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老板沉思录
19144300000045

第45章 “技术狂人”王传福(2)

王传福不认可很多企业仅靠“抠门”的成本控制策略,他认为企业更应依赖研发,以领先的工艺或替代材料来降低成本。他说,如果限制员工出差,节省的花销非常有限,但一项重大工艺变化或许会带来10倍的成本变化。

他举了一个例子:生产镍铬电池需要大量耐腐蚀的镍片,而镍的价格高达每吨14万元,如果改用镀镍片则每吨只需1万元,但品质会受影响。比亚迪的研发中心专门改造电池溶液的化学成分,使镀镍片也不易被腐蚀,仅这一项改进镍原料的不开发,就使月原材料花费从500万元至600万元降至区区几十万元。还有,经研发改进后的比亚迪电池生产工艺流程简短有效,并容易操控。

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是比亚迪公司掌握汽车核心技术的战略部署之一。业内不少专家认为,以国际汽车企业的经验,占领汽车市场必须要有强大的新车型开发力量支撑,而新车型开发又离不开强大的零部件开发力量的支持。比亚迪公司显然在奉行这个经验,在产品研发项目建设的同时,研发配套手段的建设也初具规模,建立的工程部具备了常规机械加工、装配生产线制造、生产条件准备、非标设备制造、测试设备制造,组建了模具制造车间、冲压车间、金工车间、工程车间,为一级总成研发提供支持并逐步发展成为二级总成制造业。

比亚迪力求锻造自己的核心技术,比亚迪的自主研发跟大众、通用、丰田的不一样,因为比亚迪还没有跟外面合作过,从整车的概念、设计、造型、结构设计、试制,全程都是自己来掌握的。

在2005年上海车展期间,比亚迪首席设计师廉玉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比亚迪进入汽车业两年多时间来,高尖技术的应用是比亚迪设计的起点,F3在一些技术方面和世界上顶级车相比并不逊色。

比亚迪公司董事长王传福坚称,“知识产权要尊重,我们的车不但没有任何知识产权问题,而且其本身就有五十多项专利技术。”

按照王传福的理论,“搞产品制造的人都知道,一个产品的质量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80%取决于这个产品的设计,设计定型了产品就定型了。而余下的20%则来源于制造上的一些变量,包括本身材质的一些变量,会影响这个产品的品质,而汽车尤其符合这个规律。汽车要比一般的产品更注重设计,因为它的零部件多,零部件的位置摆放是个很大的问题,汽车要品质好,设计一定要好,如果产品设计有问题,就算是上帝也造不出好车。”

F3是比亚迪的第一款产品,因此,比亚迪不惜力气从设计环节就开始注重保证整车的质量,正是这款车的先进设计给了比亚迪在汽车界里闯荡的底气和信心。一旦拥有这个平台后再用中国制造的能力把成本降低,把品质稳定下来,本土的汽车公司就有了发展的核心能量。

比亚迪虽然没有聘请国外的设计人员,但是比亚迪跟国外一些著名的公司经常进行交流,进行技术探讨,比亚迪跟博世做了很多的制动系统的研究,购买它的零部件,然后在公司内部进行大量的技术交流。国外所有的汽车车展比亚迪都要派人去交流、去观看。

另外,比亚迪公司每周都会请大量的国外知名公司或者技术服务公司到上海比亚迪做技术交流和培训。比亚迪也派员工到国外进行技术交流。

比亚迪在研究汽车的操作稳定性时,针对一些具体的技术指标,常常同莲花(莲花汽车科技工程公司是世界上顶级专业的汽车设计和工程顾问咨询公司之一)及保时捷等设计公司进行技术专题的交流。通过这些,比亚迪提高了自身的开发能力。

当然,更多的还需要自己亲自来做,有一些核心的技术和核心层是保密的,更多的过程和概念性的东西都是公开的,关键是要研究。

在上海比亚迪有几千人,这几千人干什么,更多的是做一些基础研究,做深层次的研究,研究了以后不一定马上就用。研究以后可以形成很多的数据,关键的时候,可以拿出来进行比较,进行大量的实验。

拿国外的一辆车回来,解体掉了,变成数据,形成数据库,可能当时用不上,将来会用上。完全从国外把一款车的技术拿过来,反而得不到核心的技术;派人去参与学习的话,也只是皮毛的东西;你自己来研究,可能会走很多的弯路,但是会积累很多的东

西。

王传福提倡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在2008年9月上市的“比亚迪F0”精品小车,就是汇集比亚迪千名汽车工程师心血,历经三年研发,花费数亿元打造的A00级小车。

比亚迪历经三年锻造出的A00级精品小车F0,于9月7日在郑州豫顺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正式举行河南上市发布会。

业内人士分析,比亚迪F0作为一款环保小车,将改变微轿市场格局,进而牵动业界人士与年轻消费者的神经。在全国提倡“节能减排”大形势下,对微轿市场的要求无疑有了新的标准,比亚迪F0诞生于这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也是目前唯一符合国4以上排放标准的微轿。

很多国内传统的自主品牌,包括像现在买国外的车型,花10个亿买个车型的图纸,10个亿比亚迪车型都出来了,研发团队都建立起来了。比亚迪的团队出来了、手段出来了、车型出来了,都是自己的东西。

为了寻求新工艺,比亚迪甚至和上游材料供应商共同研发,共同制定降低成本的方案。如镍锡电池需用大量的负极制造材料钻,如果选用性能较好的钻,成本非常之高。比亚迪与深圳一公司合作,找出国内外钻的品质差距,制定了提高国产钻品质的办法,终于使国产钻达到国际品质要求,同时,较国外产品成本下降40%。由于负极材料应用极广,比亚迪仅此一项,一年就可以节省数千万兀。

