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长牙期间,妈妈可以给宝宝一些如牙胶等稍硬的东西,作为满足宝宝咬的替代品。或者采用让宝宝吃磨牙棒、青苹果等方式,来缓解这一特殊时期的特殊需要。同时为了让宝宝有更多的咀嚼机会,可给他多补充一些切碎成丝或颗粒状,纤维较丰富的新鲜蔬果。
(2)多关心宝宝
妈妈需要更用心地看护宝宝,让他感觉到妈妈的保护、鼓励和关心。同时需要让宝宝明白,咬人是不对的,当他生气或者不安时要耐心的哄宝宝。教宝宝使用语言而不是用嘴和牙齿和别人进行交流。
(3)多玩安静的游戏
强烈的刺激是引起咬人最常见的因素之一,应让宝宝多玩安静的游戏,保证他充足的睡眠,可以平缓宝宝的情绪,当他心理不满时也不至于采取咬人的方式。
(4)耐心教育。
宝宝发生咬人事件后,也不要过于担忧而去责怪孩子,应该认识到宝宝咬人大多是属于婴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过程中发现的阶段性问题,还不属于攻击性行为。家长要耐心对待,帮助宝宝分析原因,然后进行认真的教育,以免向不良的行为习惯转化。如果有可能,要带着他去向被咬的小朋友道歉,创造一个直观的氛围让他了解咬人带来的后果。
◎宝宝太依赖妈妈怎么办
宝宝都会对妈妈产生不同程度的依恋,因为他们感觉在妈妈身边最安全,所以总是缠着妈妈,甚至达到分分秒秒也不愿离开的程度,即使爸爸来抱也不要,只要妈妈一个人抱,妈妈一走开,就哭个不停。
(1)宝宝为什么缠着妈妈
宝宝出生后的头一两年内生活不能自理,吃、喝、拉、撒、睡都需要妈妈照料,这时的宝宝与妈妈建立了一种温馨、亲密而又持久的依恋关系,这种关系使宝宝既获得满足,也感到愉悦。
所以,当宝宝与妈妈分离就会感到孤单、恐惧,因害怕而啼哭,这是他对安全的渴望和爱的呼唤,是对妈妈的早期依恋和亲热,是心理健康的表现。
(2)怎么解决宝宝粘妈妈
1)拓展宝宝的生活空间
为使宝宝的情感和人格更加健康地发展,用“走亲戚”、“串邻居”等方式拓展宝宝人际交往圈子。增加户外活动的机会,尽可能让宝宝多接触大自然,看绿色的小树、过往的行人、飞驰的车辆等。另外,还要注意家庭环境的布置,为宝宝提供各种玩具,使宝宝转移对母亲的作用。
2)找个“替代妈妈”
要求家里的其他人能像妈妈那样给予宝宝关爱和亲热。有研究表明,身体的接触可以缓解宝宝的紧张情绪,产生愉快的体验。在拥抱时,要使宝宝感到特别轻松愉悦,而且要亲热地注视宝宝,这样可起到一定的替代妈妈的功能。
3)转移宝宝的注意力
对不喜欢上幼儿园的宝宝,妈妈可以早点把他们送去,不要立即离开,先和幼儿园老师、其他小朋友一起陪宝宝做游戏,宝宝很快就被他喜欢的事物吸引了,妈妈这时再离开,宝宝就不会哭闹了。长此以往,他们对妈妈的依恋自然就减退了。
4)妈妈有意疏远宝宝
妈妈应有意识地疏远宝宝,给他一个自己活动的空间。不要宝宝一哭闹,就赶紧抚慰。更不要在他们刚学走路的时候,不断地大呼小叫“当心,别摔了”。这会让宝宝习惯于有一双眼睛总不离他的左右,一旦没有,他就会不适应而觉得不安全。
5)多与小朋友玩
目前,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宝宝在家中很少与小朋友接触。1~2岁是培养宝宝与小朋友交往的好时机。朋友增多,生活范围扩大,生活内容逐渐丰富,宝宝的社交能力便会得到强化和锻炼,同时也会有效缓解宝宝对母亲的依恋程度。
6)培养宝宝的独立性
妈妈要注意从小培养宝宝的独立性。2岁以上的宝宝已经有了自己做事的欲望,但常会把事情办糟。这时,家长千万不要严厉批评,甚至自己去做而剥夺宝宝做事的权利,要多鼓励他们,否则宝宝容易产生失败感,以后会更加依赖妈妈。
◎宝宝有独占行为怎么办
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宝宝:自己手里的东西不愿与别人分享,别人的东西却总想要,如果得不到就哭闹不止。这种表现称为“宝宝独占症”,若不及时加以有效引导,将导致宝宝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不关心他人的负向性格特征,家长要注意宝宝的这种独占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
宝宝为什么爱独占?
