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会影响到身体的状况,而心理导致的身体问题,也往往可以通过相应心理问题的解决而得到解决。
人体中的物质活动和非物质过程的心理活动总互相伴随着,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相互影响制约着,在我们的身体中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本章将告诉你关于心理与生理之间的种种神奇关系,当你与生活中种种现象联系起来时,你会找到真正的原因所在。
47.心理与疾病——心病还需心药医
人体中的物质活动和非物质过程的心理活动总互相伴随着,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相互影响制约着,在我们的身体中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身体疾患可以影响人们的正常心理活动,而强烈或持久的心理刺激也往往导致身体健康水平的下降,甚至发生心理疾病或心身疾病。
所谓心理疾病,即由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引起的疾病,如各种神经症、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疑病症等;所谓心身疾病,即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身体疾病,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胃溃疡、哮喘等。
阿维森纳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医生、哲学家、数学家和诗人。他于公元980年出生在布哈拉附近。有一天他被召去给年轻的王子治病。
王子眼看着一天天消瘦下去,夜不成寐,食不甘味,对周围的一切事情都漠不关心。阿维森纳经过仔细观察和揣摩,猜出这位年轻人堕入情网了。于是他设法让王子同心爱的姑娘结了婚,从而恢复了健康。
大约在公元1020年,阿维森纳在著名的《医典》中记载了这件事:“爱情是一种像着了魔似的病症,类似忧郁病……判明恋人是治疗方法之一。做法是:一边号脉,一边反复叫出一些人的名字。如果脉搏变化很大,仿佛若断若续,那就反复试验几次。你就会得知恋人的名字。然后再以同样的方法,说出街道、房屋、职业、工种、家系和城市,把每样东西同恋人的名字结合起来进行号脉;如果当你再次提到其中的某一项时,脉搏发生变化,你就从中搜集关于恋人的名字、穿戴和职业的信息,并能了解到她是谁。我们试用过这种方法,并取得了有助于我们确定恋人身份的信息。然后,如果你除了使他们亲近之外再也找不到其他的疗法,只要这种亲近为信仰和法律所许可,那你就这样办。”
这个故事体现出心理对身体的微妙影响。脉搏能最灵敏地表现出人的情绪变化。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古希腊人就非常重视脉搏的研究。医生和自然科学家赫波克拉特,能够辨认大约六十种不同特点的脉搏。著名生理学家伊里亚·法德捷耶维奇·齐翁说过:垂危的富翁若是利用心动描记器,一定能准确地弄清他的继承人悲伤的真实程度。
其实我国中医早已发现心理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如中医经典中早就指出:在情绪过度的情况下,喜伤心、怒伤肝、悲伤肺、思伤脾、恐伤肾。这些重要的观点完全被现代医学所证实。
人的情绪对人体的健康有直接的影响。故事中的王子因为失恋而生病,就是典型的例子。这种例子在我国的古典小说《聊斋志异》中也有很多。所谓“心病还须心药医”,就是看到了问题的本质,从根上施治。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例子:有的学生一到重大考试之前就闹腹泻,在家里没问题,一进学校大门就要跑厕所,一连几天不断,直到考试结束。这就是高度的考试焦虑引起的体征反应。
心脏被认为是情绪器官,一个人如果情绪波动、失衡、混乱,首先就会冲击心脏,然后波及整个心血管系统。不良的情绪状态还会严重损害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导致癌症的发生。因此,没有健康的心理,就不可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48.成瘾性——刘伶饮酒
所谓成瘾性,是指人的生命过程中,常常在心理和生理的某种尝试行为中产生了愉悦反应;这种反应的多次重复,就形成人对愉悦刺激补偿的渴求,渴求又带来刺激的不断强化,于是就形成了人对这种刺激的依赖。这种依赖就是成瘾性。
成瘾性问题贯穿于整个人类的文明史。提到成瘾,人们自然会联想到饮酒、抽烟、服用安眠药、赌博、吸毒等等。广而言之,许多特别的偏好、癖好,如钓鱼爱好者、棋迷、球迷、花痴、各类“发烧友”等等,虽然与吸毒、赌博等是两个层面的东西,但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却具有其共性,都属于成瘾性。
晋代有个名叫刘伶的人,崇尚老庄,放情肆志,以酒为命,著有《酒德颂》,流传后世。
刘伶不爱说话,也很少和人交往。出门的时候,总是随身携带一壶酒,叫个人扛着一把铁锹跟在身后,说:“我要是死了,你挖点儿土把我埋掉。”他常常在外面醉得东倒西歪,像一摊烂泥,或者跟不认识的人吵起来。他个子矮,相貌又丑,酒醉后嘴里还不干不净,自然有人捋起袖子要揍他。他看人家要来真的,便又向人赔笑,说:“你看我这像鸡一样瘦的肋骨,能不能安置下先生您那样大的拳头呀?”搞得人家只好笑笑作罢。
进到屋里,他常常因拼命死喝,浑身发热。一热,他就脱衣服,直到脱光,一丝不挂。他还不关门,别人进屋,看他光着屁股在那儿还是嘴对酒壶,难免要说他两句。他倒好,反倒指责起人家说:“我把天地看作自己的家,把房屋当作自己的裤子,你们为什么要钻我裤裆?”
