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女儿唐小山思念父亲心切,逼林之洋带她出海寻父,遍历艰难,也没找到。走到小蓬莱,从一个樵夫手中得到父亲的信,要她改名“唐闺臣”,并要她中过才女,再行相聚。唐闺臣见山上有“泣红亭”,亭中有碑,上镌一百名花神和降生人世后的姓名,其中也有唐闺臣的名字。唐闺臣把碑文全部抄下后,就上船回国了。
后五十回,写武则天开科考才女,录取的一百名才女恰如“泣红亭”的碑文所载。才女们相聚“红文宴”,各显其才,琴棋书画,医卜音算,灯谜酒令,人人论学说艺,数典谈经,尽欢而散。
唐闺臣再去蓬莱寻父,也入山不返。这时,徐敬业、骆宾王等人的后代又起兵反对武则天,攻破长安城外武家军的酒、色、财、气四关,攻入长安城,迎唐中宗复位。中宗复位后,仍尊武则天为“则天大圣皇帝”。武则天又复下诏,仍开女试,并命前科录取的才女重赴“红文宴”。唐闺臣又去参加“红文宴”。
《镜花缘》中最有价值的是前半部分写唐敖等人游历海外的三十多回。他们路经三十多个国家,见识了各种奇人异事、奇风异俗。作者在描写这些海外国度时,虽多以《山海经》等古籍中的点滴记载为依据,但主要还是驰骋奇思异想,幻设情景,表现了丰富的想象力。而通过幻想性的虚构情节,作者表达了他对许多现实问题的看法。
譬如主张男女平等是《镜花缘》的重要思想。百名花仙投生人间,各有作为。而在“女儿国”的故事中,这一思想得到更为生动的表现。作者把现实中的“男尊女卑”现象在“女儿国”中依样颠倒为“女尊男卑”,以此为女子鸣不平。故事中写林之洋被选为女王的“王妃”,遭受穿耳缠足之苦,实际是让男性从女性的立场来体会缠足等种种陋习的丑恶和非人道之苦。
在关于“君子国”的描写里,李汝珍展示了一幅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的蓝图:这里“耕者让畔,行者让路”,“无论富贵贫贱,举止言谈,莫不恭而有礼”。商店里,店主要贱价给上等货,顾客则给高价取次等货,人们诚实无欺,好让不争,把“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买卖原则来了一个完全颠倒。君子国的两位宰相谦恭和蔼,平易近人,“脱尽仕途习气”;国王也没有任何架子,有事还亲自去宰相家商量,还严令禁止臣民献珠宝,否则烧毁珠宝并治罪。这里不仅有和谐的社会制度,良好的社会风气,而且有勤谨俭朴的官吏和开明礼贤的国君。
作品对“大人国”、“两面国”、“无肠国”、“翼民国”等虚幻国度的描绘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黑暗现象和种种恶俗的不满与憎恶。
“大人国”里的人脚下有云彩,好人脚下是彩云,坏人脚下是黑云。乞丐脚下多是彩云,大官因脚下的云见不得人而以红绫遮住,“所以富贵之人,往往竟登黑云;贫贱之人,反登彩云”。这就是说,人的价值不是取决于他的身份的高低,而是取决于他的品质的好坏。
“两面国”里的人前后都长着脸,每个人都有两个面孔,前面一张笑脸,后面浩然巾里藏着一张恶脸,这些人都虚伪狡诈。他们与儒巾绸衫的唐敖交谈时,和颜悦色、满面恭谦,与旧帽破衣的林之洋谈话就陡然变了冷脸。后来唐与林换衣与之再谈,他们则对林谦恭,对唐冷淡。这不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势利眼吗?更有甚者,当两面国人与林之洋说说笑笑时,唐敖偷偷走到身后,把他的浩然巾揭起,竟是一张丑陋的恶脸。这更讽刺了那些掩藏真面的阴谋家、笑面虎。
“无肠国”里的人都没有心肝胆肺,他们都贪婪刻薄。李汝珍写他们收藏粪便以供奴仆食用,讽刺了那些为富不仁、刻薄下人的人。“豕喙国”中的人都撒谎成性,只要一张嘴,就都是假话,没有一句是真的;“毛民国”的人生性鄙吝,一毛不拔;“跂踵国”的人僵化刻板……这些都是现实生活景象的映照。这种描写都是漫画式的,通过夸大和变形写出了社会的丑恶和可笑,虽不够深刻,却有其尖锐和醒豁的长处。
