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是积极进取、勇往直前、披荆斩棘、奋力前行;退是养精蓄锐、积蓄力量、抓住机会、一飞冲天。进退之道是_种理性而睿智的人生智慧。在前进的途中不忘退守,给自己多留一条后路,才是成功做事的要旨。胜不骄,败不馁,当进则进,当退则退,才是智者的选择。进退自如方能成大业。
低头是为了扬头
在学习上我们都希望每天都有新的进步;在经济上我们更希望日进斗金。在事业上我们希望自己事事顺利;在生活中我们希望自己天天幸福。但是愿望和现实总是有太大距离,美丽的愿望不一定都能实现。
美好的愿望固然可以,但是如果对于这些愿望的追求到了不知进退的地步,就会成为阻碍我们成功的巨大障碍。就像有的人一遇到利益,总想得寸进尺。其实,就像古人告诫我们的:做人处事应该要以退为进!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这原本是一首描写农人辛苦劳作的七言诗,但是因为其中包含的深刻哲理而使得此诗别有一番风味。有时候我们就是需要像农人一样的精神,低下头辛苦努力自会有一番感悟,而退步一点却是为了收获硕硕果实。
低头是为了扬头。做人处世多一份谦恭礼让,而一个人要想成功立业,必须要懂得以退为进。引擎利用后退的力量,反而引发更大的动能;空气越经压缩,反而更具爆破的威力;军人作战,有时候要迂回绕道,转弯前进,才能胜利;很多时候,我们要想成就一件事情,必须低头匍匐前进,才能有扬眉吐气的一天。
回头是岸,因为岸上是安全和稳定的,你可以在岸上继续等待出发的机会,而不至于在风雨飘摇中岌岌可危。很多古人都知道以退为进的意义,古代的先贤圣杰,从官场利禄之中退居后方,是为了再待机缘;有些能人异士隐居山林,是为了等待圣明仁君。
春秋时候,楚王的三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季札。他非常有才华而且为人宽厚谦虚,因为其贤能大家有目共睹,楚王决定传位于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推辞。说他上有长兄,应该由长兄继位。就这样季札一直帮助长兄治理国家,直到长兄去世以后,大臣们再次举荐他为王。季札微笑着告诉大家,虽然长兄已经去世,但是他还有次兄,次兄也比自己有才华,他更适合君王的位置。就这样次兄继位,直至去世以后,全国上下的人民又一致推举,希望他能出来领导全国。
季札劝大家说,故世的先王之子才应该继任王位,这样名正言顺,故而仍然退而不就。也许在很多人眼里,季札在继承王位的这个问题上,他的才能可以说一点也没有体现出来。他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谦让,难道真的是迂腐,甚至可以说是愚蠢?
其实他之所以让出君王之位,是为了不让原本混乱的朝廷再生事端。众所周知,为了争夺君王之位多少人反目,又有多少国家因为内乱而灭亡。对于季札来说,君王之位不能帮助他更多地发展自己的国家,反而做一个臣子一样可以帮助国家强大起来,他拥有的是一种顾全大局,以退为进的气度和智慧。所以后来在历史上留下贤能之名。
有的人非常重视“韬光养晦”,有的人等待“应世机缘”;有德饱学之士都会懂得“进步哪有退步高”。以退为进是人生处世的最高哲理。人生追求的是圆满自在,如果只知前进不懂后退,它的世界只有一半。因此,懂得“以退为进”的哲理,可以将我们的人生提升到拥有全面的世界。
独辟蹊径,放手一搏
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可能有很多障碍,你会觉得竞争太残酷,自己恐怕有承受不住的时候。如真是这样,你不妨放弃这条拥挤的小路,去开拓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在服装设计界有这样一条规律:一种事物如很快就被人们接受,并开始盛行,那么这种事物也将很快被淘汰。事实上,不仅在服装设计界,商品经济的竞争也是如此,人们扎堆进入一个领域,也就决定了这个领域的竞争将会异常地残酷。
19世纪中叶,在美国传出了加利福尼亚州有金矿的消息。一时间,大量的美国人带着他们的黄金梦涌人加州。20岁的青年史蒂夫也随着大批的淘金者来到了加州,准备开始他的淘金生涯。
但是加州并没有给他所期盼的东西。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涌入加州,金子自然是越来越难挖了。更糟的是由于加州气候干燥,水源奇缺,许多淘金者不仅没能如愿以偿地挖到他们所期盼的黄金,反而葬身此地。但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人们还是不愿放弃淘金的美梦,仍然在狂热地挖,仍然有大量的人继续涌入加州。
史蒂夫也同其他的淘金者一样,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努力没有找到黄金,反而差一点在饥渴中丢掉性命。一天,望着水袋中的一点点水,听着周围人对缺水的抱怨,史蒂夫突发奇想:淘金的希望太渺茫了,还不如卖水呢。
于是他这样想,就这样做了。他拿起手中的工具,不是继续挖金矿,而是开始挖水井。史蒂夫经过几天的努力终于看到了清澈的地下水涌出来,他把水装在桶里,挑到山谷卖给那些饥渴的淘金者。虽然当时很多人不理解他的做法,甚至嘲笑他胸无大志,千辛万苦地来到加州只是卖水,但是史蒂夫仍然把他的事业继续做了下去。
不久,口袋里的金钱就证明了史蒂夫对淘金的放弃是正确的。虽然他没能挖到黄金,但是却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入。结果大批的淘金者空手而归,史蒂夫却在短短的时间内赚到了6000美元。在当时这可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机遇总是留给那些能够发现它的人。要能够独辟蹊径,哪怕这条路上有很多的困难,不得不放弃其他一些很有诱惑的路,只要你觉得这条路行得通,不妨放手一搏。
