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投简历、面试、笔试……好不容易从一个大学生变成一个小白领。可去公司上班之后她才明白,要想在这里成功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她暗自感叹:你的出色就意味着“老员工”们的失色,即使开会迟到半小时也不会得到忠告,大声在办公室里打私人电话也没有人会提醒你,他们甚至连传真机放在什么地方都不会主动地告诉别人……
在公司里,李丽一直埋头干活,也从来不参加任何“小团体”,大家从不视她为目标。但在私下里,她却经常与部门主管沟通,并通过别人向老板传递这样的信息:他有一个叫李丽的员工,而且客户都认为她很出色。
老板曾特意问过她的部门经理,谁是李丽,当然老板听到的还是赞扬。李丽对工作也非常地努力,不停地钻研业务、开发客户……在年终的绩效考评上,谁也没有想到平时表面上一言不发的李丽成了公司的销售冠军。李丽因此不仅得到了不菲的奖金,而且春节后还顺利地当上了销售部副主任。
通过李丽的故事,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道理:只要你有能力,即使你是新人也没有必要加入公司原有的派系团体中,想去依靠“小团体”给自己撑起半边天。或许投靠是一时的对策,但是如果你卷入了派系斗争的漩涡,有可能会让你在明争暗斗中精疲力竭,又如何有精力让自己的工作做得出色呢?你要知道“靠人永远不如靠自己”。
“靠近”上司是很平常的事情,不过,切不可仗着自己与上司的某种特殊关系而洋洋得意,只有工作上尽量与同事搞好关系,这样才不会断了自己的后路。
一般说来,上司对“小团体”总是抱着不信任的态度,对“小团体”里的人当然多有顾虑。当你新进公司时,切不可随便加入为己牟利的团体中,你应该既要表现得友善大方,主动与人交际,又要察言观色,与公司中已有的“小团体”中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否则你就会很快落入“小团体”的陷井,让上司或公司上层觉得你在搞或参加了派系斗争。比如:你邀请了同事共进午餐或晚餐来表达你愿意配合同事工作的善意,并寻找机会请教工作上的问题,这本无可厚非。但是,你借此常邀三五同事聚在一起,或唱歌,或逛街看电影,或聚会玩牌,久而久之,情谊加深,你就有可能形成自己的“小团体”,如果上司误认为你的“小团体”是公司派系斗争中的一支而把你列入了黑名单,那么你也就只能等着倒霉——或开除,或根本得不到加薪升职的机会。
那么,公司上层为什么会如此厌恶“小团体”呢?
首先,上司会认为公司派系斗争的诱因是“小团体”里的人公私难分,如果提拔了圈内某个人,而与之较好的同事“哥儿们”就有可能得到偏爱而被放纵,这不仅对公司的事业不利,而且对其他员工也不公平;其次,上司还担心“小团体”里的人“不忠诚”——经常聚在一起的人气味相投,若上司对其中某个人批评或扣奖金,或其中某个人与别的同事发生矛盾,那么“小团体”里的几个人就有可能联合起来对抗上司或其他同事;还有,如果公司想给其中某个人单独奖励,这个人很可能就会泄漏给“小团体”内的朋友知道,而公司这种额外的奖励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其他同事知道后肯定会认为上司不公,这也影响到公司团结和公司奖惩制度的正常运作。
“小团体”在每个公司中都存在并被分成了各种派系,作为职场中人如何避免自己卷入这样的漩涡中呢?
首先你应该知道职场中的各种派系类别。职场中的派系划分最常见的莫过于“元老派”与“新秀派”这两种,所谓“元老派”的争斗主题主要是“捍卫主权”;而“新秀派”的争斗主题则是“拓展权力”。两派的争斗实质不外乎是利益和权力。
一边是创业的“元老”,自认为劳苦功高;一边是公司里的新锐,后起之秀。这种派系斗争最易耗费你的精力,其表层特征常常为:元老与新秀桌面握手,台下踢脚;或者各自为阵,双方暗相交兵。
方云来到了一家著名的国有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她对公司的同事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她和其他的新人一样处处被公司里的老员工压制着,得不到表现的机会,无形中公司内就形成了两大派系——“元老派”与“新秀派”。在“元老派”里有一个吕大姐,负责活动策划,她跟其他“老同事”都有说有笑,唯独对方云她们这些“新人”不冷不热。
一天上午,一个活动策划进行最后定稿,大家都聚在一起讨论策划方案,研究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对方案进行修改。方云发现其中一个环节有点问题,说道:“这个活动由厂商赞助,是不是让他们反馈一下意见比较好?”别人还没有说话,吕大姐就不高兴地说:“原来的活动都是这么做的,有什么问题?我们公司这样的活动做得多了,你才来没多久,可能不太了解吧!”
听着吕大姐不太客气的回话,方云觉得有点委屈,就算她比自己进公司早,工作时间长,也不能“倚老卖老”,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啊!方云忍住心中的不满,继续说:
“厂商出钱了,让他们在活动开始前跟观众见面,能够加深他们在大家心目中的印象,再说,对他们也是一种尊重。”方云平心静气地说着。吕大姐不说话了。
几天后,活动策划方案批下来了。方云一看,她的建议被加了上去,她找到吕大姐,真心实意地说:“谢谢你采纳我的建议,吕姐!以后还得请您多指导!”