作者讽刺了科举制度和腐儒。李汝珍博学多才,却一生不得意,他曲折地把他的牢骚和不平反映在书中。小说通过“黑齿国”红衣女子落第一事,揭露科举的腐败,被录取的人“非为故旧,即因钱财”,“究竟这个有贝之‘财’,胜于无贝之‘才’,却不过‘家兄’情面”。在“白民国”,读书满架、笔墨如林,教八股的先生夸口:“我的学问,只要你们在我面前稍为领略,就够你们终身受用。”谁知他竟是个白字连篇、文理不通的冒牌货。唐敖等三人进“淑士国”喝酒,儒巾素服,面上戴着眼镜、手中拿着折扇的酒保问道:“三位先生光顾者,莫非饮酒乎?抑用菜乎?敢请明示教我。”又问:“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座中的驼背老儒也是酸味熏人,连用五十四个“之”字,听得唐敖三人浑身发麻。作者对腐儒的刻画真是入木三分。
《镜花缘》是一部熔幻想小说、历史小说、讽刺小说和游记小说于一炉的文学巨著。在写作手法上,由于作者采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方法,运用奇异的幻想和大胆的夸张进行创作,因而形成《镜花缘》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但作者在书中逞才炫博、卖弄机辩,破坏了情节的完整性、生动性,影响了人物典型化的描绘。全书一百多人,除了林之洋、多九公稍有个性外,唐敖、唐小山以及众才女的个性都不够鲜明,多数不过是作者逞才炫学的表现道具。
2.《野叟曝言》、《燕山外史》、《蟫史》
“四大才学小说”之三的夏敬渠的《野叟曝言》、陈球的《燕山外史》和屠绅的《蟫史》,虽然思想陈腐且文字平庸,而且又夹杂着荒诞和色情的内容,也有卖弄学问或炫耀辞章之嫌,给人以芜杂的感觉,但它们在小说史上因为独特的形式和表现手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1)《野叟曝言》
夏敬渠的《野叟曝言》,被不少学者列为“四大才学小说”之首。它篇幅庞大,二十卷一百五十四回,一百三十多万字,其内容之广,正如该书凡例所说:“叙事说理,谈经论史,教孝劝忠,运筹决策,艺之兵诗医算,情之喜怒哀乐,讲道学,辟邪说……”几乎无所不包。
作者夏敬渠(1705—1787),字懋修,号二铭,江阴(今属江苏)人。他博通经史,旁及诸子百家、礼乐兵刑、天文算数,是个饱学之士,可是却困顿科场,终身只是个秀才,于是便把自己的理想和梦幻一股脑儿地写进了这部作品。夏敬渠平生著述甚丰,《野叟曝言》是他的晚年之作,另外还有《纲目举正》、《浣玉轩诗文集》、《唐诗臆解》、《医学发蒙》等。
夏敬渠有意识地要将《野叟曝言》写成一部“熔经铸史的人间第一奇书”,小说中有大量的有关历史和经学的内容,如第七十八回,整整一回都讨论陈寿的《三国志》,八十七回专门讨论《中庸》。书中涉及了许多自然科学知识,主人公在新婚之夜还与妻子讲三角算法、勾股定理和火星水星的运行轨迹。此外,小说中还有大量的论诗谈文、行医治病的内容。可以说,《野叟曝言》是一部内容无所不包的百科全书。
这部作品可以说是夏敬渠的“圆梦”之作,作品的主人公文白是作者着力塑造的无所不能的理想人物。文白,字素臣。作品以明代成化、弘治两朝为背景,展示的是一派乱世景象:皇帝昏庸无道、权相奸宦当政、淫僧妖道横行。幸亏有一位自谦为“吴江县生员文素臣”的道学先生,顶天立地,力挽狂澜,成了挽救腐败社会的中流砥柱。文素臣文武双全,品学兼优,可与古代的漆雕开(漆雕开,姓漆雕,名开,字子开。孔子弟子。为人虚心好学,有德有才)、宋玉、司马相如、诸葛亮等先贤相媲美,是个“极度有血性的真儒,不识炎凉的名士”。他游历天下,除暴安良,济困扶危。他为国建功立业,立下了盖世奇勋:遂斥佛道,又东破日本,北平蒙古,南服印度,使拜佛之国皆崇儒术。最后,他身居宰辅,位极人臣,天子称他为“素父”。这样一个大英雄还很有女人缘,深得众多女士的爱慕,他相继救了美貌才女璇姑、素娥和湘灵,后皆纳为侧室。后来天子还将郡主许配给他做了左妻,所以文素臣有两个妻,还有四个妾。这些妻妾为他生下了众多子女,人丁兴旺,满门富贵,“子孙科甲如米粒之多,福禄如蚕茧之盛”。不仅如此,小说结尾写除夕之夜,素臣一家四代人做了同一个梦,意思是文素臣当列于圣贤行列,地位不在韩昌黎之下。这些描写,极尽浮夸之能事,一个落魄文人渴慕功名富贵的种种梦想都在文素臣身上得到了一一实现。
《野叟曝言》是中国古代篇幅最长、内容最奇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书,在后世的影响比较大。该书先以抄本流传,道光间遭禁,一度不传。后来《申报》、《沪报》四处访求。《沪报》长期连载,竟然销售大增。虽然夏敬渠一生受困于科场,但据传说光绪末年,有一个考生以《野叟曝言》中的史论应试,竟然中举获第一,可见该书是多么的有学问!
