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培养注意重点的习惯。不管是听课或者是作业,还是做别的什么事情,都要动脑子分析、综合和比较,通过思考区别出所学内容的重点和非重点,本质和现象。动脑子思考,不仅能把注意力吸引过来,而且一旦区别重要的与一般的内容,便能使认识得到加深,还会产生愉快的体验,使注意力稳定得更久。
训练自己的注意力,一方面要将注意力稳定于注意对象不断发展的整个过程,不仅要注意系统性练习,还要在每一过程的练习中区别出主次、轻重、缓急。作为注意力的训练我们不仅要把各门课程当作练习注意的场合,还要把校外活动当作练习注意的好场合。在每次活动或上课时,都动脑分析内容的主次。坚持下去就能增强你的注意力。有的专家认为,集中注意力就是将精力指向特定的对象,专心的意思主要指专注地思考,对有关的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抽象概括并采用系统化、具体化的思维方式。可以说所有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和学者都具有高度集中注意于思维的非凡能力。青少年要想成为人才,就必须训练自己的注意力,特别要训练自己专心进行思维的能力。
4. 培养自己注意力的可靠途径就是,训练自己能在各式各样的环境条件下,专心学习。一旦确定了要干的事,就有计划有目的地集中注意力,去干好要干的事,不受其他刺激的影响和干扰。据说毛泽东青少年时代为了锻炼自己的注意力,常到繁华闹市去读书,而且能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无论任何事,都把它当作锻炼注意力的机会和场合,久而久之,良好的注意习惯就逐步形成了。原苏联心理学家普拉托诺夫说:“要想使自己成为一个注意力很强的人,最好的方法是,无论干什么事,都不能漫不经心!”
■问题描述
小超有一个十分出众的名字,代表着父母对她的无限期望。由于父母都很优秀,所以从小超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就为她安排了一切有益身心发展的活动,给她准备了父母认为最适当的环境加以栽培。父母都喜欢古典音乐,小超的婴儿室里也天天播放莫扎特与巴哈。父亲头脑精密,女儿的玩具也全部是发展脑力的益智游戏;母亲精通几国语言,女儿的故事也备有中、英、法、德语版本。
小超是一个在放大镜下长大的孩子,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逃不过父母的苦心观察,刻意启发。无疑,这是一对时时都处在成就焦虑中的父母,他们一心一意要把孩子培养成为最优秀的人。在他们的“厚望”下,小超也和父母一样常常处在焦虑中。
小超精灵可爱,在班里也很优秀,是家人及老师的宠儿。只是,她很容易哭泣。很微小的事情,像铅笔芯断了,皮鞋的带子打了结,或她的书桌被人收拾过,都会令小超眼泪盈眶,抽泣不止。
■问题分析
“成就”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从小,父母老师就要我们努力学习,以便将来取得成就。“成就”往往是衡量人的一个标准,比如某人取得了很大成就,就会受到人们的尊敬甚至崇拜。
然而心理学家们发现,有些人在追求成就时,因为总想超越他人,或者总担心被别人所超越,所以情绪上常常处于紧张不安的状态,搞得自己吃不香,睡不好,精神也不愉快。心理学家们把这种情形称为“成就焦虑”,并认为它对人的生存与发展有一系列的不良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尼科尔斯认为,成就行为的核心是能力,评价成就的大小需要比较,有内部标准,就是自己和自己比;也有外部的、社会的标准,即自己和他人比。
成就焦虑者所追求的成就是由外部的、社会的标准来判断和检验的。也就是说,他们所追求的,是以个人能力或表现超过人群平均水平为标志的成就。
成就焦虑者有这样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老和别人比较,生怕自己不能超过别人或者被别人超过;第二个特点是情绪总处在紧张、不愉快之中;第三,他们超过别人的手段就是取得成就。
追求成就,超越他人,超越自己,是人正常的心理需要,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问题是,人们追求成就的愿望不一定都能实现,不一定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当人因此而产生焦虑时,就会对自己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一系列不良的影响。