1)与家长的行为有关。有些家长自己就不愿与别人分享合作,这些做法都可以影响到宝宝的行为,强化宝宝对“我的”概念的理解,认为“我”的东西只能“我”来支配、我来使用,不愿与别人分享,慢慢养成了独占行为。
2)与家人的教育有关。妈妈的过分宽容、娇纵,使宝宝从小逐渐形成了独占习惯。比如有的妈妈买回东西对宝宝说“宝宝,我给你买好吃的了”,这个“给你买”的概念一旦形成,买来的东西在宝宝看来就是自己的,什么好东西都是“我的”、“我的”,时间长了就养成了独占行为。
3)与家庭成员结构有关。现在的家庭中大部分是一个宝宝,一家三口人,或是与爷爷、奶奶住在一起。从小没有兄妹和他分享东西,如买来的玩具,吃的东西等,加上长辈对他的溺爱和迁就,慢慢地宝宝就养成了独占行为。
有效的引导宝宝的独占行为:
(1)不强求宝宝“慷慨大方”
常常看到妈妈劝宝宝把手里的玩具或零食分给同伴,即使宝宝不愿意,眼泪汪汪,妈妈也百般劝慰,甚至威逼利诱。其实,对于3岁以前的宝宝,家长不必强迫他们“慷慨大方”。
(2)帮助宝宝建立“所有权”观念
作为妈妈,在宝宝处于“自我中心期”时,可以给宝宝一些必要的指导,让宝宝早日建立所有权的观念。比如,当宝宝玩同伴的玩具时,你可以强调一下:“这布娃娃是小哥哥的,你只能玩不能带走,到时候要还给哥哥,你的布娃娃在家里呢!”这些话可以让他们尽快建立所有权的观念。
(3)逐渐培养“分享”习惯
应该教导宝宝学会分享,比如吃饭时和宝宝抢着吃,买东西时家人各一份,慢慢地,宝宝就会发现分享的快乐,独占的心理就不会那么严重了。
(4)强调 “借”“还”的概念
强调 “借”“还”的概念也很重要,让宝宝知道,喜欢的东西可以暂时“借”来玩,但是不可以据为已有。养成借和还的习惯,对年幼的宝宝来说是件好事。
◎宝宝爱骂人怎么办
宝宝不明白骂人的含义,但当他看到某些人高兴或不高兴时喜欢这么说,就可能去学着讲。以下介绍的方法,可以有效的纠正宝宝说脏话的行为。
(1)根治宝宝骂人源头
宝宝骂人肯定是学来的,学习的对象可能是家庭成员、小朋友或其他人、电视等等,应尽量在源头上予以隔绝,让宝宝减少学会骂人的机会。
妈妈认真检视自己的行为,宝宝会从妈妈的语言习惯中受到耳濡目染,并且从你讲话的风格和习惯中吸收一些他认为有益的东西。
(2)漠然应对宝宝骂人
宝宝很可能不明白骂人的含义,只不过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而不论别人的反应是好是坏。你不必做出过激的反应,相反,你对此不予理睬,就产生不了他预期的效果了。你不当回事,他倒觉得索然无味了。
(3)慎用惩罚手段
当宝宝讲骂人时,妈妈很可能会按捺不住想来一番说教或是惩罚,但是仔细权衡一下,说教和惩罚都不能消除骂人本身的“神秘”特点,反而让宝宝产生对骂人或者对妈妈的惧怕心理,甚至破坏了宝宝对你的信任。
(4)耐心向宝宝解释
对于大一点的宝宝,可以耐心告诉宝宝,讲骂人会冒犯别人,会让奶奶或幼儿园阿姨不高兴,这就是为什么你要阻止他那么说的原因。
◎培养宝宝自己上厕所
当你的宝宝已经正式接受了如厕训练,那就一定保持下去,形成习惯。这期间也免不了需要你的表扬、指导、提醒甚至奖励,让宝宝慢慢养成如厕的好习惯。
(1)形成一种条件反射
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提醒宝宝一次,有时候宝宝并不觉得很有必要,但是一旦坐在马桶上,就会形成一种条件反射,久而久之,会建立起排便规律。
(2)及时提醒上厕所
