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老板沉思录
19144300000115

第115章 创新成就海信(1)

周厚健语录:

1.技术是桶底,创新是生命。

2.质量不能使企业一荣俱荣,却可以使企业一损俱损。

3.海信的事业是全体海信人的,海信集团属于海信全体员工!

4.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企业竞争是“竞走”,不是乱跑,竞走是有规则的,违规就要被罚出场外。恐怕没人希望被排除在全球经济圈之外。

5.海信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它不像传统的国企。海信实现国企资产大幅度增值最重要的一点经验就是把经营者错位到所有者的位置上来思考国企改革与发展。

6.小企业靠人,大企业靠文化。企业文化是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文化是无法复制的,也只有文化才创造出永远的差异性。

7.我们是做家电的,在这个行业浸染久了,不看商标我们就能认出是谁的产品,不换名片凭交谈就能知道是谁的人。这就是文化这个基因的作用。企业文化就像一种人品,人品一旦出现问题,企业肯定会遭殃,员工也就倒霉了。

8.任何收购都有胜败两种可能,不是已经有数据指出中国企业的并购有70%以失败告终吗?我的个人体验是,不能把收购失败归咎于双方的文化冲突,这是管理不到位的借口。

周厚健简介:

周厚健,海信集团董事长。山东牟平人,1957年8月出生,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1982年7月毕业于山东大学电子系,1992年1月任青岛电视机厂厂长,1994年8月任青岛海信电器公司总经理,1995年2月接任青岛电子仪表工业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青岛海信集团公司总裁,青岛市电子行业管理办公室主任,1999年3月任海信集团总裁,2000年3月海信集团实行决策层与经营层分离后,出任海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青岛市、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优秀企业家,全国优秀青年企业家,原电子工业部优秀企业家并被授予“金牛奖”。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荣获“环球杯”世界青年企业家大奖赛“经营才能特别奖”(中国唯一获此殊荣者),2000年度被评为CCTV“2000经济年度风云人物”。2002年荣获全国质量管理突出贡献者称号。

在周厚健的领导下,海信以“高科技、高质量、高水平服务、创国际名牌”为发展战略,持续强化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构架起了“家电、通信、信息”3C主导产业,涉足电视、空调、计算机、移动电话、冰箱、软件开发、网络设备等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成为国内大型的专业电子信息产业集团。2002年海信集团以193亿元的销售收入名列中国电子信息百强第六位。海信拥有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建有国家一流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每年承担十多项国家级项目。目前,海信在国内外拥有20多个子公司,产品远销到欧洲、非洲、东南亚、南美、北美等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并在日本、巴西、美国、印尼、中东、澳洲、香港、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设立了贸易分公司或办事处,在南非建立了生产基地,实行本土化经营。

★第一节:海信的创新精神

以创新的观念和方法从事企业经营是周厚健和海信的成功之道。

什么是创新行为?

彼得·杜拉克说:“企业家推陈出新。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特殊手段。创新行动赋予资源一种新的能力,使它能够创造财富。事实上,创新本身创造了资源……凡是能改变已有资源创造财富的潜力的行为就是创新行为。”

我们都相信是创新和创新精神改变了我们今天的世界。民族需要创新,企业需要创新,周厚健说:

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没有创新精神的企业,是没有出息、没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企业必须拥有自己的创新精神和理念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技术创新战略。

海信人所具有的创新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多年来,海信集团一直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先导、以技术孵化新产品、新产业为推进器的发展战略。最近两年来,海信每年获得的专利都超过了100项。

在海信有许多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其中佘志勇就是其中的一名技术创新的人员。海信在

在DB一318S和DB一518C数字电视机顶盒的开发过程中,佘志勇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在跨国公司中,它需要一个团队才能完成。但由于当时开发周期短,研发人员不足,佘志勇就独自承担了所有软件和主要硬件设计开发工作。为了完成这项任务,他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不分白天和黑夜的地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这两款产品通过了青岛市科委组织的技术鉴定,证明产品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002年5月15日的《海信时代》以《数字科技的攻坚兵》为题讲述了海信技术中心科技标兵佘智勇的故事,说:

人群中的他,实在不是一个可以牵扯你视线的人:短短的小平头,多年不变清瘦的国字形脸,英挺的鼻梁上一年四季都驮着一副厚重的眼镜,总是炯炯如炬的眼睛也许是你留意他的惟一可能。瘦瘦高高的邻家大男孩形象让你觉得他是如此的平凡,然而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就是技术中心数字电视所的副所长佘智勇,一个以所为家的工作狂。