“成就焦虑”有许多危害:首先,持续焦虑是一种不愉快、不健康的身心体验。当人处在严重焦虑状态中的时候,就无法正常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第二,成就焦虑者总是把他人当作竞争对象。这样一种处事、处人态度,破坏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也就破坏了自己的生存环境,损失了发展机会。
第三,成就焦虑者们需要通过超越别人来获得价值感,因此他们往往只追求有明显社会效果的活动,对没有社会效果的东西不感兴趣。就拿学校教育来讲,由于一段时间内已经形成了“分数第一”的标准,有的学生完全成了考试机器,只追求高分,除了学习,别的都不感兴趣。学习的兴趣也局限在要考的科目上。为了确保成功,他们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结果反倒影响了其他兴趣和能力的培养,限制了自身的全面发展。这样的人走上社会后,往往难以做出真正的成就,因为真正的成就是在某一领域中专深发展的结果。
此外,成就焦虑者以成就为生活的目标,一旦做不到“最好”,就觉得生活没有意义,甚至完全感受不到生活的乐趣,并因为达不到理想目标而失去对当下生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小则使自己产生失败人生的不良体验,大则在学习中表现得浮躁,从而影响自己的发展。
消除“成就焦虑”,首先要认清成就不是获得生存优势的唯一途径,协调关系也是生存的重要条件。要明白,强烈的成就意识,既会使自己产生焦虑,又使自己与他人处于一种潜在的或明显的对立关系,此二者恰恰破坏了自己的生存状态。
如果我们把“生活质量”换成“生命质量”的话,可以说,成就的高低与生命质量并不成正比。人只有参照自己的能力和条件设立恰当的生活目标并为之努力,才能获得良好的生存状态。如果目标过高,根本无法达到,那么终生都会生活在失败与挫折的体验中,还谈得上什么生命质量呢?因此,生活目标定得过高,对个人生活实际上是一种破坏。
此外,生命质量是由每一天的质量构成的。当我们能够珍视生命过程中的意义,发现和体验生命过程中的快乐,而不是总盯着那个目标或“结果”时,就会减少许多的焦虑。
■附:测试
你有成就焦虑吗?
1. 每当你考完试后,是不是担心你的成绩?
2. 你是否经常梦想自己有一天能事业有成,出人头地,并为此失眠?
3. 你是否经常担心自己被别人超过?
4. 你考完试后,是否感到很疲劳,难以入睡,并经常觉得自己“考砸了”?
5. 你是否把每个人都作为自己的竞争对象?
6. 如果你的成绩很好,你是否每次考试后都担心如果自己的成绩下降,会觉得无地自容或被别人嘲笑?
7. 你是否把整天的时间都花在学习上,而没有其他的爱好?
8. 你是否事事都追求完美,一旦做不到最好,就觉得生活失去了意义?
9. 你是否把学习或者工作上的成功作为人生唯一的成就?
10. 如果你的考试成绩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你是否会陷入深深的自责,觉得无法面对自己或家人、朋友?
11. 你是否稍有挫折就会一蹶不振?
12. 你是否认为只有超过别人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感?
13. 你是否心胸狭窄?
14. 当别人比你优秀时,你是否会嫉妒?
分析:
回答“是”得2分,“否”得1分。
总分在19~28分:你已经患上了成就焦虑,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避免越陷越深。
总分在14~18分:还好,你还没有陷入成就焦虑。
■附:青少年心理健康测试及其标准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发育和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问题,特别是在当前独生子女时代到来及社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青少年受到的心理困扰尤其明显,心理矛盾突出。认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现状,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和困难,至关重要。
你的心理健康吗?