宝宝不像成年人,有时候玩高兴了,会真的忘记了上厕所。所以,在他做游戏的时候,及时提醒一下是很必要的,不过要注意,次数不要太频,以免让他不耐烦。
(3)循序渐进训练宝宝
学习任何东西都需要花一番功夫,对于小宝宝更是如此。如厕这件简单的事情看似自然而然,实际上却也有些难度。家长应帮助宝宝循序渐进地掌握,即使有时候偶然有点问题,也要宽容地谅解宝宝,切不可大惊小怪,更不能指责。你要做的是肯定他的初衷,并帮他一起收拾一下,下次再多给一些指导和提示。
(4)要多勉励宝宝
别吝啬你的表扬和奖励,要多勉励宝宝,多肯定他的进步,给宝宝足够的正面心理暗示。可以定个规矩,告诉宝宝如果他保持了多久没有尿床或随处大小便,那你就给以某种奖励。
◎培养讲卫生的好习惯
干干净净的宝宝,走到哪里都会大受欢迎。还让母亲减少了洗脏衣服的次数,而且,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减少宝宝病从口入的机会。所以,要培养宝宝从小讲卫生。
培养方法:
早上起床,洗把小脸,神清气爽;晚上睡觉前,给宝宝洗洗脸,洗洗手,洗洗屁屁、洗洗脚,干干净净进入梦乡;每次出门回来,也要记得给宝宝洗脸、洗手等,这样就可以清理掉一身的灰尘。
妈妈经常地给宝宝洗啊擦啊,会在宝宝脑海里留下印记,等宝宝自己会洗脸洗手的时候,他们也会把清洁当成每天的必修课。
宝宝年纪还很小,自理能力比较差。妈妈应该多给宝宝做示范,如刷牙、洗脸、洗手等,向宝宝展示每个动作的步骤,让他跟着你慢慢学着做。等宝宝学会了,别忘了再表扬几句,宝宝自然会摆出副小大人的模样,不会忘了保持清洁了。时间久了,宝宝就会自己养成好得习惯。
◎培养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早睡早起对宝宝的生长发育及智力发育都具有重大影响。“早睡”和“早起”,其实是一对好兄弟,所以,想要宝宝起得早,妈妈首先要在培养宝宝早睡这—习惯上下足功夫。
培养宝宝早睡早起的方法:
(1)妈妈要以身作则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如果妈妈是“夜猫子”,宝宝的生物钟势必跟着延后,为了宝宝的健康,还是和夜生活说“再见”吧。
(2)入睡前做些准备
白天玩得很“疯”或者睡前笑闹得太剧烈,都会让宝宝不易入睡或睡不安稳。此时,如果一味地让宝宝躺下,拍啊摇啊,宝宝反而更睡不着。可以在睡前为宝宝安排一些安静、有趣的睡前活动,比如给宝宝放段轻柔的音乐,洗上一个热水澡,然后再做一做睡前抚触,喝一杯牛奶,宝宝就能顺利地进入梦乡了。
(3)注意饮食控制
要坚持“早餐吃饱、午餐吃好、晚餐吃少”的原则。如果晚餐吃得过饱或热量过高的食物,宝宝会因肠胃不适而翻来覆去睡不着。这样一来,第二天早晨就会起得晚,如此恶性循环对于宝宝的健康十分不利。
(4)安静的睡眠环境
如果到了宝宝就寝时间,屋里的灯还大开着,电视机闹哄哄地响着,不停地有人来回走动,宝宝当然睡不着了。
所以,宝宝就寝时间一到就关灯,或者只留一盏小夜灯,再拉上窗帘,让房间变得安静而且光线昏暗,沉浸在这个环境中,宝宝就很容易犯困。时间久了,宝宝就知道,当屋子里安静下来,灯也关了,就是要准备睡觉了。
◎培养宝宝良好的吃饭习惯
对于宝宝来讲,好好吃饭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填饱肚子,补充身体必需的营养,良好的吃饭习惯更是宝宝生活自理能力增强的表现。可以说,好的饮食习惯造就宝宝好胃口,好胃口成就宝宝的好身体。
