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中华句源(超值金版)
18994900000055

第55章 附录1经典的歇后语——言有尽而意无穷(2)

【解析】有时候面对问题,不能正面攻击,要迂回曲折地进行。这不仅仅是一种策略,有时还是一种善良。因为有些事情可能是某些人心中的隐痛,不可触及,如果单刀直入,会让人非常难过,这个时候,就不应该冒冒失失地去撞枪口了。兵法有云:以正合,以奇变,旁敲侧击就是出奇制胜。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解析】生活中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人比比皆是。意不在酒这无可非议,是在于山水之间,还是在于美女之间,或是在于金钱之间,这完全是个人喜好问题。然而若是在于害人之间,那就应该小心防备了。君子不信直中直,须防不仁,对于不怀好意的人,绝对不可掉以轻心。

上山砍柴,过河脱鞋——到哪里说哪里话

【解析】辩证唯物主义者告诉人们,一切应该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不可胶柱鼓瑟、埋头蛮干,应该灵活应变、入乡随俗。其实只要不涉及原则问题,到哪里说哪里话,乃是对人的一种尊重;反之,如果与小学生谈论如何谈恋爱,与农民谈论如何制造飞机,都只能是吃力不讨好,自寻无趣。

顺水行走——趁方便

【解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其实是天行有常,尧顺之存,桀逆之亡。对于由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造成的大势,只可顺其自然,不可逆流而上,不然,有时会事倍功半,付出巨大的代价,有时甚至会遭遇灭顶之灾。所谓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各种条件都具备的时候,你必须充分利用,促成其质变,实现飞跃。

孙悟空的金箍棒——能大能小

【解析】感觉孙悟空手里的金箍棒也像一个大丈夫——大丈夫能屈能伸,能忍常人所不能忍,更能爆发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能量。淮阴侯韩信能忍胯下之辱,最后终于登坛拜将,成为一代名将。要是他不愿意“小”,而非要“大”,岂不要折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所以,“小”不是要永远小下去,而是为了积聚能量,像跳高者屈下身子,像弹簧压缩到极限,最终是为了跳得更高,是为了弹得更远。

投石下井——试试深浅

【解析】投井下石与投石问路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用一颗石子转移了可能由自身承担的风险。人与动物的本质不同在于人能使用工具,而动物往往是以身试险。所以每当情况不明,有可能发生危险的时候,应该充分利用石子,先用它去探探险。

刀切豆腐——两面光

【解析】真有一种八面玲珑的人,左右逢源,人见人爱。然而有些矛盾不可调和,能身处此尖锐矛盾之中而毫发无伤,甚至两面皆悦,毫无疑问是办不到的。否则,此人定然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油嘴滑舌,风吹两边倒。对于这样的骑墙派,还是敬而远之为妙。

冬瓜藤缠到茄地里——东攀西攀

【解析】很多人有“大树底下好乘凉”的心理,总想寻找个靠山,攀龙附凤,妄图直上青云。其实命运就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一切都得靠自己的实力说话,求人不如求己,靠别人永远靠不住。

闷心人做事——使暗劲

【解析】著名作家池莉曾经这样说过:那些装模作样像罗丹的《思想者》那样地思考的人,其实一点都不可怕。倒是那些五迷三道、糊糊涂涂,或者一边做着事,一边进行着紧张激烈的思考的人,那才是真正的可怕。能做好事的人大都是不张扬,悄悄地使暗劲。

狗戴箩筐——藏头露尾

【解析】狗的脑袋上戴个箩筐,妄图以此作为“隐身衣”,却只是罩住了脑袋,身子和尾巴都露在外面,非但不能隐藏自己,反倒由于脑袋上有了这么个可笑的箩筐而引起别人的注意,欲盖弥彰。这个比喻既幽默又形象,你不得不感叹,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总有一些人,做了坏事之后又试图隐瞒,然而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那些魑魅魍魉、跳梁小丑,他们的见不得人的勾当,终究无所遁形。他们在脑袋上戴个大箩筐,意图掩盖自己的丑恶行径的行为,终究会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

