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不爱学习,妈妈怎么办
19377700000011

第11章 我发现习惯真的很重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2)

有些孩子回答问题时声音就像“蚊子叫”一样,小得几乎只有自己能听见;也有的孩子站着的时候,身体七扭八歪,要么倚靠在桌子上,要么一条腿弯曲着站着。事实上,这些都是不好的行为习惯。为此,我们要告诉孩子,站起来回答问题时,身体要站直,两臂自然下垂,声音要洪亮,至少让班级中所有的老师和同学都听清楚,这才是正确的回答问题的方法。

▲ 教孩子思考问题的方法

有些不喜欢举手回答问题的原因是,他对老师的问题没有任何思路,于是就干脆等着老师说出答案,也不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回答。事实上,这是错误的做法,暂且先不论其他同学的答案是否正确,但是如果孩子认真倾听的话,往往能给他一些启发,帮他拓宽思维。而在这种启发中,他就有可能迸射出新的想法和观点来。因此,我们要告诉孩子,当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没有思路时,不妨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答案,在他们的回答中拓宽思维,积极思考。

▲ 积极向老师提问

在课堂上,有时候,老师讲完某一个知识点的时候,喜欢问同学:“这个地方明白了没有?”这个时候,如果孩子没有白,我们就要鼓励他勇敢地举手提问,告诉老师自己哪里还没有弄明白。如果老师没有这样问,孩子也可以主动举手,提问老师。

当然,如果问题过于复杂,我们应该鼓励孩子把疑问记录下来,等到下课后,再专门向老师请教,从而不影响老师的讲课进度。

35.我渴了!我要吃东西!我要……--培养孩子的耐性,让他“坐得住”

一位妈妈提到自己的儿子:“我的儿子上课时很不专心,做事情也没耐性,简直急死我了。”的确,缺乏耐性是如今很多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

对很多孩子来说,学习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学习的时候很容易分神。尤其是年龄小的孩子,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如果这个时候,我们纵容他的行为,让他随心所欲,久而久之,他也就养成“坐不住”的坏毛病了。

9岁的家兴上课注意力非常差,总是“坐不住”,小动作特别多,一会儿抠抠手,一会儿挠挠头,还时不时地和身边的同学说话,影响他人听讲。为此,老师没少批评他。

回到家后,家兴更加放肆了,做作业的时候还没做几分钟,不是削铅笔就是上厕所,有时还以口渴为借口,跑到客厅里玩一会儿。总之,他总能找出各种各样的借口干点别的事情。结果他的作业总是做得很慢,有时到晚上10:00多了才能做完。结果导致他第二天睡不够、赖床,时间长了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像家兴一样“坐不住”的孩子绝对不在少数,尤其是上课“坐不住”,会直接导致他听讲“听不进”,而“听不进”又直接导致他“学不会”。可见,缺乏耐性对孩子最直接的影响是学习成绩比较低。

此外,做事散漫、有始无终,自我控制能力差,适应性差等也是孩子缺乏耐性的表现。鉴于此,我们一定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耐性,使他学会克制自己懒散的行为。

▲ 和孩子“约法三章”

当孩子玩的时候,什么事都没有。可是一学习,什么口渴、肚子饿、上厕所、削铅笔等等事情就全出来了。而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可以提前和孩子“约法三章”,做作业的前,要把准备工作都做好,检查自己的学习用品是否都准备齐全;提前准备好一杯水,放在书桌上;要去厕所的话也要提前去,不要在学习过程中跑来跑去。当我们对孩子作出这样的规定时,他也就不会有“投机取巧”的想法了。

▲ 逐渐纠正孩子的不良倾向

当孩子学习时,如果频繁地上厕所、喝水,这就说明他在有意地拖延时间,能玩一会儿是一会儿。这时,我们不要急躁,也不要批评他,而是要逐步纠正他的不良倾向。比如,第一天,孩子学习1个小时,中途打断了4次;第二天,我们就要把次数控制在3次。当他坚持一段时间后,再把时间控制到2次……以此逐渐延长他学习的时间。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孩子有进步,我们一定要及时鼓励。

▲ 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耐性

在孩子学习之余,我们可以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入手,通过一些游戏活动,有意识地培养他的耐性。比如,平时,我们可以抽时间来,给孩子讲故事,故事的长度可以一天天增加,以此延长他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我们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手工,磨练他的耐性。此外,像玩沙、玩水等活动,都很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他沉浸在其中,从而培养他的耐性。

