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父母在含辛茹苦养育孩子的奉献过程中,对孩子不断出现的事故总会感到不适应,哪怕每天只出一点事故,他们都会很不适应。比如孩子平时写作业还算认真,可今天的字写得有些潦草,妈妈首先会感到不舒服,然后就一遍遍地责备,孩子不情愿改,她就会拉着脸不高兴,孩子会很困惑:不知道妈妈是在帮自己学习还是为了拿自己当出气筒;要是孩子早晨上学出门慢了些,爸爸的拖鞋就可能横飞过来了,孩子的心脏会随着爸爸的“愤怒的拖鞋”而受到惊吓。这些都是当代父母们对孩子的各种行为感到不适应的表现。
在孩子顶嘴、磨蹭、不专心、做小动作、懒散、贪玩时,总之是他做得不对的时候,你在心里会升起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是不舒服,还是夹杂着不舒服和担忧,或是担忧之后坚定地想要帮助他?第三种情感是比较成熟的教养心态。最成熟的教养心态应该是:对孩子的任何失常行为表现都不认为是在给你找麻烦,你都能从中发现孩子成长的生机,每一次你都镇定自若,游刃有余,安之若素。如果父母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孩子反倒很容易明了什么是正确的做事方式,这才是对孩子最圆熟的爱。
然而很遗憾,现在的许多父母每天都有很多的事情要处理,期间会纠结着很复杂的情绪,受这些复杂情绪所困,人的适应性非常僵化不灵活,遇到孩子再给他们“添麻烦”时,他们很容易被惹火。父母们会把那些致使他们不舒服的情绪,随着对孩子的“关心”和“教育”,一股脑儿地过度灌给孩子,让孩子得到的“爱”中夹杂着深深的指责,从而引起孩子内心的困惑和不安。这些内心的不安使得孩子的安全感发展得不够纯粹彻底,随时都会在将来再度引发不良事件。
不是孩子变动大毛病多,是父母的情绪中杂染的东西太多了。
每天,我们都在和孩子相处,我们不太快乐不太满足,我们心里充满了不安,就要求孩子极尽完美,如果有一点不如意,父母就会感到委屈,感到吃惊,吃惊后的各种不良情绪随之而来,什么情绪情感都有可能:惊讶,愤怒,怨恨,委屈,悲伤,有成见,反复唠叨,觉得自己对、孩子不对。当父母心惊肉跳时,孩子更在心惊肉跳。
在给予孩子爱的过程中,我们给予孩子的精神负担过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