刘伶的老婆看丈夫成天酗酒,气得把家中的酒器摔的摔,砸的砸,哭着说:“你喝酒我不反对,但你喝得太厉害!这样下去日子怎么过?我求求你,一定要戒掉它!”刘伶说:“好,好,我自己控制不住,只有祈求鬼神帮忙。让我向鬼神发个誓,你给我搞点酒肉来供奉鬼神。”老婆听了很高兴,便拿来酒肉,供奉到鬼神牌位前。
刘伶向鬼神牌位拜了几拜,然后跪下说:“老天爷生下我刘伶,把酒看作生命。一喝就是一斛,喝过五斗神志才清。我老婆所讲的话,您千千万万不能听!”于是抓起供奉鬼神的肉,拿起供奉鬼神的酒,一边扯咬,一边咕咕地直往肚子里灌,不到一会儿,便像烂泥一样醉得不省人事。
像刘伶那样,对酒简直到了如痴如狂的程度,这在没有酒瘾的人看来是匪夷所思的。那么酒瘾是怎样形成的呢?
酒进入人体后,由于酒中的酒精(乙醇),有90%以上在人体的肝脏内分解成乙醛,乙醛再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乙醇有促进氧化磷酸酶的作用,这种酶与细胞能量代谢有重要关系,但细胞膜对乙醛的通透性极小,只有乙醇的帮助,乙醛才能发挥作用。当人大量饮酒时,体内的乙醇和乙醛的浓度都会增加,便加速了氧化能量的代谢过程,使大脑兴奋度和器官功能暂时有一定增强,人的精神就感到格外愉快、活跃和兴奋。时间一长,人的机体内的这种反应逐渐会变成常规,并且在大脑中形成程序,从而固定下来,这样,便产生了一种较强烈的不断补充乙醇和乙醛的需要。如果停止定时饮酒,那种已经建立起来的程序将会中断,这样,这个人便会暂时产生一种名为“失调综合征”的疾病。
这种疾病一般呈非临床症状,严重时当然另当别论。这种“失调综合征”是各器官和系统的综合性功能紊乱,其症状是一种难以形容的难受、烦闷和焦躁不安,以及容易发怒、心不在焉、对周围的人和事呈麻木不仁和漠不关心的态度,心中想的只是酒、酒、酒……一旦有酒,心中大为高兴,那种眼神是一种痴迷般的欣喜,所以稍有经验的人,可以从一个人看到酒的眼神中判断出这个人是否对酒有瘾。喝了酒之后,人体内的乙醇和乙醛又有增加,原来已经形成的那种程序相应得到恢复,机体内的功能又回复到正常状态,那些不正常的症状便消除。这样的人,便是有了酒瘾的人。
49.环境与心理——受困的灵猿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学科,又称人类生态学或生态心理学。
这里所说的环境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包括噪音、拥挤、空气质量、温度、建筑设计、个人空间等等。
心理学证明,室内照明、天花板的颜色、室内温度、环境音乐等这些物理环境因素,都会通过改变置于这种环境中的职员的心理状态,来影响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或许你无法想象上级与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分属于不同部门的职员之间的人际关系,会随着物理环境因素的不同而时好时坏,但这确实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
在原始的大森林中,到处都生长着高大挺拔、郁郁葱葱的乔木,如叶形椭圆的楠木、叶子对生的梓树、可防虫蛀的樟树、可做染料的栎树等等。它们枝繁叶茂,遮天蔽日,生机勃勃。
有一种善于飞腾、跳跃的灵猿,生活在这原始大森林里,恰似如鱼得水。它们在这些又粗又直的乔木之间轻盈敏捷地攀援,时而跃上,时而落下,不时还会扯住一根藤蔓,荡到另一棵大树的树杈上去小憩片刻。它们在大森林里嬉戏玩耍,逍遥自得,神气活现,好不威风,俨然就像这深山老林中的君王,谁也奈何它不得。由于它们的身体十分灵巧,行踪无定,哪怕是像后羿、逢蒙那样的神射手,恐怕也没有办法去瞄准它们。
然而,若是将这群灵猿赶到一片荆棘丛生的灌木林中去生活,那就会变成另外一番景象了。那里尽是生有长刺的柘树、满身棘刺的酸枣、味道酸苦的枳树等等。在这些浑身长刺的灌木丛中,灵猿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它们无树可攀,无枝可跳,善于腾跃的本领无法施展,稍有行动,往往就会被繁枝利刺扎得疼痛难忍,真可谓是危机四伏。因此,它们只能小心谨慎地在林间东张西望,左顾右盼,战战兢兢地爬行,全身紧张得直打哆嗦。
同样是这群灵猿,为什么在乔木林和灌木丛中的表现有天壤之别呢?这并不是由于灵猿的筋骨突然得了什么急病而变僵硬了,而只是因为它后来所处的环境,使它不能充分施展其攀援腾越的本领。
同这些灵猿一样,周围环境中如果有不合适的物理条件,可能使我们感到很不舒适,从而影响能力和水平的正常发挥。我们周围的环境中,有让我们舒适的条件,也有让我们不舒适的条件。这些条件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心情,从而影响着我们的工作效率以及我们和他人的关系。