培养宝宝良好吃饭的方法:
(1)一日三餐要定时
除了新生儿期需按需喂养,此后,无论是喝奶还是添加辅食以至正餐,孩子每次用餐的时间应尽量固定。固定用餐的结果是,一日三餐到了相应的时间,“咕咕”叫的小肚子就会提醒宝宝:“吃饭时间到了。”
(2)固定餐位和漂亮的餐具
宝宝越大,越喜欢上餐桌吃饭,这个时候,最好能给宝宝配套适合他的餐桌椅和餐具。固定餐位和漂亮的餐具可以吸引宝宝的兴趣,让他安心吃饭,还可以避免宝宝爬上大人的餐桌椅,发生烫伤或跌落的危险。
(3)在菜肴上多花些心思
宝宝不知道什么叫做营养,你要引导宝宝,多吃蔬菜个子高高,吃鱼眼睛亮亮……而且,妈妈还可以多花些心思在宝宝菜肴的烹调上,听着上口的歌谣,看着色香味俱全的饭菜。相信宝宝肯定会胃口大开,好好吃饭的。
(4)不能让宝宝乱吃零食
宝宝肚子容量有限,乱吃零食会影响食欲。所以,不要让宝宝养成饭前吃零食的坏习惯,到正餐时,即使饭菜做得再美味,宝宝也会没有胃口。
(5)别让宝宝边吃边玩
吃饭时不能边吃边看电视,或边吃边玩耍,有的宝宝不想吃饭,妈妈就满屋追着喂,这种做法也不可取,这样会让宝宝产生错觉,以为吃饭就像是做游戏。
★培养宝宝社交能力
◎宝宝交往能力的发展
一出生宝宝就会有与他人交往的要求,这是一种本能的需要。几个月的宝宝看到任何人都会情不自禁地去用手抓拽、用嘴撕咬,这是他主动与外界发生联系的手段。0~3岁的宝宝交往能力是如何发展的呢?
(1)0~6个月:单纯社会反应阶段
宝宝通过自身发出的信号,如哭、笑、肢体动作、表情等对外界做出反应。其交往技巧主要是先天遗传的。两周的新生儿就能区别出妈妈和别人的心跳不同;三个月左右就能发出声音、特殊的宝宝式的“迷人的微笑”,从而激发他人的好感。
宝宝之间的交往很早就建立了,只是看起来有很强生物保护的本能。如,一个两个月以内的宝宝哭,另一个或者另一些宝宝也会一起哭,这是一种声援、同情,或者叫响应。5~6个月以后,一个宝宝哭,另一个宝宝会注视。
(2)7~24个月:对抚养者依恋关系的建立
宝宝6个月时认生了,这时的宝宝明显地将熟悉的人与不熟悉的人区分开来。和妈妈相处时很愉快,还会用哭闹来迫使妈妈等被依恋对象回来。这时候,宝宝的爬行能力使他们有了主动与人交往的能力,2岁的宝宝已经愿意到邻居家里,并且愿意亲近陌生人,不再象6个月时对陌生人充满了恐惧。
(3)24~36个月:发展伙伴关系阶段
两岁的宝宝身体动作能力越来越像个大人。能够自由地走或跑,大大扩展了宝宝活动的空间,他(她)开始有了自我表现的欲望,第一反抗期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他(她)越来越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并且这也减轻了与妈妈分离的痛苦。虽然他们还不能象大人那样去主动地打招呼,加入到其他小伙伴的游戏中,但他们自有办法。
3岁前的宝宝之间的言语交往是很不成功的,他们几乎都在各说各话。这时候的宝宝主要用身体动作或行为来表示自己加入和他们进行的游戏中去。所以,有许多宝宝用身体撞、挤、拉别的宝宝,都可能是一种交往的手段。
2~3岁的宝宝也会产生最初的友谊,互相喜欢对方,但这并不长久,甚至在一个小时内就可能转换几个朋友。对宝宝来说,朋友就是一个与自己玩了一会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