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拖拖拉拉,妈妈怎么办
19377200000007

第7章 妈妈,请别不耐烦!--认同并尊重孩子做事的节奏(1)

我们为什么会嫌孩子做事动作慢?为什么会忍不住想要训斥他?我们有没有想过自己当时是一种什么心理呢?是不是觉得孩子的慢动作影响了我们的做事计划,所以我们才会不耐烦?我们不该将自己的忙碌也强加到孩子的身上,而是应该认同并尊重他的做事节奏。

16. 别磨磨蹭蹭的!--孩子其实有自己的做事节奏

我们有自己的做事节奏,因为我们知道时间该如何分配,也知道该如何协调各种事情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同一个时间同时做很多事,更能用最短的时间将所有工作都麻利地完成。可究根到底,这节奏还是我们的,并不是孩子的。孩子还处于成长阶段,他不可能那么快就懂得如何有效利用时间,他有属于他那个年龄的、特有的做事节奏。既然节奏根本都不同,我们又何必非要强求孩子必须按照我们的节奏去做事呢?

星期六时,全家进行大扫除。妈妈打扫客厅和大卧室,厨房和厕所归爸爸管,而小卧室则是小振的“管辖区”。爸爸妈妈都认真地干着,中午吃饭前就已经又快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可小振却还在收拾,一方面是因为他觉得收拾屋子太麻烦,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的屋子里有玩具也有书本,还有一些小工具。他想要将这些东西各个分类,书本放进书箱子里,玩具丢进玩具箱,小工具则放进专门的小抽屉。这样一来,他劳动的速度就慢了许多。

看着爸爸妈妈已经开始做饭了,小振也有些着急,可他又快不起来。妈妈进来看时,发现他还蹲在那里慢悠悠地整理书本,床上被褥还是很乱,桌子上也摊着一堆东西还没收拾。看到这样的情景,妈妈立刻就皱起了眉头:“我说你怎么还这么磨磨蹭蹭的?动作麻利些不行?快点把东西往箱子里一归置,整整床铺、擦擦桌子就完了。这都快吃饭了,你看你还在这里拖拉。”

小振听了妈妈的话有些不开心,快是一方面,但他总要将东西都整理好吧?妈妈怎么能这样说他呢?

其实在妈妈的内心,她都会觉得,有些事还是越快做完越好,就算再不情愿也要做,早做完早没事。可孩子可能并不这样理解,所以才会有小振这样的磨蹭。而且,孩子也有他自己的做事方法,如果按照他的方式去做,速度上自然比不上妈妈。毕竟,妈妈经常做事,已经形成了一种快速处理事情的习惯。我们对孩子这样的催促,在他听来,就好像是我们在训斥他,小振也是因此才觉得不开心的。

其实孩子是有自己的做事节奏的,我们不能硬将自己的节奏套在孩子身上,而孩子也必须要有属于他自己的节奏,这样他才能独立自主地处理问题。

▲ 别总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

我们已经是成年人了,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我们自然知道该怎么做,也自然知道怎样才能高效地将时间利用好。我们可能会对自己要求很高,因为我们内心总会这样想:“愿意做的事情倒也罢了,那些不愿做、麻烦的事情,到最后就算再多么不想做,不是也一样要做?与其拖拉着不做或做不完,倒不如赶紧集中精力完成它,省得浪费时间。”我们是明白这个道理的,所以我们能很好地完成这些要求。而且,如果当天没将这些事情做完做好,可能我们还会觉得身上、心里都不舒服。

但是,孩子还没有达到我们的标准,所以我们的要求对他来说也过于严苛了一些。可能有的妈妈觉得:“现在就要对孩子要求严格一些,这也是为了他以后着想。”但我们也该想到,孩子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很多东西他是需要慢慢学的,他的能力也是要慢慢培养的,我们不能要求孩子在几岁的时候就做到像我们这样的程度,那也是违反他的成长规律的。而是应该顺应他的成长规律,适当地给他定一些规矩,使他能按照自己的节奏将事情做好。

▲ 尊重孩子的办事节奏

我们总是嫌孩子慢,可在孩子看来,他明明动作并不慢。可我们为什么会觉得他慢呢?说到底还是我们并没有将孩子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所以我们才会选择“无视”他的节奏,只按照我们的节奏去走。

其实,只要孩子能在一定的时间里完成他该做的事情就好,我们又何必非要催他赶上我们的脚步呢?我们这样催促孩子,其实都是在向孩子表现我们的不满。这样的催促就好像在告诉他,“我很忙,你这么慢耽误了我的计划”,这种催促已经接近抱怨的性质了,孩子听来自然会感到非常不舒服。所以,我们该尊重孩子的办事节奏。

我们要放宽心态,如果孩子能完成一件事,那就鼓励他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做就好。还是那句话,当孩子逐渐将这些事做熟之后,他自然就能快起来。

▲ 不要随便就说孩子懒惰

我们起床3分钟就将所有事都做好了,可孩子起床,30分钟都不一定能干完所有的事,更别说将事情做好了。因此,我们就会拿我们的3分钟来批评孩子的30分钟,就会说他磨蹭、懒惰、胡闹。这样仔细想一想,胡闹的究竟是谁呢?真的是孩子吗?

