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史上最牛公务员2:江山江山
19389900000029

第29章 伤心欲绝(2)

何太监脸色大变,扑通一下跪在李彦面前,央求道:“李公公,奴才该死,求您老无论如何别把此事说出去。”李彦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你给本公老老实实地说一遍,若敢撒谎,小心你的脑袋。”何太监道:“李公公,是这样的,我和她几年来在宫中也算是个依靠,您也知道,自哲宗皇帝驾鹤仙去后,刘太后就有些心理畸形,常常没来由地殴打我们这些太监、宫女,唉,在刘太后身边当差,我们这些做下人的,都苦啊。”李彦道:“休说废话,捡有用的说,你和刘侍女到底怎么回事?”

“我们……我们也算彼此同情吧,不论谁受了刘太后的委屈,就会给对方一些安慰,后来,我们就……扮起夫妻来……”

李彦哦了一声,心说,没想到,这何太监和刘侍女还有如此一段事。

在古代,太监和宫女之间不乏假扮夫妻者,每逢一些有纪念意义的节日,彼此在一起吃顿饭,说些话,聊以籍慰,称之为对食。

李彦暗中叹息,他自己也是太监,当然能够理解何太监的处境。

“你把刘侍女唤出来吧。”

“奴才遵命。”

说着,何太监就把刘侍女唤了出来。刘侍女便是刘玲,虽然已是二十五六岁的年龄,但是皮肤细白,身材倾长,依然颇具魅力。

李彦对何太监说:“刘侍女要跟我回宫,你和她之间的这件事,以后不许和任何人透露,否则,万岁爷怪罪下来,你的脑袋就要搬家了。”

“是,奴才知道,奴才罪该万死,绝对不会再跟人透露。”何太监虽然心里一千个不愿意,但是,自从净身之后,对刘玲已经不抱幻想,只求能够看到她,就心满意足了。

李彦将刘玲带回宫中,将自己的计划和她说了。刘玲又惊又喜,她没想到自己还有当贵妃的命。

如果同样的计划换在初进宫时,刘玲是不会同意的,那时,她心里装的只有何成。但是,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她毕竟是一个年轻女子,加之身在皇宫,耳触目染,刘玲心里,开始向往着一种尊贵、奢侈的生活。

李彦看了她一眼,淡淡地说:“你先别高兴的太早了,从现在开始,你要把自己当成刘贵妃,这段时间好好地练着,哪天感觉和刘贵妃的一言一行差不多了,哪天本公便放你出去,练得好了,是你的福气,练不好,别说贵妃没得做,惹恼了万岁,怕是连性命也保不住。”

“是,是,奴婢知道。”刘玲给李彦施了个万福。

李彦把头一扭,苦笑道:“我的刘贵妃,你要时刻记住,从现在开始,你就是贵妃娘娘了。”

“是,是。”

李彦见她还是一副奴婢样,不禁有些灰心,暗想,难道自己选择错了吗?

一过半月,刘玲并没有找到感觉。李彦有些沉不住气了。为了培养刘玲的贵妃气质,李彦将原本侍侯刘贵妃的太监和宫女招了来,配合刘玲训练,告诉她说:“刘贵妃和你一样,也是出身贫寒,而气质是可以后天培养起来的,你进宫七八年来,一直是侍女身份,被别人召唤惯了,只要把身份转过来,变成召唤别人的人就行。”

刘玲看看侍侯自己的宫女、太监,总是拿不出架子来。李彦道:“我的刘贵妃,你不为自己的性命着想,也得替皇上想想吧,这段时间,皇上心情郁闷到极点,现在,除了你,再没人能让他快乐起来了。”刘玲讷讷地倒:“可是,我怕做不好,惹了万岁爷生气。”

“怎么可能呢,只要你有信心,一定可以的。”正说着,韦贵妃和乔贵妃来找李彦。

“李公公,你给我们找的乐师呢,怎么还没到?”

李彦道:“别急,就快到了。”乔贵妃一眼瞧见刘玲,一愣,问:“这是哪一位啊,瞧着好象有些面熟。”刘玲正要躬身道个万福,被李彦拉住了。李彦道:“两位贵妃没认出来吗,她就是刘贵妃啊。”

“刘贵妃?你别吓唬我们,刘贵妃不是仙去了吗?”

