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谈了一些不成文的话,只想和“砂子”同志商讨。因为股份制改造在中国是个新鲜事物,没有经验,要把玉立公司的股份制改造搞好,搞得公平合理,需要大家探讨,不能一个人说了算。因此,我建议《犀利快报》腾出一块版面,设一个改制讨论专栏,供大家发表自己的意见,尽量把改制工作做得大家满意。当然,这么一个新鲜事物,要做到完全彻底的公平合理也难办到,还得遵循过去的老规矩:求大同,存小异,力争把这件事办得尽善尽美。
2 车间管理“三把金钥匙”
2003年6月28日,玉立公司召开了“恢复优良传统,创新管理机制”大会。在会上,常务副总经理黎桂林宣读了董事会《关于恢复优良传统创新管理机制的规定》。这个文件创造性地提出了车间管理要实行“四权三公开”、“两率四点”的要求。2004年8月13日,黎珊玉在《犀利快报》上发表了题为《车间管理的三把金钥匙》的重要文章,深入浅出地对车间的“四大管理”、“四权下放三公开”、“两率四点”进行了诠释,并形象地称之为车间管理的三把金钥匙。黎珊玉认为:“把工作重点放在车间,能实现最佳效益”,“使车间成为每个人的生存之本,致富之源”。
《车间管理的三把金钥匙》一文,是黎珊玉从20余年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它的诞生把玉立公司的车间管理工作推向科学化、制度化、人性化的轨道,大大提高了车间的管理水平和车间的经济效益。三把金钥匙打开了车间管理的奥秘之门,调动了广大干部和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了产品质量,增强了行业的竞争力。原文有30 000余字,现摘下17000余字,供读者借鉴。
《车间管理的三把金钥匙》——
玉立公司是四级管理模式,即总公司、分公司、车间、班组。在四级管理层中,车间一级是企业成败的关键所在。“把工作重点放在车间”这是玉立公司长年坚持的法则。总公司的全部决策、计划、目标,主要靠车间的有效管理而变成现实。因此,车间是玉立大厦的坚强基石,任何人损害了车间利益,就等于损害了玉立大厦赖以生存的根基,就等于损害了玉立人的切身利益,绝非儿戏,万万不可等闲视之。
总而言之,车间管理要处处、时时、事事突出人本思想,这是车间管理的核心理念,也是车间主任的基本功。玉立公司坚定走共同劳动、共同致富的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持企业的社会主义本质不变。劳动者是企业的主人,是企业的财富,劳动者不再是被剥削的对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按照劳动者的贡献大小,视企业经营效益,实行按劳分配。为了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成果,求得最大利润,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吸引全体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在企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车间管理的理念确定之后,具体操作就更为重要了。我在长期的基层工作中,觉得搞好车间管理,实现最佳效益,使车间成为每个人生存之本、致富之源,有三大要素是必不可少的。我把它形象地誉为车间管理的三把金钥匙,即:“车间四大管理”、“车间四权下放三公开”、“车间实现两率四点”。前者解决了车间管理的命脉,再者解决了车间管理的体制和机制,后者解决了车间效益的症结所在。只要车间主任将这三把钥匙用到位,车间壮大和员工致富是必然的结果。
一、四大管理
“车间四大管理”包括: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设备管理、劳务管理。
1.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泛指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产品质量是一个完整的概念,包括三个过程的质量,即:设计质量、制造质量、市场销售质量。设计质量主要根据用户的要求,解决质量中的一些主要的、有决定意义的特性设计,达到用户的使用价值。同时也要考虑到成本、价格、工艺难度、自身的技术能力,使产品做到既适用,又节约,技术也简单。但是,必须明白设计质量这一过程不是车间的事,车间没有这个职能,也没有这个权力,它是公司研发部门的职权。车间是质量管理的第二过程——制造质量。设计质量完成后,制造质量仍然是关键,它要求车间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而首当其冲的是车间全员必须要严格遵守工艺纪律,确保机器设备的性能状态良好。原材料的选择要价廉物美,操作人员要技术熟练,劳动者要责任心强等等。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做好了,才能制造出符合设计质量的产品。设计合理,制造精心,再加上市场网络服务、广泛深入的广告宣传和建立诚信的客户群,必然形成好的市场销售质量。因此,产品质量是衡量一个车间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干部员工综合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
