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上海人的市民精神
19180000000007

第7章 据理力争——上海人精明的谈判之道

因为精明,上海商人做生意很有眼光。但是,由于太精明,上海商人大都十分谨慎小心,他们会注意到太多的细节。在做生意谈判之前,他们多半已事先调查了解好了对手,然后再采取策略出击。他们的谈判多半是在有了充分的准备之后才进行的。因此,与上海人做生意,常常会因个别小问题争论不休,时间拖得很长,使人们常会感到跟上海人做生意很累。因此,与其做生意时必须要有充足的耐心。

1.上海人的谈判规则

上海人做生意的目的十分明确,经济利益是唯一准则,北方人作生意还有人情因素等考虑,在上海,只要能赚钱,几个陌生的人可以迅速组成一伙,一旦经济利益达到或是无法实现,这一伙人又可以迅速解体,所以与上海人谈判要掌握几项原则。

首先,在上海人眼中,只关心利润,其次才是对手的身份和背景重要的是有没有利润,没有利润的事,上海人绝不干。

其次,谈判时要注重仪表,上海人习惯衣冠楚楚,也把外表当作衡量一个人素质的标准之一,在谈判时重视衣着,不仅表示对对方的尊重,也体现自己的素养,是不可不留心的“小事”。

再次,与上海人作生意而有请客送礼时,特别要注意礼尚往来的原则,礼重了,上海人吃不消,心理有压力不敢收,礼轻了,上海人为你做事就不尽力,最好不要轻易收上海人的礼,因为还礼是再谨慎不过的事,弄不好是会气走上海伙伴的。

最后是签合同,上海人法制观念强,契约合同的概念也在外商熏陶下有相当强烈的意识,与上海人作生意,要认定合同签了以后,双方都是生意场上的正人君子,一切依合同办,上海人重法制重契约的意识接近西方人,在与上海人做生意时,可以拿出台湾产业与外国人做生意的那一套,反而比讲人情,套关系有用。

2.上海人谈判,心中始终有本账

上海商人习惯谈生意之前,制定多个不同的谈生意方案的,他们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万一初次谈生意宣告失败,他还可以提出另外一些准备好的不同方案由对方思考。

上海人的精明当然是出了名的,反映在谈判桌上的就是利润一丝一毫都不会放过,绝对的斤斤计较,上海人自己也知道这点,所以在谈判时,他们会准备多个谈判方案给对方选择。

上海商人提出了制定“颇具杀伤力方案”的办法:

首先,确定采取什么目的。上海人在准备几套方案之前,首先应当弄清楚所准备的方案是做什么用的:是准备在谈生意可能失败之时,提供给对方的不同于现时谈判目标的新的条款呢,还是当对方不同意所开列的条件?很显然,前一种方案是全局性的,后一种方案是局部性的。

其次,决定采取什么方向。若采取横向谈生意的方式,可以将准备洽谈的议题全面铺开来,并且规定好每轮要讨论多少个问题,按顺序一轮一轮地谈生意。若采取纵向谈生意的方式,可以把要谈生意的问题整理成一个序列,按问题的内在逻辑要求,按顺序进行谈生意,一次只谈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不彻底解决则不进行下一问题的讨论。

最后订立不同的谈判方式。

(1)常规式谈判。上海人认为在与固定客户之间,经过好几次交往,交易条件已趋定势,你可以决定仍跟以前一样的交涉程序、条件、经验为基础进行亦步亦趋的常规式谈生意。

(2)利导式谈生意。在充分研究对方生意人心理活动的基础上,迎合、利用对方的主体意愿,诱发其向利于自己的目标靠拢。也可以将计就计,投其所好,先易后难地提出一些议题,而且使这些以题能使对方接受,以使对方乐于合作。

(3)迂回式谈生意。可以不与对手协商直接交易的内容,而是抓住要害或利用某些外在条件间接地调控对手。

(4)冲激式谈生意。可以采取正面对抗冲突,使用强硬手段来为对方施加压力。

3.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在上海商人看来,要想在谈判中占主动地位,一方面,不能让对手窥探到自己的底牌;另一方面,自己要想尽一切办法摸清对手的底牌。