“不瞒你们说,仙去的是大刘贵妃,这位,是新来的小刘贵妃。”

韦、乔两位贵妃一听,都上上下下地看着刘玲,道:“皇上又封了贵妃吗?本宫怎么没听说。”

“小刘贵妃还没有正式册封,所以,宫里都不知道。”

“哦,明白了,行啊李公公,你这是给皇上选秀呢,不过这妞儿模样还真不懒。”乔、韦两位贵妃的话中带酸溜溜的味道,显然,凡是进宫的美女,都有可能成为她们的情敌。

就在这时,外面进来一个小太监,说:“李公公,周邦彦来了。”李彦道:“好啦,请三位贵妃一同去欣赏吧。”

刘玲是被李彦拉着去的。李彦低声告诉她:“你不要害怕那两位贵妃,她们是人,你也是人,她们是贵妃,你只要混好了,也能成为贵妃。”但是,刘玲毕竟胆怯。

乐棚下搭了三张椅子,分别是给乔、韦两位贵妃和刘玲坐的。乔、韦两位贵妃见刘玲和她们平起平坐,就连讽带刺说一些让刘玲心情不爽的话,结果周邦彦的演奏也没有听好。起初,刘玲还怯怯地不敢还嘴,时间一长,心中被“骂”出了火,忍不住和乔、韦两位贵妃对“骂”起来。这样一来,刘玲就渐渐地长了气势。

三人你讽我刺,各显指桑骂槐之功,腔调越来越高,周邦彦一见,演奏不下去了,愣愣地望着李彦。李彦道:“周乐师,你的任务完成了,可以回去了。”

周邦彦走后,三人还在对“骂”着。李彦看着大乐,因为刘玲终于有贵妃的派头了。

这天,徽宗正在宣和殿内坐着,在龙案之上,摆满了各种珍奇古玩,只可惜,徽宗看也没看,只是望着墙上的一幅画发呆。

那是一张刘贵妃的画像,是徽宗去年为刘贵妃画的。

望着刘贵妃的画像,徽宗想起了与其在一起的那些美好时光。正想着,恍惚中,刘贵妃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一颦一笑,特别真实。徽宗伸手一摸,摸到了她那吹弹可破的皮肤。

“刘爱妃,真是你吗?”

“万岁,奴婢……奴婢不是……”

“不,爱妃不要说不字,朕知道是你,爱妃肯定知道朕的痛苦,才回来陪伴朕的。”

“万岁,奴婢……”

眼前之人正要说下去,被徽宗用手捂住了嘴。徽宗摇摇头,柔和地望着她说:“不要再说了,让朕好好看看你……爱妃好象瘦了些,是不是这段日子没有吃好?”

“万岁……奴婢不是刘贵妃,真的不是……”

“不要说不,朕知道的,你是她。”徽宗缓缓地将刘玲拉到怀里,轻轻地吻着她的嘴唇。

刘玲心中蓬蓬直跳,欣喜,羞涩、恐慌,担心……就在各种滋味涌上心头时,徽宗已经慢慢地褪去了她的衣衫。

刘玲抱紧双胸,紧张地不知如何是好。刘玲虽然在后宫呆了七八年,但是,因侍侯刘太后,除了平常和宫女们调笑起来,听一些男欢女爱的事,其他的一概不知。因此,她好比一颗青涩的果子,让徽宗品尝出了不同于刘贵妃的另一种滋味。

风雨过后,徽宗清醒了许多。他知道刚才的一切并非是梦,眼前的女子是个活生生的人,而且,她并非真正的刘贵妃。

“你是什么人?”徽宗整好衣衫问道。

刘玲慌忙跪倒叩头,道:“万岁,奴婢原是刘太后宫中的侍女,之前被迁散,刚刚被李公公招进宫来。”

“哦。”徽宗有些明白了。他冲着外面道:“李彦。”

李彦早就在外面侍立了,听到呼唤,慌忙进来,瞥眼偷看徽宗的神色,见他脸色平静,猜不透是生气还是满意。

“万岁,奴才在。”

“李彦,你胆子不小啊。”

