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闯出一片新天地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还处在计划经济时代。通城砂布厂这一类街道小厂,就像17位“黑市婆娘”一样,属于“黑市工厂”,没有原材料供应。生产砂纸、砂布,要纸没有,要布没有,要胶没有,要电也没有。生产耐水砂纸用的耐水纸是国家一类物资,磨料是电熔冶炼的。这些生产砂纸的必需原材料几乎都是计划物资,而且这些计划物资是当年砂布厂无法搞到的。砂布厂要生存,怎么办?怎么办?
在市场经济中,一个新的主意,一个新的创意,就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经济效益。所以,企业要发展,就要出新招,更新原料,改进工艺,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产品,抢占市场,独占鳌头。
黎珊玉朝思暮想,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刚办起来的厂就这样夭折啊!我们不能就这样被计划经济困死啊!这时,他突然从母鸡孵小鸡中获得了启示:母鸡孵小鸡,鸡蛋里面的小鸡要靠自己用嘴巴把蛋壳啄破,才能成为活泼泼的生命。如果不啄破蛋壳的话,这只小鸡就会死在蛋壳里面。不突破,有生命的东西就会被扼杀。通城砂布厂就像一只已经孵化成的小鸡,能否成活,就看它能否啄破鸡蛋壳,成为活泼泼的生命。
黎珊玉开始了大胆的设想。他想用化纤布代替纯棉布,用石英砂代替玻璃砂,用化学胶代替动物胶。如果这个设想成功,不仅解决了无计划物资的问题,还可以大大降低产品成本。当黎珊玉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时,有人疑惑地问:“只有用甲面粉才能做出甲面馍,你这不是想用乙面粉做出甲面馍吗?这怎么可能呢?”
黎珊玉笑了笑说:“就是这个意思。我就是想试一试,用乙面粉做出甲面馍来。”
在那个年代有句民间谚语,叫做“黑人胆大”。意思是说没有户口的人胆大,敢想敢说敢为。人们说黎珊玉就是这样的黑人。
黎珊玉偶然从一份资料上认识了石英砂。石英砂是一种坚硬、耐磨、化学性能稳定的硅酸盐矿物,其主要矿物成分是SiO2,相对密度为2.65,熔点1750℃,有较高的耐火性能,热膨胀系数小,耐腐蚀,广泛应用于耐火材料、研磨材料……黎珊玉把目光盯在了石英砂上。他琢磨着,在通城境内,石英砂资源十分丰富,真可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不花本钱的本地资源。而生产砂纸用的玻璃砂,不但本地没有,要靠计划,而且成本很高。如果能用石英砂代替玻璃砂,该有多好啊!
通城的石英砂质量如何?能不能用呢?黎珊玉到有关大学查阅图书资料,请教有关专家学者,钻研如何辨别和提取石英砂这一难题。根据石英砂和各种砾石、岩屑、矿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与粒径差异,利用石英砂的稳定性(晶粒达0.005mm)、比重小、无电磁性、“三酸”不溶的特点,采用脱泥、过筛、重磁选等措施,剔除卵砾、重砂和磁性物质,浮选出石英砂。他利用这种方法提取的首批石英砂标本,拿到郑州第三磨研所去做理化性能测试,发现通城的石英砂的锋利度和坚硬度都超过玻璃砂。黎珊玉大喜,信心倍增。回来之后,他就在隽水河畔的那栋破厂房里开始试验。筛砂、选砂、净砂,反复试验、比较,终于拿出了第一张用本地石英砂制作出来的木砂纸。他又拿到郑州第三磨研所去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产品颗粒均匀、无杂质、坚锐、锋利、耐磨,锋利度和坚硬度,大大超过玻璃砂做出来的木砂纸的水平。