吕大姐向她露出了罕见的笑容:“谢什么!大家都是为了工作。你的想法不错,以后要继续努力!”
任何一家公司里像吕大姐这样的老员工都不在少数。
他们自认为资格老,和公司一同打拼过,经历的事情多,是某一方面的“权威”,不容易接受别人的意见。尤其不把方云这样的新人放在眼里,认为他们经验少,年轻易冲动,不能够委以重任。
遇到这种“倚老卖老”型员工,千万不能低头“妥协”,唯唯诺诺,那样你会更让人瞧不起。你必须要动之以理,晓之以情,事后要向他们虚心请教,真心感谢。
不要随便和同事称兄道弟李明和张建在同一家贸易公司上班,同在一个办公室,年龄和业余爱好也都相近。他们经常一起吃饭,成了众人眼中的“铁哥们儿”。事实上,李明也把张建当成了自己的知心朋友,他称呼张建为建哥,并且有什么事情总愿意找张建商量。
一天,一起吃饭时,李明告诉张建,自己上个月“飞单”了一次(将自己公司的业务拿到别的公司做,从中获得利益),张建笑着摇摇头,像是不经意地说:“你喝多了,喝多了。”
一段时间以后,他们所在的部门有一个副主任的职位空缺,李明和张建都有争取的条件,于是他俩一同填写了申请报告准备递交上去,这时,张建却一把拉住李明,坏笑着说:“这次你就别和我竞争了,老板要是知道了你‘飞单’的事,总不大好吧!”
李明万万没有料到自己的“哥们儿”张建,会在关键的时候以这样的方式相要挟。此时,李明后悔也已经晚了。
虽说是同事,甚至是与之称兄道弟的人,但说话也应该小心,不要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觉得我与他是“哥们儿”,即使说了不该说的话他也不会出卖我。职场中,类似上面的事例举不胜举。这正好应了人们常说的“祸从口出”那句话。因此,和同事们相处时,不要随便与之称兄道弟,不能什么话都说,更不能将心全部掏出来,要学会适度戒备。
钟华所在的公司,只有五十几个人,树不大枝杈却多。她刚进公司时,总听大家议论,说这个人和董事长关系密切,那个人跟总经理是哥们儿……钟华被弄得云里雾里的,一时理不清头绪。
李鸿是办公室副主任,初到公司时李鸿热情地帮钟华填表格,带钟华到各个部门参观,她告诉钟华办公室里每个人的背景、特征。很自然,钟华把李鸿当成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时间长了,钟华称李鸿为李姐。
钟华的办公室里,只有5个人,坐在钟华对面的两个男人,据说一个是董事长的人,一个是总经理的人,谁都不是“省油的灯”。部门主管对这两个人表面上毕恭毕敬,暗地里处处提防,每当这时,钟华就成了一粒香果子,两边的人都往钟华这儿凑,或是发泄心中的不快,或是有意要钟华出面调停。可一旦人家联起手来,钟华多半还是凶多吉少。
钟华经常把工作中的烦恼以及对周围人的看法向李姐倾诉,直到有一天,钟华的主管找她谈话,他警告钟华:
如果对工作有什么意见,应该直接反映给他,不要在外面说三道四,长此以往,搞得公司里没有一点团队精神,再这样下去,你就另谋高就吧。
上司的话让钟华哑口无言,谁让钟华确实说过“我的上司与同事间的明争暗斗无聊又幼稚,一点职业精神都没有”之类的话。它们是怎么传到上司的耳朵里的呢?
三个月后的一天,钟华无意间路过上司的办公室,“你说钟华说我苛刻,这个小孩真不知天高地厚……”钟华的血液几乎凝固,竟然是她一直当作好姐妹的李鸿,愤怒让钟华忍不住想去质问她,可钟华冷静下来一想,还是自己太轻信人了,李鸿她面前讲别人的是非,那么她也同样可以讲我的是非。
如果你在职场中一心想靠“哥们儿”关系为自己撑起一片天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职场中人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充实自己,而不要将太多精力花在与同事称兄道弟上,或猜忌他人身上,应该多琢磨事,少琢磨人,这样你的职业生涯才可能有所成就。
约瑟夫和布兰克大学毕业,同时进入一家公司,一起做销售工作。
约瑟夫言语不多,在公司时,他埋头上网收集资料,和客户电话沟通,和同事谈的也大多是工作上的事情。相比之下,布兰克则显得八面玲珑:夸女同事衣服好看,与男同事称兄道弟,更不忘抽时间陪部门经理玩牌,似乎颇有人缘。布兰克也因此了解了颇多的公司“内幕”,如:
某某是靠谁的关系进了公司的,某某的这月奖金发了多少等。布兰克还不忘经常“点拨”约瑟夫:要把领导和同事的关系搞好,工作才更好做。
随着时间的推移,约瑟夫的业绩开始领先于布兰克,即使是他俩一起提出的方案,大家也渐渐地对约瑟夫的方案讨论得更详细,而对布兰克的方案则开始“一笔带过”。
这让布兰克备感不平衡,心里有了情绪,工作也受到影响,他甚至开始考虑是否要跳槽。
一天,公司进行岗位竞选,约瑟夫觉得这是一次机会就报了名。而布兰克则对约瑟夫说:“报了也是白报!我们都是新人,参加竞选的人谁没有关系啊?怎么可能轮到我们呢!”