“奴才该死。”李彦吓得趴在了地上,头都触到了地面。

“最近两年,你在宫中的权威越来越大了,竟然管起朕的私事来。”

“奴才万死,请万岁爷发落。”

“起来吧。”

“奴才不敢,奴才有罪。”

“好了,朕不怪你,你也是为朕好嘛,以后记着,凡事要和朕商量再办,搞了朕一个突然袭击,还以为刘贵妃真的还魂了呢。”

李彦听到这,知道徽宗是佯怒,于是心中一宽,站了起来。

徽宗看看跪在一边的刘玲,道:“你抬起头来。”

刘玲慢慢地抬起头来。

徽宗这才认真地端详着她,看了一会儿,暗赞李彦好眼力,这刘玲不但与刘贵妃有五六分貌似,而且丽质天生,其美艳并不输于刘贵妃。徽宗越看越觉心动,忍不住连连道:“果然美人。”

李彦在一旁一拉刘玲,道:“还不快谢万岁爷封赏。”

刘玲一愣之下,方才明白,慌忙叩头道:“多谢万岁封赏。”

徽宗微微一愕,笑骂:“好个李彦,呵呵,传旨下去,封刘氏为美人。”

从此,刘美人深得徽宗的宠爱,转年,被封为刘贵妃,后宫中又称小刘贵妃。

政和二年(1112)六月,宋国大考又再开始,此时,余深已在蔡京的提携下,升为少宰。太宰和少宰即原来的尚书左仆射和尚书右仆射,是蔡京复相后提议改变的。蔡京自称“太师”,总领门下、中书、尚书三省之事,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太宰”、“少宰”,由太宰兼门下侍郎,少宰兼中书侍郎。

此次大考,徽宗仍有意让余深主持。这日早朝,徽宗对余深道:“大考在即,余爱卿就辛苦一下吧。”

余深忙道:“不,不,万岁,您还是另选他人吧,微臣主持恐有不妥。”

徽宗愕然:“余爱卿,这是为什么?”

余深将上次大选的事简单地说了一遍,道:“万岁,臣还是避嫌的好,此次大考族弟余光庭也来参加,如其再拔头筹,外界非议起来,臣实难辩解。”

“果如卿所说,令弟才学超人,拔其头筹又如何?”

“万岁,人言可畏啊,十年寒窗,哪个学子不为了这一天的到来?臣弟虽有学识,若臣主持大考,臣弟再拔头筹,学子们势必认为臣有失公平,而臣又不敢再误族弟三年,因此,还是回避的好。”

“爱卿顾忌太多了,常言道,心底无私天地宽,你尽管去吧,本次考题由朕亲自安排,并在考前才公布,如果令弟再拔头筹,那是他有真才实学,没人会胡乱猜度的。”

余深只好领了旨,继续任主考官。

果然,这一次考题并没有由礼部事先拟定。考生入场后,徽宗亲自前来发放考题。考题是以《江山》为名,做一篇赋,限半个时辰。

试卷收集上来,礼部官员当场圈阅。为了公平,余深采用了编号匿名方式,每个考生只写自己的编号,而编号和姓名并不公开,这样,圈阅者就不知道哪一份考卷出自谁的名下。

结果,经圈阅,众考官一致认为,编号为12的考生应拔头筹,在实录名单时,众人发现,12号考生正是余深的族弟余光庭。

徽宗亲历了这场考试,对余光庭之才倍加爱惜,于是在内堂召见了他。徽宗道:“三年前,令兄为正己避闲,忍痛割爱,让你又等待了三年,真金不怕火炼,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一次,虽仍是令兄主考,但是,朕会作证,你是当之无愧的头名,余光庭听封。”

“学生在。”

“朕封你为光禄寺丞,日后,你就可以与令兄同朝为官了。”

“谢万岁。”

余光庭在光禄寺丞位上数年,随后便出知邓州。在金人攻陷汴梁后,始终坚守邓州。北宋灭亡后,金人继续向进犯中原,建炎元年(1127年),金兵进攻邓州,至建炎二年(1128年),邓州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情况下失陷,余光庭誓死血战,不屈而死,家人中只有幼子及其乳母逃出,余者皆殉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