那如何才能摸清买方或卖方的“底牌”呢?参谁都在挖空心思,在寻找这个答案,但是,即使他们发现这一方法,却又不一定能够接受。上海商人在这方面比较老到,从他们谈判行为来看,可以总结出以下几条,不过这些方法不是对任何人都适用:

(1)“比价”策略。卖方想试探买方对高价的反应,就告诉买主,他有一桩买卖就是用这个价钱成交的。而买主则说,他有一个朋友前几天才买了一个完全一样的东西,可是价要比这里便宜得多。

(2)“另作考虑”策略。卖方在想,如果连带家具的话,买方是否愿意花25万元买下这栋房子。于是他提出这个价格给买方参考,如果买方上钩的话,那卖方就可以估算出买方的预算和“底价”了。

(3)“土地热卖”策略。土地开发商告诉顾客,去年有一个主顾花了5万元买下这块地。假如买主说:“换了是我,也一样买。”那土地开发商就摸到买主的预算肯定超过5万元。

(4)“以无换有”策略。卖方想知道买方是否有诚意要买,于是就先拿一种“缺货”的商品开价,然后再告诉买主,现在那种商品有货,不过价钱稍贵一点。

(5)“全数买下”策略。买方买的布料,开价30元1米,他先问卖方,如果将这100米布全部买下,是否可以便宜到15元1米。借此还价,买方可探明卖方的成本大约是多少。

(6)“以退为进”策略。卖方开价每只1元,然后坚持不让价,看买方究竟愿意出多少价来买。当然,买方出价一定比定价低得多,卖方听了,故意装出不可置信的样子,认为买主在开玩笑,所以请求买主再开一个数字,以便交易可以继续谈下去。买方于是重新报价,卖方当场不表态,并说会跟主管商量,因此必须等到第二天才能将最后结果告知买主。

(7)“置之死地而后生”策略。买方向卖主出售船只,但是因为出价太低,卖方难以接受,只好拒绝。买方接着对卖方说,以他的财力显然买不起一条船,不过他实在很感兴趣,这么一条船到底值多少钱。卖主心想,虽说买卖不成,彼此交个朋友也好,于是就毫无戒备地和买方聊起来,没想到,这时,买方又突然提出另一个价格。

“要想与对手谈成生意,必须做到像侦察员一样,先弄清对手的底细,然后于进入真正的实质性谈判”这是上海人谈判的策略之一。上海商人对商业谈判技巧十分重视,所以他们的生意成功率相当之高。上海商人的谈判技巧具有以下一些特点:事前设法熟读对方。“与其迷一次路,不如问十次路。”这讲明上海人在行动前总要把目标方向搞清,不主张盲目冒进。

上海商人在商务谈判前一定要了解顾客的基本需要,然后针对顾客的需要而努力设法满足它。对广大顾客来说,生活上的需要,工作上的需要,精神上的需要,是基本的需要,是必不可少的需要。当然,不同的顾客在这三方面的基本需要,又有轻重缓急之分。

上海商人善于抓住顾客的特征,设法使顾客感到别人的关心。他们谈话的内容不只是商品、交易,还谈顾客生活上的爱好,精神上的追求,工作上的兴趣、志向及成就……如果他们了解到顾客有兴趣谈这些内容,就会顺水推舟地同其大侃特侃。只要气氛融洽了,交易也就容易达成。

4.着眼于共同利益,协调谈判

上海商人认为,谈生意双方在立场上争执不休难以达到目的,因为不同立场给双方制造隔阂。要想使生意成功,双方必须着眼于利益之上,因为利益才是谈生意双方的共同点。

只能调和双方利益而不可能调和双方立场,这种方法行之有效,其原因有二:其一,任何一种利益,满足的方式有多种。其二,谈生意双方的共同性利益往往大于冲突性利益。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因为对方与我们的立场对立,就认为对方与我们存在利益上的冲突:如果我们防止对方侵犯利益,对方就一定想来侵犯;如果我们想降低房租,对方就想提高房租。但在许多谈生意中,只要深入审视潜藏的利益,就可以发现,双方的共同性利益要比冲突性利益多得多。

我们来看看姐妹俩争吃一个桔子的故事。两个人都要这个桔子,因此就一分为二。她们并未了解一位想吃果肉,另一位只想用桔皮烘烤蛋糕。这个故事如同许多谈生意案例一样,圆满的协议之所以有达成的可能,正是因为每一方所要求的是“不同”的东西。

