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每天学点领导学大全集(超值金版)
19155800000020

第20章 掌握知人善用的技巧——每天学点领导者的用人艺术(3)

张良、陈平急忙附耳低声说:“大王虽然占有成皋、荥阳等楚国大郡,而今项羽屯兵广武,目下攻击汉军,我军不利,怎么能制止韩信自称齐王呢?不如乘机立他为王,韩信怜爱宝座,必为大王尽力攻楚!否则,假使韩信自立,那不是又产生出一大后患吗?”

刘邦天生机灵,顿时醒悟:“大丈夫安定天下,制伏诸侯,为王即为真王,当什么假王?”刘邦立即召韩信使者近前,询问韩信取齐、郦食其被烹、斩杀龙且等事,使者一一详细叙述给刘邦。刘邦听罢修书一封交付韩信使者,遣回齐地。

不久,刘邦又派张良带着齐王印绶赴齐,立韩信为齐王。韩信十分高兴,盛待张良。张良乘机劝韩信伐楚,韩信满口答应。几日后,张良辞别韩信回到了刘邦身边。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不是要处心积虑地去压制你的属下,而是要想方设法,怎么让这些比你更优秀的人为你效忠。只要懂信任,懂放权,懂珍惜,就能团结比自己更强的力量,从而提升自己的身价。

现代领导理论认为,领导者必须干领导工作,不要干预或包办下属的事情。倘若领导者事必躬亲,一方面丢掉了自己应该做的更重要的事情,另一方面则挫伤了下属的积极性,使他们变得没有主见、不负责任,也无法提高能力。“大事小事亲手干,整天忙得团团转”的领导者,肯定不是一位称职的领导者,而是一位劳动模范。领导者的“正业”是运筹帷幄,他应该专门干下属干不了的事情或突发的、非常规的事情。应该下属做的事情由下属自己干。使之有职有权,他们能增强责任感,并在工作中逐步减少差错和提高工作效率。

领导者最大的本事是发动别人做事。领导者要管头管脚,即指人和资源,但不能从头管到脚。

不愿授权和不会授权的领导者,将给自己积聚愈来愈多的决策事务,使自己在日常琐碎的工作细节中越陷越深,甚至成为碌碌无为的“事务主义”者。由于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这种领导者最后不得不“分给别人一点”。到此地步,有些事已一拖再拖,另一些事可能根本无暇顾及,导致许多需要领导者处理的大事却搁在一边。另外,下级的积极性也受到压抑,工作失去了兴趣和主动性。所以,作为领导者,贵在学会科学地授权。通过合理授权,使领导者重在管理,而非从事具体事务;重在战略,而非战术;重在统帅,而非用兵。通过“分身之术”,有利于领导者议大事、抓大事,居高临下,把握全局。

领导者在用人时,要做到既然给了下属职务,就应该同时给予与其职务相称的权力,不能大搞“扶上马,不撒缰”,处处干预,只给职位不给权力。

在这方面做的最出色的是齐桓公的“凡事问管仲”。

有一次,晋国派使者晋见齐桓公,负责接待的官员向齐桓公请示接待的规格。齐桓公只说了一句话:“问管仲。”接着,又来一位官员向齐桓公请示政务,他还是那句话:“问管仲。”

在一旁侍候的人看到这种情形,笑着说:“凡事都去问管仲,照这么看来,当君主蛮轻松的吗?”齐桓公说:“像你这样的小人物懂什么呢?当君主的辛辛苦苦地网罗人才,就是为了运用人才。如果凡事都由君主一个人亲自去做,一则不可能做得了,再则就糟蹋了苦心找来的人才了。”齐桓公接着说,“让管仲当我的臣下。既然交付给他处理,齐国就安泰,我就不应该随便插手。”

网罗人才是一件很辛苦又费力的事,得到真正的人才不容易。一旦得到贤良而忠心的人才辅佐,国家就会兴旺安泰。要放手让人才去发挥自己的才干,身为领导者,就不要随便插手干预。正是因为齐桓公的贤明,再加上管仲的大力辅佐,不久之后,齐国就跃居春秋五霸之首。

领导者用人只给职不给权,事无巨细都由自己定调、拍板,实际上是对下属的不尊重、不信任。这样,不仅使下属失去独立负责的责任心,还会严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难以使其尽职尽力,到头来工作搞不好的责任还得由领导者自己来承担。

