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MPA公务员必修课程半月谈
19416600000044

第44章 第十二日机关管理(1)

随着科技和信息的高速发展,现代机关管理从原来的纯文件工作管理飞跃而成为今天的办公自动化。

一、总论

在我国,机关管理普遍存在于国家机关、政府团体、副业单位、社会中介等部门中。并为这些部门的职能活动提供基本技术。此间,在这些广大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所以,也是公共行政管理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为了使这种支持作用更为有效,就需要工作人员掌握更多的管理技巧。

由于篇幅有限,本日涉及的内容只是机关为实现自身职能而进行的办公和后勤事物,并非所有活动。此外,由于机关管理的工作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所以要求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多看”、“多想”、“多练”。

二、文件工作管理

文件是人类社会活动中为处理事务的需要,而直接形成并使用的具有规范体式和法定效用的信息记录。

1.组织文件工作

由于组织形式是一项基本的制度,对工作效率、工作技师有决定性影响,因此,必须予以重视,正确地为机关选择、确定与实际需要相适合的文件工作组织形式。

文件工作的特点就是根据文件信息处理与管理功能(如输入、输出、加工、存储、控制等)进行基本分工和建立文件工作实体。机关内各职能部门只负责创制、办理文件,不再承担其他文件处理与管理职责,这些职责由机关专设文件机构专门集中承担。

这种组织形式使文件工作整体性强,便于集中统一控制,但灵活性较差,主要适用于:规模不大、职能简单、业务量和文件量不多、驻地地集中的中小型机关和基层单位,以及一部分职能单位的文件工作实体,使其具备相对完整的文件处理与管理功能。

这种组织形式的长处是灵活性强,文件周转过程相对短捷,但机关总体控制能力较弱,机关综合办公部门主要以统一规范指导监督各职能部门的文件工作,自身只负责为机关首长提供文件服务,以及处理和管理一些综合性文件,以审核及控制收发环节等形式控制一部分重要文件的运转过程。分散型主要适用于:规模大、分工明确的大型机关,以及各职能部门办公驻地非常分散的大中型机关。

复合型的特点就是在一个机关中同时采用集中型与分散型两种组织形式。或者使一部分职能部门成为相对独立的文件工作实体,另一部分职能部门则主要负责创办理文件;或者使职能部门均获得文件工作的有限独立性,除收发环节及部分重要文件的审核经机关综合办公部门负责外,可完整处理和管理权限范围的文件。关涉机关全局的文件则由综合办公部门直接处理。

复合型兼有集中型与分散型两种组织形式之所长,绝大多数大中型机关,特别是办公地点不够集中,以及文件量在各职能部门分布严重失衡的大中型机关均采用这种组织形式。

2.如何控制文件运转方向

有效控制文件运转的方向,使文件准确无误地沿正确方向运行,保证其能在真正使之产生实效的机构和工作人员手中得到办理,是提高时间利用价值,避免无效运转的关键。控制文件运转方向的措施主要有:

(1)合理划分机关内设机构的职能,并使其高度明确,高度稳定。这是使文件能“一步到位”,减少无效运转,避免推诿的关键。

(2)完善岗位责任制,使各种岗位的责任范围精确化,使任务量大致均衡。这一措施既有利于提高对文件运转方向判定的准确性,又能减少文件运转方向中途的频繁变更。

(3)提高判定文件运转的各种例行“决策性”活动的程序化水平。应各种文件,在何种情况和条件下,应投向哪些部门或人员,并应采取怎样的步骤,制定出程序规范。

(4)文件工作机构应建立主动鉴别来文质量的机制,避免来文中的错误造成文件在本机关运转方向上的失误。

(5)文件工作机构应建立灵敏有效的反馈机制,以及时修正运转方向上的错误。

(6)文件工作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及时调整文件运转方向,把文件投向最有条件迅速有效办理文件的部门或人员。

(7)正确选择文件运转路线的结构形式。对于需传阅的文件一般应采用树型结构形式,艰险由文件工作机构集中统一把握文件运行方向,一个阅文者阅毕退还给文件机构后,再由其送另一个阅文者,不允许阅文者自动横传。对一般的文件则宜于采用树型——轮型复合形式,即文件在部门间运行时采取树型路线,由文件工作机构直接控制文件流向,而文件在部门内部(整个机关文件工作采用集中式组织方式时)运行则采用轮型路线,靠程序、惯例、运转指令(批办、签发、分办、注办意见等)“自动”从一个岗位流向下一个岗位。文件机构只通过反馈途径收集情况,必要时再做干预。

(8)使文件运转指令明确化。批办意见等运转指令含糊不清,常使文件运转方向失控,扯皮、踢皮球、“公文旅行”现象常与此有关。

3.如何控制文件传递

控制文件传递速度的措施如下:

(1)确保传递方向正确,减少不利无效的传递过程。

(2)在保证有效的前提下,尽量采用层次少、短捷方便的传递路线,扩大直接行文。

(3)充分利用公共邮递系统和通用文件传递系统,开辟足够的通道。

(4)根据文件的保密要求、时效以及双方的距离和积压的交通通讯条件,选择适宜的传递方式。

(5)采用电信设备时,应使其有较高的传信率。

(6)协调各通道的实际通过能力,消除瓶颈。

(7)合理编排传递次序。

(8)以统一鲜明的标志表明文件在传递速度方面的要求。

(9)实事求是地标注保密等级。

(10)切实提高文件自身的质量,减少无效时间的耗费。

(11)确保传递的可靠性,减少重复过程。

三、驾驭会议

1.领导一个会议

一个好的领导要驾驭好一个成功有效的会议,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自信、真诚、友好、亲切

精明的会议领导人员在没有开会之前就开始制造会议气氛,他们或自然而然地与几个出席会议者握握手、拍拍肩膀,露出真诚的笑容,或友好地与许多雇员,特别是新来的雇员攀谈,有些领导人员甚至还开些小玩笑呢!这种和蔼可亲、坦诚风趣的领导者形象,会一下子缩短领导者与雇员之间的距离。这样的开头也常常会减轻一些人常有的恐惧。

(2)有口才,但开场白要简短

一个会说话、口才好的领导主管,可以流利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意图,也能够把道理说得很清楚,使别人很乐意接受。

(3)赞美与会者,等于鼓励与信任

当参与会议的人员提出了好的方案,上级领导者真诚的赞扬无异于一种鼓励,一种赞赏。这会激励别人更好地工作,领导者的赞扬当然要做到中肯、适度。有时,赞赏的同时,也要指出其不足。面对面告诉对方有错,要人家改正,往往会使他人产生难堪。如果在不伤害对方自尊心的情况下,适当地给予赞美之后,稍做提示,这样对方比较容易接受。并会明白你是诚意为对方好,对方会乐意接受你的建议并加以改进。

(4)善于积极地聆听

作为会议的领导要善于主动、积极地聆听、倾听,可以让你了解对方,明白对方的意图和需求。

(5)注意时间,讲求效率

领导者在开会时要有时间观念,提高开会的效率。会议的每个议题都应有时间限制。

只要这些时间限制不被执行得太死板、太机械,就会被小组成员接受,甚至赞赏。领导者应当明白这样的道理,会开的时间与其成效恰恰成反比。

(6)阐明问题,征求反馈

会议主持者对问题加以阐明或总结是很有必要的。有的时候,当小组成员在听别人的讲话时,不断地皱着眉头,表现出疑惑或灰心丧气,开始私下交谈,乱翻文件,心焦气躁等等,会议领导人员就应该以简要的阐明问题或总结要点的方式进行干预。

(7)疏导矛盾,避免冲突

会议领导在成员冲突初显露时就应该马上行动,你可以选择一下有利的方法来疏导矛盾,避免冲突。

2.主持会议应注意问题

讲究主持会议的技巧,至少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及奋发进取的精神面貌出现在会议上,振奋与会人中的工作情绪。要知道,一个领导者的主持“形象”与整个会议都有很重要的关系。如果他面容憔悴衣衫不整,显得疲惫不堪,说话有气无力,甚至连离他最近的人都需仔细倾听,这样的表现很容易打击其他参加会议人员的士气,尽管大家都是士气高昂、精神抖擞地走向会场,一旦看以你萎靡不振的情绪,他们的热情也会被挫伤的。

(2)常务性会议,每次开都应有新意,防止呆板,老套。

先来看一次极平常的公司会议。每到星期五,经营部的十几名成员又按惯例坐在一起开会,听听主持人的老生常谈:“人都到齐我们开会了,首先请经理讲几句话……(经理开始长篇大论起来)好,下面再请销售主管讲几句话……,看看大家什么意见(而往往大家大多一言不发),……好了,散会!”

这实在是一次让人生厌的会议。会议像影印出来的一样。丝毫没有加入新颖、生动的内容。参加会议的人,对这样的会议早已习以为常了,往往沉默不语,坐等会议结束是他们的选择。

(3)牢牢抓住会议主题,无论引导性发言还是讨论发言,都应抓住要害,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之中。

(4)讲话简明扼要,风趣幽默,热情洋溢,中肯有力。

(5)注重激发与会人员的思维活力,充分注意与会人员的心理状态,引导大家共同创造越来越好的会议气氛。

(6)善于随时汲取会议的创造,集思广益,不固执于自己会前的成见,不宜过早表白自己的主意和想法,防止压抑会议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7)在讨论离题尤其是发言者意见太偏时,需要在冷静的基础上寻找契机,尽早引导纠正,争取得到与会人员和发言者本人愉快的接受。

(8)牢牢把握会议的时间和环境,不可轻易地追加会议任务,当会议较长时,应重视与会人员的休息和娱乐。

(9)善于用集体创造的新思想,新办法来充实完善原有的思想和方案。在会议结束后,要善于做总结。

3.会议技巧和策略

(1)找出会议的目的

关于这一点,你的脑海里可能会马上产生这样的一个念头:这再简单不过了,浏览一下日程安排不就能找出会议的目的了嘛!

