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给心灵洗个澡大全集(超值金版)
19164000000017

第17章 气度决定高度(3)

甲庙的住持看到乙庙的和尚们天天和睦相处,相安无事,心里非常羡慕,但又不知其中的奥妙所在。于是,有一天他特地来到乙庙,向一位小和尚讨教秘方。

住持问:“你们有什么好方法使庙里一直保持和谐愉快的气氛呢?”

小和尚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因为我们经常做错事。”

正当甲庙住持感到疑惑不解之时,忽见一和尚匆匆从外面回来,走进大厅时不慎摔了一跤。这时,正在拖地的和尚立刻跑过来,一边扶他一边道歉:“真对不起,都是我的错,把地拖得太湿,让你摔着了。”

站在大门口的和尚见状也跟着跑过来说:“不,都是我的错,没有提醒你大厅里正在拖地,该小心点。”

摔跤的和尚没有半句怨言,只是自责地说:“不,不,是我的错,都怪我自己太不小心了。”

甲庙住持看了这精彩的一幕,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乙庙和尚和睦相处的奥妙所在。

自责既可以化暴戾为祥和,又会使人真心相对。逃避责任只会引起人与人之间无谓的争吵,加深隔阂。

不要对生活求全责备

从前有一位画家,想画出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经过几个月的辛苦工作,他画好了他的作品,便拿到市场上去展出。他在画旁放了一支笔,并附上一则说明:亲爱的参观朋友,如果你认为这幅画哪里有欠佳之笔,请你赐教,在画中画上记号。

晚上,画家取回了画,发现整个画面都涂满了记号——没有一笔一划不被指责。画家心中十分不快,对这次尝试深感失望。

画家决定换一种方法再去试试。于是他又摹了一张同样的画拿到市场上展出。这一次,他要求每位观赏者都将其最为欣赏的妙笔标上记号。结果是,一切曾被指责的笔画,如今都换上了赞美的标记。“哦!”画家不无感慨地说道:“我现在发现了一个奥秘,那就是我们不管做什么,只要使一部分人满意就足够了。因为,在有些人看来是丑的东西,在另一些人眼里恰恰是美好的。”

我们为人处世经常由别人的反应来决定,很难按自己的意愿去行动。尤其是在关于“成功”、“幸福”之类重要的问题上,一切似乎已经有了约定俗成的标准。弗洛伊德说:“简直不可能不得出这样的印象,人们常常运用错误的判断标准——他们为自己追求权利、成功和财富,并羡慕别人拥有这些东西,他们低估了生命的真正价值。”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小和尚非常苦恼沮丧,禅师问他何故,他回答:“东街的大伯称我为大师;西巷的大婶骂我是秃驴;张家的阿哥赞我清心寡欲,四大皆空;李家的小姐却指责我色胆包天,凡心未了。究竟我算什么呢?”禅师笑而不语,指指身边的一块石,又拿起面前的一盆花。小和尚恍然大悟。其实,禅师的笑而不语,正是一语道破了生命的本义。他的意思是说,石块就是石块,花朵就是花朵,自己就是自己,根本不必因为别人的说三道四而烦恼。别人说的,由得别人去说吧,那只是别人的看法而已。

现实生活中,你有面子就有面子,没有面子,你去爱面子别人也不会给你面子。我们也常常遇见过这样的事情。当某人做了一件善事,引起身边同事们的注意时,会听到各种截然不同的评论。张三说你做得好,大公无私;李四说你野心勃勃,一心往上爬;上司赞你有爱心,值得表扬;下属则说你冷漠无情,毫无创意……总之,各种各样的议论,有的如同飞絮,有的好似利箭,一一迎面扑来。怎么办呢了最好的方法,就是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心态。有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时,更可以学习学习鲁迅先生,“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别人说的,让人去说;别人做的,让人去做。嘴巴长在人家脸上,你想控制也控制不了。绝不要被人家的评论牵住自己,更不要为别人的言语苦恼自己。记住,自己就是自己,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