宣统初,陆士谔撰写了《野叟曝言》的续书——《新野叟曝言》。
根据《野叟曝言》一书,京剧、潮剧、越剧、汉剧、黄梅剧都改编推出了《文素臣》戏目。
(2)《燕山外史》
小说一般是叙事性散文,而陈球的《燕山外史》是极个别的例外。
陈球的《燕山外史》是中国小说史上唯一的一部长篇骈文小说。全书三万一千多字,全用四六骈文写成,这不仅在小说史上绝无仅有,就是在骈文史上也是罕见的。
作者陈球,浙江嘉兴人。有关陈球的文献资料比较少,他活动于乾隆、嘉庆时期,《燕山外史》成书于嘉庆年间。光绪《嘉兴府志》介绍说:“陈球,字蕴斋,诸生,家贫,以鬻画自给,工骈俪,喜传奇。”《燕山外史》是其“工骈俪”的最好注解。
故事内容以明代冯梦桢所撰的《窦生传》为骨干,敷衍而成。故事讲的是明代永乐时期窦绳祖与李爱姑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燕山外史》所极力讴歌的窦绳祖与李爱姑的恋爱婚姻,也充满着反礼教的色彩。窦生因避雨而走入爱姑家,被爱姑的容貌所吸引,此后便常常光顾李家,赠以重金。而爱姑不为金钱所动,绝不苟从。窦生得了相思病,形销骨立。爱姑得知大受感动,终于以身相许。事情被窦父觉察后,窦父强迫窦生离开故乡嘉兴,到早年定亲的山东岳父家入赘成婚,爱姑离去,流落妓院。后窦生回乡,在侠士马遴帮助下和爱姑团聚。窦生便携爱姑同往山东。不料窦妻极为妒忌,对爱姑百般折磨,窦生心甚不忍,便带爱姑乘夜逃离。正碰上唐赛儿之乱,两人失散。窦生只好回家,可是家里资产已空,窦妻也要求离去。窦生孑然一身,十分凄苦。突然有一天爱姑回来了,后来窦生科考及第,官至山东巡抚,正式迎娶爱姑。不久爱姑生了个儿子,雇了一个奶妈,正是曾百般虐待爱姑的窦生前妻。原来窦生前妻再嫁后丈夫和孩子都死了,无所依靠,只好给人家做粗活度日。爱姑不计前嫌,仍以礼相待。可是窦生前妻还设计陷害他们。最终,窦生和爱姑都成仙而去。
这个故事本身也没有什么新奇的地方,也就是才子佳人的老俗套。别出心裁的是全篇三万余字,竟全以骈文写作,通篇四六,字字琳琅,句句珠玑,足见作者才华。
《燕山外史》的出现和清代乾嘉考据学的兴盛、骈文的中兴有着紧密的联系。这部仅三万多字的小说,所用典故数以千计,其创作难度不言而喻。正因如此,鲁迅才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了作者“欲于小说见其才藻之美者”的创作动机。然而,正是由于《燕山外史》是用骈文写成,征引繁复,大量用典,文辞深奥难懂,不仅一般读者读不下去,就连许多研究者也觉得不好读。
(3)《蟫史》
屠绅的《蟫史》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用古奥的文言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小说。《蟫史》在小说史上可谓独具一格,所以鲁迅先生说:“惟以其文体为他人所未试,足称独步而已。”(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五篇)
作者屠绅(1774—1801),字贤书,又字笏岩,号磊砢山人,江阴(今属江苏)人,少时聪明机警,二十岁中进士,历任云南师宗县知县、广州同知等官。屠绅为文古涩奇奥,所著还有《六合内外琐言》、《鹗亭诗话》,都有古涩难懂的特点,书中充满了奇特怪异的内容。