我们不能总用自己当做衡量快慢的标准,至少也该用孩子那个年龄段的标准来要求他。比如,就7岁的孩子来说,早上起床在30分钟内自己穿上衣服、自己刷牙洗脸,甚至能有整理床铺的意识这就已经很好了。我们甚至应该就此表扬他的自理能力,而不是批评他做得不好。也就是说,我们再要训斥孩子懒惰,也要看清楚他是不是真的在他的能力范围内偷了懒,看他是不是真的比同龄的孩子还要慢上许多。然后,我们再针对具体的情况开展教育。

17. 没看我忙着呢吗?--妈妈总是忙,孩子想说都没机会

锐锐放学回家刚想跟妈妈汇报他今天做了好事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妈妈就催他说:“作业呢?快点先作业去!写完作业再说别的。”锐锐听了只得先回到自己的房间掏出了作业本。

半个小时之后,锐锐终于写完了作业,他迫不及待地跑出屋子,又恢复了刚进家时的兴致:“妈妈,妈妈,今天在学校……”

妈妈手下不停地干着活儿,洗菜、切菜、刷盘子、洗碗,还要看着火上正在烧的菜。锐锐叫了几次妈妈,开了几次头,妈妈都没能注意听,最后妈妈不得不说:“好了好了,没看见我现在这么忙吗?一会儿再说好吧?”

锐锐一听这话噘着嘴离开了厨房,一边走他的嘴里还一边嘟哝着:“哼,说什么一会儿,一会儿又该洗衣服、收拾房间了,要不就是催我上床睡觉。妈妈总是命令我做这个做那个,却总也不听我说话。”

事实上,作为妈妈我们可能真的很忙,尤其是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要忙的事情更是非常多。可即便这样,我们也不能总将忙当做借口,当我们不给孩子说话的机会时,孩子可能也会逐渐对我们封闭心灵。

也许有妈妈说:“忙了一天了,好容易想歇歇脚、喘口气,可孩子还要过来吵闹,我真的很想安静地休息一下。孩子能说什么呢?无非就是些发生在他身上或者他身边的那些小事,我只能用‘我很忙’来推脱。”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很累的时候,真的是什么都不想做,也什么都不想说。不过,如果我们真的总用“很忙”这样的字眼来打发孩子的话,那么他过后的确是不再来“打扰”我们了,可我们却一定会失去倾听孩子心声的机会。

▲ 给孩子留出一定的时间

虽然忙碌,但我们必须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来和孩子进行交流。千万不要让我们与孩子之间的语言沟通只剩下我们对他的催促,以及他对我们的应付。

给孩子留的这个时间不一定非常长,只要够他和我们聊一聊天,互相交流一下想法就够了。其实孩子不过就是需要一个倾诉对象或者倾听的人,有时候不一定非要我们发表什么意见。而就算是真的需要我们给出建议,我们也不要长篇大论地去说教,只要能给孩子以启发就可以了。

当然,这个时间也不能太短,我们绝对不能这样说:“给你几分钟,把问题说清楚。”否则,孩子原来的兴致可能就被破坏了,他也许会因为这种强硬的时间限制而变得不再愿意和我们说话。

▲ 将孩子的心声与要求都认真地听进去

听孩子说话我们就要认真听,不管孩子说的内容是不是很有意思。说到底,孩子不过就是想要和我们分享他的情绪而已,我们不要因为“很忙”而表现出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或者听的时候也心不在焉,这会使孩子的心情受到打击。也许原本他快乐的心情变得不快乐了,原本郁闷的心情也更郁闷了。

所以,此时我们也该表现出对孩子的尊重,首先不要催他快说,其次就是听他说话的同时,也要适时地表现出自己的某些看法,使孩子感觉到我们对他的重视。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要将孩子的心声与要求都认真地听进去,最好还能就他的发言给出一些评论,或者就他所说的事情给出一些自己的意见。这也是我们了解孩子生活和内心的一个很好的机会。

▲ 提前和孩子打好招呼

其实所有的事情都不是绝对的,我们说要给孩子留出一定的时间来听他说话,也不是代表我们必须要去听,不管在做什么重要的事情我们也要去听。如果我们真的一时腾不出来时间,我们就要提前和孩子打好招呼。

学校运动会结束后,腾腾飞快地跑回了家,他要把自己跑第一的喜讯告诉妈妈。可是妈妈当时正忙着做饭,于是她就对腾腾说:“等妈妈做好饭,我们吃完饭后你再慢慢告诉我好吗?现在真的好忙,妈妈可能没法认真听你说话。”腾腾想了想,点头同意了。

吃饭的时候,妈妈能看得出来腾腾的兴奋。于是当她全部收拾完之后,和腾腾一起坐到了沙发上,腾腾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他兴高采烈地说着,妈妈微笑着认真地听着……

我们很忙,可是又不能忽略孩子,腾腾的妈妈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提前和孩子打好招呼,告诉他现在我们很忙,他可以等一会儿再说,孩子大多都会同意我们这样的说法。当然,过后我们也一定要记得实现自己和他的约定,要认真听他说完。

18. 就这事啊,知道了!--别给积极表达自己的孩子“泼冷水”

任何一件小事,都有可能引起孩子的兴趣,他会兴致勃勃地将他认为开心的事情或者他感觉很有“价值”的故事讲给我们听。但有些事在我们看来却很无聊,根本没有什么可讨论的意义。而且,有些孩子说话还很没有条理性,东一句西一句,说了后面忘了前面,我们经常不知道他在说什么。慢慢地,我们就会觉得不耐烦了,然后可能就会给孩子泼一盆冷水:“就这事,好了,我知道了。”看到我们这样冷漠的态度,听到我们这样冷漠的话语,孩子会怎么想呢?