每个人都有其个人的感觉,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对待世界。不要试图让所有的人都对你满意,否则你将永远也得不到快乐。

放下身份,路越走越宽

有一位大学生,在校时成绩很好,大家对他的期望也很高,认为他必将有一番了不起的成就。

他是有成就,但不是在政府机关或在大公司里有成就,而是卖蚵子仔卖出了成就。

原来他是在毕业后不久,得知家乡附近的夜市有一个摊子要转让,他那时还没找到工作,就向家人“借钱”,把它买了下来。因为他对烹饪很有兴趣,便自己当老板,卖起蚵仔面线来。他的大学生身份曾招来很多不以为然的眼光,但却也为他招来不少生意。他自己倒从未对自己学非所用及高学低用产生过怀疑。

现在呢,他还在卖蚵仔面线,但也搞投资,钱赚得比一般人不知多多少倍。

“要放下身份,不要被面子所左右。”这是那位同学的口头禅和座右铭:“放下身份,路会越走越宽。”

那位同学如果不去卖蚵仔面线或许也会很有成就,但无论如何,他能放下大学生的身份,还是很令人佩服的。你不必学他非得去做类似的事情不可,但在必要的时候,实在也要有他的勇气。

人的“身份”是一种“自我认同”,并不是什么不好的事,但这种“自我认同”也是一种“自我限制”,也就是说:“因为我是这种人,所以我不能去做那种事”,而自我认同越强的人,自我限制也越厉害,千金小姐不愿意和她的女同桌吃饭,博士不愿意当基层业务员,高级主管不愿意主动去找下级职员,知识分子不愿意去做“不用知识”的工作……他们认为,如果那样做,就有损他的身份和面子。

其实这种“身份”只会让人路越走越窄,我并不是说有“身份”的人就不能有得意的人生,但我们相信,在非常时刻,如果还放不下身份,那么会让自己无路可走。像博士如果找不到工作,又不愿意当业务员,那只有挨饿了;如果能放下身份,那么路就越走越宽。

你如果想在社会上走出一条路来,那么就要放下身份,也就是:放下你的学历、放下你的家庭背景、放下你的身份和面子,让自己回归到“普通人”。同时,也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和批评,做你认为值得做的事,走你认为值得走的路。

“放下身份”比放不下身份的人在竞争上多了几个优势:

能放下身份的人,他的思考富有高度的弹性,不会有刻板的观念,而能吸收各种资讯,形成一个庞大而多样的资讯库,这将是他的本钱。

能放下身份的人能比别人早一步抓到好机会,也能比别人抓到更多的机会,因为他没有身份的顾虑。

有一则这样的故事:一千金小姐随着婢女在饥荒中逃难,干粮吃尽后,婢女要小姐一起去乞讨,千金小姐说:“我是小姐。”小姐不愿意去。

结果呢?当然是小姐饿死了。

如果你在追求成功,你就要放下你的身份,不要在乎你的地位,也不要在乎你以前的辉煌,应该努力使自己心态平静,有从零开始做的准备,那样的话,你的路才会越走越宽。

刻在沙上和石上的友谊

人间多少悲剧,多少恐怖,皆因人没有宽容心而发生!不能宽容,实和愚昧同义,而且这种愚昧,不是野蛮人和暴徒的愚昧——因为他们对于世间的事物认识不清,而是一种由隔膜而误会,由误会而发怒,使自己深受其害的因素。

法国谚语说:“能够了解一切事物,就能宽容一切事物。”所以我们如果要做一个文明的人,就要了解人间的事物,对于别人的小过失,该予以宽容,切不可加以谴责,而伤了别人的自尊,影响彼此的和气。

两个朋友在沙漠旅行,旅途中他们为了一件小事而发生争吵,其中一个还打了另一个一记耳光。

被打的人觉得深受屈辱,独自走到帐篷外,一言不发地在沙子上写下了一句话:“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

然后,他们继续往前走,一直到一片绿洲,停下来饮水和洗澡。在河边,那个被打了一巴掌的人差点被淹死,幸好朋友救起了他。上岸后,那个人拿了一把小剑在石头上刻下了一句话:“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

朋友看到后好奇地问道:“为什么我打了你后,你要写在沙子上,而现在要刻在石头上呢?”

