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业务人员若为回避“过关斩将”而直接与采购经理或高阶主管洽谈,势必会得罪采购人员,将来有丧失询价机会之虞,所以通常会接受此种逐次提高议价者层级的安排。
化整为零。采购人员为获得最合理的价格,必须深入了解供应商的“底价”究竟是多少?若是仅获得供应商笼统的报价,据此与其议价,则吃亏上当的机会相当大。若能要求供应商提供详细的成本分析表,则“杀价”才不至于发生错误。因为真正的成本或底价,只有供应商心理明白,任凭采购人员乱砍乱杀,最后恐怕还是占不了便宜。因此,特别是拟购之物品是由几个不同的零件组合或装配而成时,宜要求供应商“化整为零”,列示各项零件并逐一报价,并另洽制造此等零件的专业厂商独立报价,藉此寻求最低的单项报价或总价,作为议价的依据。如此做法,也会面临以完成品买进或以个别零件买进自行组装的采购决策问题。
压迫降价。所谓压迫降价,是买方占优势的情况下,以胁迫的方式要求供应商降低价格,并不征询供应商的意见。这通常是在买方处于产品销路欠佳,或竞争十分激烈,致发生亏损或利润微薄的情况下,为改善其获利能力而使出的杀手锏。由于市场不景气,故供应商亦有存货积压,急于出脱产品换取周转资金的现象。因此,这时候形成买方市场。采购人员通常遵照公司的紧急措施,通知供应商自特定日期起降价若干;若原来供应商缺乏配合意愿,即行更换来源,当然,此种激烈的降价手段,会破坏供需双方的和谐关系;当市场好转时,原来委曲求全的供应商,不是“以牙还牙”抬高售价,就是另谋发展,供需关系难能维持良久。
总之,在采取“压迫降价”时,必须注意切勿“杀鸡取卵”,以免危害长期的供应商关系或激起对抗的行动。
让利不靠谱,勿因小利而失大
可以这样总结,现在的商家促销常使用的方法是概念模糊,误导消费;虚设原价偷梁换柱;促销宣传暗藏玄机;特价诱惑掩人耳目;促销赠品服务缩水。作为一个生活在现时代的人,必需对身边的这些“让利”陷阱充分警惕,以防上当受骗。
以团购为例。09年五一小黄金周刚过,各大家居建材市场卖场的宣传阵势此消彼长,众多网站、论坛上打起的“团购”大旗充斥着人们的眼球,诸如“金牌杀价师”、“集体砍价团”、“职业砍价员”等形形色色的名目吸引着急于装修、选购建材的消费者,而面对陌生的家居建材领域,更多的消费者就像没头的苍蝇一样撞入了神秘团购组织者挖的一个又一个“团购陷阱”……
市民宋女士在一次团购活动中订购了一款心仪许久的名牌地板,低于5折的让利价格让宋女士毫不犹豫地就交了订金,然后商家却告知由于团购数量过大该产品缺货,如想尽快取货不但要增加一部分“加急费”,安装工人加班加点送货、安装还需要相应地增加安装费。
在火爆的团购现场,宋女士一心只想趁便宜赶快买下最喜欢的地板,交付了商家列出的一系列“附加费”之后,宋女士如愿在一个星期后将新地板安装到位。当静下心来仔细算账时,宋女士才发现,这样的团购价格再加上各种名目的“附加费”,自己并没有得到什么实惠,甚至比卖场节假日的打折价格还要高。宋女士不明白,当初自己怎么就会被这样的“团购让利”、“低价诱惑”彻底地给迷惑了。
在团购活动中,很多商家为了增大产品的销量,都会打出超低的价格吸引消费者,甚至利用消费者的砍价心理,故意留出了价格余地给消费者“砍”,让消费者在成功砍价之后既欣喜若狂又精疲力竭,自然忽略了产品的售后服务。有些团购组织还会在收完全款后,告知消费者只有达到一定价格、人数数额时才能享受团购价格,而且还要加收送货费、安装费等一系列附加的服务,最后的结果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团购价格并不比市场价格低。
因此,在参加团购之前一定要选择正规、专业的团购组织者,要考察清楚他们的资格、责任承担能力,同时要保证对自己想要购买产品有一定的了解;在准备下订单的同时要将包括产品质量、售后服务、配套产品等在内的诸多情况了解清楚,最好签订合同书,这样会使交易多几分保障。
又以商场促销为例。一般春节临近,商家都会推出“满就送”、“满就减”的促销方式吸引消费者扎堆“血拼”,但也不乏个别商家利用此招来“忽悠”消费者。在某事业单位工作的石女士讲述了自己的“被骗”经历。
石女士在市区少年路一家品牌专卖店看中了一款上衣。当时售货员告诉她原价为479元,因为在搞“满300减100”的促销,花379元就可购得。然而石女士将衣服买回家后才发现,衣服标签上明码标价却是379元,按照商家“满300减100”的承诺,应该只卖299元。石女士顿时感觉“被骗”,最后在消协的干预下商家承认了自己的“疏忽”,并退回了多收的80元。
“虽然拿回了80元,但心里一直不是个滋味,有种被骗的感觉。”石女士说,“商家隐瞒原来的销售价格,然后随意提高价格,再以打折‘诱惑’消费者购买。以后我会谨慎看待这种所谓的促销了。”
那么,对这种“满就送”、“满就减”的促销形式,消费者有多少“忠诚度”呢?
