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闯世者
19220100000023

第23章 灵魂工程(4)

评优活动可谓是玉立公司天大的事。年初制订各项评选标准和条件,到年终依据标准和条件,自下而上,又自上而下,反复几个回合,才能产生出来。特别是最高奖“工作标兵”,全公司两千多员工只评出6个左右,真是优中选优。董事长黎珊玉主动把自己撇出评选范围之外,其余干部员工都是参评对象。每到年底,各人心中已经有个谱。凭实绩、论贡献、看表现、翻记载,民主推荐,不搞一刀切,不搞平衡照顾,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工作标兵”中一线的干部和员工占多数。“工作标兵”评出后,公司党政办把“工作标兵”的先进事迹和胸佩大红花的放大照片,张贴在进公司大门左侧的橱窗里。凡评选出来的各项获奖者,均张榜公布在橱窗里和刊登在《犀利快报》上,供广大员工学习。以2004年为例,年终共评出工作标兵7人、董事长特别奖6人、劳动模范79人、先进个人87人、四小成果奖44人、合理化建议奖109人、单项奖300人,获奖总人数达632人。除此之外,玉立公司一年一度还要进行评奖的有《犀利快报》优秀通讯员、优秀稿件奖;玉立培训中心的优秀教员、优秀学员奖;文艺演出奖;春联征文奖。仍以2004年为例,优秀通讯员20人,优秀教员、学员135人,文艺演出奖23人,春联征文奖22人,共计200人。

除开一年一度的常设奖项之外,玉立公司每年还开展不定期的各项竞赛活动。如技能方面的,有岗位练兵、质量竞赛、技术比武等;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有模范党支部、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女工等;知识方面的,有学习活动、演讲比赛、摄影书法比赛、写作比赛等;体育方面的,有篮球比赛、拔河比赛等。奖掖优胜者,鞭策落后者,形成员工学技术、钻业务、比质量、争奉献的良好氛围,激发员工的创造力,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

除开有奖评优和竞赛活动之外,玉立公司还有一项特色激励机制,那就是一年一度编印的《玉立公司之最荟萃》和《玉立公司十佳营销之最》。内容包涵从产品质量、工艺技术、计划生育、清洁卫生、文娱活动等等,无所不有。不仅要评出最好的,也要相对应地评出最差的。如:产量最高、综合正品率指标最高、工艺质量意识最强、安全生产意识最强、责任心最强、工作最认真、原始记录最好、服从安排听指挥最好、工作最能吃苦耐劳、岗位卫生最好、废品事故罚款次数最少、金额最少、遵章守法最好、爱护集体财产最好、工作最积极、临时和突发性任务完成最出色、结余工资最高、产品质量最稳定、开会组织学习到会最好、安全事故最少……等等共40余项,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最差的单位或个人。

据初步统计,玉立公司每年受到上述各种形式的奖励人数达到一半以上。上述各项除玉立公司之最和玉立公司十佳营销之最没有设定奖金之外,其余各项都有奖金,高的几万元,最少的也有100元。

黎珊玉深有感触地说:“玉立公司的奖为什么设这么多?让这么多人受奖?目的是调动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激励他们的竞争意识。使他们从实实在在的保饭碗、多拿钱、争名次的需求动机中,体会到不能落伍,自觉将时间精力花在智力技能投资上,主动参加学习培训,刻苦钻研技能。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爱好,让每个员工都有机会施展他的全部创造力。并且,让这种单项的创作力、才干、成绩能够得到认可。这是我们的一种导向。”黎珊玉列举了一个例子。他说:“譬如四小发明和合理化建议奖,有许多我们并没有采纳,玉立公司同样也给予了表扬和鼓励。我们就是要培养玉立公司员工的这种主人翁的精神,要的是玉立公司员工为公司献计献策的良好氛围。有了这种精神和氛围,玉立公司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玉立公司还有一条规定,即员工退休时,对累计三次被评为玉立公司工作标兵,或一次县劳模的员工,每月加存60元退休金;对获得省、部级劳动模范的员工,每月加存100元退休金。

7 用爱凝聚人心

员工是企业的根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关心、爱护员工,是一个企业从小做大的基本原则。玉立公司关心员工生活,是众所皆知,有目共睹的事实。

1981年起,通城砂布厂给上班员工免费供应中餐。

1988年始,黎珊玉每年春节都要向员工发一封慰问信,感谢他们一年来对他工作的支持。

1992年始,公司为上班员工免费提供营养餐。

1994年始,逢年过节消费物资由公司统一购进配齐,免费发放。如大米、食油、洗衣粉、卫生纸、皮蛋、月饼、鞭炮、灯笼……

1997年公司决定,除对全体员工办理养老保险外,还对工龄在15年以上的员工单独在银行存款1.5万元,作为职工退休时的安家补助。后又为职工办理了养老金和住房公积金。