大师傅打蛋——各个击破

【解析】所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与其分散兵力四面出击,不如集中优势力量,各个歼灭敌军。彼分为十,我专为一,则我十彼一。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敌军,这也是孙子兵法的用兵精髓。所以,人们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应该集中精力,集中各种条件,全力以赴地办好一件事情,切不可多中心而无中心,分散了精力,导致一事无成。

木匠的刨子——专管不平事

【解析】如果社会上多几个木匠的刨子就好了,那样人间就少了许多不平事。当然,行侠仗义这种事情已经被现代社会淘汰了,因为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法治,一件事情的平还是不平,应该由法律来进行评价和处理,法律代表了大家的利益和意志,由它来行侠仗义,是最合理的。所以应该努力建设法治国家,不断完善法律这个专管不平事的“刨子”。

打蛇打七寸——击中要害

【解析】俗话说擒贼先擒王,因为“王”就是蛇的要害。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无论敌人的十字长蛇阵有多么长、有多么可怕,其实它的要害就在于那个“将”,就是它的指挥系统,将他打掉了,敌军就可不战而溃。所以做事情时,应该将好钢用在刀刃上,然后找到要害之处,干脆利落地一下解决。倾巢出动、全面出击是很不明智的做法,那样只会吃力不讨好。所以,打蛇应该打七寸,击打它的要害。

又娶媳妇又嫁女——双喜临门

【解析】都说福无双至,那是一般情况,经过人的努力,偶尔也可以双至一回。因为“双至”是那样难得,所以就显得弥足珍贵。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所以要珍惜太平时光。所谓宁为太平狗,毋为乱世人,和平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在这个幸福里再创造一种幸福,就是“双至”了。

矮子上楼梯——步步高

【解析】生活总是充满希望,只要努力,只要坚持向上,哪怕你再“矮”,都能一步一步地变得高大。所以,关键在于你肯不肯上楼梯,肯不肯付出体力和智力。一分努力一分回报,这句话虽然老套,却是至理之言。

饭甑里蒸黄连——苦闷

【解析】饭甑煮饭,用的是焖法。若焖的是黄连,此乃入口苦涩之物,所以饭甑里蒸黄连,自然是又苦又闷了。人生有许多无可奈何之事,苦不堪言,又无法向人言,只好一切放在心里,苦闷由此而生。然而忧能伤人,不能一味地苦闷下去,应该想办法疏导。

飞机上装麦克风——空喊

【解析】有一种光说不练的人,嘴上天花乱坠,手脚纹丝不动。这种人于事毫无裨益,有时还会起反作用。其实行动胜于语言,那些埋头苦干的人,恰恰是拙嘴笨舌的人;而那些舌头都能被晒黑的人,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没有实际办事的能力。观察一个人,听其言,更要观其行。

火药碰见火柴——好大的火气

【解析】石头碰见火柴,想必就没这么大的火气,所以火气有时候可能跟东西的自然性质有关。也许有些人天生不对付,刚一照面就气不打一处来,不是鱼死,便是网破,总之是矛盾尖锐,无法调和。这种情况下,宽容一词就失去了意义,最好的做法是回避见面,老死不相往来,这样就能避免火气的发生。

上嘴唇挨天,下嘴唇贴地——好大的口

【解析】嘴巴大,说出来的话自然也大,但是这样大的话能否获得实践?上唇挨天,下唇贴地,整个世界都被他的一张嘴给占据了,真所谓“民无所措手足也”,当然他自己的手足也无所措。既然没了手足,可想而知,他的大话不可能获得实践,只是空吹牛皮而已。