动静得宜,进退自如
有道之人能审时度势,动静得宜。当进则进,当退则退,进与其所进,退与其所退。这说起来容易,实则非有大智慧者不能为之。被水淹死的大都是那些谙熟水性的人,究其原因,很多就是不知动静屈伸的缘故。
秦朝承相李斯曾经说,人生在世,最大的耻辱是卑贱,最大的悲哀是穷困。一个人总处于卑贱贫穷的地位,就像禽兽一样。不爱名利,无所作为,不是人的真实想法。他还做过这样一个精辟的比喻,在厕所中觅食的老鼠,遇见人或狗就慌忙逃窜。再看粮仓中的肥鼠,自由自在地偷吃粮食,没有人去打扰。同为老鼠,命运却有天壤之别,原因就在于所立足的地方不同。人也一样,无论是在积极进取还是在退而自守时,都必须懂得良鸟择木而栖,选择最能发挥自己才华的地方,又要懂得危邦不入乱邦不居,避开可能危及自己的去处,这就是所谓的动静屈伸之道。
孔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宁武子就是宁俞,他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在他辅佐卫文公时,天下太平,政治清明,宁俞表现出非凡的才干。然而,当卫文公的儿子卫成公执政后,国家则发生内乱,宁俞则糊涂起来。显然,这是他明哲保身之道。身为国家重臣,不暂时保住性命,将来何谈治理国家。后来周天子出面,诛杀乱臣,政治出现清明之象,宁俞又聪明大显,辅佐卫成公大治国家。由此可见,孔子是很欣赏宁俞这种“邦无道则愚”的做法的。在聪明中见屈,在糊涂中藏伸,才是真正掌握了动静屈伸之精要。
“动与静”、“屈与伸”都是处世行事的技巧,明古知今,便有了动与静的判断标准,便有了动与静的章法。不会该动的时候蛰伏不动,该静的时候盲目作为,“进”不张扬直奔要害;“退”不委屈善于收场。
能退之人可成大事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我们不可能离群索居。在人与人接触的过程中免不了意见不合,甚至会为各自的利益而发生矛盾。而在待人处世的过程中,肚量直接影响我们能不能协调发展。如果斤斤计较、耿耿于怀,只会伤害彼此的感情;反之,如果能够拥有谦让之心,以谅解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就可以缓和矛盾,更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有一次,一位剃头师傅老朱在给周总理刮脸时,总理突然咳嗽了一声。师傅一不小心手抖了一下,剃刀就把总理的下巴割了一个小口子。老朱师傅连忙向周总理道歉。总理却和颜悦色地宽慰他说:“这怎么能怪你呢!怪我咳嗽没有事先和你打招呼。还幸亏你刀子躲得快。”
周总理不仅没有责怪,反而自责,甚至还夸奖师傅刀子躲得快。但是老师傅还是非常担心,他想以后总理再也不会找他刮脸了。于是几天之后他找到周总理希望辞掉自己的工作。周总理得知老朱的想法之后,特地请他吃了饭以此安慰老朱师傅。
谚语常说:量大福大,以宽大的胸怀做人做事,往往后福无穷。古今中外的伟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为人大度、胸襟开阔,并能宽容他人的缺点,宽恕他人给自己带来的伤害。在中国历史上,这类事例多得不胜枚举。
齐桓公不计前嫌,敢于重用昔日“政敌”管仲,终于在管仲的辅佐下,成为舂秋五霸之一;张良早年时,就凭借其宏大气量从老者那里得到奇书,成为“汉初三杰”之一;唐太宗则以魏徵为镜,广纳谏言,勇于改过,终于成就“贞观之治”的辉煌政绩。
与此相反,心胸狭窄的人,因为不能容言、容事、容人,争强好胜往往导致身败名裂、国破家亡。西周末年,周厉王政令严酷,只要听到谁说他的坏话就杀谁。虽然,人们的怨言暂时被“平息”了下来,但三年后,人们忍无可忍,最终发起暴动,推翻了厉王残暴的统治。
争强好胜,依靠着自己一时的势力,毫不留情地将对手打败,并不见得就是最后的胜利者。相反,那些能够忍让和后退的人,才更能得到真心的颂扬。因为迫于形势,弱势者会暂时服从,但是在他们心里却在等待着翻盘的机会。能以宽厚之心待人,在一些问题上能作出让步,这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宽容他人的缺点,宽恕他人给自己带来的伤害,并不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的损失。相反却可以给自己更多的机会和空间。一个为人大度、胸襟开阔的人一定拥有丰富的人生,因为这样的人必定能够得到大家的尊敬和爱戴,也更能得到机会的垂青。
站在对方的立场想一想
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上,都会有很多人很多事会影响到我们。想要阻止别人做某件事,不一定要直接阻止。应该先从对方的角度去想一想,他为什么会做这样的事情,再去想应该采取怎样的手段。有的时候还需要一点以退为进的迂回策略。
一个美国的退休老人因为患心绞痛搬到了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小镇静养。刚开始的日子里,一切都过得很美好,听着鸟语花香,看着日出日落,感受着乡村生活的宁静,老人的身体也好了很多。
但是好景不长,乡村生活的宁静被一群顽皮的小男孩打破了。每天早晨6点钟的时候,总是有一群小男孩准时在老人居住的小屋不远处踢易拉罐。
“咔啦……咔啦……”的声音使居住在这个小镇的居民心烦意乱休息不好,更何况是患心绞痛的老人呢?