黎珊玉终于成功地运用本地资源石英砂代替了玻璃砂,生产出了新型号的木砂纸,后来被行业命名为“矿砂砂纸”。1980年,在全国同类产品测试评比会上,用石英砂生产出来的60#、120#两种木砂纸,分别荣获全国同类产品第四名和第六名,受到了有关单位和广大用户的好评。这一年,还被省外贸部门选为湖北省赴美国展出的产品之一。
用石英砂代替玻璃砂试验的成功,给黎珊玉的系列替代设想以极大的鼓舞。他又开始去实现用化学胶代替动物胶的尝试。
用动物胶做砂纸、砂布,是中国从国外引进的工艺,一直沿袭至今。对通城砂布厂这个“黑市工厂”来说,弄不到计划内的动物胶,就意味着停产。通城砂布厂每做一次木砂纸,都得跑到北京东升砂布厂去求援。好在东升砂布厂特别讲情谊,每次求援都能给几斤猪皮鳔,用不了一个星期就完了,就又得派人去,这真叫烦人的。黎珊玉想,这个问题不迅速解决,通城砂布厂迟早要让人家吃掉,非关门不可。他想:为什么做木砂纸非要用猪皮鳔不可呢?牛皮鳔也好,猪皮鳔也好,化学胶也好,不都是把砂胶到纸上去吗?用化学胶粘上去难道就不行吗?他决定用化学胶试一试。
恰在这时,黎珊玉在一份《科技信息》上看到了《武汉市1980年科研新成果“81-8”化学胶》的信息。他根据信息上提供的联系地址,立即找到武汉市江汉区科委下属的科技工厂负责人,与他们洽谈,并建立了联合开发利用的关系。即江汉区科技工厂提供科技资料和技术指导,通城砂布厂作为实验生产基地。合作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将武汉市1980年的科研新成果“81-8”化学胶作为生产砂布的粘接剂。
虽然有了资料和“81-8”化学胶这个基础,然而,要想将它用在生产上,变成优质产品,谈何容易!黎珊玉呆在破厂房的一间简陋的试验室里,一干就是一个星期。他将牛皮鳔、猪皮鳔和“81-8”化学胶进行反复对比试验,然而掉砂问题始终没有突破。这个问题将黎珊玉折磨得食不下、睡不安。工人们说:“黎珊玉究竟熬过了多少个夜晚,做过了多少次试验,谁也说不清楚。每天晚上,只见试验室的灯总是亮着的。”黎珊玉又从生产工艺上进行改进。
苍天不负有心人,试验终于成功了。
在成功的那一瞬间,黎珊玉的心中涌起像在沙漠里看到了绿洲一般的喜悦,茫茫大地飞雪迎春般的躁动。是的,这不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还只是在汪洋大海的颠簸中,前方偶尔亮起的一束灯光,但它毕竟是一份信心,一份希望。
“81-8”化学胶的成功使用,克服了原来使用动物胶时成本高、易掉砂、有臭味等毛病。由于使用“81-8”化学胶,每扎(10张)砂布成本比原来降低6分6厘。同时,砂布的外观和内质都有了明显的提高,磨削量超过了部颁标准,使用时还没有了动物胶的臭味,深受用户欢迎,产品销售量迅速上升。
此时,黎珊玉发扬“宜将剩勇追穷寇”的精神,寻找砂布的载体纯棉布的替代原料。一次偶然的机会,黎珊玉从一份科技资料上看到了日本、西德采用化纤布生产张页砂布的信息。黎珊玉立即把目光盯到化纤布上。如果用化纤布代替纯棉布,就能打破因棉布紧张影响生产的被动局面。黎珊玉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攻关试验。在武汉江汉区科委陈一洲工程师的大力帮助下,黎珊玉从化纤布的这个大家族中,选出了维棉布作为砂布的基体,进行了半个月的试验,克服了维棉布和纯棉布间的理化性能差异,成功地试制出了新产品。这种新产品经一机部郑州第三磨研所鉴定,一号砂布平均磨去金属量为5.86克,比部颁标准5.2克高出0.66克;平均脱砂0.23克,比部颁标准还低0.27克。外观也比纯棉布好,根除了砂布生产中长期未能解决的毛边现象。以每万扎砂布计算,耗胶量与动物胶比,降低360元左右。用维棉布生产砂布的成功,为通城砂布厂生产用布找到了新的原材料,为节约工业用棉布找到了新的途径。
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试验,一次次的突破,一次次的创新,一次次的成功,是时间的浓缩,是心血的结晶,是艰辛的融合!
