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和夜晚哪个长?
智谋和粟米哪种多?
官爵、双亲、品行、物价,哪项贵?
由此可见,异类事物是不能相比的。
——《墨子·经说下》语译
两个事物名称必定不同,叫二异;整体与部分不互相牵连附属,叫不体异;大家不在同一处所,叫不合异;没有相同因素的一类,叫不类异。
——《墨子·经说上》语译
1.争 论
人世间的争吵、论辩、商榷大都是不必要的。
然而人们却乐此不疲,争得不亦乐乎。鲁蛮之人一句话不对劲就可以动拳头,操“家伙”;文雅之士则在暗中使绊子,在纸上打笔墨官司。
生活中的争吵叫“口角”,报刊上的争吵叫“商榷”,大都不明不白,没有争出一个所以然。
《列子》中,以“两小儿辩日”来嘲笑孔圣人,其实也是夸大了争论的效用。
孔子去东方讲学,看见路旁有两个小孩在激烈地争论,便下了马车,上去看个究竟。小孩子看见孔子来了,都抢着告诉他,一个小孩说:“太阳早晨离人近,中午离人远。”
“不对!”另一个小孩急着说:“应该是早上离人远,中午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嚷道:“你错了,你没看见?太阳出来的时候足足有车轮那样大,到了中午,却只有菜盘那样大了,这不是近大远小的缘故吗?”
“你才错了!”另一个小孩说:“早上天气凉飕飕的,中午却热得像在汤锅里,这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
两小孩请孔子作裁判,孔子抓了半天后脑勺也答不出来。两小孩拍着手笑道:“谁说你什么都懂啊!”
孔老先生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并不因是小孩儿而胡说一气,不失其圣人风采。两个小孩儿的辩论各执一词,一个是从视觉来判断,一个是从触觉来判断,假如变换一下角度,都从视觉或都从触觉来判断,论辩还会有吗?
争论自然消失,但问题并未解决。
争论若成了变换角度的游戏,这种争论就毫无意义。
人们在争论中耗去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即使一时争得个头彩,最终也将归于沉寂。
争论多半不是为了弄清是非,而是为了赌气。对方说:“好”,我就说“坏”,然后去找“坏”的理由;对方说“坏”,我就说“好”,然后去找“好”的理由。如此争论,无补于事情的清白,却能将事情弄得面目全非。
2.仰视与俯视
自然现象中,仰视见其下部,俯视见其上部,但有一点是相同的,离得愈远则物体愈小。从地面上看飞机,飞机小得像一只鹰;从飞机上看地下,高楼大厦也只有火柴盒般大小,人形跟蚂蚁差不多了。
生活现象则不同。人看人,仰视则见其大,俯视则见其小。仰视时自己站得低,看到旁人的脚尖就像见到一块巨石;俯视时自己站得高,高大魁梧的汉子在自己脚下不如三岁的孩子。
在权贵富豪面前仰视,在残疾人和乞丐面前俯视。这种改变,人几乎学都不用学。
奉旨出朝,地动山摇,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怎么这么厉害?
朝廷命宫,持皇帝手谕,乃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百姓只要听到一声锣响,赶紧闪开一条道,有谁敢阻拦?黎民百姓对朝廷是仰视,朝廷对百姓则是俯视。
清朝最末的一位皇帝,曾在当代被改造成一个自食其力的普通劳动者。换了一个角度看他,罩在皇帝头上的神圣光环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皇帝有什么了不起,跟凡夫俗子,村妇野男不是一样吗?
然而,这个俯仰之间的变化花了几千年时间才换过来。
有句名言:伟人之所以看起来伟大,是因为我们跪着,站起来吧!