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因为会议日程一般只列出题目而不列出目的,所以单凭浏览会议的日程安排是很难了解到会议的真正目的的。

你可以直接问会议的组织者:“您能告诉我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吗?”如果你的上司不愿意透露会议的内容,那也没什么,你还可以用委婉的语气来试探他一下。譬如说,你可以这样问:“我们想为明天的会议好好准备一下,您看我们需要特别考虑些什么?”这样发问,既不失身份,又能从上司的回答中找到答案。

(2)仔细推敲会议议程

只要你仔细认真地看一下会议议程,你肯定能初步了解你应该对某项议题有什么样的准备,从而等会议召开后你能充分地发表意见。或者你能决定手头该有些什么资料,把什么样的资料带到会议上以供翻阅、了解。然而,有些人对会议的议程采取的作法就相当不可取,不知,你是否也用过下面的方式“看一眼”会议的议程:

①只对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议程大加注意,而其余的一概不管。

②只关心自己是否要在会上有所表现,如发言、阐述观点等等。

③只浏览一遍,看看是否与自己所安排的日程有无冲突。

这些作法都是不可取的。你应该仔细地推敲会议议程,最好能从中发现问题,然后再提出良好的修改建议。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不要因为准备得过于充分而浪费了大家的时间。因为你在会前准备得很充分,所以往往胸有成竹,在会议开始后便侃侃而谈。这当然是一种好的现象,但是,过分准备也往往带来“负效果”。会场上很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形,那就是你当了整个会议的主角,忽略了其他与会者的存在,使得你发言中所讨论的议题占用了过多的时间而接下来要讨论的议题往往得不到充分的讨论,或者时间已晚,这些议题不得不被搁置下来成为遗留的问题。

所以,要提醒一下与会者,既要仔细推敲、认真分析,又要在会议进行中适时、适地、适度地发表见解。

4.案例:列宁主持会议的艺术

列宁十分善于主持会议。1914年他曾提议:(1)报告人的发言时间是10分钟;(2)发言人的时间第一次5分钟,第二次3分钟;(3)发言不得超过两次;(4)表决同意与反对的时间是1分钟;(5)例外情况应根据人民委员会的特别会议。开会时,列宁把怀表放在桌子上,以便监督每个发言人的时间,给人以争分夺秒的紧迫感。每当一位代表发言时他总要叮嘱一句:“简短一点,谈最本质的问题。”当发言者的时间接近规定时间时,列宁总要敲敲自己的怀表,以示提醒。如果有人以为自己的发言还是“正题”而要继续发言时,列宁总是说:“这不是正题,而是乱题了。”列宁非常尊重人。不管谁发言,他总是把食指放在耳边,集中精力听每一细节。“甚至在对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看法以后,还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在这种情况下,他微微眯起一只眼睛,俏皮地看着对方,脸上露出微笑。”列宁在一般情况下不打断他人发言,只有在发言人违犯了会议制度时他才打断他人发言。列宁还十分注意文明用语,如常用:“请您说吧。”“您认为怎么办呢?”“对不起,您发言的时间已经没有了。”等。他总把自己置于和与会者平等的地位上。他鼓励与会者畅所欲言、毫无顾忌地把自己的意见谈出来。当他听到正确的观点时,马上说:“请把您的建议口述一遍。”当他与人发生意见分歧时,总是悉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从不压制不同意见,不把个人意见强加于人,而是通过辩论,以理服人。如果会议以多数票通过与列宁意见不同的决议时,他总是无条件地服从。如果事关原则,他也只是按组织程序把自己的意见反映给上一级领导机构。

1920年4月,列宁建议人民委员会通过了《关于不准时出席会议的处理办法》,规定人民委员会会议第一次迟到超过10分钟者,给予警告处分并载入会议记录;第二次迟到者作旷工处理,扣发当月工资;第三次迟到者登报批评,连续迟到超过三次者,解除其职务。列宁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从不迟到”。他在会上发言,言简意赅,一般都能在规定时间内结束。如果问题重大、复杂,在一次发言时间内讲不完,他也自觉停止发言。留待下次发言时再谈。

四、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1.办公室内部社会性环境

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使工作人员以轻松的心情面对繁杂的工作,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做好本职工作。因此,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