宽钉耙搔痒——道道多

【解析】人应该抱着一个信念:办法总比困难多。如果世界上的困难总量跟办法总量一样多,世界就会停滞不前;如果世界上的困难总量比办法总量多一个,世界就会倒退。现在世界是进步的,所以办法总量肯定比困难总量多。因此,人们在做事情时要怀有信心,相信无论遇见任何困难,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乌鸦笑猪黑——不看自己是啥色

【解析】大多数人都会那样,只看到别人的缺点,而看不到自己的毛病;很容易原谅自己,而对别人总是吹毛求疵。人要是能像要求别人那样严格要求自己,那么,人皆可以为尧舜,这句话就不是空谈了。

巴掌心里长胡子——老手

【解析】手段老练的人一般都是聪明能干的,起码经验丰富,可以在做事的时候少走弯路。老手是一个经验的蓄水池,经验和知识沿着时间的渠道源源不断地流入其中,成为一种可以传播和继承的财富。新手要向老手学习,这样才能很快地上手,才能继承和发扬宝贵的经验财富。

站在高处看打架——袖手旁观

【解析】站在高处看别人打架,有时是一种“看客”心理,路见不平,不敢拔刀相助,是麻木不仁。袖手旁观,有时候还是一种畏惧心理,像太史公笔下的巨鹿之战,项羽率领楚军与秦军大战,呼声震天,地动山摇,诸侯们不敢相助,只是蹲在自己的营垒(壁)里,作壁上观。如同现在的人,遇见不好的事情,不敢挺身而出,只能远远地看着,窃窃私语。

在现实生活中,人不妨多些少年的热血,少些老人的沉沉暮气,路见不平一声吼,不但能让正义得到伸张,也能抑制住丑恶的继续蔓延。

光屁股打灯笼——献丑

【解析】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论在实际生活中,还是在现实的工作中,人都没必要处处表现得无懈可击、完美无缺。相反,懂得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适度地献献丑,不但能使自己放下架子,坦然地表现真我本色,也能让别人觉得亲切、随和、容易交往。因此,只要不违背人生的大原则,献献丑又何妨?献丑,有时是苦涩人生的润滑剂,让大家都舒畅。

强盗夺鲤鱼——强词夺鲤(理)

【解析】人的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并不总是成正比,有的人说话利索,却没有思想的深度;有些人言语木讷,词不达意,却思考深刻。所以,一个有知识丰富、深刻思想,但口才不好的人,如果面对一个没有真才实学却能夸夸其谈的人,常常会被强词夺理,吃哑巴亏。所以,人不但要通过学习充实自己的学识,还要磨炼自己的口才,免得被人强词夺理。

水桶断了箍——散了

【解析】中国人总能用形象的说法表达出人生的一种内容,歇后语就是比兴手法的经典运用。水桶断箍之散与妻离子散之散自然不同,不过借助着一种相似的现象以及一个共同的词义,却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而且能让人领会于心。水桶断了箍会散万事万物的结果最终是“散”,所以人当珍惜每一事情的过程,带着感恩和享受的心情参与到其中去,这样才不会辜负宝贵的人生时光。

板油里掺水——合不拢

【解析】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世界上总存在着脾气不相宜的人,比如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让这两种人朝夕相处,肯定相当痛苦,就像板油里掺水,总是油是油,水是水,说什么也不能合拢到一块儿去。所以不如分道扬镳,各自去寻找自己的天空,油掺油,水兑水,相得益彰,不亦乐乎?

