音乐家演奏完他的交响曲之后,老师就把拉赫玛尼诺夫领出来,让他坐到钢琴面前,把这支交响曲完整地重新演奏了一遍。那位音乐家听后,百思不得其解:我的确是头一次演奏这首曲子啊!那他是从哪儿知道我的作品呢?

的确,故事中的拉赫玛尼诺夫的非凡记忆力,让人感到震惊。这说明人类不仅具有惊人的记忆力,而且记忆保持的时间也很长。从简单的认识和活动,到复杂的学习和劳动,都离不开记忆。没有记忆,人们的思考就失去了前提,记忆是人智力活动的仓库。

每个父母都要注意孩子记忆力的培养和挖掘。因为在智力发展最重要的幼儿时期,记忆所具有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有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以记忆占有优势地位,记忆处于意识的中心。如果没有记忆能力,幼儿就会每一次去重新认识那些已经见过的事物,那么他们也就不可能获得任何生活知识经验。但是,当有了记忆后,先后的经验才能联系起来。通过记忆,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并形成各自的心理特征。因此,幼儿记忆的发展对于他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有着直接的影响,父母要特别注意记忆的培养。

记忆要与思考相结合

希伯来拉比曾经说过:“一个成功的学者要手脑并用,并且通过熟读和记忆来引发思考。”勤于思考对一个人的记忆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每个犹太父母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总会讲一些故事告诉孩子要勤于思考。

思考是一件苦差事,所以有很多人都因为“费脑筋”而躲避思考。但是,天才们之所以能够成为天才,之所以与常人不同,就在于他们能够勇于完成这个“转换”过程——变逃避用脑为乐于用脑。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为人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他17岁的时候,就已经以发明二重发报机开始了科学发明生涯。尝到思维价值甜头的他,从此就在实验室的墙壁上贴了一张条幅,上面是雷洛兹爵士的语录:“人总是千方百计躲避真正艰苦的思考。”他还说过:“不下决心艰苦思考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的最大乐趣。”这种提法耐人寻味,它告诉我们:思考是艰苦的,同时,思考又是“生活的最大乐趣”!换句话说,即便是艰苦也是可以超越的,它可以被超越成“乐”。

爱迪生有一句至理名言: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所说的“汗水”,其真正的含义是指不断地用脑,不断地思考。爱迪生就有这样的勤于思考的意识。他之所以被世人称为“世界发明大王”,就在于他的一生之中所做的发明近2000多件,平均每15天就有一项发明。

不同的记忆方式

犹太人把记忆分为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两种。

他们认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无意记忆占很大优势。小孩子常常忘记父母的吩咐,这时大人可不能轻易地说他“没记性”,那样会打击他记忆的积极性,他们之所以记不住,是因为他们不太感兴趣而已。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有意记忆就逐渐发展起来,且占主导地位。孩子在6~7岁的时候,经常会自言自语地重复家长对自己说的话,而对那些不太懂的地方,就会让父母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