▲ 鼓励孩子再坚持一下

一位妈妈陪着刚上1年级的儿子学习,刚学了15分钟,儿子就已经提出了两次上厕所的要求。这一次,儿子又提出了上厕所的要求。这时,妈妈已经看出了儿子有些“坐不住”了。于是,她鼓励儿子说:“妈妈知道你想去厕所,不过你还能坚持一下吗?咱们写完这一行字再去。”看到妈妈鼓励的眼神,儿子低下头,又写了起来,写着写着,他逐渐忘了要去厕所这件事,最后直到作业都写完了,他也没想起去厕所这件事。

孩子耐性差,记忆力也差,尤其是年龄小的孩子,所以案例中的男孩才会忘记自己要去厕所这件事。其实,有的时候,孩子的耐性就是在我们的鼓励声中慢慢培养起来的,如果我们有意识地鼓励他坚持一下,引导他克服散漫的情绪,他也就很容易就坚持下来了。因此,平时,我们一定要有意识地鼓励孩子多坚持一下,引导他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36.书桌好乱,但我不想收拾!--教孩子保持书桌整洁、物品摆放有条理

儒家经典《弟子规》说:“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意思是,放置书籍的地方要固定,书籍看完之后要放回原处,不可随意摆放。其实,这就是规矩。可是看看现在的孩子们,书摆得到处都是不说,书桌上还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结果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9岁的素素有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每天放学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写完作业后再玩。但是她也有一个不好的学习习惯,就是不会整理书桌,书桌上不仅有学习用具,像悠悠球、毽子、手套等其他东西也都放在上面。

一天放学后,素素稍微休息了一下,就开始学习了。可是学着学着,有一个地方写错了。于是,她翻遍了铅笔盒、书包、桌子上等等很多地方,都没有发现橡皮的踪影。最后,竟然在一本书里发现了它。正在欣喜之余,她刚想用橡皮把刚才错误的地方擦掉,却发现桌子已经被自己翻得乱七八糟,作业本又不知道被自己翻哪去了,于是她又开始找作业本。这么一番折腾后,半个小时就过去了。最后她因为拖延了完成作业的时间,心爱的动画片也没有看成。

素素因为没有有条理地摆放学习物品,导致自己用橡皮的时候找不到了,而为了找橡皮,又拖延了学习的时间,最后没有看成动画片。其实,像素素一样的孩子还有很多,因为书桌很乱,要用某件用品时找不到,不用的时候却出现了。结果他们不得不中断学习,先去找东西,而这个过程就分散了他们学习的注意力。可见,物品随处乱放的坏习惯会对孩子的学习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事实上,让孩子养成书桌整洁、物品摆放有条理的好习惯和学习成绩是同等重要的,当他养成这个好习惯,学习态度自然也就端正了,也就能有效地减少丢三落四的坏毛病了。

▲ 物品摆放要相对固定

我们要告诉孩子,书桌上只能放置与学习相关的用品,而玩具或者其他东西一概都不能放在上面。同时,我们还要和孩子商量好,学习用品不可以随手乱放,而是应该给每样东西寻找或者制作一个固定的“家”。比如,常用的书本要竖着摆放在靠墙的位置,取书的时候书名可以一目了然;经常用的画笔不可以散放在桌子上,可以给它们制作一个笔筒,这样看起来才更整齐……

▲ 不代替孩子整理书桌

在生活中,经常看到这种情况:妈妈一边抱怨孩子的书桌乱七八糟,一边忙着收拾,孩子则静静地站在一旁听着妈妈的训斥。训斥结束了,桌子也收拾好了,然后孩子很自觉地坐在书桌前写起作业来。事实上,我们的这种抱怨是没用的,如果我们总是代替孩子整理书桌,那么他就永远没有动手的机会。我们只有把这种能力教给他,他才能慢慢地学会自己整理书桌。最开始,我们可以演示一遍给孩子看,边演示边告诉他哪些东西应该放在哪里,然后试着让他自己亲手操作一番。这样一次两次下来之后,他也就学会如何整理书桌了。

▲ 让孩子养成收拾书桌的好习惯

孩子每次学习完之后,都应该把东西都分类放回原处,养成主动收拾书桌的习惯。比如,用完的书本要放回书架上,用完的学习用具放回笔袋内。收拾完之后,我们要鼓励孩子按照课程表,把第二天需要带的书本和学习用具整理好,放到书包里。这样不仅能保持书桌的整洁,还能防止他丢三落四,忘记带某种学习用品的情况发生。