1998年,公司制订了对贫困员工照顾的政策,后来随公司发展,照顾标准从起初的200元、500元、1 000元,增加到2 000元,到脱贫时为止。

1998年,黎珊玉制订的《玉立员工准则》上明确无误地写着:“不忘两个根本:企业的根本利益,员工的根本利益。”

跨入新世纪,随着企业效益的提高,关心员工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2000年开始,公司每年统一安排退休员工外出旅游。2004年国庆长假,公司安排560名员工分别去北京、上海、海南、深圳、云南、香港等地旅游……

2001年,黎珊玉提议,董事会通过,决定投资1.5亿元,建设功能齐全的玉立花园,为玉立人营造幸福园。以特优价卖给员工居住。2004年建成3栋,2006年又建成6栋。到2008年,18栋、12层、每层4套、每套165平方米的住宅楼将全部竣工,服务、健身、体育、游乐、绿化、美化项目也将同时完成。

2002年,在企业改制中,黎珊玉毅然放弃个人持独股的建议,坚持让玉立员工人人持股的“动态股权制”。

2006年,玉立公司开始为员工办理企业年金。员工一个月交100元,公司相应地给员工存100元,员工实际可拿200元。一年公司给每个员工贴1200元,三十年公司就给每个员工贴36 000元。平时职工的治病经费可以在年金中开支,解决了“小病自己养,大病大家管”的治病经费难题。

黎珊玉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凡员工家里有红白喜事,或天灾人祸,都得让他知道,他都会以不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黎珊玉曾经在自己的工作笔记里写着这样一段话:“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抓学习、抓教育,更主要的是要关心和爱护职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要善于听其言,观其色,也就是‘察言观色’。走进车间,职工情绪乐观,精神活跃,说明这里士气高涨,起码没有大的个人和集体困难。如果走进车间,有人低头不语,闷闷不乐,这就要引起思考。是本人身体不适?是家庭遇到什么困难?抑或有什么难言之隐……我们必须深入细致地了解,把思想政治工作结合业务工作、家庭关系来抓。”

多么精明的企业家啊!他时刻把员工的利益和冷暖放在心上。

有一次,黎珊玉偶尔发现女职工黎育珍情绪比较低沉,甚至听人说她还有出家为尼的念头。经过细心观察和访问,他发现原来是与她恋爱了4年的男朋友不知啥原因,突然提出要和她分道扬镳。黎珊玉知道详情后,立即与党总支书记熊师菊商量,以总支和团委的名义,给她的男友发去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函,详细介绍黎育珍的工作学习情况,从中大力撮合,终于使男方打消了分手的念头,让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玉立公司工会把黎珊玉“察言观色”的方法学到了家,成了打探职工家庭困难的行家里手。职工戴方献的爱人不幸患上了骨质增生病,几个月治疗费花去了2万多元。戴方献为了不耽误工作,在爱人住院期间,一直没有把真实情况告诉公司。只是送爱人去武汉市治疗时,才请了两天假。但细心的领导还是通过工会了解到这一情况。黎珊玉立即召开董事会,决定资助4 000元给戴方献的爱人治病。然后,以公司名义发布捐款倡议书,黎珊玉第一个捐了200元,两天时间捐款就达5 000多元。第二天,公司领导驱车武汉,亲手把9 000多元钱送到戴方献手上。戴方献夫妻俩感动得热泪盈眶。戴方献的爱人躺在病床上抽泣着说:“没想到玉立公司连职工家属生病都这么关心。我没有什么报答你们的大恩大德,只有今后多多支持戴方献的工作,以此来感谢你们的关心。”

有一年,职工张丽把一批价值3万多元的砂纸卖给了孝感一家公司,快一年了,收不回货款,张丽急得不知哭了多少回。当时在公司财务室搞会计的皮玲知道后,便向黎珊玉反映。本来公司实行销售买断制后,完全可以不管这类事的。为了挽回职工的经济损失,黎珊玉还是让皮玲协助张丽去追回货款。皮玲接受任务后,立即带着张丽赶到孝感追讨货款。到了孝感,她们打听到这家公司是李家兄弟开的,其中,弟弟人称“黑老二”,是当地一霸,五蛮六道的。了解他的人都怕和他做生意。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皮玲大着胆子走进该公司财务室,找到一位女会计。这位女会计是个五十来岁的婆婆,皮玲就向她了解情况。她先不谈要钱的事,而是谈财会工作的苦衷,拉近感情,再谈货款的事。皮玲对老会计说,我们今天不是来要钱的,是来了解情况的。我们的货如果不好卖,我们就拖回去。老会计推脱说,她什么也不知道。皮玲只好带着张丽走了。

第二天,皮玲带着张丽又来到这家公司,和老会计拉家常,还送一双非常漂亮的绣花鞋垫给老会计,说是自己妈妈绣的。老会计爱不释手,很受感动。皮玲对她说:“我们都是搞财会的,钱要不回去我就要下岗了。我们来孝感已一个星期了,盘缠也花光了,天天吃米糊糊。我求您想法子让我去仓库看看,如果货没卖掉,我们就拖回去。”老会计说:“明天等老二不在家时,我带你去仓库里看看。”

