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脚趾被切断,应将离体的指(趾)用消毒巾包好一起带去医院,以便再植。断指(趾)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布类将断指(趾)包妥,放进无漏洞的塑料袋或橡皮口袋中,口袋里不要再放任何其它的东西,然后扎紧口袋。在口袋周围要敷以冰块冷冻,以达到冷藏目的。特别注意,千万不要给断指(趾)涂擦碘酒、酒精这些消毒液,或为了“消毒彻底”,竟将其泡在酒精或固定液福尔马林中,因为这将引起严重的细胞变性,无法再植。也不要把断指(趾)泡在低渗或高渗的盐水中,以免组织细胞胀破或干瘪。更不要给断指(趾)加热保温,以免加速组织变性,使再植失败。
(2)摔伤
婴儿从床上掉到地上,这是任何一个家庭都很难免的,从床上坠地第一次多发生在3~4个月的婴儿,母亲认为这个年龄的孩子不会翻身,没多大劲,让婴儿睡在没有栏栅的床上,就可能从床上掉在地上。婴儿长到8~9个月时,大都跌落过。为此,最好在地上铺上睡毯或地毯,防止婴儿直接撞到地板上。一般来说,从1米内的高处坠落时,婴儿极少留下后遗症。婴儿坠落后立即哇的哭出声来,抱起来后立即恢复正常就不要紧。但是从楼梯上跌滚下来,跌落后哇地哭起来,约10~15分钟后就不哭了,又照样挺精神和原来一样玩,一般没有多大问题。可是,以后又无缘无故地哭,并且呕吐,不爱吃东西,必须请医生看。从跌落后开始哭,30分钟不停止,必须送到医院。跌落时失去知觉、不哭、昏睡不醒,抱起来不睁眼睛,应立即急送医院。
(3)跌伤
随着孩子的发育成长,从会爬到会走,从会走到会跑,跌伤是很常见的。孩子跌倒摔了一跤,家长将孩子抱起,看一看摔伤部位能否活动,如活动如常说明没有骨折,只是表皮擦破,用清水洗净,涂上红药水即可。若组织损伤,局部肿胀、疼痛明显,如无骨折,可服跌打丸,三七片等,注意观察肿胀局部的变化。若孩子跌伤较重,出现明显骨折征象,如肢体活动不自如或明显受限,局部明显肿胀、变形等,要马上送医院。如四肢骨折,应找一块木板将骨折两端固定于木板间;如腰部骨折,直接用木板将病儿抬到医院,防止因骨折部位活动损伤神经、血管而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为防止跌伤,对会走的孩子,要时时注意照看,格外留神,过马路时,妈妈要拉着孩子手走。孩子穿的鞋底不滑,就会减少跌伤。
◎烧、烫伤
烧、烫伤。因为婴幼儿智力发育快,好奇心强,什么都想试一试,表现得没深没浅。由于婴幼儿身体发育不完善,对外界反应能力差、抵抗力低,烧伤和烫伤不但发生机会多,后果也比成人为重。
烧、烫后怎么办,首先看一看面积有多大。每个小孩手掌大约为身体表面积的1%。烧伤又分I、Ⅱ、Ⅲ度,I度烧伤最浅,仅是表皮受损,皮肤发红,但无水泡,只局部作痛;Ⅱ度烧伤是真皮受损,皮肤淡红或苍白,起水泡,疼痛剧烈;Ⅲ度烧伤最重,不仅全层皮肤受损,连皮下组织甚至肌肉、骨骼也被烧及。此外,烧烫伤发生在不同的部位,对病情影响也很大。小儿头、面、颈部被烧烫,尽管面积不大,但这些地方组织疏松,渗出液多,局部水肿重,加上小儿对伤痛反应强烈,易引起脑水肿,比肢体处烧烫伤要严重得多。
