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MPA公务员必修课程半月谈
19416600000047

第47章 第十三日现代领导(1)

现代领导不仅是一种管理职能,更是一种生活艺术。

一、总论

领导活动与人类生活相伴始终,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生产于人类的共同劳动。领导学是适应现代社会活动的客观需要而出现的一门新型学科,它是从管理学中分化而来的。198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中央行政机关干部教育的决定》,把领导学列为党政干部必须学习的共同业务基础课之一。至此,领导学开始蓬勃发展。

为了帮助大家生动地学习领导学,本日涉及到许多国外的管理经验和前人的做法。需要强调的是:不要离开中国国情生搬硬套,关键是要消化,使之中国化。

二、领导者的素质

领导者的素质,是在先天禀赋的生理素质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实践锻炼、学习而成的,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那些内在要素的总和。它是领导者从事领导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是一种潜在的领导能力。

一个领导的素质修养,指的是为达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有效的领导目标所要求的水平、素质所做的自我努力过程,也是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优化组合。

领导者要有良好的素质,而良好的素质不是生来就有的,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实践、培养、锻炼,即修养逐步形成的。这就是素质培养,简称为素养。

领导者的素质是由诸多素(政治素质)、才(才能、才智)、学(学问)、识(见识)、质(气质、心理个性)、体(体质)等内容。

1.领导者素养的基本要求

(1)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在人类社会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制度。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最集中最具体的体现,就是能否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旗帜的问题最重要”。

(2)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各级领导者应该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严要求,时刻做到掌权不忘责任重,位高不失公仆心,“俯首甘为孺子牛。”

(3)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

领导者要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就是要熟悉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思想,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普遍本质和规律,指明了事物基本性质和方向,其基本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真理。它是我们搞好领导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4)具有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

首先,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主要是指语文、历史、地理、逻辑学等知识。这些知识一方面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另一方面,又可培养广阔的视野和较高的思维能力,为掌握现代科学管理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其次,领导者还应该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生态学以及电子计算机使用等基础理论知识,特别要掌握现代自然科学的新成果—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本原理,并尽可能把它们运用到领导工作中去。

(5)专业知识和管理方面的知识

领导者除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外,还应努力学习和掌握各自领导范围内的专业知识,成为有关领域的领导的内行。

2.提高领导者素质的途径与方法

领导者的素质包括相当广的内容。但就素质的培养或修养来说,始终不外是两个基本的途径,即理论学习和亲身实践。

毫无疑问,亲身参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是素质培养和提高的最基础和最关键的环节,有一定的意义。领导活动不同于抽象的理论研究,它必须实实在在地去解决具体的问题。因此,领导者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实践中才能形成和提高。

在充分肯定实践途径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理论学习这条途径的重要性和相对独立性也在日益突出。这是因为,在现代条件下,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已经高度复杂化了,它极大地突破了人们在传统条件下所习惯的社会活动的规模与水平。要解决复杂的实践活动中所产生的种种矛盾和问题,需要有一整套专门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是不能够在完全的日常经验和意识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来的。

理论学习与亲身实践这两条途径必须辩证结合,二者不可偏废的。

当然在实践与学习两个方面,我们应当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而统一的基础只能是人的社会实践。

途径与方法两个概念,并没有绝对的区分。上述的努力学习和勇于实践这两条基本途径也可以看作是基本方法。由于领导者的素质修养是多方面的综合过程,因此每一个方面都还可以列出一些具体方法。

(1)要善于搜索书籍和快速阅读。领导者既然只能忙里偷闲,以跳跃的方式来读书学习,就必须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在有限的时间里读有用的书。

(2)要与有知识的人交朋友。理论知识的积累不一定全靠读书,讨论、交谈也是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渠道。这种交流往往可获得开启思路的效果,是增加知识的一种捷径。

(3)要善于“以人为镜”,提高自我意识水平。领导者素质修养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要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短处,或加以纠正,或扬长避短。这就要求领导者要培养一种比较高的自我意识能力。

(4)要自觉地做思想总结和工作总结。领导者要时时总结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情况,从时代的要求来反思自己。从信息论的原理来看,总结是在行为目标和实际行为状态之间的一种信息反馈,缺了这一环,整个过程是不完整的,具体行为也是无法调整的。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角度来看,总结实践是从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能动地指导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领导者必须要善于总结。

3.案例:“官本位”浸泡的丑剧

一则在《党员特刊》,说广东阳春市副市长杨启周、林启菊,以50万元人民的酬金,外加一辆三菱吉普、一幢别墅和一幢价值5000万元的楼以3000万元处理之许诺,雇请两名杀手暗杀阳春市长曾威斌。幸运的是,曾市长命大福大造化大,在阴谋实施前,因一句杀手涉嫌另案,被广州越秀区公安机关捕获而暴露。另一则在《南方周末》上,说福建省环保局副局长杨锦生,出3万地雇请两名劳改释放犯谋害局长杨明突。4月16日这天清早,正在家门口候车出外开会的杨局长,被浓硫酸烧了个满脸焦糊,视力仅为光感。

福建的那年新闻说,那位可怜的老杨局长扪心自问待“本家”不簿,曾一度痛苦万分,百思不得其解。其实老杨属于“当局者迷”原因很简单:因为他的这位“本家”副手所梦想的就是他臀下的那把“交椅”,眼见得他攫还不到杠,身体还可以,一时还挪不出“窝”来,挡了他的路,迫不及待之中,当然也顾不得许多了。

当年,林彪官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仍想谋杀老人家以代之,现在我们必须下大决心动真格,对权力加以有效的民主监督和制约,防止这一类丑剧的发生。

