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号称福建海军,当然,在旧中国武人们的心里,海军将领必须是福建人。所以当时中国海军大权全部掌握在闽系手中,舰上服役的包括打杂的也全是福建人。如果你的户口不是福建的,对不起,就算你有通天的本事,最好的去处就是在北京海军部当候补。候补得再好,老天眷顾让你升官,充其量也就是个文职的参谋人员,没有更好的出路。沈鸿烈是个不甘寂寞的人,他想方设法跑到东北,得到了吉黑江防司令公署中校参谋的职位,这在当时的海归一派中已经是属于极高的待遇了。
恰在此时,奉军战败退回关外,张作霖自称东三省保安司令,宣布东三省独立。颇有眼光的沈鸿烈多次通过不同渠道,向张作霖提出加强海防的具体建议,再加上他丰富的海军阅历和深湛的海军知识,张作霖比较信任他。同时张作霖正在为建设东北自己的海军而犯愁,两下是一拍即合。
1922年,张作霖任命沈鸿烈为镇威上将军公署航警处少将处长,这个航警处可是东北军事的核心部门,东北总共有八大处,航警处就是其中之一。沈鸿烈原来只是中校参谋,破格提升为少将处长,这在海军军官中可谓空前。
获得任命后,沈鸿烈的积极性陡然高涨,他大力招揽人才,极力扩充海军实力。想到过去自己的遭遇,他对旧军队排挤异己的行为十分不满,想到有学问的人总是得不到重视,他也是特别痛恨。在他终于有了真正的兵权后,他开始大力革新,重用学术人才。当年跟他一起留学的同学们多数是不得志的,于是他东奔西走,使劲张罗,将那帮同学一个不落的全都招到东北来。凌霄、方念祖、谢刚哲等人就是在那个时候投奔东北海军的,后来这几个人也为东北海军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有了张作霖经济上和行政上的支持,再有了可用的人才,沈鸿烈终于甩开膀子,开始了创建新式海军的计划。
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是人,而不是武器,尤其是技术含量很高的海军更是如此,这点他是心知肚明的,于是培养海军人才就成了当务之急。这第一步,就是建立东三省航警学校。
航警学校最初叫葫芦岛航警学校,后来改名为东北航警学校、东北海军学校等,校长就是被他招募来的同学、被张作霖授予上校军衔的凌霄,教育长是海军中校方念祖。学校的专业设置门类齐全,航海、船艺、枪炮、鱼雷、轮机、气象、海洋、海战术、炮战术等学科应有尽有。不光如此,为了培养面向20世纪的复合型人才,学校还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等常规大学才有的专业。
学校有两个班级差别,分别叫学生班和军官班。顾名思义,学生班就是培养军舰上的专门人才的,比如轮机手、鱼雷手、操炮手等,而军官班就是培养舰艇中高级指挥官的。
军官班第一期入学的学生一共47名,1923年4月1日正式开学,1926年9月毕业,学制三年。最后真正拿到毕业证在海防舰队服役的只有27人,这是东北海军学校培养的第l期海军军官。其他的人不是中途退学(家境不好或生病等),就是考核不合格被勒令退学的,可见沈鸿烈办学的宗旨是宁缺毋滥,还是很严格的。第2期招考了38人,最终顺利毕业的也只有33名,有5个人考试老是不及格(还作弊),不得不让他们回家种地去了。
学兵班一共举办了六期,培养了海军士兵1090名。
总之,通过航警学校的培养,东北海军开始从有名无实到人才济济,形成了一整套海军培养、指挥、作战的系统,为东北海军自成一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是张作霖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有了人才,没有武器也不行,用嘴皮子喊是喊不倒敌人的,海军的武器就是舰艇,所以这第二步,当然就是筹建东北海军舰队。
当时东北自己没有军舰,张作霖打算向外国买,但这很麻烦。一是海军强国比如英国、法国等不愿意卖给他,因为他们支持的是吴佩孚的直系,根本不愿意看到受日本支持的张作霖做大,所以办起事情来并不痛快。别以为有钱好办事,到关键时候有钱也没用。现在看出来张作霖为什么大力发展兵工厂了吧,就因为他知道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软。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购买军舰不像购买枪支弹药或其他物品那么容易,一艘军舰从设计到制造是很费时日的,今天签合同,等拿到军舰怕是要等两三年之后了。
购买太麻烦,张作霖便指示沈鸿烈打起了改造商船的主意。他向烟台政纪轮船公司购买了一艘2500吨级的商船,经过一番改造后命名为“镇海”军舰,第一任舰长为海军上校凌霄,副舰长为海军少校盛建勋,轮机长为海军少校张振舣。
后来张作霖又向日本购买了一艘2500吨级的废商船,改造后命名为“威海”军舰。又征召中央海军烟台海军学校的八年制毕业生,来东北海军服役,解决了舰队基层军官不足的难题。
接着又将在塘沽接收的1000吨级的俄国破冰船命名为“定海”军舰,还购买了一艘300吨级的日本旧鱼雷艇,命名为“飞鹏”军舰。
至此,东北海军舰队就以“镇海”、“威海”、“定海”、“飞鹏”四舰组成。凌霄任代将舰队长(代将是东北海军特有的一个军衔,介于上校和少将之间,相当于某些国家军衔中的准将)。方念祖任“镇海”舰长,宋式善任“威海”舰长,冯涛任“定海”舰长,谢渭清任“飞鹏”舰长,沈鸿烈升任中将司令。
不过此时的东北海军的实力还很弱,实际上没有一艘真正的军舰。因为能叫出名字来的那几艘船,都是人家用烂了的,真打起仗来管不了大用处。