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是小面积Ⅱ度烧、烫伤,往往不需去医院,采取恰当处理,就会较快痊愈。其方法是:要清洁创面,用生理盐水(1000毫升开水加9克食盐冷却即成)冲洗创面,再用1:1000的新洁尔灭溶液轻轻擦拭,创面就变得清洁干净了。头部、面部、颈部、臀部及会阴部的烧烫伤,经上述清洁创面后,不必贴敷油纱布包扎,而采用暴露疗法。应保持创面干燥、清洁、不沾水、不受压,可收到很好的疗效。对发生在四肢和躯干上的创面,可用一层消毒的油纱布贴敷在创面局部,上面盖上几层纱布或棉垫进行包扎。特别强调指出的是,发现烧、烫伤后,伤面切勿随便涂不洁的油或酱油、大酱等物质,以免引起感染。
严重烧、烫伤的现场急救大致可分五步:
(1)一灭
如果孩子身上的火还未熄灭时,应采取紧急灭火措施,以免继续烧伤。冬天还要注意,有时穿着的是棉衣,明火虽已熄灭,暗火还在燃烧,都要及时灭掉。如身上还沾有热粥、热菜等物,要尽快地轻轻揩去。
(2)二查
要赶紧检查烧、烫伤的部位、面积、深度等,同时查看孩子有无合并症。
(3)三防
在烧、烫伤刚刚发生后,要预防出现危及生命的休克和窒息。用止痛剂防休克,及时清除呼吸道的痰、呕吐物等,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还要注意防止感染。
(4)四包
就地选用干净的毛巾、单子或其他软织物包裹,覆盖创面。
(5)五送
经上述处理后,尽快送往医院救治。途中要严密观察病儿情况,万一出现呼吸、心跳停止,要立即采取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等抢救办法。
化学烧伤的急救刻不容缓,强酸如盐酸、硫酸、硝酸、王水(盐酸和硝酸)、石炭酸等。强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生石灰,一旦发生烧伤,要争分夺秒地在现场急救,刻不容缓。像食道发生化学烧伤,如不及时处理,虽不致丧命,日后结疤留痕,造成食道狭窄,给一生饮食带来困难。至于眼睛被烧伤,处理不及时可致失明,造成终生不幸。
一般烧伤,多用油质纱布贴敷局部,保护创面,促进愈合,但在被磷烧伤时却严禁使用:因为磷易溶于油类,反而会促进人体吸收,造成全身性磷中毒。
小儿发生烧烫伤是十分痛苦的事情。希望家长要反复教育孩子不要玩火、火柴及煤气灶具,家中的开水壶、暖瓶要放置在安全处,以免孩子碰倒造成烫伤。
◎咬伤
这里所说的咬伤,是指被人咬伤、动物和昆虫咬(蜇)伤。
(1)人咬伤
多发生在集体幼儿中,孩子在相互打闹中,有时发生咬伤面部、手及手臂等。一般的咬痕,勿需处理,很快会自愈。如果咬成裂口,流血不止,首先进行止血,然后对伤口消毒,敷药和包扎。
(2)动物咬伤
在农村较常见,近年来城市饲养小动物(猫、狗)增加,也使小孩被咬伤逐年增多。如手被疯狗咬伤,布带应扎在手的腕部,并每隔20分钟左右,放松一次(放松时间为1分钟)。在未放松前,要让血流出,或用火罐吸出毒血;再用肥皂水或浓度为0.05%高锰酸钾液反复冲洗伤口。必要时,作伤口扩创手术处理。并要注射狂犬疫苗、注射破伤风抗毒素,预防破伤风,服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3)毒虫咬(蜇)伤
以面部、四肢暴露部位为主。一般昆虫咬伤局部可涂氨水、清凉油或复方炉甘石洗剂等止痒药物,也可冷敷止痛;
(4)蜜蜂蜇伤
先拔除蜂刺,然后涂上3%氨水、肥皂水、硼酸溶液或5%~10%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再涂稀氨水或苯海拉明油膏。
预防上述这些伤害,平时要教育孩子,小朋友之间应友好相处,玩耍时不咬人。平时不接触猫狗等小动物。夏秋季晚间在外边玩时,不要乱掀砖、石、土坯等,防止被毒虫咬(蜇)。
◎眼外伤