黎珊玉“三代替”的研发成功,改写了中国涂附磨具行业原料标准的历史,淘汰了一些陈旧的生产技术,更新了国家涂附磨具产品的执行标准,不但为通城砂布厂带来兴旺,也为中国涂附磨具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树脂为无定形的半固体或固体有机物,分子量一般较大,受热后变软,一般可溶于有机溶剂,如醇、醚、酮等,而不溶于水。树脂分天然和合成两类,天然树脂大多取自植物或动物,合成树脂可由各种单体聚合,或由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经化学加工而得。树脂种类繁多,性能优良,具有耐化学性、不透水、耐磨、抗气候性、抗冲击等性能。
20世纪30年代,国外涂附磨具行业早已采取了半树脂、全树脂生产砂纸、砂带先进工艺,而我国还停留在几乎被淘汰的用动物胶和油漆生产砂纸、砂带的阶段。再说,用动物胶、油漆生产砂纸、砂布,不仅成本高,性能差,品种单一,有异味,而且还会造成环境污染。根本不能用于强力磨制产品,因此,在国际上的销售市场越来越小。在国内,因半树脂产品还未试制出来,急需要用于砂带加工的行业,只好拿出一大笔外汇从国外购进。
“81-8”化学胶的研制成功和使用,已经给通城砂布厂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彻底解决了没有原材料计划的问题。然而,不甘现状的黎珊玉,又被国外更为先进的用半树脂和全树脂生产砂纸、砂布工艺所吸引。他想起了毛主席“天下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句诗,决心到这个领域里去闯一闯,闯出一片新天地来。
用半树脂和全树脂生产砂纸、砂布的工艺,属于绝密范畴,技术封锁很严,中国的生产厂家只能望洋兴叹。黎珊玉敢闯敢干,他开始谋划研制半树脂胶生产砂布,然后向全树脂砂布过渡。
1984年春,黎珊玉找到华中师范大学化学系的老师,与他们联合研制半树脂胶样品。经过共同努力,到年底终于联合研制出了几个简单的原始样品,经过有关部门测试,都未过关。虽未过关,但已经摸索了一些规律,考证了一些资料,为半树脂胶产品的问世奠定了基础。
1985年,华增河工程师终于退休了。黎珊玉将他接到通城砂布厂来的时候,正是耐水砂纸试制成功之际。华增河触景生情,向黎珊玉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试验用树脂胶代替高成本的油漆生产耐水砂纸的新工艺。华增河的这个想法与黎珊玉不谋而合。黎珊玉立即拍板:马上搞试验。黎珊玉和华增河一起钻进试验室,在原华中师范大学化学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对比、研究、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初步把树脂胶的类型确定了下来。虽然仍有一些小问题,但那是通过努力完全可以解决的。
然而,到哪里去买尿醛树脂呢?他们又碰到了新问题。黎珊玉到处查找资料和搜集信息,了解到武汉缝纫机厂台板厂生产这种胶;同时,他还打听到生产这种胶的师傅是湖南人。他立即冒充湖南老乡,上门用湖南话与湖南师傅攀谈起来,竟然交成了“老乡”朋友。这位“老乡”真诚地把生产尿醛树脂的工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黎珊玉。
后来,黎珊玉通过不断改变配方,在生产工艺上反复试验,大胆应用一些新的促进剂进行改性衍生,终于获得了成功。用半树脂胶、全树脂胶取代高成本的动物胶、油漆生产工艺的试验成功,又一次改写了中国涂附磨具的技术标准,成为通城砂布厂经济飞跃的又一个增长点。
