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高素质孩子的88个学习习惯
19270800000021

第21章 习惯20培养孩子制订学习计划的好习惯

没有尝试和创新,孩子永远找不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此,家长应该对孩子的探索报以鼓励。这样的好处,是能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主动寻找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克服困难,取得最大的成功。

学习是场持久战,是场马拉松,是从一砖一石开始累积起知识的高楼大厦。战争要有整体的战略方案,长跑要平均分配体力,盖楼要先有蓝图。同理可知,学习也离不开合理的计划。

兰兰在学习上非常刻苦,成绩却一直上不去。她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计划,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像没头苍蝇一样。学习的效果自然也跟狗熊掰苞米一样,捡了这个,丢了那个。

人对于知识的掌握和记忆都是有一定规律的,一次记忆不了太多的内容。而兰兰一忙起来,就搞临时突击,恨不得一个晚上把整本书都通读一遍。力没少出,效果却不理想。越看越觉得自己什么都会,一考试就发现什么都不会。她平时学习不注意对知识的积累和巩固,一到考前就临时抱佛脚,完全是凭临时加深的印象来应付考试,一考完就忘得一干二净。时间一长,学得多,忘得也多,临时突击的作用就越来越小。真碰上大考,成绩一下子就下来了。

不爱做计划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心里对自己没底,看什么都觉得眼生,自信心越来越差,临场发挥也总是没有状态。拿兰兰来说,因为平时学习没有系统,只知道抓知识点,最终头脑里还是没有把知识全连接起来,没有形成一幅活的知识结构图,考前就总是觉得自己有漏洞。这是一种典型的被动式学习,根本不知道要在自己的心里建立知识库,好像是在为别人学,效果当然就差,不管学了多少,都会很快忘掉。

兰兰很出力还是学不好,逐渐就觉得自己比别人笨,也不相信自己的成绩能赶上别的同学。结果,就因为学习方法上的问题,耽误了她自己的前途。并且,这种自卑感将跟随她一生,为她带来无数的挫折。

好的计划是成功的一半。

小林的成绩非常好,而且看上去学得一点也不吃力。她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学习应该是快乐的事,学习是为了增加快乐,而不是让快乐越来越少。事实上,在班里她也是最爱笑的人,时不时还来点小小的恶作剧。一到课堂上,她的眼睛就放光,举手最多的就是她。

别的同学看她学得这么轻松,简直羡慕死了,纷纷向她请教。她则拿出了一张计划表说:“我全是靠它。”她的计划和别的同学不一样,每天都用荧光笔标出了大大的“休息”和“玩”,她说:为了保证自己的自由活动和玩的时间,我必须提高学习的效率,学得越快,玩的时间越多。

在学习的部分,她从来不写学习的时间,写的是效果,最多的是“理解”、“运用”和“熟练掌握”等字样。别人每天回家先写作业,她则先复习课堂上做的笔记,对照书里的例题,看明白了再写作业,就能十分轻松地做完了。每天写完作业,她只用10分钟的时间,把新的和旧的知识点都画到一张结构图上,是完全不看书画下来的,画的时候就等于把以前的知识温习了一遍,同时把新知识和旧知识有机地联系了起来。

在计划表上,每天还留出了半个小时的时间,用来补漏洞。她把所有测验和作业中错过的题,都单独抄到一个本子上,每天补漏洞的时候,就从里面挑题目做,故意挑那些看起来比较生、印象不是很深的题,做对一次打一个钩,做错一次打一个叉,当一道题目能连续得到三个钩,她就认为自己彻底掌握,就再也不会去碰它了。

对家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学习计划应该由孩子自己来制订

计划是需要自己来执行的,一定要由孩子自己来订。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但最终的决定权一定要交给孩子。让孩子觉得这不是家长强迫自己在学,这是自己对父母许下的承诺,一定要努力完成,不让父母失望。

2.学习计划要重视效果

许多学生的计划总是重视学习时间,不重视学习的效果,容易导致有数量没有质量。家长可以要求孩子做学习计划强调效果,要设定可以检验的目标,家长定期检查。如此,孩子就能跳出读死书的怪圈。

3.计划要注意劳逸结合

过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会导致学习的效果下降。所以,学习计划要留出休息时间,适当的放松才能保证学习的质量。作为家长,在孩子放松的时候可以陪他共同娱乐,即使每天只有10分钟或半个小时,也能很好地调节情绪,给孩子带来新的学习动力。

4.完成计划要给予奖励

如果孩子能够完成计划,家长可以适当给予奖励。奖励的内容最好征求孩子本人的意见,可以在周末陪孩子去游乐园,可以陪孩子吃一次麦当劳,也可以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给孩子买一件他喜欢的礼物。奖励是一种父母为孩子庆祝的方式,一定要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欢乐。

5.学习计划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

为了避免学了新知识,忘了旧知识,学习计划要特别强调把新学到的知识和已经掌握的知识联系起来。画知识结构图是一个好办法,家长可以要求孩子对自己讲解图上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6.学习计划是为了帮孩子增强自信

家长一定要注意,学习计划不是为了给孩子增加压力、增加负担,而是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减少负担,增强自信心。一定要把学习计划看成是鼓励孩子的手段,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要用尽一切办法鼓励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