眼球外伤多因石块或重物直接打击眼部而引起。轻者,仅有眼睑皮下、结膜下淤血,角膜上皮剥脱等,一般不影响视力。严重挫伤可引起眼睑血肿、眶骨骨折、虹膜撕裂、眼内出血,以致发生眼球破裂。对眼球挫伤者,应立即冷敷,制止出血,并应请医生诊治。一、两天后改用热敷,促进出血吸收。
眼球穿透伤,是严重的眼外伤,常因孩子玩耍不慎,将刀剪、竹尖、锥子等锐器直接刺伤眼睛,或因爆竹、雷管、弹丸等直接击角膜、巩膜穿孔,晶体损伤,甚至造成虹膜、睫状体、玻璃体等眼内组织脱出等。病儿剧烈眼痛、怕光、流泪、视力减退。发生眼球穿透伤后,可以小心的清洁伤口,但不要冲洗局部,不作其他处理,防止污物冲入眼内加重感染。在伤口处可滴氯霉素眼药水,然后用消毒纱布敷盖,并轻轻地包扎,尽快送医院处理。
◎鼻腔、外耳道异物
(1)鼻腔异物
多因小儿玩耍时,由于好奇心将异物塞入鼻腔。最多见的是豆类、谷类、棉球、纽扣、塑料小玩具、纸团、果核等,或睡觉时昆虫爬入。婴儿讲不清病史,有时异物在鼻腔留的时间长直至出现一侧鼻塞、鼻嗅、流出脓性分泌物时才被发现而就诊。较大的幼儿多能说清异物史,并能指出哪侧鼻孔及何种异物,有利及时处理。
急救处理 对较大小儿,异物较小者,可用手按住没有异物的鼻孔,叫小儿作擤鼻动作,将异物擤出,或用棉花或纸捻刺激鼻腔,使其打喷嚏将异物喷出。经上述处理无效,应送医院用镊子或异物钳将异物取出。若小儿过小,或异物质地柔软甚至已变腐化不适宜用钳取时,可用吸引器将异物吸出。如果是蚂蝗等小动物进入鼻腔时,先向鼻腔内滴点蜂蜜,使它向外退,再用尖镊子夹出。
(2)外耳道异物
进入耳道里的异物,大致分固体和液体两类。常见固体异物如小钢珠、火柴棍、粮食粒、小石子、棉花团、钢笔尖和碎石子等。液体异物,主要是水。多半是集体幼儿之间搞恶作剧,趁对方熟睡时,给塞入耳道内,也有的在玩耍时塞入耳道。有时孩子睡觉中,如毛虫、米虫、蚂蚁和其他小虫悄悄爬进耳道里。由于动物性异物在耳内爬动,引起难以忍受的痛疼与不适感,所以病儿哭闹不安,自行乱抓耳局部。如豆类、米粒进入耳道时,会因遇湿而胀大,当超过耳道直径时,会有胀痛。像小钢珠、小石子、碎玻璃等固体异物,尚有余地活动,小儿感到异物在动。耳道进水时,水在耳道内冲鼓膜,震震作响,产生不适感。
急救处理:潮湿胀大异物,如果耳道无伤,可先向耳道中滴入95%的纯酒精,使异物脱水收缩,再用手电照亮耳道内异物,用尖细镊子夹出异物。凡没有胀大的异物,均可用上法处理。但对圆滑异物,绝不能用镊子夹取,只能设法钩出,以防把异物推入耳道深部,发生意外。昆虫异物,先用手电的强光照射耳道内的活昆虫,有的见光会自动爬出来。如不出时,再向耳道内滴酒精、香油把昆虫溺死,用双氧水冲出。耳道中进水,可用棉球、纸捻把水吸出。
◎眼内异物
小儿眼睛受到异物伤害机会最多。日常,进入眼内异物多是无腐蚀性的异物,腐蚀性异物较少见。
无腐蚀性异物,如土砂粉尘或细粒、金属粉末或碎屑、细木粉或碎屑、纸末或纸屑、面粉及粮食皮屑等。异物进入小儿眼内,极感不适,轻者磨痛、流泪;重者结膜充血、眼球表面被磨,造成溃破,但对眼球无腐蚀作用。
急救处理:日常生活中,眼内吹进一粒尘砂,掉进一根眼毛是常事,这时可把手洗净,用手指轻轻揉眼睑,从眼外角向眼内角推揉,就能把异物清除。如果是砂粒、金属粒、玻璃屑等坚锋物不可用此法,可采用如下方法。
翻开眼睑后,要细心查找异物,如果未嵌入眼球,可用消毒棉轻轻把异物沾出。若吹进眼内的尘粒、碎屑、粉末等,须用生理盐水进行细致冲洗,直到眼球无磨感为止。嵌入眼球表面较深的异物必须去医院处理。