下列30项中,如果是“常常”或“几乎是”,就写“A”;如果是“偶尔”或“有点儿”就写“B”;如果是“完全没有”,就写“C”。因为是你自己的事情,所以请你坦率地写记号:
1. 上床后,无论如何也睡不着,即使睡着,也不能熟睡,只是做梦。
2. 心情焦躁不安,做事没有效率。情绪也在不断地变化,精力不集中,健忘。符合其中一项。
3. 懒得做任何事,虽然很着急,认为这样不行,但却仍然游手好闲,虚度光阴。
4. 与人见面感到麻烦。
5. 对诸如“口中积着唾液”、“自己身体有怪味”或“有口臭”等事情很在意。
6. 有种想法浮现在脑海难以忘记,无论如何也难以排除。
7. 经常感到自己没有道理的失败,严重失败;或者觉得自己做了不道德以及残暴的事情。
8. 担心是否锁着门或着了火,躺在床上后,又起来确认。或刚一出门就返回之类的事情。
9. 脸红,或与人见面时,害怕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
10. 一紧张就出汗或血一下子涌上脑,身体莫名其妙的开始颤动。
11. 高处、宽敞场所、上锁的狭窄房间、电梯、隧道、地道、拥堵的人群——害怕其中的一项。
12. 害怕特定的动物,交通工具(电车、公共汽车等),尖物及白色墙壁等稍微奇怪的东西。
13. 感受到被谁监视,被窥探或被人暗地里说坏话。
14. 有“别人想加害自己,企图陷害自己”的感受。
15. 每天早上不做卜算之类的事情,就不敢外出。
16. 伏案学习时,数纸的页数,铅笔的支数,对其他事情也是如此,不计算就不行。
17. 从早晨到上学,或从回家到就寝,有不按程序办事就不行的倾向。
18. 一天必须洗几遍手,公用电话的话筒不擦就不能使用,或对不洁物体极端在意。
19. 在鸦雀无声的集会或重要场合,总想大声叫喊。
20. 站在经常有人自杀的著名场所,悬崖边、大厦顶、路边,有摇摇晃晃跳下去的感受。
21. 面临担心的事情和困难的场面,就有呕吐、泻肚、胃疼、头痛、心脏病发作、发疼及发热的症状。
22. 白天,突然被不可抗拒的睡眠所袭扰,无论如何抵抗还是睡着了。
23. 恰如报社记者不能整理文章,广播员广播出现错误一样,认为自己的学习和交友方面出现棘手的征象。
24. 对心脏声音和呼吸作用非常介意,或为此难以成眠。
25. 突然感受到心脏停止跳动、呼吸困难、要晕倒或类似的事情。
26. 常常觉得自己可能“大难临头”或“遇到不幸”。
27. 非常担心是否患癌症、脑中风、心脏病、种种传染病及其他疾病的倾向。
28. 悲观地看待事情,无精打采,情绪忧郁,心情不好。
29. 认为自己不行,或给周围人添麻烦,虽然想活着,但又无可奈何。
30. 除以上例举的症状外,被断定“自己一定是神经症”的时候。
分析:
自我诊断的方法:A是2分,B是1分,C是0分,请算出合计分。
大体评价如下:0~5分,请放心,你的心理非常健康,神经强韧。能顺利地适应现实。
6~13分,大致还属于健康的范围,但是你必须改正神经症与自己完全无关的想法,你也有患神经症的可能性。
14~25分,你在精神方面有些疲劳,应该减少学习量。或通过休假或休闲的方式改变情绪。应该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
26~30分,是警告。有可能患了神经症。所以建议你去看医生。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智力正常。
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然和社会,头脑清醒,能以积极正确的态度面对现实的问题、困难和矛盾,既不回避也不空想。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与想象力以及各种操作能力等等。
二、情绪反应适度。
情感表现乐观而稳定,心胸开阔,对一切充满了希望,既不为琐事耿耿于怀,也不冲动莽撞,能保持平常心,以愉悦的情绪去感染人。
三、意志品质健全。
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表现出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自制力,既不刚愎自用,也不盲从寡断,在实践中注意培养自己的果断与毅力,经得起挫折与磨难的考验。
四、自我意识正确,有自知之明。
在集体中自信、自尊、自重,少有自卑之心,也不傲视他人;对自己的优缺点有正确的评价与要求;在实践中不断开发自己的潜力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与人生价值。
五、个性结构日趋完善。
个性是一个人经常的、本质的和别人相区别的心理特点的总和。它包括心理倾向性(如需要、动机、兴趣、意志、人生观等),个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气质、性格等)。人的生活条件、受文化教育影响、从事的生产与社会实践越是优越、丰富、完善,人的个性结构的日益完善也就有了保证。目前整个教育系统都在进行着全面的改革,重视把青少年从以往的应试教育转向全面的素质教育,这就为人的个性结构的日趋完善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六、良好的人际交往。
乐于和善于与人交往,能和大多数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重视友谊,也不拒绝别人的关心与帮助。与人相处时积极态度(如热情、坦诚、尊重、信任、宽容、融洽)多于消极态度(如忌妒、冷漠、怀疑、小性、计较)。在新环境中能很快地适应,与他人打成一片。
七、行为得体,生活态度积极。
珍惜一切学习与工作的机会,行为上表现出独立自主,不以他人的好恶作为个人行为的依据,既不盲从,也不受诱惑,能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八、反应适度。
对外界事物的反应和活动效率是积极、主动而富有成效的。不冲动、毛躁,也不敷衍塞责。
以上是心理健康表现的众多方面,它们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但是青少年各自的年龄、生理、身体健康状况和具体生活条件、文化教育程度各方面存在的差异,所以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分析,要求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一样成熟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