一个企业的产品质量好,并不是这个企业的领导想好就能好的,更不是推销员说好就能好的。一个厂家要生产出几个像样的样品或几个批次质量好的产品并不难,难的是确保产品质量长年如一日的稳定,并能根据市场的变化、用户的要求、技术进步的趋势,不断地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就很难了。产品质量的稳定,首先要求企业全员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形成一套从科研开发、监督检验,到安全生产等健全的质量管理机制。同时,还要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科学的工艺配方,还要有对各种原辅材料的采购定点供应,重要原辅材料的生产能力,从源头上给产品质量提供可靠的保证。玉立公司经过几十年的技术设备改造,虽然拥有一流的生产流水线,一流的检测手段,但这些仍然不是质量的决定因素。真正决定产品质量优劣的是人,是在每一个岗位上操作的玉立员工。这些操作岗位上的员工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文化素质、技术素质之高低,直接决定产品质量的优劣。玉立公司的“犀利”牌涂附磨具产品,几十年来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市场覆盖面越来越大,信誉度越来越好,吸引力越来越强,全在于主人翁意识强,爱岗敬业精神好,视产品质量如生命,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的玉立员工的努力。玉立员工不但长年累月恪尽职守,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操作,确保生产流水线上的产品每秒钟都安全通过自己的岗位,而且许多岗位上的工人还在不断地动脑筋,创造性地劳动,不断地改进工艺,改进操作,改进设备,改进方法,精益求精地把自己岗位的工作做活做精,做到尽善尽美,这才是犀利产品质量越来越好,成本越来越低的关键所在。
过去,在车间管理工作中,有人认为,质量和产量是一对矛盾,质量和效益是一对矛盾,甚至质检主任和车间也成了一对矛盾,这是错误的理解和片面的认识。道理很简单,不抓质量,生产的产品越多,废品造成的经济损失越多;不抓管理,员工的工作状态就会越来越糟,工作秩序就会越来越乱,劳动纪律、工艺纪律将被束之高阁。因此,只有一流素质的员工,才能生产质量一流的产品。如水砂四车间主任毛伟国,去年忽视了产品质量的管理,“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结果是自己的工作稀里糊涂,员工质量意识淡薄,发展到张冠李戴,把出口产品的商标都搞错了,一年下来,各项工作落后了,员工的收入也减少了。
在车间质量管理中,有一个不起眼的问题在严重制约着车间产品的正品率和经济效益,这就是产品质量的最后一关——成品质量检验关。质检主任的工作重点应放在生产线上的各个质量控制点上,让产品在流水线上安全地通过并顺利下线。但有些人本末倒置,把工作重点放在验质台上,他们对质量标准把握得不准,工作责任心不强,轻视抓质量,各种问题产品从他们的眼下溜入市场;一抓质量,他们又宁左勿右,乱设关卡,把一张张好端端的正品打成次废品,使车间效益时高时低,市场反映时好时坏,质量检验时紧时松。质检员的工作责任心、技术熟练程度的高低是至关重要的。一般来讲,涂附磨具是一种磨削工具,对砂面要求很高。因此,对工作面要求是百分之百的不能出现问题,不能影响产品质量。而外观质量应服从内在质量,不能因“小过而斩大将”,使一张工作面百分之百没有问题的产品,因外观少许缺陷而乱判为二等品或等外品,白白将工人的劳动成果无辜付诸东流,这不能说不是一种犯罪。如果质量检验没有把住关,让一张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将要得罪10个以上的客户,严重影响企业形象,影响“犀利”品牌的信誉。
在现代化管理中,质量管理还不断被引申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通过不断创新,使产品的质量档次和品位不断升华,以满足用户的需要,又为自己谋求到新的生路、新的领域、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更丰厚的利润。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有以突破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的与时俱进的反常规思考。如造纸车间,有很长一段时间产品不受欢迎,车间效益不好,差点被淘汰出局。后来车间大胆突破,大胆创新,成功地生产出相当于A级纸的新产品,终于“柳暗花明又一村”,在不增加一分钱成本的条件下,产品质量升了一个等级,产品价值每吨净增500元,一举扭转了被动局面。在车间质量管理工作中,工艺纪律是产品质量的有力保障。车间工艺纪律的制订,包括操作规程的具体化、岗位责任制等等,车间的每一个员工都不能逾越,否则就是违规违纪。每个岗位的员工必须按照工艺要求,把自己的工作做到位,做到精益求精。只要全车间的每个岗位、每个人都能自觉地严格执行工艺纪律,车间的产品质量就有了保障。
