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不爱学习,妈妈怎么办
19377700000009

第9章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帮孩子掌握好的学习方法(3)

▲ 带孩子逛书店

书店里的书籍种类繁多,所包含的知识信息量庞大,孩子置身于其中时,就像一块干瘪的海绵被放置于大海中,可以肆意地吸收养分,直到吸“饱”为止。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周末带孩子逛书店,他会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来阅读,并从中获取信息。

当然,我们一定要让孩子遵守书店的规章制度,不能边看书边吃零食,看完的书放回原处等等,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一个尊重知识的人,一定会爱惜书籍。

▲ 常常陪孩子参观博物馆等场馆

萧然对自然科学很感兴趣,总会利用周末去科技馆参观。为了满足萧然的求知欲,妈妈干脆利用假期带他去北京旅游,让他好好参观一下北京的各大博物馆。

在北京的那几天,萧然不但在科技博物馆看到了最前沿的科技产品,还在自然博物馆里看到了很多恐龙化石,也在军事博物馆里看到了真实的飞机大炮,更在艺术博物馆里看到了很多世界名画……看得萧然流连忘返,感叹道:“不虚此行!”

类似博物馆、科技馆、天文馆等地方是帮助孩子获取信息、开拓眼界的最好场所。孩子虽然会在书本里接触到关于历史、地理、军事、天文、考古等科普知识,但是知识范围毕竟有限,而且书本中的文字和图片过于抽象,不如场馆中所陈列的实物形象生动。

所以,我们应该常常陪孩子参观博物馆等场所,让他用敏锐地眼睛去搜罗知识,这样不但印象深刻,眼界也会大开。

▲ 带孩子探访名胜古迹

名胜古迹中有很多关于历史、地理、人文等知识,孩子在探访的过程中会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增强求知欲。但是,在探访之前,我们最好先和孩子一起了解一些相关的历史文化常识,这样,孩子在看到那些古建筑的时候,就不会觉得没意思,反而会不自觉地“想”起曾经在这里发生的一切。当孩子能把历史知识和名胜古迹联系起来的时候,参访就会有趣很多。

▲引导孩子认识动植物

芹芹的妈妈随身会带一个照相机,当芹芹在公园里问妈妈“这是什么花”的时候,妈妈都会拿出照相机“咔嚓”一下,给花和芹芹留个影,然后对芹芹说:“咱们回家查去!”

等回到家,妈妈就和芹芹坐在电脑前开始搜索相关资料,查出来之后,妈妈会把花名、属性等植物的基本常识告诉芹芹。

在妈妈的引导下,芹芹也学会了认识植物的方法,不过她用自己的画笔代替了妈妈的相机。

我们应该常常带孩子接触大自然,并引导他认识动植物,即使我们知识量有限,只要留心观察,勤于查阅,孩子就会学着我们的样子去获取有效的信息。

▲利用网络获取信息

网路是孩子全方位获取信息的很好途径。我们要教孩子学会在“搜索拦”中输入关键字,相关的信息就会“映入眼帘”,孩子再通过比较和筛选,就能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

但是,在孩子利用网络搜寻信息的过程中,一些不健康的、低俗的信息也会被孩子的眼睛捕捉到,那么,我们就一定要告诉孩子:“某些信息是不能浏览的,否则,不但会使电脑瘫痪,也会污染自己的心灵。”只要孩子懂得主动屏蔽低俗信息,他就能高效利用网络获取有益的信息。

28.我背了好多遍,还是记不住!--给孩子传授一些记忆方法

孩子记忆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他学习效率的高低。有的孩子记忆能力强,会在很短的内记住所学的知识,而有的孩子花了很多时间,背了很多遍,也没记住多少,那到底是他的记忆能力太差,还是没有掌握有效的记忆方法呢?