▲ 表扬孩子的劳动成果

周末,一位妈妈本来想让女儿写作业,可是看到书桌乱七八糟,就先让女儿收拾书桌。女儿很听话,便开始认真地收拾起来,从桌上到桌下,从书包到书柜,她都不厌其烦地一点点收拾。同时,妈妈还在旁边不断地表扬她的劳动成果。结果女儿越干越来劲,最后不仅把书桌收拾得很干净,连整个书房都收拾得规规矩矩的。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女儿喜不自禁,很有成就感。

偶尔让孩子收拾书桌很容易,但要让他养成每天都收拾书桌的习惯,就需要我们不断地监督他,及时表扬他的劳动成果,使他体会到一种成就感,这样他的好习惯才能在我们的鼓励之下慢慢养成。因此,当看到孩子主动收拾书桌时,或者看到他的桌子很整洁时,我们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声,适时地给他鼓励。

37.我怎么就发现不了问题呢?--培养孩子发现并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美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发现问题常常比解决问题更具有实质意义,因为解决问题不过是数学或实验的技巧罢了。”从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发现问题的能力对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的确,发现问题在先,解决问题在后,如果孩子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如此循环往复,他的知识也就慢慢积累起来了。

而像题海战术、填鸭式教学、纸上谈兵不过是在有限的知识结构下增长孩子的知识罢了。而要想真正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我们就要培养他发现问题的能力。因为提出问题的过程是检验孩子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的过程,其中必然伴随着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演绎推理等等思维活动。可见,他的问题越多,越能激发出他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他独立学习的能力也就会变得越强。当他真正学会学习了,也就基本具备了获取知识的能力了。

可是对有些孩子来说,主动提出问题太困难了,还不如由我们直接提出问题,让他来回答呢?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培养他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呢?

▲ 不要忽略孩子的问题

其实,有时候并不是孩子缺乏发现问题的能力,而是他每次发现问题之后,都被我们取笑或者忽略,比如,像“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鱼会流眼泪吗”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也不知道如何作答,所以干脆不予理睬。事实上,对于孩子的问题,不管幼稚与否,还是已经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围,我们都要对他善于发现问题,勇敢提出问题的表现予以表扬和肯定,这样他提问题的兴趣才会越来越高。

▲ 引导孩子独立思考问题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总是希望得到我们的帮助,或者直接从我们这里得到标准的答案。这时,我们千万不要轻易地就给出明确的答案,否则会助长孩子对我们的依赖性。相反,我们要引导他独立思考,培养他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收音机突然不响了,我们可以鼓励他检验一下电池是否没电了,或者信号是否受到干扰了。这样,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他会慢慢积累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如果孩子不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教给他查阅资料的方法,让他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他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慢慢提高了。

▲ 和孩子一起讨论问题

当孩子主动向我们提出问题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予以重视,可以和他一起进行相关的讨论,引导他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当然既然是讨论问题,就不光是孩子主动向我们提问,我们也可以向他提问,引导他的思路,开拓他的思维,使他的大脑经常处于活跃的状态之中,以此锻炼他的思考能力。

▲ 带领孩子走进大自然

如果孩子每天都闷在家里,经常对着书本或者电视,他知识和认识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他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大自然是陶冶孩子心灵的好地方,也总能给孩子带来无限的灵感,哪怕一只螳螂、一个蝉壳、一块形状怪异的石头都能引发孩子很多问题。因此,在寒暑假或者节假日期间,我们不妨带着孩子去大自然中走一走,让他尽情地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此外,像博物馆、科技馆、艺术馆等地方也能拓宽孩子的思维,丰富他的知识,进而引发他新的思考。因此,我们也要抽出时间来和孩子一起参观一下这些地方。

38.雪化了以后就是春天!--重视开发孩子的想象力,不要扼杀

2009年,某教育机构曾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一项调查,结果发现我们中国的孩子计算能力排第一名,可是想象力却排倒数第一。这样的调查结果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到底是什么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

在2年级的语文测试中,老师出了一道题:“雪化了是什么?”有一名学生从小就喜欢看童话,给出了这样的答案:“雪化了是春天。”看到这个答案后,老师毫不客气地在卷子上打了一个鲜红的“×”。原因是与标准答案不符,标准答案应该是“雪化了是水”。

看到这一幕,我们不仅要感叹孩子的回答简直太有想象力了,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惋惜,这么有创意的答案怎么换来了老师的一个“×”呢?难道非要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吗?其实,孩子的想象力有时候就是在我们的“标准答案”下被扼杀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