用新工艺制造出来的耐水砂纸锋利,经久耐磨,柔软适中,性能稳定,远远超过本厂原来生产的“水电”牌、“力”牌产品。黎珊玉想,该给新产品取个新名字。叫啥呢?他皱了皱眉头,想了想,脱口而出,就叫“犀利”吧!犀利,坚固锐利的意思。犀牛,独角凶猛,就用它来做商标。1985年,黎珊玉正式把通城砂布厂采用新工艺生产的耐水砂纸命名为“犀利”牌。“犀利”牌产品和“犀牛”商标图案,从此走进千家万户,漂洋过海。
通城砂布厂尝到了生产工艺创新、产品创新的甜头。在黎珊玉带领下,员工们积极学习、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融合自己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进行创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他们相继成功开发了半树脂木砂纸、半透明水砂纸、千页轮等一批新产品。这些新产品的科技含量高,性能好,在国际同行业中具有领先水平,迅速走俏东南亚、中东和欧美市场,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如半透明水砂纸的生产成本没变,销售价格却提高了80%,每出口一个货柜的产品,可净增纯利10万元。当时研制这个产品时,只有黎珊玉从国外带回的一张样品,既无任何技术资料,国内又没有先例可循。完全靠自己勤钻苦干,反复试验,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历尽千百次的失败,这种半透明水砂纸最终研究成功了。
当人们把羡慕的目光投向黎珊玉的时候,他并没有陶醉在初战告捷的喜悦中。他开始居安思危,想着进一步发展的路子。他的初步成果,使他坚定了做一番大事业的决心。
2 关键的第一跳
挫折和磨难可以使某些人一蹶不振,甚至将其彻底摧毁。而对于另外一种人,却从中汲取动力,使之成为向上攀登的台阶。就如一块好钢,越淬火越坚硬。黎珊玉无疑属于后者。
黎珊玉逐渐变得稳重成熟了。
1986年,“税务风波”刚一平息,黎珊玉带领员工开始了通城砂布厂历史上关键的第一跳。
1985年,通城砂布厂还属于手工作坊式生产,一个月的砂纸产量不及上海砂带厂一个班次的产量,生产的又是普通砂纸。因为是手工操作,质量总达不到要求,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后来通过工艺创新,产品质量得到了提高,而且价格低廉,卖得也蛮好,就是产量低,质量不稳定,严重地制约着砂布厂的发展。黎珊玉看到了耐水砂纸市场潜力大,他深深地懂得,要真正赢得市场竞争,必须靠机械化作业。他多么想上一条机械化耐水砂纸生产线啊!但没有资金和技术咋办呢?黎珊玉整天为上机械化耐水砂纸生产线而焦躁不安。
正当黎珊玉为此事愁眉不展的时候,他打听到了一条让人振奋不已的消息:江西南昌市砂布厂投资60万元,花了3年时间,做了一条耐水砂纸生产线,由于技术操作诸原因,不能出产品,成了一堆废铁闲置在厂房里。黎珊玉知道后,带着副厂长胡透明赶到南昌市砂布厂,借参观学习的名义进入到车间。走到耐水砂纸生产线前,黎珊玉明知故问:“你们这条生产线怎么没生产?”
负责生产的李厂长说:“报废了,不能出产品。”
黎珊玉试探性地问:“你们不用,想不想卖呢?”
李厂长疑惑地问:“你想买?”
黎珊玉激将地说:“如果你想卖,我就想买!”
李厂长笑了笑,揶揄道:“我们用不了,你弄回去还能够用?”
黎珊玉毫不掩饰地说:“我既然想买,当然是想用它啰!”
李厂长听后心中暗喜,他正愁着这条废生产线没有办法处理呢!然而,他故意卖了个关子说:“我和厂长商量商量再答复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