自身强大的研发实力是比亚迪领先其他同行的根本。公司目前拥有研发人员200余人,下属设备齐全的电池材料研究中心、电池技术研究中心和新产品开发部门。公司在欧洲、美国、日本、韩国、香港、上海等地设立了研发机构。靠研发节省成本,是比亚迪的一大成功实践。

★第三节:技术为王,创新为本

创新概念的起源可追溯到1912年美籍经济学家熊·彼特的《经济发展概论》。熊·彼特在其著作中提出: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它包括五种情况:引入一种新产品,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熊·彼特的创新概念包含的范围很广,如涉及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及非技术性变化的组织创新。

著名学者弗里曼把创新对象基本上限定为规范化的重要创新。他从经济学的角度考虑创新,认为,技术创新在经济学上的意义只是包括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和新装备等形式在内的技术向商业化实现的首次转化。

王传福对于“创新”一词,有他自己的理解:创新是什么?说得直白一点,没有人做过的东西你做了就是创新。

在企业创新中,关键是要培养创新的自主能力,也就是所谓的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是相对于技术引进、模仿而言的一种创造活动,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价值的过程,即创新所需的核心技术来源于内部的技术突破,摆脱技术引进、技术模仿对外部技术的依赖,依靠自身力量、通过独立的研究开发活动而获得的,其本质就是牢牢把握创新核心环节的主动权,掌握核心技术的所有权。自主创新的成果,一般体现为新的科学发现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

品牌等。

在最为敏感的知识产权方面,比亚迪对那些汽车上的专利技术进行回避,而大量使用非专利技术,这就是看F3很像花冠,但是丰田却没有对比亚迪提出侵权诉讼的原因。在生产、制造环节,比亚迪重点引进了电池制造中应用的QS9000质量控制体系,以保证质量。

比亚迪汽车面对国内汽车市场新品不断下线、价格不断下调的市场竞争环境,对新产品的研发作出了最新战略调整,即“产品数字化研发”,通过信息技术,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科学研发机制,使汽车在其生命周期中发挥出令人欣喜的崭新作用,以“数字化生存”的价值和影响,谋求快速应对国内汽车市场的变化。

中国企业走向自主研发、自主品牌的道路,那需要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积累。要想生产一款新车,那就需要在设计上的创新。这意味着新进入者的技术创新面临着的风险,同时,技术创新的成果是由知识产权固定下来的,这种认识使王传福更加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

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首先面临的是技术创新。企业是技术创新的投资者、组织者和受益者,同时也是风险的承担者。从一个企业在创新研发上的投入水平可以看到企业是否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而且,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企业获得实际利益分配份额的决定性因素,它代表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直接体现着产品的开发能力。

企业走自主研发、自主品牌的道路有一个很大的劣势,就是——技术的积累性。很多技术需要不断创新,这对于历史悠久的外国企业来说是很宝贵的财富。技术雄厚的诺基亚仅用20多天就可以退出一个新款的手机版本,因为它掌握了积累型的技术。

现在国内汽车制造里的很多知名品牌,包括上海通用,都是借用外国的品牌和技术,之进行某些零部件和下游产品的开发。合资下的中国企业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自主创新、自主品牌的重要性。

中国有人才、有钱财,为什么做不出一个国际品牌呢?王传福认为,“市场换技术”的做法,让外国品牌控制了中国合资方的观念,让中国企业觉得造车太复杂,觉得专利、技术是很神秘的东西。经过近20年的发展,渐渐地有先进的企业家看透:国外品牌横行,倚仗的就是掌握的核心技术。所以王传福决定:

我们当然不能采用这种方式了,这是中国汽车发展30年的一个悲哀。

比亚迪汽车公司倾全力组建一支国际化团队,倾力投人研发。在开发新车的同时,充分调动比亚迪集团现有资源,对福莱尔轿车进行产品数字化改造,导人了最新的IC技术。

IC设计和计算机软件开发,被视为IC行业的核心技术,而IC这种将多支二极管、三极管、电阻和电容集成到一片半导体芯片的器件,不仅是IT行业的核心器件,也是比亚迪汽车产品的关键器件。

当初成功开发的具有领先技术的“福星”系列轿车,正是IC技术在福莱尔福星上的成功运用,迅速提升了福莱尔的科技含量,填补了国内数字显示技术在微型轿车上应用的空白,使其成为同类轿车中科学与智慧的结晶之作。

2003年9月内推出四缸的福莱尔1.1L车型。这款车型不但在动力方面有了全面提高外,其舒适性和操控性都有了长足的进步。随后推出的福星,导入了最新的IC技术,开创了微车的E时代。2004年6月的车展上推出的F2、F4就是福莱尔车型的延续,“优异的性能、齐全的配置与极具竞争力的价格”是贯穿该系列车型的整个设计过程的设计理念。

王传福在上海“成立了比亚迪汽车研发中心”,比亚迪汽车公司研发部门正设计规划1.3排量到3.0排量的八大系列的轿车开发计划,包括三厢轿车、SUV、MPV等多款车型,2004年5月15日,首台BYD牌发动机下线并一次点火成功;5月22日首台BYD牌发动机与整车组装成功。同时用全新的产品商标替换了福莱尔的飞天标志。这也标志着小小飞仙的飞天生涯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