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要是那个摆服装摊的老板不要他了呢?
他肯定会找到另一个可以追随的人。今天他是服装摊老板的随从,明天他可能是某个小官僚的秘书;今天他可能是人家的秘书,明天他可能是人家的佣人。
有着这样的依赖心理,他怎么能够独立成事呢?他怎么能够成为一个事业成功的人呢?说到底,他出来闯荡世界,又有什么意义呢?
他出来闯荡世界之前,是想跟着人家的。他以为人家成功了,他这个跟在后面的人,也会跟着成功。这个青年,就这样带着依赖心理闯荡。结果呢?可想而知,他不可能混出什么名堂来。
依赖别人是不可取的
感情依赖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包括人的性格、心理状态、情绪状态以及思想认识等;外因包括所有的外部因素,如社会、单位等。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很容易出现感情依赖。由于自身的无助,更需要外界的支持,如果这时候有一个异性出现,对自己关怀照顾,就很容易进入到心灵,产生强烈的依赖。女孩子的感情依赖更为明显,不少人甚至认为这就是爱。
最近,一位朋友告诉我,半年来她一直很烦恼,因为她发现自己喜欢上了公司的一个领导。可能因为经常在一起打球吃饭等,在较为频繁的接触中,那位男士对她也有好感,可是他已经结婚了。她是个很传统的人,一次次告诫自己放弃,可是事实上却办不到。她尽量控制与他见面,可是见到他却又很开心。这种烦乱的情绪直接影响到她的工作和考试,她越来越不明白自己究竟应该怎么办才对……
这种现象称为“感情依赖”,感情依赖是正常的,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感情依赖。人往往忍受不了朋友的背叛,难以承受恋人的离去,就是因为他需要情感上的满足。
爱情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感情依赖。爱情除了感情依赖之外,还要考虑到双方是否适合,是否存在维护长期感情的基础,是否能够对双方负责。
可以分析一下,她对他的感情来自哪里。首先,她在和他待在一起的时候,会觉得特别自在,也喜欢和他在一起,但这不意味着更深的感情。好友,物以类聚,没有性别障碍。我相信她的同事是喜欢她的。很多时候,这种喜欢是文化、个性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他多和她在一起,接触多,并且体贴、照顾她,也都出自这种喜欢。这样的吸引力对于双方都存在。由于他对她的帮助,也许更多是精神的、心灵的帮助,她渐渐对他产生了感情依赖,和他在一起就感觉很好,离开他会若有所失,这是产生了感情,但是仍然不是爱情。他们没有理由也没有机会相爱。他已经结婚,如果他对家庭负责,她就不会有发展空间,如果他对家庭不负责,她怎么肯定不是第二个受害者?适合不适合从来都是借口,人都在变化的过程中,负责的做法就是在做出选择以后“溺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不负责的做法才是见异思迁,甚至玩弄感情。
人在脆弱的时候容易产生感情依赖,比如生活中遇到重大变故,或者感情出现危机的时候,是最容易导致感情依赖的。雪中送炭是最有效的强化友情的方式,特别是精神上的雪中送炭。内向的人也倾向于更多的感情依赖。他们的社交圈子小,对朋友就特别重视,特别是谈得来的异性知心朋友,难以放开,其实只要圈子扩大,就会发现这样的朋友并不少。感情依赖不难产生,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激化。
感情依赖对于人的社会生存是有帮助的。但是,我们必须认真面对感情依赖,强化自身的优势,培养自信和广泛的兴趣,培养内心的强势,化解它可能带来的危害和风险。
学会独立思考问题
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父亲从小就注意对儿子独立性格和精神状态的培养。有一次他赶着马车带儿子出去游玩。在一个拐弯处,因为马车速度很快,猛地把小肯尼迪甩了出去。当马车停住时,儿子以为父亲会下来把他扶起来,但父亲却坐在车上悠闲地掏出烟吸起来。
儿子叫道:“爸爸,快来扶我。”
“你摔疼了吗?”
“是的,我自己感觉已站不起来了。”儿子带着哭腔说。
“那也要坚持站起来,重新爬上马车。”
儿子挣扎着自己站了起来,摇摇晃晃地走近马车,艰难地爬了上来。
父亲摇动着鞭子问:“你知道为什么让你这么做吗?”