张作霖不是不知道海军的实底,他也在费尽心机想办法,为海军搞来急需的军舰。在这件事上,张作霖玩了一招极其高明的拿来主义,那就是整体接收了渤海舰队。
东北海军成立后,面对的最大敌人就是渤海舰队。渤海舰队拥有三艘巡洋舰、两艘炮舰、一艘鱼雷艇,是一支实力雄厚的正式舰队,东北海军根本不是人家的对手。一旦真打起来,东北海军在渤海海军面前可能连一发炮弹都发射不出去,就被人家缴械了。既然不是人家的对手,短期内凭自己的实力购买也不可能,那怎么办?难道等人家打上门来再后悔?张作霖决定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将渤海舰队拿来给自己。
他这么想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中间发生了第二次直奉战争,直系失败了,归直系管辖的渤海舰队陷入困境,连顶头上司都跑了,工资都不知道找谁要去,他们当兵吃粮的能怎么办?于是军官聚赌、士兵放假、军舰失修,官兵士气消沉,感到前途无望。
渤海舰队中有一艘有名的大型巡洋舰,名叫“海圻”号。这艘“海圻”号可是大有来头,它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巡洋舰,是1894年的甲午战争后四年,从英国购买的。辛亥革命前,曾代表中国海军远渡重洋,赴英国伦敦庆贺英皇加冕典礼。之后,又应华侨的要求访问了美洲,辛亥革命后才回国。“海圻”被称为“海上王”,其航行速度和武器装备都堪称世界一流。
但是多年来直系军队拖欠军费严重, “海圻”军舰早已年久失修,再不立刻修理就只能废弃了。1927年, “海圻”军舰到旅顺口来修理,闻听此消息,张作霖马上命令将自己海军中最好的军舰“镇海”号做了一番布置,也开到旅顺口来“修理” 。于是分属不同舰队的两艘军舰被人为地摆在了一起,两舰隔坞相望,新旧对比鲜明。“镇海”军舰生机勃勃; “海圻”军舰死气沉沉。“海圻”军舰的官兵看着衣着光鲜的东北海军将领,再看看自己那一身早已过时的旧军舰和破烂军服,不由得大发感慨,产生了投奔东北的想法。
而张作霖也暗中安排人去“海圻”号上嘘寒问暖,表示张作霖对他们很是关心和看重。其实该舰绝大部分官兵都是山东人,他们一直受到闽系海军的排挤,在心理上反而与东北海军更亲近。“海圻”上的官兵们一致决定改换门庭,于是他们在军舰修好、刚出旅顺口之际,就通电全国归附东北。在舰长袁方乔的率领下,“海圻”军舰奉命驶向长山列岛,并以此为根据地,长期驻泊。
张作霖当即下令足额补发官兵已经被拖欠了三个月的工资,将袁方乔升为代将舰队长。此时的张作霖兴奋异常,有了“海圻”军舰的加盟,东北海军终于可以算得上一支真正的海军了。
有了初一,就有十五。“海圻”毕竟只是一艘军舰,整个渤海舰队还没有被张作霖掌握。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奉系的势力已经延伸至直、鲁、苏、豫、皖五省,但渤海舰队因为在海上,奈何他们不得,他们也龟缩在青岛海湾,就是不主动投降。
沈鸿烈有点着急了,采取了强行改编渤海舰队的计策。他拥戴山东督军张宗昌为东北海军总司令,自居海军副司令,将“海圻”、“江利”两舰组成海军第一舰队,而将原来的渤海舰队改为第二舰队,任命凌霄担任舰长。凌霄只带了一两个人就动身去接收“肇和”军舰,没想到当天晚上他就被军舰上的军官软禁。同时,渤海舰队的“海琛”军舰也在没有命令的情况下,私自夜间行动,到青岛海湾后海集中,并禁止东北舰队的“镇海”军舰驶离码头。一时间海上全面戒严,形势十分紧张。
沈鸿烈遇到这一变故,一下子有点慌神。不过毕竟是日本军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又多次出国学习,多年锻炼的军事素质发挥了关键作用。他知道现在只有一个人能处理这个问题,于是他火速前往济南调张宗昌来灭火。
在沈鸿烈的策划下,海军总司令张宗昌急赴青岛,并把东北航警学校的海军学生假扮成陆军,暂充张宗昌的卫队。张宗昌在沈鸿烈的陪同下,率领卫队,登上“肇和”军舰,立即集合官兵讲话。当全舰官兵集合到甲板上时,张宗昌的卫队就迅速地占领了该舰的枪炮位和火药库等要害部位。
张宗昌号称“狗肉将军”,本身是个大老粗,做起事来也是作风粗野,不过此时他倒真是最适合处理这个问题的人。他没有讲究什么策略,也不会做政治思想工作,更不会与人拉家常攀亲戚,一上来就直奔主题: “我是总司令,你们服从我不?”
官兵们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弄不清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是茫然地喊口号:“服从!”
“那好,你们马上集合到岸上去听候改编。”
“是!”
如此复杂的局面,他张宗昌居然就用这么简单的方法解决了,不得不说一句: “人才不一定要最好的,而是要最合适的!”渤海舰队就在他两句连文理都不通的喊话中被和平接收了。
接收渤海舰队后,东北海军拥有了两支舰队:第一舰队辖有“海圻”、“海琛”、“镇海”、“威海”、“同安”等军舰,以海军少将凌霄为舰队长,驻泊青岛;第二舰队辖有“永翔”、“楚豫”、“江利”、“定海”等军舰,以海军少将袁方乔为舰队长,驻泊长山岛。
整个东北海军拥有大小舰只2l艘,共约有3.22万吨,舰队官兵约3300人。当时全国海军舰只只有4.2万吨,官兵约有5400人。东北海军在全国海军中占有绝对优势。这样,东北海军就与福建海军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东北海军进入了全盛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