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社交知识全知道
18972500000051

第51章 与师长的交往艺术

如果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并不断延续自己的成功,就必须始终以学生的身份和心态立身处世,重视师长这一类贵人在我们生命中的重要意义,尊重他们,向他们学习。

师长为你带来无形的资产

有一天,张良来到下邳附近的圯水桥上散步,在桥上遇到一个穿褐色衣服的老人。那老人的一只鞋掉在桥下,看到张良走来,便叫道:“喂!小伙子!你替我去把鞋捡起来!”张良心中很不痛快,但他看到对方年纪很大,便下桥把鞋捡了起来。那老人见了,又对张良说:“来!给我穿上!”

张良很不高兴,但转念想到鞋都拾起来,又何必计较,便恭敬地替老人穿上鞋。老人站起身,一句感谢的话也没说,转身走了。

张良愣愣地望着老人的背影,猜想这老人一定很有来历,果然,那老人走了里把路,返身回来,说:“你这小伙子很有出息,值得我指教。五天后的早上,请到桥上来见我。”张良听了,连忙答应。

第五天早上,张良赶到桥上。老人已先到了,生气地说:“跟老人约定好见面,应该早点来。再过五天,早些来见我!”

又过了五天,张良起了个早,赶到桥上,不料老人又先到了,老人说:“你又比我晚到,过五天再来。”

又过了五天,张良下决心这次一定比老人早到。于是他刚过半夜就摸黑来到桥上等候。天蒙蒙亮时,他看到老人一步一挪地走上桥来,赶忙上前搀扶。老人这才高兴地说:“小伙子,你这样才对!”

老人说着,拿出一部《太公兵法》交给张良,说:“你要下苦功钻研这部书。钻研透了,以后可以做帝王的老师。”

张良对老人表示感谢后,老人扬长而去。后来,张良研读《太公兵法》很有成效,成了汉高祖刘邦手下的重要谋士,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师长这一类贵人的帮助和影响大多是精神层面的,他们或者为人指引前进的方向,或者在人受到挫折时给予支持和鼓励,或者教给人学习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

这种帮助所起到的作用不像资金支持和提拔升职那样立竿见影、显而易见,而是耳濡目染、长期浸润的,能让人在无形之中得到发展和提升,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综观古今成功人物的成长历程,我们会发现:这种贵人给予的帮助和指点是至关重要的,有的时候,他们能够改变人的一生。

清朝的名臣曾国藩早年在京城留心结交了倭仁、吴廷栋、何桂珍、何绍基、梅曾亮、邵懿辰、刘传莹等朋友。他结交的这些朋友,都是在当时有一定声望,但是还没有真正登上政治舞台的人。由于他们的出身、地位、名声相差不大,没有互相利用、互相倾轧的必要,所以结下了互相激励、互相促进的真正友谊。曾国藩后来办大事,这些人都给予了极大的帮助。

曾国藩的师友中,以当时的名儒唐鉴地位最高,对曾国藩的影响也最大。唐鉴曾经教导曾国藩治学方法,告诫他读书要专一,要先进入门径,并指导他精读《朱子全集》,从而给曾国藩的理学思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曾国藩虽然没有正式拜师,但一直对唐鉴以师礼相待。后来唐鉴去世,曾国藩不但为他向朝廷请求赠谥号,还给他写了铭文。

在这些师友中,理学大师倭仁对曾国藩也有很大的影响,但和唐鉴不同,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修身方法上。曾国藩原来也有写日记的习惯,但是记的主要是生活琐事。经过倭仁的教导,他开始主要记自己一天的得失,时刻反省自己,强化对自己的要求。正是从这时开始,曾国藩的人格修养发生了巨大变化。

“师长”越多的人,越有可能获得更大的进步,如果你能够表现出积极主动的精神,那么老师必定也愿意将自己的所学倾囊相授。

李聪,本科成绩很好,考研报的是本专业领域排名第一的学校,所以复习时特别用功。7月新大纲下来时,她发现又增加了一本参考书,据说作者是学校一位刚从德国回来的老师,学术水平很高,见多识广。但是新书看起来非常困难,尽管李聪从头到尾研读了一遍,但还是没什么感觉。好在序言后面老师留了自己的电子邮箱,看完第二遍后,她便将自己的一些疑惑发给了老师,很快收到回信,老师夸她看书仔细,并对她的疑惑进行了解答。接下来的复习中,她经常就书中的问题给老师发电子邮件(从第二封电子邮件开始,她署上了自己的姓名),每一封信老师都很快回复。渐渐地,她被老师广博的学识和平和的态度所吸引,渴望跟随老师做学问。