儿子摇了摇头。
父亲接着说:“人生就是这样,跌倒、爬起来、奔跑,再跌倒、再爬起来、再奔跑。任何时候都要靠自己,没人会去扶你的。”
从那时起,父亲就更加注重对儿子的培养,如经常带着他参加一些大的社交活动,教他如何向客人打招呼、道别,与不同身份的客人应该怎样交谈,如何展示自己的精神风貌、气质和风度,如何坚定自己的信仰,等等。有人问他:“你每天要做的事情那么多,怎么有耐心教孩子做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谁料约翰·肯尼迪的父亲一语惊人:“我是在训练他做总统。”
生活中最大的危险,就是依赖他人来保障自己。“让你依赖,让你靠”,就如同伊甸园的蛇,总在你准备赤膊努力一番时引诱你。它会对你说:“不用了,你根本不需要。看看,这么多的金钱,这么多好玩、好吃的东西,你享受都来不及呢……”这些话,足以抹杀一个人意欲前进的雄心和勇气,阻止一个人利用自身的资本去换取成功的快乐,让你日复一日原地踏步,停滞不前,以至于你到了垂暮之年,终日为一生无为悔恨不已。
而且,这种错误的心理,还会剥夺一个人本身具有的独立的权利,使其依赖成性,靠拐杖而不想自己一个人走。有依赖,就不会想独立,其结果是给自己的未来挖下失败的陷阱。
为了训练小狮子的自强自立,母狮子故意将它推到深谷,使其在困境中挣扎求生。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小狮子挣扎着一步一步从深谷之中走了出来。它体会到了“不依靠别人,只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前进”,它逐渐成熟了。
雨果曾经写道:“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而不愿求有力者的垂青。”只要一个人是活着的,他的前途就永远取决于自己,成功与失败,都只系于自己身上。而依赖作为对生命的一种束缚,是一种寄生状态。英国历史学家弗劳德说:“一棵树如果要结出果实,必须先在土壤里扎下根。同样,一个人首先需要学会依靠自己、尊重自己,不接受他人的施舍,不等待命运的馈赠。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可能做出成就。”将希望寄托于他人的帮助,便会形成惰性,失去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将希望寄托于某种强大的外力上,意志力就会被无情地吞噬掉。
真实人生的风风雨雨,只有靠自己去体会、去感受,任何人都不能为你提供永远的荫庇。你应该掌握前进的方向,把握住目标,让目标似灯塔般在高远处闪光;你应该独立思考,有自己的主见,懂得自己解决问题。你不应相信有什么救世主,不该信奉什么神仙或皇帝,你的品格、你的作为,你所有的一切都是你自己行为的产物,并不能靠其他什么东西来改变。
恐惧是成功最大的障碍
恐惧能摧残一个人的意志和生命。它能影响人的胃、伤害人的修养、减少人的生理与精神的活力,进而破坏人的身体健康。它能打破人的希望、消退人的志气,而使人的心力“衰弱”至不能创造或从事任何事业。
许多人简直对一切都怀着恐惧之心:他们怕风,怕受寒;他们吃东西时怕有毒,经营商业时怕赔钱;他们怕人言,怕舆论;他们怕困苦的时候到来,怕贫穷,怕失败,怕收获不佳,怕雷电,怕风暴……他们的生命,充满了怕,怕,怕!
恐惧能摧残人的创造精神,足以杀灭个性,而使人的精神机能趋于衰弱。一旦心怀恐惧、不祥的预感,则做什么事都不可能有效率。恐惧代表着、指示着人的无能与胆怯。这个恶魔,从古到今,都是人类最可怕的敌人,是人类文明事业的破坏者。
有一种恐惧,就是常常预感着某种不祥之事来临。这种不祥的预感,会笼罩着一个人的生命,像云雾笼罩着爆发之前的火山一样。
有些人对一些本来并不可怕的事情却产生一种紧张恐怖的情绪体验。他们自己也能意识到这种恐惧是完全不必要的,甚至能意识到这是不正常的表现,但却不能控制自己,即使尽了很大努力也依然无法摆脱和消除,因而感到极为不安。例如,有的人因偶然一次化学实验中试管发生爆炸,就再也不敢进实验室;有的学生因某次上体育课摔伤过,以后只要上体育课就恐惧。一位学生曾经这样描述他学习上的恐惧:“有一次老师叫我回答问题,我却一个字也说不出,但在老师的心目中,我应是个好学生,老师一次次叫我回答,我每次都没有满意的答案。我惭愧了,我沉默了,我的心在流血,在呼喊,在悲伤。我的眼前是茫然、茫然、茫然……不敢看老师的眼睛,我的心在急速地跳动,我害怕、我紧张。”
恐惧是人生命情感中难解的症结之一。面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命的进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平安无事的,总会遭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挫折、失败和痛苦。
当一个人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受到威胁时,就会产生这种不愉快情绪,并为此紧张不安。忧虑、烦恼、担心、恐惧,程度从轻微的忧虑一直到惊慌失措。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经历某种困难或危险的处境,从而体验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作为一种生命情感的痛苦体验,是一种心理折磨。人们往往并不为已经到来的,或正在经历的事感到惧怕,而是对结果的预感产生恐慌,人们生怕无助、生怕排斥、生怕孤独、生怕伤害、生怕死亡的突然降临;同时人们也生怕失官、生怕失职、生怕失恋、生怕失亲、生怕声誉的瞬息失落。
美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福克纳说:“世界上最懦弱的事情就是害怕,应该忘了恐惧感,而把全部身心放在属于人类情感的真理上。”爱因斯坦说:“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循着哲人们的脚步,聆听他们的智慧的声音,我们还有什么可以恐惧的理由?