在海信集团临时追加的DB-2001HDC电视机顶盒开发中,佘志勇又承担了前端电路设计、软件设计的开发工作。他在很短的时间内,仅通过一次PCB板设计,就完成了需要几轮开发的设计要求,大大缩短了开发周期,保证了青岛有线电视台的HDTV电视试播工作。

在一次研讨会上海信集团的董事长语重心长地说道:“纵观海信30年的发展历史,我深刻地体会到,处在我们这样的行业,创新是企业的发展之本,也是走出国门最基本的条件。”

海信的销售额从最初的4亿一直攀升到430亿。有人会问,海信何以发展如此迅速?“只有一个因素就是海信一直立足于创新。”周厚健说。

对于创新,周厚健指出,坚持自主创新是企业不竭的发展动力。作为企业来讲,它要在市场上体现出竞争力,主要是表现在产品、价格和市场的占有率上。这里面最重要的是产品,因为消费者选择你,就是选择你的产品,选择你产品的质量和技术。

为了更进一步鼓励科研人员的创新精神,2002年11月,海信集团开始设立科技创新奖,最高奖金高达50万元,最低也有4万元。

夺得海信第一届的创新奖的是:海信通讯公司主管技术的副总经理杨文琳和她的小组。他们拿走了50万元。杨文琳和她的小组开发了C2101手机,这是国内第一款CDMA彩屏手机。

随着海信自主研发的第一款CDMA彩E手机C3698的上市,中国移动通信技术的领军者、海信通信公司的技术带头人杨文琳一下子成了公众瞩目的“焦点”。

C3698在这款产品上,海信率先实现了手机照相功能、多媒体邮件功能等,打破了国外大公司在CDMA高端产品方面的垄断。“没有一个合作伙伴愿意把技术完全掏给你,要想完全掌握,唯有付出更多的汗水。”提起第一部手机C2101的研发过程,杨文琳依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2001年,海信集团在同日方合作的过程中,日本人坚决要求完全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

海信任命杨文琳为海信通信公司技术副总经理,由她主持海信移动通信产品的开发工作。杨文琳与海信研发人员一起认真分析双方的研发现状,及时正确判断出了海信研发人员的研发实力,“表示决不照抄照搬日方的东西,要做出适合中国市场需求的移动电话”。

据说,当时公司内外很多人认定“海信必定照搬日本技术”、“海信人必定服从日本工程师的指挥”,如果背离这个前提,几乎就是死路一条。杨文琳带领海信研发人员,策划开发最新的CDMA手机产品,在产品开发中积极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到了后来,海信CDMA手机研发人员的技术实力使日本人逐渐转变了看法。

2001年,为了使海信通信公司获得国家CDMA定点生产许可,杨文琳在定点申报中提交了海信通信产业和产品发展规划,以及海信CDMA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及未来发展报告。

她的解说“给国家计委、国家信息产业部及其他相关领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获得了高度评价”。最终,考察小组一致认为:“海信的自主研发实力、技术掌握程度和开发环境是目前国内最好的。”

那年8月,海信成功获得了国家CDMA手机定点生产许可。杨文琳主持设计的海信第一款CDMA手机C2101也成为中国联通CDMA网络测试使用的惟一基准手机和重点推荐产品。

C2101没有让海信人失望,它最终成为中国联通的重点推荐产品和CDMA网络测试基准手机,成为当年市场上赢得最多尊重的产品。

C2101的成功,使海信彻底丢掉了借助国外技术的“拐杖”。从C2101到C3698,在自主研发道路上,杨文琳和她的团队越走越远。尤其是C3698手机的批量上市,打破了高端手机长期被国外品牌占据的格局。CDMA知识产权的拥有者、美国高通公司评价称——“已具备国际一流水准”。

在第一届科技创新奖公布的那一天,幸运者还有很多人,他们身上的创新精神,代表着海信的绝对速度,代表着海信恒久不变的法则。

作为青岛海信通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杨文琳,之后一口气推出了C3700、C3699、C777、C787、C289等多款CDMA1X产品,从而实现了CDMA手机产品系统设计的全部自主开发,进一步提升了海信在移动通信终端产品开发领域的技术实力。此次,共有“TD-SCDMA手机产业化”等课题获得青岛市首批“科技将才”专项计划资助。

在海信,在江西路11号,对新事物、新技术的好奇成为那些年轻人生活的一部分。正如海信的那句口号一一创新就是生活。

创新是海信的生命。海信的创新法则是—速度,绝对的速度。对速度的执著,对创新的偏爱造就了今天的海信。

海信人不断地创新。这就是周厚健之所以有今天伟业的决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