初试结束,她的成绩不错,于是在复试前一周,她来到报考的学校,给老师发了电子邮件,汇报了自己的成绩,并说明自己已经来到学校,想见见老师。老师答应她去办公室找他,见面后语气很友善,问了问她在本科的学习情况并聊了聊她在学术上感兴趣的东西。面试结束后不久,她便得知自己梦想成真。

主动向老师请教

如果你刚刚涉足某一领域,那么你一定要努力接近这个领域的元老,让他们成为你的贵人。元老有自己独特而又丰富的经历,他们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他们会为自己的一生作总结,会觉得自己一生有很多经验教训值得传授,那是他们经受人生挫折和享受人生快乐之后的黄昏哲学。我们学习它们,也能读出夕阳西下的璀璨与壮美。研究任何一个伟人,都会发现在他们的生命中都出现过一个或多个元老级的贵人。

罗曼·罗兰22岁时,总觉得自己富有文学艺术的素质,所以倾向于选择文学作为自己的事业。可是按照世俗的理解,文学事业又有什么用处呢?于是他决定给文学大师托尔斯泰写封信,寻求指点。

在写这封信时,他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作好了收不到回信的准备。没想到几个星期以后,他收到了托尔斯泰长达58页的亲笔回信。在信中,托尔斯泰向这位从未谋面的异国青年谈了选择个人道路的原则。他热情地鼓舞罗兰,并指出:“搞文学艺术,非要明确为人类不可!不要说谎,不要害怕真理。”罗兰感到这封信像一扇开向无穷宇宙的门,使他受到了一种生活的启示。

罗曼·罗兰下定决心从事文学事业,终于成为世界著名作家,并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

托尔斯泰是罗曼·罗兰成功路上的贵人。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这位贵人的鼓励和指引,可能就不会有罗兰日后的成就,不会有闻名世界的伟大作品《约翰·克利斯朵夫》。

每个人都需要一位教练,这位教练就是向你传道授业的元老,他们的经验就像黑夜里的明灯,可以为你指引方向。在你的生命中,是否也曾出现过这样一个人:他可能没有直接对你传道授业,然而他能够洞察你的潜力。在你失落时,他让你看到希望;在你得意时,他为你敲响警钟,使你不会偏离轨道。他让你深信你一定会成功。在平时,他是你学习的典范;在特别的时刻,他会助你一臂之力。他就是你生命中永不可忘怀的贵人。你要学习掌握他们所有的资源,见到他们所有的关系,学习他们所有学过的、正在学的和将要学的东西。要学习他们认识事物的方式,学会像他们那样去思考,以便取得甚至超过他们取得的成绩。

前辈的经验就是从实践中得来的智慧,如果你汲取了这些精华,就会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少走很多的弯路。如果你能接受长辈的良言和指导,就会缩短创业的时间,快速踏上成功的道路。

古时候,有一位很有才华的诗人,他写了许多写景抒情的诗篇。可是他却很苦恼,因为人们都不喜欢读他的诗。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难道是自己的诗写得不好吗?不,这不可能!年轻的诗人向来不怀疑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这时,他的父亲建议他去向一位远房亲戚——一位老钟表匠请教。他感到很诧异,钟表匠也懂得写诗吗?但最终他还是按照父亲的建议做了。

老钟表匠听后一句话也没说,把他领到一间小屋里,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名贵钟表。这些钟表有的外形像飞禽走兽,有的会发出鸟鸣声,有的能奏出美妙的音乐。老人从柜子里拿出一个小盒子,从中取出一只式样特别精美的金壳怀表,这只怀表不仅式样精美,更奇异的是,它能清楚地显示出星象的运行、大海的潮汛,还能准确地标明月份和日期。这简直是一只“魔表”,诗人爱不释手,很想买下这个“宝贝”,于是他开口问表的价钱。老人微笑了一下,只要求用这“宝贝”换下青年那只普普通通的表。

诗人起初对这块表真是珍爱之极,时刻都戴着它。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渐渐对这块表不满意起来。最后,他竟跑到老钟表匠那儿要求换回自己原来的那块普通的手表。老钟表匠故作惊奇,问他对如此珍奇的怀表还有什么感到不满意的。

年诗人遗憾地说:“它不会指示时间,可表本来就是用来指示时间的。我戴着它不知道时间,要它还有什么用处呢?有谁会来问我大海的潮汛和星象的运行呢?这表对我实在没有什么实际用处。”