“协议”往往是基于“不一致”而达成的。假如股票购买人一定要说服售出人相信价格会上升然后才成交,那岂不是笑话。如果双方一致认为股价将上涨,售出人就可能不想出手了。股票交易之所以能达成,正是因为购入者认为会涨价,售出者认为会降价之故。想法的差异,是达成交易的基础。

上海商人认为调和双方利益的第二个诀窍是:把双方的注意力都放在谈判的内容上。如果你正在设法寻找可以改变对方抉择的各种选择方案,以便对方做出令你满意的决定。你要给对方的不是问题而是答案,不是困难的决定而是容易的决定。在这一阶段中,你务必把注意力放在决定的内容上。决定常常会受到不确定因素的羁绊。你往往希望得到的越多越好,但又不知道得到多少才够。你可能会说:“你说出来,我就知道够不够。”这在你自己看来,也许言之有理,但若是从对方的角度看,你就知道必须提出更令人信服的理由。因为不管对方做什么或说什么,你都会认为还不够——你还想要多一点。要求对方再往前多走一步,并不会产生你心中期望的结果。

一般而言,人们对尚未开始的事情打退堂鼓,对已经开始的事情则难以罢手;对已经进行了一阶段的事情可能罢手,而对刚刚着手的全新行动则会努力进行。如果工人希望工作同时听听音乐,则公司容易同意让工人自行播放唱片,而不容易接受由公司播放音乐。由于大多数人都会受到“合法性”概念的强烈影响,所以,设法使解决方法具有合法性,是解决方法易被对方接受的有效方式之一。对方比较容易接受从公平、法律和荣誉角度出发自认为正确的事情。最后,上海商人对调和双方的利益表现出乐于接受的态度,也认为公正是惟一的保证。

5.解除心中疑虑,打破沙锅问到底

“瞎子打灯笼”和“打破沙锅问到底”是非常实用的技巧,这是上海人在与对方谈判时惯用的手法,这主要是上海人“越谨慎,越受益”的谈判观念所决定的。

有一则寓言:一个瞎子打着灯笼在摸黑走路。对面人见他是个瞎子,便问:“你是个瞎子,干吗还打灯笼?”瞎子回答道:“这样不瞎的人才能看到我。”对瞎子来说,夜晚行路,和白天走路没什么两样,自己一般不可能摔倒,却容易被他人撞倒。而平时靠眼睛走路的人,一旦走在漆黑的路上,很容易将别人撞倒。因此,瞎子亮起了灯笼,以便让每个相遇者都能看清自己,以防撞倒自己。

那么,这则寓言能带给我们什么启发呢?用在谈判上,启发我们在处理事务时,要多从谈判对手考虑,并主动地关心别人、爱护别人,让别人亮起“灯笼”,只有这样才能赢得谈判对手的友谊。进一步讲,把“瞎子打灯笼”的方式用在商务谈判活动中,则体现为双方都应该尽可能彼此了解。

上海商人不耻下问,不将不熟悉的问题弄清楚,绝不轻易谈生意。也正是这种认真的精神,才使他们做事谨慎小心,在商战谈判中永立不败之地。

一个上海人打电话给一位日本朋友,要借车旅行。这位日本人因担心这位首次来日本的上海朋友,对日本很陌生,便友好地表示:“你要到京都一带的名胜古迹游览,我可免费导游。”“谢了,我的准备很充分。”上海人借到车后,便带上地图和导游手册各个启程。几天以后,那个上海人满意而归,把车还给了日本人,并请日本人一块吃饭。饭桌上,上海人抓紧机会向日本人提问:“日本男人在外面一般不穿和服,为什么回到家中反而穿和服呢?”“为什么和服是白色的领子,白色不是最容易脏吗?”“为什么日本人吃饭要用筷子?勺子不是更方便吗?筷子是不是日本贫穷祖先的遗物?”“……”那个日本人被问得晕头转向,都没问吃饭了,但是上海人不问清楚自己想知道的东西,决不罢休。上海人一向不耻下问,正是这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才使上海商人掌握了谈判时知识丰富,成为公认的精明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