某女士对这种“满就送”、“满就减”颇为感慨。她讲述,她曾在一家专卖店看到一款皮靴正在搞促销,打3折后只卖200多元,而在另一家商场她看到同款式、品牌的皮靴,只比那家专卖店贵了十几元。她认为,个别商家肆意“拔高”价格,再以打折形式吸引消费者,无疑是一种变相的欺骗。
“现在根本不敢相信商场里二折、三折以及‘满就送’、‘满就减’的促销,如果真这样,商家不是在做亏本买卖?”一些经历了多次“血拼”的消费者认为,这种打折促销对消费者的确有足够的诱惑,但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只有货比三家才能不被“忽悠”。
舍弃与成交的最佳时机
“超负荷的工作量,工作中的不愉快等时时侵扰着我,已经很久没有开怀大笑了。”不少上班族常常发出这样的感叹。职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然而,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对工作过度投入,就意味着对生活无暇顾及。无论生活还是购物,人必须学会“成交 ”和舍弃。
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月收入在5000元~7000元之间的中等收入阶层,对“幸福生活”的感觉最为强烈。这些人衣食无忧,生活稳定,没有更高奢求,最能体现生活的幸福。但是随着收入的升高,幸福感却有所降低。由此看来,并非收入越高,生活越幸福,这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成功人士并没感到幸福的原因。真正的幸福来源于内心。
要达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最重要的是确定自己的生活重心,也就是你的人生目标,只要不偏离这个重心,你内心就会保持平衡。
杂技演员手中的长竿,是维持平衡的工具,只要感到不平衡了,他就会马上将长竿向另一头倾斜。在生活中也应如此,当你感觉到不平衡,就必须学会断然舍弃一头。许多人做不到平衡的原因,不是没有意识到需要调整,而是因为他难以决断“舍”和“得”。想象一下,杂技演员在不平衡时想的是什么?重心。只有一根长竿,这边长了,那边肯定短,为了重心的需要,必须暂时舍弃一头。必须打消“鱼与熊掌兼得”的念头,你的精力和时间有限,没有“舍”,便没有“得”。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你必须学会选择,懂得放弃。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在你做一个决定时,你常常会面临两个或多个选项,这就要求你善于分析比较,作出明智的选择,放弃那些弱势选项。如果一个人不懂选择和放弃的智慧,面对人生的多个选项犹豫不决,迟迟难下结论,最终必然会错过成功的机会。选择是要一个人集中精力朝着一个方向努力,因为无论在哪个阶段,人生都会有许多方向,如果总是不能确定选择哪个方向,结果可想而知。生活中,你有权选择快乐,也有权选择痛苦;你有权选择幸福,也有权选择不幸;你有权选择希望,也有权选择失望;你有权选择成功,也有权选择失败;……只有学会了选择,你才能拥有美满的人生,获得成功的事业!没有选择,你的人生就是没有航标的小船,毫无目的地随波逐流。但是生活中仅仅学会了选择还是远远不够的,你还要懂得放弃。懂得放弃,你才能领会选择的重要性;懂得放弃,你才能坦然面对生活;懂得放弃,你才能以微笑面对得失;懂得放弃,你才能得到更多……放弃是另一种美。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失必有所得,该放弃时就放弃,你将与阳光一路同行! 选择是人生成功路上的指南针,学会如何运用它,你才不会迷失方向。放弃是智者对生活正确的选择,懂得怎样运用它,你才能更快地到达目的地。
总之,选择与放弃对于人生,就如同水对于鱼,月亮对于黑夜一样重要。鱼若离开水的滋养,生命将很快黯然,而黑夜若失去星光的点缀,将缺乏迷人的光辉!
