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花了不少时间——当然有充分理由——讨论利用微博扩大影响力的重要性。但是别忘记脸谱网。它可远远不是仅仅用来密切关注家人朋友最新动态那么简单。
脸谱网有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统计数据:
·活跃用户超过8亿。
·普通用户人均连接80个社区网页、团体和事件。
·平均每天上传2.5亿多万张照片。
·可以使用70多种语言。
·75%以上用户不是美国人。
·由700多万个应用程序和网站整合而成。脸谱网的全球影响力显而易见,但仍有不少人在抵制使用。从前我自己也是摇摆不定,后来才认识到,脸谱网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在我。脸谱网仅仅是一件工具。诚然,它有不足之处,有问题。但根本的问题是我自己对如何使用它缺乏战略性思考。
最初,我的“朋友政策”(如果可以这么说的话)是来者不拒,统统接纳。我认为朋友越多越好。但结果导致产生大量不和谐声音,更不用说增加的工作量。我慢慢厌倦了所有那些加为好友的请求、邀请和通知。
这也迫使我对自己使用的词汇进行长时间艰苦的思考。像许多人一样,我早已开始以非常宽泛的方式使用朋友一词。在反思自己的策略时,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收紧关键术语的定义:
·家人。这是指与你血脉或者婚姻相连的人们。这个词我偶尔也用得宽泛。家人不是指亲密的私人朋友或者“工作僚属”,对他们以家人相称既不准确,又无益处。它造成的虚幻假象没有真实性。最好在它本来的意义上使用该词。
·朋友。这是你在现实生活中所认识的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与你面对面见过、享受共同的时光,并且相互影响。(这三个要素很关键。)
·熟人。这些是你在网上或者网下碰到过的人。你可能知道他们的姓名,或者甚至熟悉其面孔。你们从前一度可能是朋友,但是关系后来疏远。在表面上你们互相认识,仅此而已。一定要搞清楚,这些人不是朋友。
·粉丝。这是知道你公众形象或者职业的人。你也可能会犯糊涂……因为你们之间的关系是单向的。例如,我是克里斯·布罗根的粉丝。我们甚至还见过一次面。通过其博客和微博,我知道他许多事情。这就造成以为相互之间很亲密的错觉。一不小心,我就会误以为自己跟克里斯关系非同一般。但并非如此。我只不过是他众多粉丝中的一位而已。心中有了这些清晰的定义,我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脸谱网进入方式。我决定,脸谱网简介基本上只用于家人和亲密的朋友,以免收件箱里推销邮件和八竿子打不着边的邀请泛滥成灾。
然而,考虑到上脸谱网的人远比上微博的多,自己的博客流量至少有5%由脸谱网而来,我决定,为所有想与我联系的其他人创建一个粉丝页。
立此为证,我非常不喜欢粉丝页这个词汇。它让我浑身都不自在。相反,我真希望脸谱网用公众页取代粉丝页,用私人页取代简介页。我认为,这样才能表明两者之间的区别。
不管怎样,我的页面两侧均设置微博反馈。在我的粉丝页上,互动很少,但我正需要以此保持头脑清醒。“粉丝”们可以在我的墙上留言,而我则尽可能答复,就像我在微博上回应他人或者回复私信一样。
一旦粉丝页设置完成,脸谱网的友好技术支持就把我所有的朋友搬迁来此。然后,我就将那些所有不是家人或者不是现实生活中亲密朋友的人删除好友。这样,我的脸谱网好友从2200多人锐减到不足100。应该指出,最好的办法是设置粉丝页,然后请脸谱网好友迁入其中。有些人会搬迁。有些则不。
这是一个缓慢而乏味的过程,因为只能一次删除一位好友。脸谱网目前不提供群删途径。费时费力,我花了好几个晚上才搞定。假设必须重做一次,我可能会删除原有的账户重新注册。这样都更容易。
以下是我从中获得的主要教训:·必须弄清朋友、熟人和粉丝之间的区别。
·想跟每个人都交朋友,就没有朋友。必须慎重考察,精心挑选。
·你可能会得罪一些你删除好友的人。得罪就得罪吧。理智的、真正的朋友远比满足粉丝和熟人的期望更重要。
·在简介页接受好友需慎之又慎。鼠标就这么一点,接受好友容易,删除好友却要花上三倍的时间和精力。身处这个疯狂的社交媒体世界之中,我认为,就如何建立网络关系,分清公众与私人,我们需要深思熟虑,以及灵活机智。然而,今天行之有效的,明天却未必见得。在一百位关注人中行得通,未必在一万位关注人中就行得通。将来某个时候,你应该重新考虑自己的在线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