佐治·乌希林是1989年世界吉尼斯记录记忆冠军的创造者,他不是天生就有超强的记忆能力。1984年时,他所学的课程中有很多内容很难记忆,于是,他就去图书馆找了一些帮助提高记忆的书,从中学了一些秘诀,并经过长期的训练,最终拥有了超强的记忆能力。

从佐治·乌希林的例子中我们知道:强大的记忆能力是可以被锻炼出来的。记忆是人的大脑对经历过的事物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能力,孩子是否能够把经历过的事物完好地储存,虽然和孩子天生的资质有一定关系,但是,更多的是要靠后天的训练。

所以,无论孩子目前的记忆能力如何,我们都要有意识地培养他,让他掌握一定的记忆规律和记忆方法,使他能启用自己大脑的潜力,高效学习。

▲ 给孩子提供有利于记忆的生活环境

有效的记忆是需要有良好的环境和轻松的心情做基础的。孩子的饮食、起居、生活环境都会影响他的记忆。

在饮食方面,我们应该让孩子多吃五谷杂粮、水果蔬菜,比如:小米、玉米、花生、菠萝、菠菜……这些食物能延缓脑功能衰退,为大脑增加营养,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记忆力。

在起居方面,我们要尽量应该选择蓝色、灰色等色调来布置孩子的房间,这样可以让孩子的情绪趋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能够集中注意力去记忆事物。

而早睡眠是使大脑恢复肌能最有效手段,所以要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另外,家庭的陈设也要干干净净、井井有条,因为杂乱无章容易干扰孩子的视线,影响记忆。

▲ 教孩子科学利用最佳记忆时间

人脑一般有四个记忆高潮:第一个高潮是早晨起床后,此时,由于大脑经过一夜休息,会对学习的知识印象清晰;第二个高潮是上午8:00-10:00,这时,人的精力最旺盛,学习知识容易理解和消化;第三个高潮是18:00-20:00;第四个高潮是睡前1小时。

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就可以让孩子在记忆高潮期进行学习或复习。比如,让孩子在早晨起床后,读10分钟英语,或者把昨天学过的数学公式再记一遍。这种练习虽然时间短,但是孩子一旦养成习惯,记忆能力一定会得到提升。

当然,让孩子用临睡前的时间,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短时间的记忆,效果也不错。总之,孩子只要能常常利用最佳记忆时间去练习,记忆能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增强。

▲把好的记忆方法教给孩子

孩子之所以记不住所学的内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知识过于抽象,那么我们就要给孩子介绍一些有效的记忆方法,以增强其记忆能力。

1.归类记忆法

归类记忆法就是让孩子通过对事物特征的认识,把同类的事物归为一类。比如,教孩子把关于水果(动物、蔬菜)的单词找出来,并归类记忆。归类的过程本身就帮助孩子提高了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

2.协同记忆法

协同记忆法就是让孩子的多种感官参与到记忆中来,比如:孩子在读书的同时,读出声来,手底下再比划着,这样记忆效果会很明显。因为科学研究表明:仅用视觉去获得的知识,能够记住25%,由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住15%,若把视觉与听觉结合起来,能够记住65%。所以,“读书”可能比“看书”更容易记住。

3.分段记忆法

如果孩子要记忆一整篇文字材料,那我们就可以教孩子把整篇文章先分割成若干个部分,比如,分成前、中、后三个部分,然后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记忆,这样,孩子从心理上就觉得记忆的内容没有那么多,难度也没有那么大。

4.图形记忆法

图形本身比单纯的文字容易记忆,所以我们可以将文字叙述用图形表述出来。比如,孩子需要记忆很多作者的姓名、出生年代、国籍和作品,我们就可以帮孩子制作一张图形表格,这样孩子一目了然,多看几遍就能铭记于心。

当然,记忆方法还有很多,我们还是要通过实践帮孩子找到最适合他的记忆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9. 都用电脑了,就别费劲写字了!--教孩子好好写字,不能潦草

在这个科技发达的年代,电子文件的使用率远远超过了手写文件,同时,“打字”在很大程度上也代替了“写字”。然而,对于正在学写字的孩子而言,是不是就可以不用好好写字,只要会打字就行了呢?

