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抱在怀中演奏的弹弦乐器来自两个源头,一个是秦代出现的弦鼗,一个是西域传入的曲项琵琶。
弦鼗在汉代被称作“秦琵琶”、“汉琵琶”、“秦汉子”等,它演变出了许多不同的样式。演变的情况不外乎几种:第一,柄的长短变化;第二,音箱的大小变化;第三,音箱使用材质的变化;第四,有品和无品的变化;第五,弦数多少的变化。
汉魏时期最著名的弹弦乐器是阮,它就是在弦鼗的基础上加大音箱,缩短音柄,加上音品而成的。
后来,音柄再缩短,阮就变成了月琴。
最早的月琴是什么时候出现的,现在尚没有定论,但据说唐代已传入日本。
宋代陈旸《乐书》卷一四一载:“月琴,形圆项长,上按四弦十三品柱,象琴之徽,转轸应律,晋阮咸造也。”从这个记载来看,宋代的月琴和阮的结构差别不大。
后来,月琴的柄越变越短。到了清代,月琴就与阮完全不同了,琴杆缩短为琴颈,音箱也变为圆形和六边形、八边形几种。
明清以后,戏剧和曲艺发展很快,月琴成为许多戏剧、曲艺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在传统京剧中,月琴与京胡、京二胡全称“三大件”,是京剧最重要的伴奏乐器,它还是评剧、豫剧、楚剧、锡剧、桂剧和台湾歌仔戏等戏剧的伴奏乐器。在许多曲种,如四川清音等的伴奏乐器中,月琴也是不可或缺的。
月琴是西南少数民族最重要的乐器之一,云南少数民族管它叫作“弦子”,是歌舞时不可缺少的伴奏乐器,又是小伙子抒发自己情思的特殊工具。由于它音色清脆悦耳,很受人们喜欢。小伙子们常常用优美的琴声,向心爱的姑娘表达爱慕之情,姑娘们踏着琴声,来到山寨边的树林里,跟自己的情人相会,互相倾诉爱情。所以它是成年男子的必备之物。
月琴结构和阮近似,不同处是在琴身中胶有音梁和支有音柱,琴颈短小。月琴由琴头、琴颈、琴身、弦轴、琴弦和缚弦等部分组成。
琴头和琴颈是用一整块紫檀木或其他硬木制作。琴头顶端的装饰是单独用木料雕刻成龙头或其他图案,再用胶粘上去。琴颈上部开有弦槽,槽侧并有安装弦轴的圆孔,琴颈下端有方形木杆装在琴身上。
琴身是呈扁圆形的共鸣箱,面板和背板是月琴发音的共鸣板,用纹理顺直均匀、无疤节和木色一致的桐木制作。在面板和背板中间横置两道音梁,中间支有两个音柱。
琴弦用丝弦、尼龙弦或尼龙缠钢丝弦。以钢丝尼龙弦的效果最好。
月琴有二弦和四弦两种,四川凉山地区有三弦月琴。一般以五度或四度关系定弦。四弦月琴可以两弦定同音,近似于两弦月琴,也可以每弦各定一音。
演奏月琴时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拿拨子弹奏,其技巧已发展到弹、拨、撮、滚、扫滚、按、颤、滑、吟等三十多种,其中还包括有独特效果的“刮品”技巧,不但可用于伴奏,同样也是一件出色的独奏乐器。
名曲欣赏
松花江渔歌/冯少先、曹大沧 曲
这是一首多段体的月琴独奏曲,分为“江晨”、“出航”、“渔歌”、“捕鱼”、“返航”五段。乐曲描写了松花江的美丽景色和渔民出航捕鱼,辛勤劳作和丰收后的喜悦之情。
在乐队的伴奏下,先由笛子奏出一段悠扬的引子,然后月琴用滚奏奏出抒情的旋律,把我们带到晨曦微露的松花江上。
接着,月琴以一连串的“××× ××”跳跃型节奏,描写了渔船在晨风中扬帆出航的景象。
“渔歌”是一段非常优美抒情的慢板乐段。渔民们扬帆摇橹,愉快地唱起渔歌,向捕鱼之处划去。
接下来的“捕鱼”是一个没有伴奏的华彩乐段,一开始,乐曲在八分音符、三连音、十六分音符的连接变化中非常形象地描写了捕鱼的劳动场面。乐曲越来越激昂,最后出现连续的十六分音符,描绘了一幅你追我赶的欢乐的劳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