俯视以自傲,仰视以自卑,是人常犯的毛病。人可贵的是平视。
3.平视最难
生活中平等太少,平视也就颇不容易。
有句骂人的话说:把你当人你不会做人。被骂者固然卑微无能,骂者盛气凌人,也实在可恶。
做人是自己的权利,不存在别人要你做或不要你做的问题。把别人当人本属平常,不值得夸耀;不把别人当人,更是毫无道理。
4.角 度
人站在同一位置,早晨的太阳照过来,人影拉得老长老长,到了中午,人影就龟缩到了脚下,下午,又朝另一个方向延伸出去了。
站在清水池边,俯看池内,则见水中的人、树、房屋、山等都是倒立着的,即人头在下,两脚朝天,树梢在下,树根朝上。
这是一个简单的科学常识,却是一条重要的生活规则:看取事物的角度不同,情形迥异。
现代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古代有个农民起义领袖叫柳下跖,这人好生了得,攻城掠地,打劫官府富豪财物,为民除害。
但在有些史料的记述中,却称他为“盗跖”。强盗、坏人也。
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农民起义领袖都被人骂过。在一部分人眼里,他们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在另一部分人眼里,他们则是十恶不赦的恶棍、大坏蛋。
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众口一词的,没有一个人的评价是毫无异议的。这才叫生活。
假如对一件事,对一个人没有任何旁的议论,该举手时统统举手,该说好时齐声说好,那么,举手、说好的人中,绝对有一部分人在说谎。这是辨别真假的一种好方法。
明白了这种道理,许多事就可以释然,心中的疙瘩就可以自然解开。
一个女子本来像貌平平,但在她的恋人眼里,却美若天仙,这叫情人眼里出西施。情人之间有一种特殊的角度,能看出别人看不出的美来。
能被心爱的人所欣赏,就该很满足,为什么非要令天下的人都来倾慕你呢?
当有什么事想不通时,换一个角度,便想得通了。
人对人的议论,是从他自己的角度去看待;人对人的劝慰,也是变换角度来做文章。
别人说你孤傲,不爱合群,你却拥有难得的安宁、清静,享受着旁人享受不到的独处的欢乐。
别人说你天真单纯,为人太老实,你却因懒得为一些小事计较而活得格外充实而滋润。
别人说你假积极、有野心,你却因为勤奋工作、刻苦钻研,而获得丰硕成果。
别人说你没出息,是无用之辈,为人瞧不起。你却暗暗发愤,结果一鸣惊人。
一切看问题的角度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一个人不因为旁人的非议而随意改变自己,那么,他的努力迟早会为社会所承认。
5.立身处世的支柱
生活中少不了一样东西——秤。
要想不打破脑壳,要想双方都心满意足,要想讨一个公道平衡,就非得用它不可。
秤有杆秤、地秤、案秤、弹簧秤、电子秤等种类,天平也是秤。
以杆秤为例,手提秤绳扣,秤砣与物品均等而产生平衡,就知道了物品的重量。挂钩上物品增加,则挂钩下垂,秤砣换了大的型号,则秤砣下垂。秤的绳扣,就是它的支点。
支点是物体运动变化的轴心。哲人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推动整个地球。
问题是,物体运动的支点并不像秤那样一目了然,找不到支点,人在外部世界就显得无能为力。秤的绳扣都找不到,秤如何称法?
人心与社会之间也有一个支点。支点一端指向人的心灵深处,一端指向社会内部。当两端相等时,心态便趋于平衡。说话办事就会脚踏实地、堂堂正正,心明眼亮。
可见,立身处世非要有这个支点不可。
有的人总觉得社会对自己不公平,一副怀才不遇、郁郁寡欢的样子,整天唉声叹气,怨天尤人。这就叫没有摆正个人与社会的位置。
有的人总是这山看着那山高,别人经商发了财,自己也恨不得一夜暴富;别人闭门苦读成了大学问家,马上又羡慕得不得了;别人不求功名富贵安贫乐道,又对他的清闲自在嫉妒起来。这种人到头来两手空空,不知道自己究竟该干啥。
社会发展了,自己却没有多大的进步,那么,责任究竟是在社会还是在自身?
个人受到某些委屈、冤枉,感到怀才不遇,那么,自己想了多少办法来改变这种处境?
有些人财源滚滚,成了“大款”,那么,自己是否具备那些人的才干、机遇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自己究竟适合在哪个方面发展?如何为之奋斗不息?
古人说,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笔者说,与其埋怨社会不公,不如沉下心从现在做起。
支点即为人立身处世的支柱。
支点即为人的主心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