当然不是,暂不说文字是老祖宗智慧的结晶,孩子一定要爱字惜字。最起码,“字”也是孩子的“门面”,是孩子学习态度的表现。当过老师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一张字迹工整、干净整洁的卷面,无论正确率高与低,都会让人有赏心悦目之感;而一本字迹潦草,杂乱无章的作业,即使正确率再高,也让人“不堪入目”。可以说,认真写字是孩子对自己,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

另外,孩子的字迹是否工整直接影响他的学习成绩。有的孩子因为字迹潦草,错把自己写的数字“7”看成“1”,最后导致计算错误;有的孩子在卷子上胡乱涂抹,老师实在找不到正确答案,只能画个大“×”;有的孩子写作文水平不低,但总因书写不规范而被扣分……这样的情况还不是孩子自己吃亏?

正如一位老师这样说:“学生书写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老师对这个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质量,甚至个人素质的评价,卷面就像一个人的面孔,老师常常会不自觉地依据这个‘面孔’来给学生‘打分’。”的确,一个孩子连字都不愿意好好写,他还能愿意干好什么呢?

所以,虽然孩子身处“打字”多于“写字”的年代,但是我们还是要对他的书写方面提出要求,这不仅能提高孩子的书写质量,也能帮他培养认真仔细的做事态度,更是在帮助他提升整体素质。

▲ 用耐心手把手地教孩子写好字

林老师教小学语文,她很重视对学生书写方面的培养。每次教新字的时候,她一定在黑板上画上田字格,然后写上汉字的第一个笔画。写完之后,她就让学生们观察这一笔写在了田字格的哪个位置,起笔和落笔都分别在田字格的哪里。等学生们观察到位后,才让他们下笔写,学生们一边写,她一边下去检查。

她就这样一笔一笔地教学生们写字,学生在她的培养下都很喜欢写字,自然都愿意认认真真去写。

手把手教孩子写字是一个“耐心活儿”。如果妈妈辅导孩子时心很急躁,孩子就会受到感染,孩子用烦躁的心写字,写出来的字自然是飞舞潦草的。只有妈妈把心定下来,认认真真、高高兴兴地去教孩子,孩子写出的字就自然是安静而美丽的。

▲ 引导孩子观察字体结构

在孩子下笔写字之前,我们应该先让孩子观察字体结构,看看是左右结构?上下结构?还是半包围或全包围结构?观察字体结构是写好字的第一步,字的结构如果不协调,字就好看不了。

当孩子整体观察好了,还要进行局部观察。比如,字的第一笔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起落笔分别在哪?孩子看准了,才能模仿得像。一开始,孩子肯定需要看一笔,写一笔,一个完成的字写完可能需要一两分钟,这就是锻炼孩子耐心的时候。当我们看到他的进步时,毫不吝啬地说:“好”,“不错”,“就是这样”,他就会不厌其烦地写下去。

▲ 让孩子自己看到进步

孩子在练习写字的时候,不可能一次性就写得很完美,有时,他还会为自己写出的“丑字”而气愤,但是,正是这些 “丑字”才会与练习之后的“美字”形成鲜明对比,以此让孩子看出自己的进步。

一天,上2年级的袁磊很惆怅地对妈妈说:“妈妈,我的字写得很难看。”

妈妈看过袁磊的字,说:“没有关系,妈妈教你怎么写。”于是,妈妈就以他写过的“高”字为例,用正确的方法引导袁磊重新写了一个“高”。

当新写的“高”落笔的时候,妈妈说:“你看,这个‘高’,是不是比你前面的‘高’漂亮多了?”