选择是理性的取舍,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正确选择了,才能正确做事,选择好了,才不会多走弯路或误入歧途; 放弃是另一种更广阔的拥有,放弃是为了更好的选择,敢于放弃者精明,乐于放弃者聪明,善于放弃者高明。人一生中,需要作出太多选择,无论是在爱情、婚姻上,还是在工作、事业上,不同的选择导致命运的迥异。错误的选择会让人走尽弯路,辛苦一生却一无所获,或走入歧途,酿成人生悲剧;量力而行,睿智选择,才会让人一帆风顺,成就完美人生。同样,人一生中需要放弃的太多,放弃不能承受之重,放弃心灵桎梏,该放弃时就要放弃,放弃是一种超越,一种生存智慧。不懂放弃常使人背负沉重压力,长期被痛苦困扰;懂得放弃让你避免许多挫折,生活更顺利。
在品牌博弈中占尽便宜
同类别的成功品牌一般都有一个优秀的竞争对手存在,彼此间他们在战略战术上均针锋相对,在品牌博弈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超越自己。因为有碍正确理解博弈双方的相互作用所以就没有使用“竞争者”一词。竞争使我们想到的是双方或多方激烈竞争的情形,例如:我们可以说在一个产品类别的任何一个品牌都是这个行业领导品牌的竞争者,但它却不是领导品牌的博弈者。博弈者是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真正的博弈双方清楚地明白彼此间处于一种什么状态,这就是品牌博弈所追求的均衡状态—竞合。
品牌博弈的例子在许多行业都有很多来,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麦当劳与肯德基便是典型的例子,它们在品牌的博弈中双方共同成长、不断完善,把一些跟进者远远地甩在后面,就其品牌博弈双方的特质及博弈过程,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思考和总结。
同质与差异的结合
品牌博弈的过程并不是一味追求雷同和寻找绝对的差异,而是要在同质与差异之间寻找一个完美的结合点,使对弈的品牌在消费者的心灵层面有所区分。品牌的产品基本层面若属雷同无可厚非,但品牌感召力必须要有所区分,这样品牌的个性才能够凸现出来,从而影响消费者面对不同品牌时的购买决策。
以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为例,从产品面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之间的每一个产品线都是针锋相对,从可口可乐对百事可乐到芬达对美年达,无论从产品的口味、包装风格都十分类似,虽然可口可乐一再向消费者强调1%神秘配方,但真正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潜移默化地让消费者区分这两个品牌的是,彼此间在消费者定义和品牌定义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从顺序上讲,是先有品牌定义,再完善品牌核心价值(品牌个性、品牌主张)及诉求,从而顺势有了该品牌的消费者定义。品牌定义是一个设计的过程,而消费者定义是设计的结果,这样的因果关系,造就了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在品牌定义和消费者定义上有所区别。接下来,我们从这两个品牌的基本诉求层面,诠释他们的差异。
可口可乐一贯坚持的基础诉求是“可口如一”,而百事可乐则用“渴望无限”。从字面上理解,我们就能发现它们在表达内涵上各不相同。先说“可口如一”,透过这四个字,我们可以感觉到一种“经典和永恒”的品牌调性,而“渴望无限”则代表一种“超年轻”的心理状态,表达的是“激情和期盼”的品牌主张,这两种不同的品牌内涵诉说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无形中便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再看形象代言人的选择,喜欢张柏芝和F4的人,相信在年龄上至少相差5岁,这一切无不证明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在品牌定义和消费者定义上有所差异。
谈到品牌之间的竞争形式,大多聚焦到产品和价格两个基本面,但在“两乐”之间的品牌博弈,无形中是淡化这两个基本面的,他们争夺的是通过品牌诉求的不同,带来消费者心理感受的差异和消费者主体群落的差别,其真正影响的是消费者心灵层面的东西。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可口可乐是领导者,百事可乐是跟随者。作为百事可乐而言,跟随者总要付出的多一些,百事可乐知道可口可乐的直销加深度分销的模式就是自己要沿袭和依照的模式,所以业内经常有耳闻百事可乐不惜双倍的价钱去争一个现调点或是C/D店,百事可乐清楚的认识到,只有基础的工作做的比可口可乐更出色,才不会落后。
有人问起百事可乐成功秘诀,得到的回答是:我们找到了一个优秀对手,这就是可口可乐!以可口可乐为镜,百事可乐成长迅速,他们的策略是:“永远比可口可乐在容量上多一点,永远陈列在可口可乐的旁边并努力比它多一些陈列空间,永远比可口可乐低5分钱……”
依照以上的实例,可以总结出品牌博弈基础是建立在博弈双方的基本共性(产品层面和品牌类别的共性和行业区位),而对于品牌定义和消费者定义上有所区分,最终让消费者从透过心灵层面,来感受品牌和区分差异。作为一个市场竞争的参与者,品牌博弈是一面最好的镜子,能够让博弈双方有足够的清醒去面对对手,无论是对于品牌力的塑造,或是产品力的提升都是一个完善和弥补。
品牌博弈是一种研究对手行为,并相互作用和保持均衡状态的方法。将博弈的观念引入品牌运营中,可以清楚地看清对手在营销环境中的各个环节,可以有效避免竞争策略的偏离,避免市场竞争中盲目跟风带来的内耗;认清品牌真正的博弈对手,建立一种全新的互惠型竞争模式,让博弈双方共享成功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