恐惧源自何处
卫斯里为了领略山间的野趣,一个人来到一片陌生的山林,左转右转,迷失了方向。正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迎面走来了一个挑山货的美丽少女。
少女嫣然一笑,问道:“先生是从景点那边迷失的吧?请跟我来吧,我带你抄小路往山下赶,那里有旅游公司的汽车在等着你。”
卫斯里跟着少女穿越丛林,阳光在林间映出千万道漂亮的光柱,晶莹的水汽在光柱里飘飘忽忽。正当他陶醉于这美妙的景致时,少女开口说话了:“先生,前面一点就是我们这儿的鬼谷,是这片山林中最危险的路段,一不小心就会摔进万丈深渊。我们这儿的规矩是路过此地,一定要挑点或者扛点什么东西。”
卫斯里惊问:“这么危险的地方,再负重前行,那不是更危险吗?”
少女笑了,解释道:“只有你意识到危险了,才会更加集中精力,那样反而会更安全。这儿发生过好几起坠谷事件,都是迷路的游客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一不小心摔下去的。我们每天都挑东西来来去去,却从来没人出事。”
卫斯里冒出一身冷汗,对少女的解释十分不信。他让少女先走,自己去寻找别的路,企图绕过鬼谷。
少女无奈,只好一个人走了。卫斯里在山间来回绕了两圈,也没有找到下山的路。
眼看天色将晚,卫斯里还在犹豫不决。夜里的山间极不安全,在山里过夜,他恐惧;过鬼谷下山,他也恐惧。
况且,此时只有他一个人。
后来,山间又走来一个挑山货的少女。极度恐惧的卫斯里拦住少女,让她帮自己拿主意。少女沉默着将两根沉沉的木条递到卫斯里的手上。卫斯里胆战心惊地跟在少女身后,小心翼翼地走过了这段“鬼谷”。
过了一段时间,卫斯里故意挑着东西又走了一次“鬼谷”。这时,他才发现“鬼谷”没有想象中那么“深”,最“深”的是自己想象中的“恐惧”。
用努力与尽心创造成功
科尔刚到报社当广告业务员时,经理对他说,你要在一个月内完成20个版面的销售。
20个版面,一个月内?科尔认为不可能完成。因为他了解到报社最好的业务员一个月最多才销售15个版面。
但是,他不相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他列出一份名单,准备去拜访别人以前招揽不成功的客户。去拜访这些客户前,科尔把自己关在屋里,把名单上的客户念了10遍,然后对自己说:“在本月之前,你们将向我购买广告版面。”
第一个星期,他一无所获;第二个星期,他和这些“不可能的”客户中的5个达成了交易;第三个星期他又成交了10笔交易;月底,他成功地完成了20个版面的销售。
在月度的业务总结会上,经理让科尔与大家分享经验。科尔只说了一句:不要恐惧被拒绝,尤其是不要恐惧被第一次、第十次、第一百次、甚至上千次的拒绝。只有这样,才能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报社同事给予他最热烈的掌声。
在生活中,我们时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准备尽力做成某项看起来很困难的事情时,就会有人走过来告诉你,你不可能完成。其实,“不可能完成”只是别人下的结论,能否完成还要看你自己是否去尝试,是否去尽力。
以“必须完成”或者“一定能做到”的心态去拼搏奋斗,你一定会做出令人仰慕的成绩的。
古代波斯有位国王,想挑选一名官员担当一个重要的职务。
他把那些智勇双全的官员全都招集了来,想试试他们之中究竟谁能胜任。
官员们被国王领到一座大门前,面对这座国内最大的、来人中谁也没有见过的大门,国王说:“爱卿们,你们都是既聪明又有力气的人。现在,你们已经看到,这是我国最大最重的门,可是一直没有打开过。你们之中谁能打开这座大门,帮我解决这个久久没能解决的难题?”不少官员远远张望了一下大门,就连连摇头。有几位走近大门看了看,退了回去,没敢去试着开门。另一些官员也都纷纷表示,没有办法开门。
这时,有一名官员却走到大门下,先仔细观察了一番,又用手四处探摸,用各种方法试探开门。几经试探之后,他抓起一根沉重的铁链子,没怎么用力拉,大门竟然开了!
原来,这座看似非常坚固的大门,并没有真正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