学校里组织了一次春游,老师带着同学们到植物园去参观植物。才上1年级的辛航还是第一次去植物园,看到许多之前没见过的植物,他非常兴奋。

春游结束后,辛航回到家开始兴高采烈地向妈妈描述他的所见所闻。“妈妈,我看见真的椰子树了,真高呀!我还看见好高的仙人掌,妈妈你猜上面有多少刺?那椰子树上还有椰子呢!……我们有同学去摸仙人掌来着……他们还问在那里工作的叔叔,有没有那种好大好大的花……我们还看……”

“好了好了!”妈妈听得有些头大,7岁的辛航根本就说不清楚一整件事,前后没有逻辑性,让人听得一头雾水。妈妈最后说:“就这事吗?好了,我知道了。”听到妈妈这样说,辛航的脸一下子“晴转多云”了,那股子兴奋劲也迅速消退了。原本老师还留了作业,要同学们写一些心理感受,可是现在辛航觉得他什么都写不出来了……

孩子认为那样开心的事情,妈妈却只有一句“知道了”;孩子觉得如此好玩的一趟春游,可妈妈却听得索然无味,也难怪辛航到后来一点心理感受都写不出来,他的心理感受全被妈妈那句“知道了”给打消了。

其实,孩子都愿意积极地去表达自己,他也很想要将他的快乐心情与我们分享,看到如此快乐的孩子,我们难道就不会受到感染吗?有的妈妈说:“我自己快要忙死了,哪有时间听他说那么语无伦次的话。再说了,小孩子能有什么更新奇的事情?有些听来也挺无聊的。”

虽然我们有这样的感受是事实,但这却只是我们的感受,我们经历了很多事,所以我们才觉得一些小细节很没有意思,可孩子却刚接触到这些。如果我们随便就“冷冻”了他的兴致,这对他的好奇心也是一种打击。以后再想让他表达点什么,他也会“拖拉”起来。

那么,我们又该怎样做呢?

▲ 感受孩子的热情

聊天最需要的就是热情,孩子的热情能不能保持住、能保持多久,这全依赖于我们的态度。在和我们的对话之中,如果我们能切身去感受孩子的热情,体会他的快乐,这将能拉近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心灵距离,也会使孩子更愿意和我们说话。

要感受孩子的热情,我们首先就要能听得进去孩子的话,无论他说的是连贯的还是断续的,我们要关注的是他的情感。如果他觉得开心,我们就要站在他的角度去发现他为什么会开心;如果他觉得生气,我们也要能弄明白他为什么会感到不舒服。切身感受孩子的热情,才是和孩子加深沟通的最基本条件。

▲ 不要随便打断孩子的话

就像上面故事中的辛航那样,说话的逻辑性混乱,前言不搭后语,这是很多孩子在讲述一件事的普遍性毛病。我们有时候会因此觉得他说话很慢,他描述一件事浪费了很多时间,我们可能会直接打断他说:“根本不知道你要说什么,太罗嗦了!快点捡主要的说清楚!我忙着呢!”但我们有没有想过,如果话被中途打断了,孩子的思路就会同时断掉;他原本的说话节奏,更会因为这种打断而被搅乱;他想要说的内容,可能也会因为这种打断而变得更不知所言。所以,我们在听孩子说话时,先不要管他的逻辑性,只要顺着他的感受听下去就好,毕竟积极表达也是孩子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能力,我们认真听他说话对他就是一种鼓励。

▲ 教孩子学会有条理地说话

我们之所以会觉得孩子说话慢,忍不住想要打断他,主要原因就是他说话没有条理性。我们与其每次都去打断孩子的话、打击他的积极性,倒不如教他学会有条理地说话,使他的表达也顺畅,我们也能更容易明白他的意思。

首先,我们自己说话就要有条理,我们是孩子的模仿对象,我们的说话方式对他的说话方式的形成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们说话就一定要注意前因后果、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去说。

其次,我们可以从教孩子有序观察开始入手,提醒他在观察事物时,要注意顺序。这个训练什么时候做都可以,比如爸爸给买了新玩偶,我们就要引导孩子从玩偶的头开始观察起,头发是怎样的?脸是怎样的?眼睛是什么样子的?身上穿了怎样的衣服?脚上有没有穿鞋子?等等,然后再让孩子将他看到的按照顺序说出来。观察完简单事物之后,我们再引导他去观察更多的事物以及事物所处的环境,经过训练,孩子再说话就不会那么没有头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