袁磊看了看,露出了难以掩饰的喜悦。

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们不要一看到孩子没写好就说:“擦了重写。”而是要说:“没关系,写下去。”因为这个字可以成为孩子进步的见证。

30.不想了,网上搜答案去!--教孩子重视思考,学会独立思考

著名教育家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思考是学习的灵魂。孩子的思考能力越强,学习效率就会越高。如果孩子不能把所学的知识放进“思考”这个熔炉里去熔炼的话,他永远都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

著名数学家高斯10岁时,他的数学老师给包括他在内的所有学生出了一道算数题:1+2+3+4……+98+99+100=?孩子们立刻在草稿纸上计算了起来。

只有小高斯没有动手计算,他看着这个题目,展开了思考。他思考的过程花去了相当于其他同学进行计算的一半时间。这时,老师过来问他:“为什么还不开始做题?”

小高斯说:“老师,我已经知道答案了,是5050。”

老师十分诧异,原来,小高斯经过观察和思考发现:1+100=101,2+99=101,3+98=101……这样的等式共有50个,因此,这道题可以简化为:101×50=5050。

当小高斯把这个思路告诉老师的时候,老师禁不住地大声说:“太精彩了!”

其实,这种精彩不取决于智商,而取决于思考能力。俗话说:“大脑越用越灵。”一个总是用大脑思考问题的孩子,往往比那些不善于思考的孩子聪明;同样,总是把“大脑”闲置的孩子,也很容易变得呆滞和迟钝。所以,我们要鼓励男孩积极思考,让他成为一个擅用大脑的人。

▲ 启发孩子思考

有一天,芸芸问妈妈:“水是什么颜色的?”

妈妈没有直接回答,并让芸芸观察水管里流出的水,芸芸说:“是白色的。”

于是,妈妈又拿一个蓝色的盆子盛满水,芸芸又说是:“水是蓝色的。”就这样,妈妈用不同颜色的盆子装水,搞得芸芸晕头转向,思考了半天,终于说:“水是没有颜色的。”

妈妈说:“对,具体说,水是透明的。”

孩子会对周围很多事物产生好奇,此时,我就可以借助他的好奇心启发他思考。当他绞尽脑汁思考出来的时候,他就会有成就感,就会爱上思考。那么,我们就等于为孩子思考能力的培养开了个好头。

▲ 别把答案直接告诉孩子

当孩子拿着数学题请教我们时,我们千万不要一五一十、详详细细地把答案或演算过程直接告诉孩子。这样只会增加孩子的依赖心理,久而久之,他就干脆懒得思考了。所以,当孩子问我们的时候,我们先让他自己想,如果他实在想不出来,我们就可以一步一步地引导他想。我们的引导就是在培养他的思考能力,慢慢地,孩子就从我们的引导中,学会了如何思考,按什么步骤思考等等,这样时间一长,孩子的思考能力自然提升。

▲ 引导孩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李老师每次给学生们出完数学题,都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去解答,看谁想的方法多。每到这时,大家都开动脑筋,使劲思考。然后,李老师就会请孩子们把各种各样的思路写在黑板上,再比较、分析和讲解。这个环节总能激发孩子们的思考欲望。

我们也可以借鉴李老师的办法,针对一个问题和孩子一同思考。思考之后,我们可以把各自的思考角度和思路说出来,这样互相切磋,孩子也会拓展思维,从中受益。

▲ 积极肯定孩子的思考行为。

当孩子不想思考,想直接寻找答案的时候,我们就要鼓励他说:“这么聪明的大脑,现在不用,什么时候用?好好想一想,一定能想出来。”如果孩子想出了答案,我们更要去肯定他,可以这样说:“真不错,只要开动脑筋,肯定会有好办法。”即使孩子没有收获,我们也要安慰他说:“没关系,脑子只要用起来,就会越用越灵。”

当孩子听到了鼓励声,就不会把脑子闲置不用。而且,当他经过思考解除学习中的困惑时,他自己就有一种强烈的满足感,再加上我们的肯定,他就会把独立思考视之为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