然而,约瑟夫经过积极地筹备,他从12个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了区域销售部经理。总经理对约瑟夫赞赏有加,他说,IT公司具有年轻化的特点,因此新人的晋升机会很大。约瑟夫好学实干、工作能力出色,公司当然会给这样的优秀职员提供锻炼的机会。
对于职场中人来说,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自身实力。与其把精力花在琢磨领导和同事身上,并一心想着与有“实力”的同事称兄道弟,还不如把心思花在工作上,你的能力提高了,还担心没有人赏识吗?
要想成功就别抢功
作为一名员工,不是努力工作就可以了,你应该让你的上司看到你的工作成绩,不过,不管在哪个公司或者单位,总有些员工把别人的工作成果据为己有,并跑到上司面前邀功,这时候,你就会感觉很委屈,那么,应该怎么做呢?
艾伦刚到一家文化公司做业务员,初来乍到,她提醒自己凡事都得小心。没想到,她遇到了一位热心人刘姐,刘姐在工作和生活上都很关照艾伦,这让艾伦感觉很好,不管怎么说,有这样一位老大姐处处帮着自己,总比一个人要好的多。
艾伦工作很努力,做业务员不比别的工作,很多业务都要靠自己去拉、去争取才行。艾伦长得很秀气,说话又有条理,总是站在客户的利益上思考问题,这样一来,她手头的客户就不断增多。
艾伦没把刘姐当外人,有时候自己拉到一个客户很开心,就去找刘姐与自己分享这份快乐,刘姐一直都在夸艾伦好样的,说自己老了,不吃香了。
艾伦也总是安慰刘姐:“刘姐,你比我们这些小辈多出来的是经验,我们应该好好向你学习呢。”
有一次,艾伦去财务领工资,她觉得自己的工资不应该这么少,自己上月的业绩很高的,她就向会计索要工资报表看一下,无心当中,她发现了事情的诡异:在刘姐的账单上有很多客户都是自己争取来的,可为什么都记在了她的账上了呢?
艾伦问会计,会计说不知道,他只负责把员工的业绩作一下核算,其他都不归他管。
艾伦想到是不是刘姐那里……想到这里,艾伦自己都有些后怕,冷静下来之后,她自己瞻前顾后地反复思考,觉得定是刘姐抢了自己的功,怎么办?
艾伦最后决定到上司那说理去,上司开始的时候还不相信,说刘姐是公司的老员工,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的,艾伦提议把刘姐叫进来两人当面对质。业务员对自己的客户应该是相当了解的,可是刘姐对自己单上的客户情况却说得含糊不清,这时候艾伦把自己如何争取到的客户以及详细的谈话内容说得一清二楚。
事实大白于天下,刘姐真的走人了。
李小姐最近比较郁闷,她也遭遇到了被人抢功的事,而且还是她的上司,李小姐感觉自己无法越级向上面解释,只能受到那个“小人”的压迫。也许大家会好奇地问:“那她为什么不跳槽呢?”脚长在人身上,想走的话没有人能拦得住,但是李小姐考虑到自己是一个外地生源生,能在这样的大都市留下工作已非易事。
李小姐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助理,还没有足够的工作经验,就算跳槽也还只能是一个助理,同样的事也许还会发生,而且她现在所在公司的福利以及今后发展都十分好。再三考虑之后,李小姐决定还是留下来。
李小姐平时人缘比较好,同事们都为她抱不平,并让她把事实告诉老板去。李小姐考虑自己作为一个初进社会的新人,老板会相信吗?越级汇报不一定是明智之举。这件事也就这样耽搁下来了。
没过多久,李小姐被派去外地出差,老板召集员工开会。
老板在开会的时候,当着大家的面称赞李小姐在这次项目中的表现极佳,其实也是暗示:他知道这个项目的主要功臣是谁,这让李小姐很激动,作为一名新员工是多么希望能得到老板的肯定。
其实大家的眼睛都是雪亮的,“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你在工作上的表现,大家谁都心中有数,包括你的老板,当然这就需要你有一个英明的老板。
小人始终存在,我们自己要灵活地处理。聪明人的做法会将小人之法学以致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凯文大学毕业一年多,在一家刚成立的电脑公司做业务员。他形容自己是巨石下的小草,拼命挺直身子,在公司里挣扎活命。可近一段时间以来,他发现,自己辛辛苦苦联系的客户,在老板眼里都成了部门经理的业绩。
凯文的部门经理资历颇深,有着多年的市场销售经验,曾创下公司销售第一的辉煌业绩,老板对他另眼相看。因为凯文是新人,经理便以“老鸟”的身份处处“关照”,就连凯文的业绩也不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