那个人笑着回答说:“当被一个朋友伤害时,要写在易忘的地方,风会负责抹去它;相反,如果被帮助,我们要把它刻在心里的深处,那里任何风都不能磨灭它。”

忘掉朋友对你的不好,记着朋友对你的好,这就是宽容与感恩。互相宽容的朋友一定百年同舟;互相宽容的夫妻一定百年共枕;互相宽容的世界一定和平美丽。

人世间最好的报复

仇恨的习惯是难以破除的。和其他许多坏习惯一样,我们通常要把它粉碎很多次,最后才能使它完全消灭。伤害愈深,心理调整所需要的时间就愈长,消灭的难度就加大,可是久而久之,总会慢慢地把它消灭。

斯宾诺莎说:“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大度征服。”如果一个人能原谅别人的冒犯,就证明他的心灵乃是超越了一切伤害的。做人要心胸开阔,对事要思想开明。世界上最能长存的东西能存在的日子也很有限,做人又何必拿这些小事当真呢?宽恕人家所不能宽恕的,是一种高贵的行为。

一位妇女来向著名作家林清玄哭诉,她的丈夫是多么不懂得怜香惜玉,多么横暴无情,哭到后来竟说出这样的话:“真希望他早点死,希望他今天就死。”

林清玄听出妇人对丈夫仍有爱意,就对她说:“通常我们非常恨、希望他早点死的人,都会活得很长寿,这叫做怨长久;往往我们很爱、希望长相厮守的人,就会早死,这叫做爱别离。”

妇人听了感到愕然。

“因此,你希望丈夫早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拼命去爱他,爱到天妒良缘的地步,他也就活不了了。”林清玄说。

“可是,到那时候我又会舍不得他死了。”妇人疑惑着。

“愈舍不得,他就愈死得快呀!”

妇人笑起来了,好像找到什么武林秘籍,欢喜地离开了。

林清玄为此感叹说:“人世间最好的报复是更广大的爱,使仇恨黯然失色的则是无限的宽容。”

复仇从来不能造成“平衡”和“公平”,报复常常使仇恨者和被恨者双方都陷入仇恨越结越深的痛苦深渊中。甘地说得好:“要是人人都把‘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当作人生法则,那么整个世界早就乱作一团了。”

关键时刻暂停一分钟

人与人不一样,性格的差异,使人有别于动物界。刚烈成了天生的性格,严格地说,这不能划归为毛病;但刚烈易出乱子,容易闯祸。口角、斗殴、拼杀,不会同时开火,总有一方先动手脚、动器械。在这个关键时刻,性格刚烈的人就是首先点燃导火线的“凶手”。也许暂停一分钟的话,事件就可能不会发生。

为此,我们应该暂停一分钟——在激烈的时候暂停一分钟;在咬牙切齿的时刻暂停一分钟;在准备大打出手的时候暂停一分钟。

一分钟虽然短暂,但却十分重要。在双方对峙火药味正浓的时候,想叫任何一方理智地退却一下,似乎都是不可能的。他们谁也不愿戴上“懦夫”这顶让人瞧不起的帽子。但暂停一分钟是能够办到的,这不会让人丢面子。对方也许会认为你在等候进攻的时间,这使他更警惕你;而你这一分钟内,可能把绷紧的拼命的神经“线”稍稍松弛一点。争得了这一分钟,你或许脑子里产生了许多幻觉,没有打斗的情绪了,而对方,也由于你迟迟没有动手缓了一口气,情绪也许轻松了许多。