三、领导体制

领导体制是领导者实施领导活动的载体,它规范和制约着领导者个人和领导集体,对领导活动的成败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要实现高效能的领导,不仅要有高素质的领导者和结构合理的领导班子,更需要建立一个科学、规范的领导体制。随着人类活动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大,领导体制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显示出来。

1.领导体制的定义及特征

领导体制是个复合概念。体制指的是国家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和管理权限划分及其相互关系的制度,即通常说的管理模式。体制既是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重要体现形式,又服务于国家的根本制度,因而,与根本制度相比,它不仅层次低一级,而且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正因为如此,各国都在稳定根本制度的同时,不断探索和完善各种管理体制。我国不断进行各种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亦在这里。

领导体制是指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领导权限划分为基础所设置的机构和各种领导制度体系的总称。

领导体制作为社会制度的重要体现,它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时代性。领导体制是在一定的领导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因而具有时代性的特征。它包括领导体制的内容和形式是时代的产物;领导体制的发展水平和完善程度由具体时代所决定;领导体制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第二,规范性。领导体制无论是组织结构、人员配置,还是权限划分都是按照宪法、法律法规和章程制度来进行的,一经建立和形成就具有严密性和规范性的特征。如果领导体制不够严密和规范,则表明领导体制的完善程度低。

第三,系统性。领导体制无论是从中央到地方的纵向上看,还是从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看,都应当是一个上下衔接、左右沟通、彼此联系、相互约束的层次组织体系。它要求各组织系统按其规范规则来运作。超越组织系统或规范规则运作,必然导致领导管理的混乱。

第四,阶级性。在阶级社会里,任何领导体制都是统治阶级借以实现其意志的工具,是行使领导权力的组织机制,因而必然带有鲜明的阶级性。

2.领导体制的内容

当代领导体制不仅结构日趋完善,而且内容也十分丰富,领导体制概括地说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领导组织结构

领导组织结构也称领导结构,是指领导机构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联系方式。在领导组织结构中,有两种最基本的关系:纵向的关系和横向的关系。纵向的关系是指隶属的领导关系;横向关系则是指平行的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

(2)领导的层次与跨度

所谓领导层次,是指组织系统内部按照隶属关系划分的等级数量,即该组织系统设多少层级进行领导和管理。有多少等级层次,就有多少领导层次。领导跨度又称领导宽度,它是指一个领导者直接有效地指挥下级的幅度。

(3)领导机构中各部门之间的职责与权限划分

这种职责权限划分的中心内容是建立严格的从上而下的领导行政法规和岗位责任制,对不同领导机构、部门之间以及领导者之间的职责权限作出明确的规定,以便有章可循,职责清晰,权限分明,运作有序高效。

(4)领导机关的组成要素

任何领导机关都是由若干不同性质和作用的要素组成的相互联系的完整系统。领导机关组成要素的完备程度,从一个方面反映出领导体制的科学化程度。现代领导机关的组成,一般应包括下述五个要素。

第一,决策中心。它是决定路线方向、制定政策决策、发布指令和计划的司令部,是领导机关的灵魂。

第二,咨询系统。它是决策中心的思想库、参谋部和有力助手,其主要任务是:负责调查研究和资料情报收集统计,为决策中心的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信息和预选方案;进行各项专门研究,为决策中心和执行系统提供相应的咨询指导服务;进行科学预测,提出战略决策建议。

第三,执行系统。它是决策系统的执行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全面、准确、有效地执行决策系统的决策政策、计划指令,它对决策政策的落实有直接的责任。

第四,监督系统。它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决策中心的决策、指令,对执行系统进行监督、检查,及时把执行情况反馈给决策中心,以保证政策决策、计划指令执行得准确、有效。

第五,信息反馈系统。它是决策中心的辅助部门和助手,其主要任务是运用一切可能和必要的手段,搜集、筛选和整理各种数据、资料和情报,反映现实生活中提出的各种要求和决策执行的情况,传输各种信息,供决策中心和执行部门参考。

(5)领导人员的配置与管理制度

任何领导体制都需要由人来制定和操作,因而都有领导人员的配置与管理的问题,即用什么方式和制度来选举、招考、任免以及监督、轮换领导人员。

3.我国领导体制改革的原则

我国领导体制改革如同其他改革一样,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因而它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主要有:

(1)党的领导的原则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因此,在我国的领导体制改革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的原则。坚持这一原则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是进行领导体制改革必须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而不是否定或削弱党的领导。二是领导体制改革必须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有步骤、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而不能一哄而起,或各行其是。三是坚持党领导必须同改善党的领导相结合,才能实现加强党的领导的目的。

(2)民主管理原则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而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因此,我国的政治体制和领导体制改革,都应当遵循民主管理的原则,从政治上和组织上保证人民作主,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翁。

(3)法制原则

完善法制同扩大民主一样,一直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党的十五大则进一步提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因此,领导体制改革必须遵循法制原则,即领导体制改革既要向法律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又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

(4)合理划分权限原则

合理划分职责权限是领导体制科学化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我国领导体制改革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合理划分职责权限包括纵向上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澄清中央与地方的职责和权限,横向上合理划分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职责权限。合理划分职责权限的实质,就是明确纵向的各级组织和横向上各种机关的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功能,调动它们的积极性。

(5)活力与效率原则

所谓活力,原本是指各种有机体中所具有的能量和生命力,借用到政党、政府以及各类组织团体中,有没有活力即是指它们有没有生命力和发民前途;所谓效率,是指所耗费的劳动量与所获得的效果的比率,简单说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工作量。活力与效率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一般来说,活力强则效率高,活力弱则效率低。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4.案例:新加坡的领袖自我更新