一个优秀的管理人员,不在于你多么会做具体的事务,因为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只有发动集体的力量才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管理人士尤其要注重加强培养自己驾驭人才的能力,知人善任,了解什么时候、什么力量是自己可以利用以助自己取得成功的。

所以,放手让下属去施展才华,只有当他确实违背了工作的主旨时,你再出手干预,将他引上正轨。只有将下属的积极性全部调动起来,你的事业才能迅速地获得成功。

未来企业的发展是不可能只依靠一种固定组织的模式而运作,必须视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而有不同的团队。所以,每一个领导者必须学会如何组织团队,如何掌握及管理团队。领导者应以每个下属的专长为思考点,安排适当的位置,并依照下属的优缺点,做机动性调整,让团队发挥最大的效能。最糟糕的领导者就是漠视下属的短处,随意任用,结果就会使下属不能克服短处而恣意妄为。也就是说,一位不能够明白下属短处的领导者,也不能够明白下属的长处,这是善于洞察下属的领导者力戒的用人误区。如果说,只看到下属的短处而将他抛弃的领导者好比瞎了一只眼睛的盲人,那么只使用下属的短处的领导者则好比瞎了两只眼睛的盲人——成了一个真正的瞎子!

领导者授权的方法

领导者授权的方法有:充分授权法,不充分授权法,目标授权法,制约授权法,弹性授权法,逐渐授权法,引导授权法等七种。

充分授权法适用于工作重要性比较低,而且工作完成与否不会导致全盘工作失败的组织,也适用于系统管理水平较高,各子系统协调配合等诸种情况较好的组织。领导者在充分授权时,应允许下属自行决定行动的方案,并将完成任务所必须的人、财、物等权力完全交给下属,并且准许他们自己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充分授权能极大地发挥下属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能减轻主管领导者不必要的工作负责。因此,凡能充分授权的,领导者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

凡是在具体工作不符合充分授权的条件下,领导者应采用不充分授权的方法。在实行不充分授权时,领导者应当要求下属就重要性程度较高的工作,在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全部可能的方案,或提出一整套完整的行动计划,经过领导者的选择审核后,批准执行这种方案,并将执行中的部分权力授予下属。

采用不充分授权时,领导者和下属双方应当在方案执行之前,就有关事项达成明确一致的要求,并以此统一认识,保证授权的有效性。

所谓目标授权法是领导者根据下属所要达到的目标而授予下属权力的一种方法。领导者授权的目的,是通过授权激励下属去实现组织的目标。这是因为,任何组织都有自己的发展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决不是领导者个人所能完成的。领导者只有将组织的总目标进行必要的分解,由组织内部的各个管理层及部门的所属成员都分担一部分任务,并相应地赋予一定的责任和权力,才能使下属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努力实现组织的总目标。领导者如果按照组织目标进行授权,那就可以避免授权的盲目性和授权失当的现象发生。

弹性授权法是领导者面对复杂的工作任务或对下属的能力、水平无充分把握,或环境条件多变时而采用的。在运用这种方法时,领导者要掌握授权的范围和时间,并依据实际需要对授给下属的权力,予以变动。例如,实行单项授权,即把解决某一特定问题的权力授予某人,随着问题的解决,权力即予以收回;实行定时授权,即在一定时期内将权力授给某人,时间到期后,权力即刻收回。这种授权方法有很大的灵活性。

为避免引起下属误解,实行弹性授权或改变授权方式时,领导者应当对下属作出合理的解释,以取得下属的理解。

当工作性质极为重要,或工作极易出现疏漏时,领导者不应采用充分授权法;或领导者管理幅度大,任务繁重,无足够的精力实施充分授权时,可采用制约授权的方法。制约授权是在领导授权之后,在下属之间形成相互制约的一种授权方式。它是领导者将某项任务的职权,分解成两个或若干部分并分别授权,使它们之间产生相互制约、互相钳制的作用,以有效地防止工作中出现疏漏。

领导者在给下属授权时,不仅要充分肯定下属行使权力的优点或长处,以充分激发其积极性,而且也要指出他的缺点或问题,希望下属在工作中克服和避免。同时还要进行适当的引导,防止偏离组织的工作目标。但这却不是横加干涉,而是支持下属工作,帮助解决问题,特别是在下属发生工作失误时,领导者更应当善于引导,帮助纠正失误,决不能施加压力,或恶意苛求。当然,领导者发现下属确实不能履行权力时,就要采取果断措施,或收回权力,或派人接管,以避免组织遭受更大的损失。