十五个铜钱丢在地上——七零八落

【解析】白居易有一首诗:“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这是由于战乱而导致的亲人离散的故事,读来让人鼻酸。人生难免有失意处,有时是家庭的破裂,有时是事业的败落,尽管有种种“七零八落”的事情,但不妨鼓起勇气,重新开始,“待从头,收拾旧河山”。勇敢面对失败,并再次奋起的人,总是让人肃然起敬。

打铁的拆炉子——散火(伙)

【解析】有话说好聚好散,但在一些情况下却不好聚也不好散。比如现代社会的合伙企业法,关于“合”与“散”,都做了很多规定,合既难合,散也难散;还有婚姻法,它的规定导致男女双方,合则好合,散却难散。其实,人生该放手时就放手,强扭的瓜不甜,与其捆在一起大家受累,不如分开来各奔前程。

背靠背走路——各奔东西

【解析】关于离别,总是存在着很多理由,因为感情不和,因为思想相左,因为物质要求,因为精神追求……也许离别本身就应该是理由之一,因为在某种意义上,离别是人生的本质,人生就是一场相聚和离别。在《红楼梦》里,贾宝玉喜聚不喜散,林黛玉却喜散不喜聚,因为她觉得“千里搭凉棚,没有不散的宴席”,人生在世,终须一散。即使大家目标不同,各奔东西,也不妨碍心中彼此尊重各自的选择,毕竟世间万事万物都殊途同归。

老鼠爬进书箱里——咬文嚼字

【解析】对于做学问的人来说,咬文嚼字是好的,这是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是学术品质的保证,这种认真的精神值得人们发扬。在《三国志》里,诸葛亮少时与徐庶等人一同学习,徐庶等都追求精熟,诸葛亮独观其大略。他评价这几个人说:你们将来仕进,可至刺史州县官。别人问他,他不应。其实他眼界宏阔,志在天下,不把细枝末节放在心上。这在他学习的时候就可以看出一斑。“咬文嚼字”的仔细、严谨的精神与“独观大略”的宏观视野,都是可贵的品质,如果两者能够融合在一起,必定能取得巨大的成功。

半路上接姑娘——从头学起

【解析】学海无涯,如果想学,那是永远学不完的,因为世界太复杂,连最细微之处,都有无数的学问。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虽然人穷尽一辈子的时间也只能获得知识海洋中的几粒沙子和几个贝壳,但是学习让人脱离愚昧,走向智慧;因此,在面对新知识时,人们应该从头学起,才不会落后。

空棺材出殡——木(目)中无人

【解析】目中无人的人,不会尊重别人的智慧,不会学习别人的长处,只是“奋其私智而不法古”,最终也很难成就什么大事。所以,自大狂妄很难被人重视。须知“低头方见水中天”,就算是天地的始祖,不俯下身子,也看不到民间百姓的生活。一个人要谦虚才能获得对社会的认知。

照葫芦画瓢——照着样子做

【解析】每个人不可能一开始就能够发明创造,总是有个学习模仿的过程。比如,《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教香菱学诗,先让她读上几百首杜甫、王维、李白等人的诗,心里先有这些人的诗做底子,以后不愁不成个诗翁。这就是一个由模仿到创造的过程。人们想学习知识,也应该遵循这样的顺序,先模仿,等到掌握之后,再自己创造。

囫囵吞枣——不知味

【解析】一个人要想学习知识,如果想要升堂入室,必须潜心钻研,细嚼慢咽,若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那会像猪八戒吞食人参果一样,一点味道都尝不到,最终一无所获。

鲁班门前问斧子——讨学问来了

【解析】班门问斧,强过班门弄斧。后者是高傲自大,目中无人,迟早会举起斧子砸到自己的脚;而前者是虚心求教,热心向学,两者完全不同。在鲁班门前问斧子是聪明的,学到了一点,就是终生财富。

卒子过河——横冲直撞

【解析】过了河的卒子是最让人佩服的,没有回头路,背水一战,不成功就成仁,试问几个人能做到这样?据说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决定参加农民起义军之前,曾经找人算过命,最后的批语是:不宜向南,也不宜向北——只有参加“造反”最好。朱元璋于是决定参加起义军,并且如卒子过河一般,不再考虑回头路,一门心思地把“反”造了下去,最终建立了大明王朝。所以说,人要么决定不做,要么就做一个过河的卒子,义无反顾地做下去,最终很可能会取得好结果。

酥油里插刀子——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