老钟表匠微微一笑,把表往桌上一放,拿起了这位青年诗人的诗集,意味深长地说:“年轻的朋友,让我们努力干好各自的事业吧。你应该记住:怎样给人们带来用处。”

诗人这时才恍然大悟,从心底明白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长者都是有着丰富阅历的人,正是许多的阅历和沧桑练就了他们洞明世事的眼睛。师长是拥有智慧的人,他们可能是学院里的专家和教授,也可能是那些在某一领域有精深造诣的能人和智者,这些人不是高不可攀、遥不可及的,他们都存在于普通人的身边。他们并非无所不能,但在某一时刻,他们的一句话却可以如醍醐灌顶般让人在瞬间彻悟一些深奥的道理。他们是人们某种未成形的思想和观念的“点睛人”,也是人们在精神塑造和道路指引方面的贵人。

俗话说:“千点,万点,不如高人一点。”但这宝贵的“高人一点”不是等来的、求来的,而是向高人请教得来的。

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这样的体会:当你还是高中生的时候,你会遇到初中的小弟弟、小妹妹们向你请教各种问题,他们充满敬仰地要求你谈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时,无论你多么不高兴,多么忙,都会带着一丝骄傲去解答他们每一个稚嫩的问题,并从他们的目光中得到某种心理满足。

可见,请教是一种让交际双方“双赢”的方法,一方面,求教的人可以学到知识和经验;另一方面,授教的人会从帮助中得到一种心理满足。请教还是赞美的一种最贴近人心的方式,是最高超的赞美。

张萌是书法爱好者,当他得知自己所在单位的处长是一个书法高手时,便主动登门求教。

张萌谦虚地对上司说:“张处,这些年我虽然努力练字,书法功力却进步很慢,恐怕主要是不得要领,请你稍稍泄露点秘诀如何?”

处长很兴奋,滔滔不绝地讲起了他的书法“经”来。他说:“我最大的体会就是练字无剑胜有剑,就跟令狐冲练剑一样,平时心中多揣摩,多看多记。也就是说关键在于心得,不一定非整天坐在那里练字不可……”

张萌很高兴地说:“现在得你‘真传’,以后用心练习,定会大有长进。”张处长很高兴,临别时还送了几幅字让这位青年临摹。

张萌经常这样向前辈们请教,字果然越写越好。

如果你认为眼前的贵人有某些可供自己借鉴之处,如果你遇到某些问题而百思不得其解,那么你务必要前去虚心请教。这时的请教不仅可以让你知晓从前不知道的知识和道理,还可以让你获得贵人的赏识,甚至可能为你开启另一种新的思路,因此是一举多得之事。许多成大事者的成功,都是凭借“请教”问出来的。多问、勤问、善问、乐问,你才能从贵人那里学到更多的东西。

和师长交往要得体

1. 尊重对方,严谨有致

与师长发展友情,首先要准确把握双方关系,给其以相应位置,充分表现出你对他的尊重。这是对双方关系的确认和定位,也是对对方的一种渴望受尊重愿望的满足,必须严谨有致,不可苟且。

2. 切忌奉承,不卑不亢

尊重是有原则、见真情的。如果不顾原则,另有目的,人格沦丧,不知廉耻,对师长就会表现出阿谀奉承、虚情假意、夸大其词、别有用心,只能让他们反感、嫌恶、痛恨。本来可以建立友情,但因双方失去真情而无法发展下去。

3. 态度自然,不必拘谨

师长无论地位,还是阅历、学识,都高我们一筹。与他们交往,常令我们肃然起敬,有时我们还会有一种威压感而噤若寒蝉。我们作为平常人,尤其是未见过世面的青年人,在这种情势下往往显得动作走形,言语嗫嚅、别扭、生硬。其实师长也是我们平等的交际对象,也是一种自然的交往关系,我们一方面要尊重他们,另一方面也要立足于自己,守住方寸,保持本色,自然而正常的交往,不必拘谨。这样能显示自己的交际魅力,赢得对方的认可和尊重,师长才会乐意与我们发展友情。

4. 别碰师者的“逆鳞”

与师长交往时注意避讳,这不是冷淡、隔膜,而是体贴关心、善解人意的表现。不拘小节,不知避讳,只图自己痛快,不管师长的难堪和反感,是不足取的。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为了保持和维护与贵人之间的关系,请你千万注意,在说话时不要只顾自己一时尽兴而触犯贵人的“逆鳞”。只有这样,才能令对方身心舒适,让自己与师长的交往顺利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