2. 成本管理。
一个企业产品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利润的多少和产品在市场上竞争能力的大小。加强成本管理,不断降低成本,节约生产中的物资消耗和劳动消耗,利用同样数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是车间增加利润的主要途径。
什么是成本管理?简而言之,是降低产品成本所进行的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等各项工作的总称。它的目的是在确保产品适应需要的前提下,不断减少投入,以提高车间利润,使职工增加收入,车间增加积累。
车间成本管理要有一定的要求。首先,要严格执行产品单耗定额指标和费用开支标准,划清生产成本与费用开支的界限,杜绝乱开支。单耗定额指标的准确性、科学性会直接影响成本。因此,车间成本控制,确定科学的消耗定额指标是前提。要使单耗定额指标准确科学,必须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发动员工共同讨论,民主制订消耗定额指标,并把制订好的定额指标交给员工自己执行。公开、公平、公正地按定额指标进行考核。其次,要强化车间全员成本意识。在生产过程中,刻意把产品成本降到全国最低水平,进入成本的各种因素,一厘一毫地进行核算。在经营过程中,该赚的钱一分一文不少要,不该赚的钱,金娃娃摆在面前也不拿。成本意识在玉立人身上一直是健康发展的,抓成本管理,着力抓全员成本意识的建立和培养是很重要的。在成本管理中,玉立人的优良传统也为车间成本管理工作打下了牢固的思想基础。玉立人一直把“艰苦创业、勤俭办一切事业”的创业传统继承下来了。都能自觉地把每一分钱用在产品上、事业上、学习上,尽量用最合理的投入,求得最大限度的产出,为公司增加积累,为自己增加收入。再其次,明确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入产品成本的各种因素,包括原辅材料,严格地讲都是个变数,都是属于可控范围。当然,工艺配方是个定数,它有工艺纪律作保证,车间无权变更。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工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劳动,对工艺配方、工艺流程进行修改,使其更加合理,更加科学,更加经济,也不是不可能的。也可以在技术部门的统一指挥下,按程序进行修正。正因为成本诸因素是可控的,所以固定的成本也有潜力可挖。对各种消耗和各项费用开支,预先规定一个数量界限,用它对各项成本指标进行衡量、检查、对比和评价,对成本计划标准、各项费用开支限额、各种消耗定额、劳动定额,以及各种产品和零部件的消耗进行考核和控制是很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使生产成本管理始终处于一个可控范围之中,克服只顾生产、不顾成本的盲目性。
在车间成本管理工作中,节约原材料是增加车间效益的关键。我在长年的实际工作中,对节约原材料的途径有诸多体会:一要合理选择原料。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同一种产品可以用不同的原料来生产,而同一种原材料又可以在改性处理或物理处理后,生产各种不同的产品。在满足产品性能需要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就近取材,以取得最大的经济利益。一定要用敏感的经济头脑和负责任的成本意识,把住原材料使用关。因为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价格是最敏感的,你的产品再好,价格哪怕比别人高那么一点点,就会失去市场,失去竞争力。二要改进产品的设计。好的产品设计,原材料消耗少,效率高,性能好,简化了产品结构,减轻了产品重量,延长了产品使用寿命。三要不断优化和采用先进的工艺方法。在生产过程中,工艺性消耗原料、能源,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几十年来,玉立公司在原材料制造、配制、输送和设备流程的改进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对不断降低成本起了积极作用。四要合理采用代用品,采用新材料,以廉价材料代替稀缺材料,用先进的新材料代替传统材料,以本国、本地材料代替进口、外地材料,用成熟的技术嫁接或淘汰落后的传统技术等等。这些千方百计降低成本的方法,已经成了玉立人、玉立干部、玉立科技人员的看家本领。在公司的生产活动中,设备、配方、工艺、原辅材料和能源供给,一直处于不断改进之中,使玉立公司月月进步,年年创新,具备强大的竞争力。五要开展原料的综合利用。废料回收再利用,上下游产品的再生产,产业链的延长,这是一个潜力很大的节约途径,我们还没有做到位,只是在余热和水的循环使用上做了一点点文章。六要在生产过程中,注意提高每道工序的成品或半成品合格率,减少废次品带来的损失。七要严密调度,组织生产,压缩工时,提高单班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