一分钟对于人生来说只是转瞬即逝,人们在事情发生后,白白地度过了许多一分钟,但在当初却不能珍惜这“渺小”的一分钟。有一个女士,她父亲与她伯父为争家宅的事动手打了起来。在父亲一代,仅兄弟二人,祖父留下了两间相连着的房子。现在,大家把眼睛盯在了屋后的空地上。老二(女士的父亲)先行一步,砌了一道简陋的墙为自己划了一块地。老二所做的并非是错误的,他将大一点的地方留给了大哥。大哥却认为吃了亏,便叫来儿子拿铁棍撬那刚砌的墙。老二也召来儿子女婿,并在后楼上囤积了许多小石头严阵以待,大有“火拼”一仗的气氛。弟兄双方摩拳擦掌。这时老大又用铁棍轻轻撬了一下(这是试探)。在这一刹那,假设老二暂停一分钟,大哥也会观望一阵。可这一分钟似乎变成了一秒钟,反而“争分夺秒”了——老二把撬棍当成了信号,随手扔出了石头。不用说双方开始了一场恶战,两败俱伤。兄弟情没了,大哥告了状,女士的父亲和丈夫都被判了刑,公职自然跟着丢了。假若受挑衅的一方能够控制一分钟,何至于有这种痛不欲生的结局呢?

任何紧张的气氛中,应该先暂停一分钟,这一分钟也许能制止一场不必要的争斗,同时,保全了双方的友谊,避免一场灾难,甚至挽回一群生命呢。

讨人喜欢的原则

受人欢迎是为人处世的无价之宝。事情往往是这样,如果人们欢迎你,那么,无论你做错什么事,他们都会原谅你;如果别人不欢迎你,那么,尽管你慎之又慎,步步为营,也无济于事。

办事就是在推销自己。这种推销,就是要在众目睽睽的舞台上发挥自如,博取对方的好感。然而谁也不能确切地告诉你讨人喜欢是怎么回事。不过,那些讨人喜欢者所秉持的某些品质却是可以解释清楚的,对此可以列出许多条来:

学会聆听。

不要向朋友借钱。

尊敬不喜欢你的人。

打球时不要一直赢。

不必什么都用“我”做主语。

不要把过去的事全告诉别人。

为每一位上台唱歌的人鼓掌。

对事不对人;或对事无情,对人要有情;或做人第一,做事其次。

不要期望所有人都喜欢你,那是不可能的,让大多数人喜欢就是成功的表现。

自己开着车,不要特地停下来和一个骑自行车的同事打招呼。人家会以为你在炫耀。

有时要明知故问:“你的钻戒很贵吧!”有时,即使想问也不能问,比如:“你多大了?”

把未出口的“不”改成“这需要时间”,“我尽力”,“我不确定”,“当我决定后,会给你打电话”……

没有什么东西比围观者们更能提高你的保龄球的成绩了。所以,平常不要吝惜你的喝彩声。

同事生病时,真诚地去探望他。

如果你知道停电停水通知,请通知你的邻居或同事。

不要把别人的好视为理所当然。要知道感恩。

气质很关键。如果时尚学不好,宁愿纯朴。

自我批评总能让人相信,自我表扬则不然。

把“讨厌”解读为“讨人喜欢,百看不厌”。

有人在你面前说某人坏话时,你只微笑。

与人握手时,可多握一会儿。真诚是宝。

当着客人的面,用开水把杯子烫一遍。

尊重传达室的师傅及搞卫生的阿姨。

与人一起打“的”时,请抢先坐在司机旁。

说话的时候记得常用“我们”开头。

言多必失,人多的场合少说话。

成为一个讨人喜欢的人,会说话、会办事、会做人,就能上得青睐,下得爱戴;就能得到朋友的欢迎,得到同事的尊敬,得到客户的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