领导者要做到视能授权,在授权前就要对下属进行严格考核,全面了解下属成员的德才情况。但是当领导者对下属的能力、特点等不完全了解,或者对完成某项工作所需的权力无先例可参考,就采取见机行事、逐步授权的方法。如先用“助理”、“代理”职务等非授权形式,试用一段时间,以便对下级继续深入考察。当下属适合授权的条件时,领导者才能授予他们必要的权力。领导者这种稳妥的授权方法,并非是要权责脱节,而是最终要使两者相吻合。

总之,领导者实行授权,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授权方法。但是领导者无论采用哪一种授权方法,都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授权真正围绕组织的工作目标的实现来进行,以达到授权的目的。

多商量,让下属参与决策

有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结果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才终于飞了起来!

每个人都希望用自己的能力来证明自身价值,属下也不例外。给他们更大的空间去施展自己的才华,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和支持。不要害怕他们失败,给予适当的扶持和指点,放开你手中的“雄鹰”,让他们翱翔于更宽阔的天空。是个猴子就给它们座山折腾折腾,是条龙就给它们条大江大河扑腾扑腾。他们的成长,将为你的工作带来更大的贡献。他们的成长,将促使你更进一步。

日本松下公司前总裁松下幸之助说:“不论是企业或团体的领导者,要使属下高高兴兴,自动自发地做事,我认为最重要的,要在用人和被用人之间,建立双向的,也就是精神与精神,心与心的契合、沟通。”他看到了领导与下属的沟通的重要性,因而在实际中身体力行,终于取得了成功。要达成领导与下属心与心的契合、沟通,关键的就是与下属一起交流商量。

对于一项有重大意义的任务,下属大都渴望能够参与,这确实是一个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能力平平、不计功名的下属对这项任务看起来倒无所谓,但如果是有能力有好胜心的下属希望参加而参加不了,心中定会是十分的失望,有时出于报复,还会加以破坏。有人说:“一个新的计划,参与的人越多,支持的就愈多;反之,愈多人被摒弃在外,就会有愈多人反对。所以在决策之时领导要尽可能多地征求下属的意见,让他们参与。”

每个人都有自我意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管你是喜欢还是不喜欢他。所以,下属都希望得到领导的重用,希望上级能够听取自己的意见。如果领导忽略此处,必定会使聪明的下属感到失望,心想自己满腹经纶却无所作为,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于是手臂一摆就走路,俗话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海再阔,天再高,你不让鱼跃、不让鸟飞,人家断不会再死留在这里。

许多下属特别是年轻的下属在工作中不仅是为了追求工资,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所学用到实际当中并充分发展自己的才能。在一个人才济济的环境中可以说须有机会。明明该选自己去做某些事的可领导就是不让你去做,不做事就难以展现自己的才华,就难以发展自己,更重要的是由于不被任用,意见不被听取,自尊心也因此而受到很大的打击,这是许多年轻下属濒濒离开的重要原因。

让下属参与决策,就会使更多的人参与此事,因而减少办事的阻力。同时,由于参与者有一种主人翁的感觉,他就会为这项事的进展尽一份力量。没有什么能比做主人的积极性更高。

一些领导人颐指气使,有事就大嗓门地命令下属去干。他们认为只有雷厉风行才能产生最佳效果,命令别人去干事的时候也不看人家的意见如何,反正一句话:“做了再说!”一般来说这样的领导比较有能力,在下达命令之前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如果久而久之,下属对领导产生了信任,就会什么都不问,照领导说的去做,这样反倒失去了积极性和创造性而成为一件只会办事的机器。而有些下属呢,面对领导铺天盖地的命令,连问一句为什么的机会都没有,自己想不通当然就不愿去做了。不愿做的事要被迫去做是很难做好的。

要吩咐下属去办一件事,命令的方式是不可少的,特别是在情况紧急的情况下,一分一秒都是宝贵的,没有时间给你详细的解释。但更多的时候,最好还是以商量的方式。

如果采用商量的方式,下属就会把心中的想法讲出来,而领导认为说得有道理,就不妨说:“我明白了,你说得很有道理,关于这一点,我看这样行不行?”诸如此类,一方面吸收对方的想法和建议,一面推进工作。这让下属觉得既然自己的意见被采用,自然就会把这件事当作自己的事去认真做的;同时由于热心,自然也会产生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