比如,从心理学观点看,噪音是使人感到不愉快的声音。研究表明,与强噪音有关的生理唤起会干扰工作。此外研究还证明,温度与暴力行为有关,夏日的高温可引起暴力行为增加。
心理学家的一个实验发现,环境的物理因素可以左右处于某种环境中的人的情绪,而一个人的情绪又会影响到他对同一环境中的其他人的评价。置身舒适房间的人对目标人物做出的好评,要远远大于置身不适房间的人。
总之,良好的物理环境会使人心存善良,引导被测试者对观察目标做出善意的评价;而不良的物理环境会使人产生攻击性心态,导致被测试者对观察目标做出恶意的评价。由此看来,如何合理地设置舒适的工作环境的物理因素是很重要的。当然要有空调,还要考虑墙纸的颜色、天花板的颜色、照明、椅子的质地、办公桌的大小及排放、窗外的景色、背景音乐等诸多因素。
50.心理与疼痛——烧自己手的刺客
心理学家发现,人类心理对身体有着各种各样的积极影响。通过学会控制心理,人们可以控制身体反应的方式,比如对痛感的反应。
公元前508年,伊特拉斯坎国王波尔谢纳包围了罗马。罗马青年穆齐企图行刺,不幸被俘。国王怒不可遏,下令在祭坛上点起火来,以便拷问这个青年,要他供出同谋者。穆齐骄傲地走到祭坛跟前,把右手放在火中。他在同国王谈话的时候,一直把手放在火中,直到烧焦。这位罗马青年表现出的坚强意志,使波尔谢纳十分震惊,释放了他并解除了对罗马的包围。穆齐的绰号叫斯采沃拉(左撇子),他的形象已成为世界文学中无坚不摧的意志的典范。
我们不知道,穆齐是忍住疼痛呢,还是根本没有感觉到疼痛。但是在心理学上允许做出这样的假定:与他所喊出的祖国伟大的思想相联系着的他的第二信号系统中心,是这样的强而有力,以至于根据负诱导规律,使它抑制住了引起疼痛的中心。大脑皮质中的明显的兴奋灶不仅能够克制疼痛,而且还能使人感觉不到它。
我们可以读到许多与此类似的奇闻轶事,比如那些所谓可以停止他们心跳,或在烧得通红的木炭上面走过的瑜伽故事。很多人对此感到好奇,半信半疑。再比如一个杂耍班子表演“上刀山”,一个40多岁的大叔赤脚登上刀架的梯子,上下自如。有人看到,刀是真的,他的脚一点儿没事也是确确实实。还有一位生理学讲师经常将一根金属长钉插进他的二头肌中,以向学生显示肌肉收缩所产生的电效应。他经常将此作为他的教学内容,而他从未流血或有任何的疼痛。那根金属针有缝衣针那么长。这位讲师在见到金属针刺进他的胳膊时并没有丝毫的畏缩和犹豫。后来当有位学生问及他如何做到这样的壮举时,他解释道:每当他进行这种演示时,他就会在心理上将自己远远地置于教室的另一头。这样,当金属棒穿过他的骨肉时他就不会感觉任何痛苦。并且他会在心理上发出指示,以便他身体的防御系统可以处理肌肉发生的感染,同时保证在金属棒穿透皮肤时遭到破坏的那些血管,能够自动关闭从而不会导致流血。
51.感觉适应——入兰室之久而不闻其香
古人说过:“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种感受我们大概都有过。比如别人来到我们家里,有时会问,你家怎么一股××味?我们说,是吗,我们自己怎么没闻到?就是因为我们自己在家里呆得久了,对其中的味道习惯了,就闻不出来。而我们如果从外面回来,一进家门,也会闻到自己家里的气味。
这种现象,是心理学上“感觉适应”的结果。心理学上有这样的规律:在同一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器官的感受性有可能提高,也有可能降低。通常在微弱的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可以使感受性提高;在强烈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可以使感受性降低。这种现象叫做“感觉的适应”。
前面的例子,是因为闻同一种气味时间久了,产生感受性降低的现象。
视觉的适应可分为对暗适应和对光适应。从明亮的阳光下进入已灭灯的电影院时,开始什么也看不清楚,隔了一段时间,我们就不是眼前一片漆黑,而是能分辨出物体的轮廓来了。这种现象叫对暗适应。对暗适应是环境刺激由强向弱过渡时,由于一系列相同的弱光刺激,导致对后续的弱光刺激感受性的不断提高:开始的5~7分钟,感受性提高得很快,经过1小时后,相对感受性可提高20万倍。
而当从黑暗的电影院走到阳光下,起初会感到耀眼发眩,什么都看不清楚,但是过了几秒钟,就能看清楚周围的事物了。这种现象叫对光适应。对光适应是环境刺激由弱向强过渡时,由于一系列的强光刺激,导致对后续的强光刺激感受性的迅速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