第三天,那个老二去武汉了。老会计带着皮玲和张丽去了仓库,发现货已没有了。保管员说,早卖出去了。皮玲听了心里有底了。在老会计的帮助下,他们找到了老大,并做老大的工作,表示如果没有钱就用货物作抵。老大还算通情达理,同意用货物作抵。就这样,皮玲帮助张丽把拖了近一年的货款用“以货抵款”的形式追回来了。张丽感激不尽。

2000年腊月,玉立公司员工张习爱被县医院确诊为肝内胆管结石,动手术没有成功,又发生肝内黄疸性梗阻,导致肝萎缩。个子1.7米的他瘦得只剩下60多斤了。当张习爱在死亡边缘挣扎时,当他们一家人正一筹莫展时,黎珊玉不知什么时候得到了消息,立即为张习爱的病召开董事会,特地派胡透明厂长用专车把他送到武汉协和医院,找专家教授为他看病。胡透明厂长忙前忙后,一忙就是几天。临走时,嘱咐医生要不惜一切代价治好他的病。然而,张习爱在协和医院治疗了一个多月仍不见好转,且病情越来越重。医生对张习爱的家属说爱莫能助。后来医院就不给他下药了。在万般无奈之下,张习爱只好回家等死。他们一家人再次陷入痛苦和绝望之中。

黎珊玉闻讯后,立即把车间主任关北钥找来,对他说:“对张习爱的病你要解放思想,大胆突破,不要迷信专家、教授。有什么困难你只管说,公司一律给予支持。比如医药费问题,公司先给垫付上。”事后,黎珊玉又派医务室关医生和她在中医院工作的父亲到张习爱家,帮他用中药为张习爱治疗,还委托关医生给张习爱捎了一句话:“人要有信心才能战胜病魔。”张习爱在家里治疗期间,黎珊玉曾多次前往询问他的病情。在厂领导的关怀下,在关氏父女精心的治疗下,张习爱的病一天天好转了。此后,张习爱逢人就说:“是玉立公司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是黎董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在玉立公司你会听到关于葛非和黎评的故事,说他们是飞走的凤凰又飞回来了。

葛非,早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又去北京电影学院深造。先后在咸宁艺校、福建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工作。七弯八转,最终转到玉立公司,创办了湖北玉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葛非原是个苦命的孩子,很小就失去了父母,在亲戚家长大。初中毕业就没条件继续升学了。他多么渴望读书啊!但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的同学去读高中,自己暗自流泪。

1980年6月,葛非进了正在艰苦创业中的通城砂布厂,那年他才16岁。第二年,黎珊玉正式被任命为砂布厂厂长后,派精明灵活的葛非去武汉搞公关、卖砂布。葛非年龄小,个子小,骑着个旧自行车,围着武汉三镇转,十分辛苦。他还想读书,一边跑业务,一边在江汉大学学文化课,在江汉区文化馆学美术。

有一次,黎珊玉去武汉办事处办事,请客户在外面吃中饭。饭后要葛非把桌上的剩菜,用盆子装回办事处晚上吃。葛非觉得不光彩,犟着不肯装。

黎珊玉吼道:“小小年纪就不晓得节约,你不是来武汉享福的!”

葛非在同事的规劝下,把残菜装回去了,但他感到十分委屈。

后来黎珊玉了解到葛非的家庭情况,十分怜悯地对他说:“你要晓得节约,浪费多可惜啊!”

在武汉3年,葛非为砂布厂做了不少事:找到了第一个武汉代销员——武汉五金公司退休老师傅谢洪涛,为砂布产品打进武汉市场立下了汗马功劳;花2 000元在武汉部队后勤处买了一台九成新的上海牌小货车;找到了公司第一个司机张林弼师傅;学会并雕刻了第一个印刷用皮滚,为砂布厂解决了买皮滚难的问题……

1984年下半年,葛非回到公司,黎珊玉安排进了砂布车间,给皮带打蜡。这是一件看似简单却大有学问的活儿,蜡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一次,葛非把蜡滴多了,皮带打滑,产品报废了,损失了36元钱。黎珊玉按规章制度扣了他的工资赔偿车间损失。又过了几天,葛非看到印刷图案上的染墨太浓了,印出的图案不好看,自作聪明地给染墨加水冲淡。被黎珊玉发现后,他又赔偿了损失。葛非受不了,思想一时想不通。黎珊玉当晚找他做工作,狠狠地批评他违章作业的错误行为,最后把他安排到办公室工作。

葛非一直住在亲戚家,进砂布厂后基本上独立生活。这年腊月廿四,是通城人比较看重的小年节。葛非一个人在街上漫无边际地游荡,别人家合家欢乐,自己却无家可归,心里难受极了。这情景被黎珊玉看见了,忙喊住了他,说:“小葛,到我家过小年去。”葛非望着慈父般的黎珊玉感动了,嘴里忙说:“不用,不用。”话还没说完,泪水已模糊了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