《蟫史》二十回,现存版本中,刻本仅一种,题“磊砢山房原本”,另有申报馆排印本。
清代乾嘉年间,西南少数民族和川陕等地的劳动人民发动过不少次起义,著名的有川陕白莲教起义和西南苗族起义,给清王朝统治者以极大的震动和威胁,朝廷下令派兵对起义军进行武装围剿和军事镇压,致使起义屡遭失败,最终被剿灭。历史上的傅鼎就是镇压起义军的代表人物,《蟫史》中的甘鼎就是以傅鼎为原型创作出来的。《蟫史》一书就是以傅鼎领导官军镇压湘黔一带苗民起义为背景。
故事讲的是福建书生桑蠋生一日乘船南行,不幸船破落水,为捕鱼人常大溜、沙小溜所救,并带他拜见甘鼎。甘鼎根据桑蠋生所绘的图筑成神奇的城垣,使外寇不得进犯;又于地穴中得到三箱秘书,能预知未来的事情。正碰上广州人邝天龙“作乱”,自称“广州王”。邝天龙部下娄万赤会奇异的法术,抚军、参议对他毫无办法。于是,甘鼎奉朝廷之命,对邝天龙、娄万赤领导下的起义军进行武装围剿。此后小说中的大部分情节就是叙述围剿与反围剿的斗争。桑蠋生被甘鼎所重用,做了甘鼎的军事高参,为甘鼎出谋划策。此外,书中还写了龙女、矮道人等人物,描述他们如何助战,为甘鼎排忧解难。每当甘鼎军遭到邝、娄的沉重打击,面临绝境时,龙女、矮道人就会出现,扰乱邝、娄的部署,使官军摆脱困境,转而取得战斗的胜利。当甘鼎、桑蠋生他们平息邝天龙之乱,擒斩邝天龙之后,龙女归天,甘鼎官升镇抚,继续率军对交人及青、黄、赤、黑、白五苗等处进行围剿。在这一系列战斗中,官军与义军展开生死搏斗,最后以官军胜利,义军被消灭而结束。甘鼎功成身退,桑蠋生衣锦还乡。
屠绅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上,在书中歌颂统治者对起义军的镇压,把起义军官兵写成妖魔鬼怪,甚至把少数民族污蔑为不开化的野蛮人,使他们时而变成苍蝇、虫豸,时而以人形出现,时而又变成野兽。作品中随处可见人与神魔战斗的场面。
这部文言长篇小说,并没有唐传奇、《聊斋志异》等那样流畅易懂,而是佶屈拗口,很难读。鲁迅这样评价它:“虽华艳而乏天趣,徒奇崛而无深意。”(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五篇)
屠绅《蟫史》和陈球《燕山外史》这两部作品,体现了作者们在语体方面欲有所变革的努力,尽管成效并不显著,但在小说史上却自有其特殊的地位。
五、侠义公案小说:清官断案,侠客仗义
中国的侠义、公案小说,原本殊途。侠义小说以描写侠客的侠义行为为主要内容。公案小说主要写清官断案、冤狱得以昭雪等内容。至清代中叶以后,二者开始合流,出现了大批侠义公案小说,这类作品开始把侠客的除暴安良、行侠仗义纳入清官断案的框架之中,使得清官断案的情节更为曲折和离奇。侠义公案小说很适合市民阶层娱乐的需要,有很好的销路和利润,深受书商的青睐。因而,清中叶以后,侠义公案小说充斥书坊,作品数量较多。较著名的有:《施案奇闻》(《施公案》)、《于公案奇闻》、《绿牡丹》、《争春园》、《粉妆楼》等。清代后期,侠义公案小说达到全盛,不仅数量大增,而且创作水平也有明显的提高,著名的作品有《三侠五义》、《儿女英雄传》以及《彭公案》等。
1.侠义小说的发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