处理有腐蚀性异物,必须分秒必争,进行得越快越好。一时不能到医院时,应在家中用无杂质的凉开水,反复冲洗眼球。同时配制洗眼液,进入眼内是酸性异物,可配制1.5%的纯正又无杂质的碳酸氢钠液进行冲洗。如果是碱性异物,可配制3%硼酸水进行冲洗,直到眼球无烧灼,无任何刺激感为止,再用点眼消炎药。值得注意的是,当腐蚀性异物进入眼内时,切忌用手揉搓眼睑,以防加重伤势,这类异物最好及时送医院。
◎咽、喉异物
咽部异物,以鱼刺较多见,常嵌入扁桃体或其附近,引起疼痛,吞咽时加剧。
急救处理:可用镊子取出,不要轻易嘱小儿用饭团咽下,因为这样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引起损伤。
喉部异物,尖锐的异物嵌顿于喉头,引起呛咳、喘鸣、声音嘶哑,吸气时呼吸困难,若异物过大,梗塞声门会立即发生窒息。液体也能呛于喉部,有上述症状。
急救处理:如为液体或油类物,速将小儿抱起,低头拍背,引起咳嗽反射,有时能将异物咳出。如不能咳出时,马上送医院。固体异物则必须立即送医院处理。
◎气管、支气管异物
由于幼儿的牙未出齐,口腔的控制能力、咽反射及咳嗽反射尚未健全,在口中含有果核、花生仁、玉米粒、豆粒、糖果、扣子、钢珠、玻璃球、螺丝帽等物时,当突然受到惊吓,哭喊或嬉笑,这时由于过强吸气,极容易把口中的东西吸进气管与支气管中。也有因成人给小儿强迫喂药引起,或者小儿在床仰卧中吃东西,突然哭闹,有时会把口中的东西呛入气管。
异物进入气管后,小儿出现呛咳、憋气、发绀。异物较大时,会有阵发性咳嗽,并有持续性呼吸困难,甚至喘息窒息。小而圆滑的异物,无明显症状,易被忽略,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孩子会出现声音嘶哑、发烧、阵发性咳嗽、痰内带血等,常被误诊为肺炎。
急救处理:首先仔细检查病儿的口腔和咽喉部,如在可视的范围内能够发现异物阻塞气道,试将手指伸到异物处,将异物取出。若此法失败,可用拍背法,急救者取坐位,将病儿背朝上平放在双腿上,头部略低,使其胸部紧贴在急救者的膝部,以适当力量用掌根拍击病儿两肩胛骨间脊椎部位,异物有时可被咯出,或者用推腹法,就是让病儿仰卧平放在一适当高度的台桌上,急救者站在病儿腰部左侧,左手放于病儿脐与肋骨间的腹部上,并紧贴腹部,适当加压,右手置于左手上方,边按压边向胸部方向滑动,以增加胸腔内的压力。如此推压数次,有时也可使异物咯出。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在每次完成全部动作后,均应再次检查口咽部,若发现异物依然存在时,可反复进行。如果病儿出现呕吐,应尽快停止推腹,迅速从口腔内清除阻塞物,以防再度阻塞气道或影响正常呼吸。气管、支气管异物自然咳出的机会只占l%~4%,因此对这样病儿急救后应立即送医院急诊处理。
◎食道、胃肠道异物
食道、胃肠道进入异物,多见于l~5岁小儿。由于将异物如纽扣、硬币、别针等放入口内玩耍时误吞,或者饮食不慎将枣核、骨片等吞入。如异物过大,常嵌顿于食道入口下方第一狭窄部。一般能通过此部的异物则能通过全部消化道,由肛门排出。如异物过长,则不能通过十二指肠的弯曲部,就易引起嵌顿或刺入胃肠壁。
食道异物,表现为哽噎、疼痛,吞咽时加剧或吞咽困难,大的异物可向前压迫气管引起呛咳、喘鸣和呼吸困难。如继发食道炎可有发烧等症状。如尖锐异物停滞在主动脉弓水平及接近气管分叉处,该处紧贴大血管,异物一旦穿越食道刺入大血管,则可发生致命性大出血。异物较大或带有锐角不能通过幽门,而引起梗阻或嵌顿引起肠梗阻,刺入肠道壁出现肠穿孔等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