虽然经常有人去斥责那些顽皮的孩子,但过不了一会儿,那烦人的踢易拉罐的声音又会重新在街道上响起,为此老人很是苦恼。终于这位老人想到了一个很好的办法。
第二天早晨很准时,6点钟又响起了踢易拉罐的声音。老人走出小屋,将那些踢易拉罐的小男孩叫到自己的身边,对他们说:“你们踢易拉罐的声音简直是太悦耳了,我很喜欢每天一醒来就能听见你们踢易拉罐的声音。你们可不可以每天来我这里踢一小时的易拉罐,我每天付给你们每个人一角钱。”那些小男孩听了很开心。他们想:踢易拉罐只是为了玩,想不到还能赚到钱,这岂不是两全其美?于是便一口答应了。
就这样那群顽皮的小男孩,每天准时6点钟来到老人的小屋前,开始他们的“工作”,很是尽职。过了一段时间,老人找到那些小男孩,对他们说:“我的退休金减少了,所以不能再像以前一样,付给你们那么多工钱了,不得不把你们的工资减少一半,可以吗?”
男孩子们商量了一下,虽然不很愿意,但还是有工钱的,便答应了老人。虽然他们还是每天准时到来,但是踢得巳经不像以前那样卖力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老人对那群小男孩讲:“由于我的退休金又降了,所以我不能继续支付你们的工钱了,你们还愿意继续为我踢易拉罐吗?”这次,那些男孩们想:都没有工钱了,谁还会为你踢易拉罐呀?
就这样,那些小男孩从此再也不来老人的屋前踢易拉罐了。老人又开始了他悠闲的静养生活,继续享受着生活的宁静。如果这位老人也像其他邻居一样,抱怨和责备这些顽皮的孩子们,结果会怎样呢?肯定会更激起他们踢易拉罐的兴致,退一步,采取更理智的做法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生活中其实有很多这样的事情,遇到令你恼怒的事情时,不要急着发火,退一步,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想想,也许能得到想要的结果。
知其不可为而不为
以退为进的策略有以下几层内容:第一,如果对手具有绝对优势,己方强攻无力而又固守不能,最好的办法是有计划地组织撤退,以便积蓄力量,寻机东山再起;第二,客观上办不到的事情,就不要人为强求,否则盲目蛮干,会贻害无穷。知其不可为而不为,是一种明智的抉择,可以避免时间上的浪费和力量上的损失。
实际上,在世界政坛上就有不少人采用过这种策略,密特朗就是其中一位。
1959年10月15日夜,密特朗(议会议员)在巴黎天文台公园遭到一伙人开枪袭击,这就是当时极为轰动的天文台公园事件。新闻界和几乎所有的左翼组织都行动起来,慰问密特朗,反对“法西斯主义”的暴行。
但事隔不久,10月22日,凶手佩斯盖突然露面,并申明这是一次应密特朗本人要求両策划的行动。转眼间,密特朗从一个无辜的被害者变成了骗人的肇事者。
一时间乌云压顶,谩骂声、讥笑声、责问声像狂风暴雨般向密特朗袭来。时任总理马歇尔·德勃雷为此建议取消密特朗的参议员资格,密特朗决定暂时隐退。平日里,他埋头读书,专心写作。
1960年春,他到国外做了一次旅行,先后到过中国、美国和伊朗等国家。在中国,他参观游览了不少城市,记下了许多见闻。回国后,于1961年发表了专门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所发生的重大变化的专著《中国面临挑战》。该书的出版,使密特朗的名字又开始重新在法国社会上传扬。
在1962年11月2日的立法选举中,他东山再起,一举击败保卫新共和联盟的竞选人让·塔耶尔,再次当选为国民议会议员。
在这个事例中,密特朗的政敌为了陷害他,设置圈套,使密特朗有口难辩。而此时的密特朗则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来转移人们对此事的注意力,使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在人们心中淡忘,同时积极地创造条件复出。
退一步进百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