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赚大钱的165个小主意
19413800000164

第164章 商海一借

面对商海谋略,很多时候也会用到“借”字,借得巧,借得妙,会给我们带来许多赚钱的机会,特别是在创业之初,自身实力还未雄厚之时。1987年新春,临危受命走马上任的吴县染整总厂厂长陆明面对凄凉空荡的厂房和负债累累的局势,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这个厂设备不齐全,且破旧不堪。

陆明厂长面对着众多疑虑重重的眼睛,毫不犹豫地发表就职演说:“我们这个厂是一条漏船运载着酒。现在,我们需要的是头脑清醒,大家同心协力,马上‘补船’。”厂长简短的一番话,唤起了几近失望的工人们的一丝信心。

如何“补船”?陆明认识到,只有配齐整套印染设备,才能把生产搞上去,这是治本的第一步。可是完善整套生产设备需投资260万元,这钱哪儿去搞?借!借钱运营,于是他马不停蹄地张罗开了。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陆明不辞劳苦多方奔走游说下,有关上级领导部门终被他的真情善意所感动。苏州印染厂同意与他的厂横向联合,并借给氧漂机、722定型机、高温高压卷热机、整染机等一整套印染设备,价值上百万元。团县委的一批年轻人又帮助他借来80万元资金。陆明用这笔钱建成了必要的生产厂房,安上了变压器、锅炉,工厂出现了生机,工人们的情绪开始沸腾了。

光有设备还不行,还必须要有经营有道的人才来干事才能使企业起死回生。

厂里有个叫施坤的工人,他机灵过人,并擅长交际,是个当供销员的料子。但是这人毛病也不少,平时自由散漫,还因赌博被罚过款。所以当陆明想让他当供销员时,很多人坚决反对,认为这样的人不宜重用,陆明耐心地劝说有意见的有关领导,他亮出自己用人的观点:他犯了错误,该罚就罚,该处分就处分,但是不能不让他发挥特长。

当施坤知道自己已调出来当供销员时,又激动又兴奋,这工作正符合他的兴趣和特长。士为知己者死。受聘后,他不顾身体,正发高烧,连夜去上海、山东等地为厂里接洽业务。正当陆明为订单不足犯愁时,突然两份电报送到他手上:

“上海外贸口岸已打开,承接染整业务800万元。”

“在山东某厂落实全国独家生产的富涤混纺坯布100万米。即请落实资金安排生产。”两份电报的发报人都是施坤。

“施坤究竟在上海还是山东?立即与他电话联系!”秘书打完电话汇报:“施坤在山东,他谈完业务就被送进了医院,当时他正发高烧。”

顿时,陆明热泪盈眶,自己终究是没看错人。力排众议坚持启用已有了良好的效果,顶住的压力一下子烟消云散,怎能不激动?

就这样,工厂接连开发了富春纺、华春纺、苏春纺三个市优产品。1988年,也就是陆明任厂长的第二年,这家厂的产值已达2700万元,综合效益170万元,外贸额从零猛增到600多万元。1989年,厂里又增添长线印染设备,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德国电光机……“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濒临绝境的工厂重又生机盎然,工人们干劲十足,经济效益一路高歌猛进。1990年,该厂年利润突破600万元大关。

李白曾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借用他人的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是一条成功之道。许多经营有道的企业都曾在“借”字上大做文章,从而创造出超常的业绩。

在创业之初,或者在面对一个破破烂烂的经营,而凭借自己的力量又实在难以支撑下去时,充分地借用他人之财,借用他人的设备,借用他人的优势,在短时期内完全可以打一场漂亮的战役,就像吴县染整厂厂长陆明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